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未来属于中国(随笔)
金秋十月,红旗飘扬,举国欢庆,盛世中华。
74年的披荆斩棘,74载的风雨兼程,岁月如歌,中国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处在这个关键节点的我们,应不负前贤之努力,继往开来。值此新中国成立74周年之际,让我们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未来属于中国。
未来属于中国,这不仅是无数中华儿女的铿锵誓言,其实也是上个世纪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的独到见解,更是他晚年的坚定信念。
汤恩比博士的中国观,最初形成于1931年出版的《中国之旅见闻录》,当时正值日军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到处生灵涂炭,满目疮痍。汤恩比博士提出这样的论断,不禁让人匪夷所思。
即便是到他晚年,写出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历史研究》,虽然当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但西方工业文明成就依然让全世界为之疯狂,而中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动乱之中。
汤恩比博士提出这样的论断,让很多人困惑不解。人们不禁要怀疑汤恩比博士为何如此钟情于中国,为何会对中国寄予了如此高的厚望?
其实,纵观世界文明,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依然经久不衰,即使遭遇王朝更迭,但依旧保持住了文明特征连贯性,就只有中华文明——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惊叹的事实!
正如方志敏同志所说的那样“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
今天,离汤恩比的预言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已然历史性地站到世界舞台中央。仅就这三年的发展来说,我们看到了奋进中国、大爱中国、多彩中国、幸福中国……每一个拼搏的日子都闪闪发光,每一段难忘的记忆都温润人心。
三年的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众志成城的中国。在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刻,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奔赴武汉,短短数日之间,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接连拔地而起。不仅让我们见证了雷厉风行的中国速度,也见证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仁爱精神,更见证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
在这期间,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之上,实践的就是孟子“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民本思想。
中国的崛起,带动的是全世界的发展。从“一带一路”,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助力脱贫到共同抗疫,无一不是承继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追求和谐、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协和万邦”“义利统一”“美美与共”的哲学思维。中国正以其大国担当在世界舞台上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
历史的发展见证了汤恩比博士的预言——中国的状况再稍微稳定一些,中国人两千数百年来凝结成的那种生活智慧,终将对新社会的建立与发展产生重大的意义。
而中国人发现了会使全世界幸福的人类的生活方式,并且已经实践了许多世纪,如果被全世界的所有人所采纳的话……
所以,我们要对传统文化有信心,对国家民族有信心,并且也给全世界人信心。
在国庆前期的招待会上,习主席说:“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
信心赛黄金。只要有信心,中国的未来可期!世界的未来可期!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本就是华夏子孙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礼运大同”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追求的理想。
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让我们心怀天下,立志传承,以实际行动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带给全世界的幸福和平。
首先,我们应树立“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远大志向。立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言行举止都要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将个人荣辱与国家社会相结合。
其次,谨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力行孝敬根本,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培养优良品德,深入圣贤经典,勤奋学习知识,锻炼强健体魄,培养劳动精神,努力成长为担当文化复兴大任的中国好少年!
未来属于中国,属于每个学习力行圣贤教诲的中国人!
最后,让我们重温方志敏同志在《可爱的中国》里的这段感人肺腑的话语: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
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
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
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
未来属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