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枝头挂满红枣儿(散文)
老家的院子有一棵红枣树,年龄比我大。有时候,我会和老枣树抱一抱,贴在它斑驳的树干上,闻一闻木头的香气,看着枝头一粒一粒密密匝匝的小枣,像面对一座星河。
这是一棵典型的东北小红枣,个头不大,枣核小,肉紧凑,结实。吃一粒,一咬,嘎巴脆响,汁液丰富,甜。不像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冬枣,大,不是那么脆,有的还发涩。就口感来说,当属家乡的小红枣。
红枣树当初来我家,还有一个故事。七八十年代,乡里供销社和农贸集口,没有冬枣,冬枣应该是从烟雨江南,拱桥明月的江南,走水路,坐绿皮火车来的。人们看到的是乡间农人,挑一担红红的小枣,云淡风轻的将担子落在市场一角,不占用大的摊位,仅一巴掌的面积,摆一土篮子枣儿。通常是四五个,或者七八个卖小枣的。筐筐篓篓的一字排开,有一人吆喝,小枣来——又甜又解渴的枣儿,不好吃不要钱。其他人守着摊儿,不必喊。街东头到西头,也就二百米远,一嗓子嚎出去,整条街都听得到。来顾客了,几个人抻着脖子,眼巴巴的瞅,你看看我的枣,尝尝呗,把手往衣服上擦了擦,堆着皱巴巴的笑脸,递给来人。对方接了,也不客气,放嘴里嚼了,他大眼瞪小眼的,等结果。顾客摆摆手,不咋甜。眼睛里的失望,就像一颗流星陨落。这个人一路尝下去,最后,没买。一把枣弄肚里,估计半饱了,买个啥劲?乡下人朴实,诚实,不会尥蹶子骂娘,走就走吧。小红枣依旧在筐篓里卧着,也不说话。卖枣的人,这方唱罢,那方登场。全是自家枣树长的,吃不了,扔了可惜。就挑到乡里街面上蹲守卖,大部分卖光了,天放灰了,买不了的,给卖肉的,卖火烧子的,卖海货的,互相换着吃。
我家的小红枣,一到秋天,结一树的星辰。绿绿的叶子,陪衬着红艳艳的枣子,很是壮观。父亲是要看秋风,再决定摘枣。风一猛,早晨有点薄凉。枣儿身上粘着厚厚的露水,这个状态下,父亲不主张摘枣。他背着手,围着枣树左右走走,转转,查一查枣子的成色,湿度,听枣儿,啪嗒啪嗒,落地。一颗一颗,弯腰捡起,朝衣裳擦一擦,咬一口,响,脆。炸裂的声音,随着唇齿飞来。父亲才找来一个布袋,挂在脖子上,徒手爬树,枣树不是很高,多年的风雨洗礼,粗墩墩的,像一个老工艺木雕,身体有一些弯曲,父亲上树后,稳稳地坐在一棵树杈。摘枣子,父亲是一颗一颗摘,母亲呢?就在枣树底,铺一层东西,旧毛毯,抑或棉被。落在上边的枣儿,不破损,容易存储。父亲母亲节俭一辈子,不会丢下一枚枣子,在尘世流浪。他们必收拾在一只簸箕里,端回家,坐在炕上,将一枚一枚枣子,擦拭干净,放在竹筐内,悬在屋檐处,晾干。从此后,煲粥,焖米饭,炒菜,均有小红枣的身影。
东北地区的小红枣,有诸多功效,既能养颜,延年益寿,又可以补血利尿。大诗人李白有诗为证:“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李白笔下的枣儿,也有凄凉之意,但意境高远,很有深度。李轱的“郎去摘黄瓜,郎来收赤枣。郎耕种麻地,今作西舍道。”充满田园的味道。古代的文人墨客对红枣,早有一腔深情,演绎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间。实际上,无论南北方,对小红枣皆是情有独钟,当然,大冬枣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占有一定市场,也不乏被诗词歌赋一番。
