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军营·战友·聚会(散文)
战友鲜思顺同志在电话中与我商量过,准备组织一次战友聚会。以“八一”建军节为相聚时间,以原三营营部驻地为相聚地。当鲜在微信群中发出邀请时,得到战友们乐观其成的积极响应。穿插在退伍军人身体里的内务条令和纪律条令系统,驮载着战友们走向东西南北,很多年了。以军营为核心,招回战友们聚一聚,其势已成。
随着退伍时间的纵深加长,军营里的往事就会被格外缱绻。一位老战友与我在微信中聊天时说到,一想到军营,就会泪流满面。我确实没有他那么多的眼泪,思念的重量来自于对军营情感的堆积。这种堆积多半表现出来是沉默,沉默出一种自享和暗恋。战友的热泪与我的沉默,同时支持着对军营的心爱绿深。
近些年来,部分战友回访军营,发来许多图片和视频,供同志们共享,粗看时有一阵喜悦。可端详良久后,深感失落。七米左右高的粉红色砖体围墙,严严实实地围住数百十间水泥结构和砖瓦结构的楼房,里中的哨声和脆亮的口号声,踏响在其中的脚步,已经远去。陈旧的围墙外,置入锡皮板面,留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储备区”的字样。曾经的军营已经蜕变成地方某部门的培训机构,面目已被修改。我们部队作为一种新型的陆军兵种,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我国的军事史上最先受孕于云南省的几个县市区。如今的云南也只是保留一定规格的建制,整营整连的进入各集团军编制,不再独立。今天的营区营房,很像一个已经完成使命的退休老人,包容着一群不知底细的后来者。
大门两个柱子骨架体面,一柱“扎根边疆”,一柱“保卫四化”八个红色的竖排大字,如今已被涂抹,不复存在。别说身临其境的战友,我从图片中看到今天军营动态的模样,人走楼空的苍凉层次感油然而生。其沧桑的面容,给我一份云泥之别的反差。每一份图片和视频,我都久久的观望,细心的体察,沉甸甸地回想,用心的收藏。图片虽给我带来一片“阴云”,却又激活我凭吊那段坚忍的岁月,撑起一大片敬畏的情绪。
图片中,没有看到战友们拍摄营区西侧面那个可爱的小水库。作为部队邻居的小水库,我曾在那汲取过美,着实很看重它。
忘不了,水库周围长着一丛丛野草闲花,随风舞动,弥散着一股股凉气,给那片土地增添了几分温顺和秀色。水作为万物生长之本和大地的调色剂,给予刚毅的军营带来温柔,体贴于一时。水库如一块玉石镶嵌在我们军营身体旁,装扮着军营周边的地表试卷,也装扮着战友们七彩的云南。
部队营区将水库堤坝作为路基,垂直接连通326国道线。
宽敞的水库堤坝离我们营区大门只有百十来米,是同志们饭后散步的摇篮。纪律约束不能走远,水库堤坝就成了战友们的观景台和放风之所,接通外部世界的第一材料地。战友们许多闲言碎语在堤坝上流露,愚不可及的疯话在堤坝上绽放,妙趣横生的调侃在堤坝上进行,令人难忘的糗事在堤坝上演进。退伍离开部队的当天,乘坐大巴车赶往昆明,经过水库堤坝上的瞬间,坐在窗子边的我,双目注视,轻轻向水库招手,以示离别之意。
回访军营的战友们,着重于对军营的体格体检,在不小心中,忽略了水库曾对战友们提供漫游的平台和无私陪伴。我知道,战友们不会忘记它,不会忘记在经受委屈时、或放飞心情时、或其它原因,来到水库边喘口气,放松一下,感受它的馈赠。没看到水库的图片,我也没问小水库现在状况如何。
营区西侧面围墙下那条石沙铺就的窄小公路,沿着水库边绕营区围墙延伸至一个瘦小的村落,名字叫小滑坡,与营区相距几百来米。居于此,我们部队就被当地群众称为小滑坡部队,县城邮局里标注我们部队的地址,也以小滑坡部队命名。小滑坡这个很不出色的土山峦,也就成了在此地服役的战友们心中一座巍巍高峰。
