
【晓荷·旧时光】辣椒(散文)
辣椒,对于爱吃辣能吃辣的人,那是顿顿少不了,对于不吃辣的人来说,那就敬而远之了。辣椒是现在很多家庭做饭时重要的佐料,炒菜时加点辣椒能使菜的味道更好吃,更下饭。要说最经典的辣椒菜还是要属“辣椒炒鸡蛋”。吃辣确实能增加人的胃口,但是对于胃不好的人,那就要少吃了。毕竟,烧心的滋味确实不好受。都说四川、江西能吃辣,但是其他地区的人也对辣椒情有独钟,就如我们豫东地区。
豫东地区,虽然不像四川、江西等地那么“嗜辣如命”,但是日常也是离不开辣椒的,尤其是以前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田地又少,所以很少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尤其是冬天的时候。辣椒,好种植、产量高、易保存、又耐吃,所以就成为了当时首选的下饭菜。
每年到了种菜的时候,母亲总会在集上买上两把辣椒苗。然后种到村头的那块田地里,其实种植面积也就几平米。同时,也会种点应季的蔬菜,如茄子、西红柿。茄子和西红柿熟了就要吃掉,不能保存。而辣椒不一样,辣椒收获后,用针带线,挨个串起来,然后挂在墙上晒干。等到天冷时,没有什么菜可吃,就要吃辣椒了。辣椒可是整个冬天里重要的下饭菜。
小时候,邻居长辈喜欢逗我玩。每到吃饭的时候总是问:“申光,你妈今天给你做的什么菜啊?”
“俺妈给我做的辣茄椒,辣得直吸溜嘴。”边说边吸溜嘴。这个“茄”我们发“其”音,所以听起来就是“辣其椒”。
当时吃的辣椒,不是炒的,而是用开水加盐拌的。话说为何用开水拌呢?那是因为缺少食用油,每年就榨几斤油,所以平常不舍得吃,得留到过年的时候再吃。开水拌辣椒,拌的是辣椒面。辣椒晒干后,把尾巴切掉,然后在地锅里焙干。每次焙辣椒的时候,离很远都能闻到辣味,在厨房里更是辣得睁不开眼。所以,每次焙辣椒的时候,母亲烧锅,父亲翻辣椒,不让我们进厨房,因为实在是太辣了,怕辣坏了我们的眼睛。辣椒焙干后,用菜刀切碎装到塑料袋内保存,什么时候吃了就挖一小勺,放点盐,用开水拌一下,就可以吃了。后来,邻居家买了一个磨辣椒面的机器,每次焙好辣椒后,父亲就去他家磨辣椒面,就不再用菜刀切了。
当时,每次吃辣椒,都会辣得满头大汗,嘴辣得像是被人撕一样。
后来母亲常说:“以前吃辣椒吃得像是撕嘴一样,那不还是因为当时条件差,没有菜吃吗。”
有时觉得天天吃辣椒,我就不想吃饭。母亲为了想让我多吃点饭,就哄我:“现在能吃辣,长大能当家。要是以后想当家,现在就得能吃辣椒。”
毕竟当时还小,母亲说什么都信。当时心想为了以后能当家,也得多吃辣椒。所以,每天吃饭的时候,半个馒头夹一勺辣椒,几口就吃完了。当时虽然天天吃辣椒,可也没有上过火,也许是因为年轻,新陈代谢比较快吧。
当时除了辣椒,蒜也是重要的下饭菜。每年种上麦子,家家都会种上一些蒜,我们叫种蒜为“点蒜”。因为种蒜时,一人端一碗蒜种,一个一个往地里摁,摁进去再把封土盖上。蒜产量也可以,每次蒜收获后,会留一小部分用来腌醋蒜瓣,一部分编成辫子,俗称“蒜辫子”。然后挂在墙上晒干,等没有菜吃的时候拽下来一个,捣蒜泥吃。蒜泥和辣椒面一样都是当时重要的下饭菜。
腌醋蒜瓣,先把刚收获的新蒜,剪成一个个蒜头,用水洗净、晾干。找个坛子,把蒜放进去,放入晾凉的开水,加入醋,封坛保存。当时并不知道加糖会让蒜更好吃,而且就算是知道,谁也不会舍得花钱去买几斤白糖的。蒜腌上一段时间就可以吃了,每天吃饭的时候用干筷子捞几个就是一顿的下饭菜。捞腌的蒜只能用干筷子,不能用沾水的或者粘了油花的筷子捞,因为那样蒜会坏掉。
今年新蒜下来的时候,妹妹家腌了几坛醋蒜瓣,给了我们两坛。到现在半坛也没有吃完,毕竟如今天天有蔬菜,很少吃它了,只有吃面条时,才会想着捞两个吃。
腌蒜瓣吃得很快,一坛醋蒜瓣,天天吃,吃不了多久就吃完了。吃完后,就要吃捣蒜泥了。童年时期,每天早上,母亲做饭的时候,就会让我去剥几个蒜,然后放到兑窑(石臼)里,用小擀杖捣成蒜泥。因为当时没有专用的杵臼,连石臼都是后来才买的,开始都是在碗里捣蒜泥。蒜泥捣好后,放点盐就好了,后来条件好了,才舍得滴上两滴香油,那味道太香了。吃饭的时候,把馒头掰开,夹上一些蒜泥,就是一顿饭。蒜泥吃多了,不仅嘴里有味,胃里也不舒服,但是当时也没法啊,除了蒜就是辣椒。