小红枣活得比人通透,在村子里,枣树通常坐在门口,左边一棵,右边一棵。中间隔着一道门,柴门,铁门,铝合金门。也有高墙紧裹着,不过,难不住枣树,它会继续生长,直到把身体高出墙壁和门一大截儿。我家的枣树上,住着一窝喜鹊。喜鹊是不是傻?枣树远不及白杨,梨树高大挺拔,顽皮的孩子一旦攀上来,就能掏到鸟蛋,捣毁鸟巢。父亲说,由他保护喜鹊一家,肯定安然无恙。喜鹊住在枣树上,也是另一个村庄。在村子里的人渐渐稀薄,空巢越来越多的当下,鸟巢是村庄的延续。父亲说到做到,他是不允许我们靠近喜鹊的巢,摘枣子的活儿,基本是父亲一个人完成,我和弟,母亲搭把手而已。
枣花一落,五月深处。枝头结枣儿了,喜鹊一家也传来叽叽喳喳的说笑声,家族里又添丁了,不知是雌喜鹊还是雄喜鹊。一家几口站在巢周围,开会。下雨刮风的天,就躲在巢内歇息。雨过天晴,喜鹊们纷纷出来,晒晒阳光,停在枝上梳理羽毛,父亲仰脖儿和喜鹊交流一会儿,说说地里庄稼的长势,收成,谈一谈,种子化肥农药的价格,探讨探讨人都去了城市,接下来,空了的村庄怎么办?喜鹊不走,喜鹊一直把村子当成永远的家,人说走就走。父亲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在城里住久了的人,返回村庄,在村庄居住,度过余生?喜鹊发表不了意见和建议,喜鹊想过,只要村子还在,地球不被毁灭,喜鹊们就生存下来了。小红枣自然生息,你来与不来,小红枣都在。枣树成为村庄的一个标签,随便走进一座村庄,就发现黑红瓦白墙,门口或者房后,立着几棵枣树。老态龙钟的枣树,在大地上那么一站,就表明村庄的态度,不卑不亢,刚正不阿。
前几年,村里很多人家购买了大枣树,这个品种的枣树长不大,高不到四米,栽植二三年,就结枣儿,产量低。成年后的大枣树,产枣不多,优点是大,有鸡蛋黄大。肉质不及小枣紧凑,细腻。粗糙,且细品时发涩。甜度还行,刚在乡镇市场露面,着实吸引不少顾客。小红枣呢,就过了一段时间门庭冷落鞍马稀的日子。因栽植大枣经济实惠,许许多多的人家,砍掉小红枣树,栽了大枣树。父亲独爱这棵陪伴他大半辈子的小红枣树,父亲留住的小红枣树,不单单是一棵树,他留下的是一生的一份情感,一种念想。
留下来的小红枣,风韵不减当年,花开花谢,春华秋实。陪着我们慢慢长大,变老。枣树在,人却远离村庄。每年的秋天,父亲摘小红枣,盛在一个纸盒箱子里,给我们回城带上。一棵老枣树,硕果累累,吃不完,根本吃不完。父亲就一包一包的,打点好,嘱咐我送给同事们。父亲老了,爬不动树了,用竹竿捅,地上铺一层棉被,枣儿哗啦啦,冰雹似的落。父亲是个善良,爱心满满的人,落地的枣儿,他不送人,留着自己吃。送人的统统是在树上摘的,吃不了,就晒。枣儿一熟,厨房里就多了小红枣的风景,熬粥,烧菜,小红枣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品。红红的枣儿,搭配各种绿色蔬菜,好看又美味。那些晾干的小红枣,能吃到来年小枣熟时。对父母来说,不管大枣小枣、玉米谷子、萝卜白菜等在土地生长着的农作物,草木,都值得用心守护,用一生去珍爱。
作品对枣树的描写充满画面感;内涵深刻充满思想性,富含哲理性;能够带给读者启发和思考。
作品中作者父母对枣树的态度,把父母的善良,充满爱心充分体现出来。
作品充满生活气息,烟火味十足;作品充满浓郁的亲情味道,作者父母对作者的关爱,像阳光雨露滋润温暖作者的心灵;作品充满浓浓的思乡之情,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挥之不去。
佳作欣赏学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