营区东背面连体的是一大片广袤的松树林,有几公顷的面积。日光照射,斑驳万千,静静地作为我们营区的自然空调,消暑挡风。高大的松树技,超越围墙伸入到营区,长年厮守。老幼树群昼夜进行着光合作用,放氧吸碳,让官兵们滤念清心,慰抚着一个个寂寞和刚强的灵魂。树群披着春夏秋冬的风雨雾霜,饱含沧桑,连接着年复一年的历史,抚摸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军营,以一种强烈的生命线,在我的心中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在人事物理上和心路历程上,形成了一个制高点。储藏着我等战友的军旅岁月和青春的凝望,且浸漫着时间的遐想。不因岁月流逝而掩埋曾有的平凡和坚牢的构建,并带着一种永恒的神气挺立在我的面前。呈现出一份不能忘却的厚实和激情的富有,裹藏着我等战友青春年华几百上千个日日夜夜,留下了深深的岁月痕迹。
造物主在我们营区小滑坡没有布置奇巧的花样,没有云遮雾绕的美景,只是安置着几十户村民在这里居住生活,繁衍生息。这个村落很小很小,当然小不是问题。云南省怒江州的丙中洛也是一个很小的自然村落,一样使全国人民乃至世界所熟知。营区距世界风景名胜大名鼎鼎的云南石林只有八公里,周末,几次骑自行车到石林游玩,早出午归,留下一些在石林拍照的珍贵照片。
作为石林邻居的我们部队营区小滑坡,没有石林松石林立的风骨和鬼斧神工的元素,也没有石林奇异的模样。想为小滑坡这片心爱的土地搞一点遣词造句,稍作泼墨,知情者会说我夸张。我有过切身的体验,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文,我年少时曾熟记硬背,朱先生笔下的荷塘美得如心中的天使。当我亲临目睹清华大学里的荷塘模样时,感觉一落千丈,与朱先生描画的荷塘美景格格不入。因此,只能管控好我热爱小滑坡的激情,掌握好我酸甜苦辣的心绪和切实的感受,真实重于文采。
小滑坡如果不是部队的驻地,别说泱泱大国的中国地图不会标注这个盲肠式的角落,恐怕连云南省的简略地图,也懒得为它浪费一个句点,GPS和北斗系统更不愿为它作出细微的定位。这样环境和造型容易让人觉得单调、荒凉、孤寂,缺少了丙中洛那种让现代人感觉原始和温馨的精致部位,也没有丙中洛那怒江水情的曲曲弯弯,突兀在外。相对富足的现代旅人,在春城昆明尝足了边城之乐,体验了滇池水的浩瀚,踩踏了宜良九乡,检阅了石林地表的鬼斧神工,也不愿意多走几步,将他们快乐的脚步延伸至小滑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滑坡这个瘦小的村落成为我国军事机密的地名,无数个军事指挥官一次次在这个点上划圈,指挥千军万马,在共和国的军事史上落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地群众将那时看到的情况向我讲述,成百上千辆大卡车出营入营,有些大卡上装载着全副武装的官兵,随时都会听到集合或出发的哨声。
小滑坡,没有老山、者阴山那样的声名,被刻下历史的强蛮。不像老山、者阴山那样留下战火纷飞的遗迹,可供人们观瞻的景致和烈烈雄风,让国人所熟知。可小滑坡作为老山、者阴山的战略后院,置办两山战火的战备补给,不辱使命,顺利地光荣的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为对越自卫还击战和自卫反击战作出卓越的贡献。无数双远去的脚步,无数个荣耀的官兵,曾驻足小滑坡。他们的事迹和名字,彪炳中华军事史册。
盘点丙中洛,以原始古朴怪异以及少数民族风情,让现代人接近、造访、抚摸、观赏、喜爱、资助;小滑坡明亮而刚性的部位,则是财富不外露,是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保家卫国的储藏之地,是中国军人惩治外敌的补给后院,是一代代军人用青春岁月热血的焐化,耗费青春年华的艰辛,组合而成,养在深闺人不识。那是丙中洛望尘莫及的,追求不到、包装不出的,那也是丙中洛无法借得的云霭。小滑坡的扬名立万,不是外表的美丽,而是内在的厚重。
2020年“八一”建军节前,浸染着中华大地上的新冠病毒看似已经漂洋过海。此时,接到祝波同志的邀请,我带着中考结束准备读高中的小儿子赶赴遵义参加战友聚会。
我不知道那些战友能赴聚会,分别多年的领导孙克阳、唐文德、舒培拥、张兆学、张世品、刘遵华、朱军才、石天云、李利等同志,他们是我在部队时的直接领导,我怀着敬爱的心情,想见到他们。同在一个营区服役的战友周世林、游廷荣、鲜思顺、赵德祯、李绍明、赵正忠、余绍军、聂开永、周洪富、王政权、程显明、曹军、陈忠、王忠福、石高永、涂元强、周裕忠、黄东伟等同志,在军营匆匆一别,非常想念,盼望这次战友聚会,能见到他们。