后来,家里重新分了地,家里的地就多了。也可以种些大白菜,以备冬天的时候吃。种大白菜,也是很用心的,毕竟这些白菜可是冬天重要的蔬菜。白菜苗种上后,要连续浇一段时间水,直到白菜扎稳了根,才不用浇水。中午太阳毒的时候,还要找一些桐树叶子盖在白菜上,不然容易晒死。到傍晚的时候,再把桐树叶拿掉,就这样连续几天,白菜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才能茁壮成长。白菜上容易生大青虫,所以有时还要去逮虫,逮了大青虫回家喂鸡,这可是鸡的最爱。不过后来有了杀虫剂,打上一遍就行了。虽然省劲了,但是白菜就不是无公害的了。
白菜稍微长大些,就可以吃了。每天下地,中午回家的时候,会拔上几棵小白菜下面条吃。我比较爱吃这种小白菜,有嚼劲、有味道、还不容易煮烂。等白菜长得差不多的时候,就需要包头了。给白菜包头可是一个技术活,虽然看着谁都会包,但是包出来的白菜可就千差万别了。白菜头包得结实,白菜就长得好,白菜好吃;要是包得松,那白菜就长不成包心,也就少了些味道。白菜长得都很大,包白菜的时候,我们也会给母亲帮忙。但是我总是包不好,感觉白菜很有劲,搂不住它。包白菜需要先挨个把白菜叶折起来,先用腿夹着整棵白菜,省得白菜再撑开。然后,要手疾眼快,赶紧用绳子把白菜捆起来。先在白菜腰上缠一圈,再在白菜顶上放一张大树叶或者一张塑料袋,然后打个十字结,把整棵白菜捆绑结实,就算包好了。每年,我和妹妹包的白菜和母亲包的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差别太大了。
等到白菜收获后,我们会把白菜窖起来。因为还要窖红薯,一般家里的地窖不够用,就会把白菜堆在一起,用草席盖上,上面再盖上玉米秸秆保暖。什么时候想吃了,就去扒一棵。我们豫东地区跟东北地区不一样,我们不做酸菜,都是这样把白菜储藏起来,现吃现扒。后来,家里不再养牛了,牛屋打扫干净,就把白菜贮藏牛屋里,关上门,屋里还是很保暖的。童年冬天的早上,常常会出现一个这样的场景,天空下着雪,地上白茫茫的。母亲从厨房去储藏屋扒白菜,两屋之间的雪地上就会留下一行脚印。白菜炒细粉(红薯粉条)是当时家家户户每天早上必吃的菜,有条件的会去集上买上一块豆腐,白菜炒细粉豆腐,那味道简直是人间美味。再后来,条件好了,家家户户也能天天吃上肉了,白菜细粉炒肉,那味道简直比开水拌辣椒面强上千倍万倍。现在冬天的时候,我还是爱吃白菜炒细粉。要是做猪肉炖大白菜,加上细粉和豆腐,少说也得吃上两碗。这个菜,其实就是东北常说的猪肉炖粉条子。美食,是不分地域的,也是不分国界的。
高中的时候,有次偶然的机会,在学校门口饭店吃饭。他家墙上贴的是关于吃辣椒的好处,上面写道吃辣椒不仅增加食欲,还可以减肥美容。说是因为辣椒里的辣椒素有助于燃烧脂肪和改善皮肤。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果然是真的,而且很多化妆品里添加的就有辣椒成分。以前看过一个纪录片,讲新疆那边种植的辣椒,很多都被化妆品生产商收购走,做口红之类的化妆品了。没想到辣椒的用处还这么多!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再也不用天天吃开水拌辣椒面和捣蒜泥了。最近不知怎么,却迷上了吃炒辣椒。单位院子里的空地,被单位保洁种上了几棵辣椒,别说结得还真不少。她自己也吃不了,告诉单位的人,谁想吃就自己摘。在乖值班的时候,我们摘了好几次,每次都能摘两塑料袋。前天又摘了一些,最近就经常做辣椒炒鸡蛋,有时炒辣椒拌面。辣椒拌面是来了安徽后才吃的,我们那边没有做过,一般都是做辣椒炒鸡蛋。单位种的辣椒有些还挺辣,每次吃都辣得冒汗,不过越辣越想吃。今天早上乖又做了辣椒炒鸡蛋,吃第一口就辣得头皮发麻。乖说是因为今天只放了这一种尖椒,没有放胖椒,所以才非常辣。两个尖椒三个鸡蛋,两个人愣是没吃完,实在是太辣了。
辣椒虽好,可不要多吃哦,尤其是胃不好的人。话说早上吃的辣椒,到现在胃里还热乎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