在新舟机场一下飞机,一眼看到在此等候我的战友黄远军和游世环,我热血沸腾,一种满足感和快乐心情,即刻在感觉系统中诞生。天下有各种各式的作品,供人们欣赏、流连和满足,也有厌倦和被夺位的时候。而军营男儿的情怀,哪怕是摘下了军营的经幡,在骨子里却异常偏爱和固守。
遵义战友聚会,见到了久违的领导干部从昆明赶赴的唐文德,见到了新兵连副连长从昆明赶到的蔡寅海。游廷荣从贵阳携夫人及小女儿一起赴战友聚会,成璞从毕节赶到。等等。
作为东道主的战友祝波、黄远军、游世环、杨勇、张钊、郑世军等同志,为五十多位战友聚会作好充分的安排和准备,布置井井有条,使聚会其乐融融。
一群不依无托且久违的战友,在餐桌上没有一个人干醉,只有可爱的热泪,只有深沉的珍惜,只有久别的声声呵护。尽管不再年轻,脸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沟壑,经军营陶冶过的身板,仍然显得粗壮,蘸着军营时的豪爽,而未被岁月洗劫。是一大亮点。
苦累交织和枯燥的军营,年少的我们有时会感觉不舒服。个别战友甚至经常骂骂咧咧,以小牢骚的心境来释放一日的辛苦训练。而今,已至中年的战友们,检查自己走过的路程,军营很值得骄傲,那点苦累和寂寞,在人生长河中真算不了什么。拿战友们的话来说,那些苦累,真是小菜一碟。
牢骚是那么的单纯,曲折是那么的透彻,私情是那么的敞亮,同志相处是那么的真诚,步履是那么的一致,创伤也很纯粹。这样的心境和场景,在别的领域很难找到可以与它评测比肩的对象,只有军营具备这样的气场,丛中检索到一个非常美好的曾经。
幸福的忧伤,甜蜜的惆怅,温馨的痛苦,努力和坚持,是军营的一大特色和震撼的画面。在变老的路上,热情奔放的战友们,竟然盼望军营生活卷土重来,下辈子还想继续加入和投靠,发出了退伍军人共同的心声。能不让人陶醉吗?
夜晚,聚在唐文德和蔡寅海两位兄长的卧室,几位战友聊至凌晨三点,曾经的记忆在时光中发酵。一个个电话打至未能赶赴的战友,一个个的接听。互祝保重和平安,深情未尽。唐文德和蔡寅海两位兄长,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和体贴性格各异的战友,以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开导和关心同志,彰显长者的风范,落下温馨的语境。成了遵义战友聚会的一道风景,
青葱翠色的年龄,青涩的时光,蓬勃的生命气息,只因军营,使我们相聚在一起。即使是今天沾满风尘的身躯,岁月的凌厉和刀割,却无法磨掉那段记忆和精神挤带。
军营,如暗生在岁月里的痣,长存胸口,永不消失。
2023年“八一”建军节,我因俗务缠身,未能在部队驻地北纬24°46′,东经103°17′,参加战友鲜思顺、程显明、周洪富等组织的战友聚会,是一憾事。
相聚的战友们以图片方式和微信语音,以酒互祝,彰显相聚的快乐和温暖,不忘初心,离不褪色,别不忘情。
我则以文字形式,抚摸如贵宾的战友,缝补和记录战友们回眸的惊喜,定格的瞬间,相聚的舒服,流露的情怀。
当过兵的男人最有魅力,身上散发着一种刚强的力量,一种别样的气息。就连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军人味。
遥祝老师写作愉快!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滑坡作为老山、者阴山的战略后院,置办两山战火的战备补给,小水库作为部队邻居,提供漫游的平台和无私陪伴。军营储藏着战友的岁月和青春的凝望,且浸漫着时间的遐想。
散文以两次战友聚会为引,多视角回望军营的今昔变化,生发对军营属己的体格体检与战友之情,于人走楼空的苍凉中,激活军营那段坚韧的军旅岁月,自享思念,凝望青春、催生敬畏。
致敬军人,尤其为那份无私奉献的生命凯歌和战友情。
欢迎哥们回家。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