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暖】排湖岸边是家乡(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暖】排湖岸边是家乡(散文)


作者:王庆炎 布衣,16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96发表时间:2023-10-09 17:37:42

要说用鱼米之乡来形容我的家乡,那真是再贴切不过了。从小出生在排湖岸长在排湖边,“侣鱼虾而友麋鹿”可以说是我们小生活最真实写照。
   生活在平原水乡,与水打交道是日常,也是最基本的生存之道。我家兄弟几个打小就被父亲带到门前屋后的河里摸爬滚打,识水性熟鱼性。
   在家乡的河湖坑洼池塘沟渠稻田,可以说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鱼,人们傍水而居,“靠水吃水”。鳝鱼、脚鱼、刁鱼、草鱼、鳜鱼、鲫鱼、鲢鳙、土憨巴、黄鮕、鳑鲏、黑鱼、麻古楞等品种繁多。勤劳且智慧的家乡人,以前为生计,现在是为了舌尖上的享受,摸索出了名目繁多的烹饪方式,煎炸蒸煮烧烤炖,再配以本地的辣椒萝卜莲藕芦笋蒿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荤素搭配,既有营养又美味。最吊人胃口的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沔阳三蒸”。
   小时候湖区的生活条件都很差,但吃鳝鱼对我们住在湖边的人家却并不是什么奢望。人们随便就可捉到鳝鱼泥鳅乌龟王八,很多时候都只能留给自家吃,拿去卖也卖不了几个钱,不象今天的鳝鱼被尊称为“软黄金”。以致我丫常以今天的眼光戏谑我:“你还说自己小时候照业(艰难困苦),连这么昂贵的鱼都可以随便吃”。我至今都没有想明白,过去湖区的人们为什么总以用无鳞鱼招待客人为不敬,难道是因为太多太容易捉到?还是另有别的什么原因?
   我特别怀念母亲做的鳝鱼味道,她从不剔除鱼骨,一是没那闲功夫,二来怕浪费食材,怕失去原有的鲜味,三是剔骨的鳝鱼做出的菜形也不好看。母亲迟鱼手脚很麻利,先用一块抹布包着鳝鱼,接着用木棒重捶,然后迟开片,去除内脏,再用抹布盖上用木棒连续捶鱼身,直到捶平成片状,洗净后再切成丝或片,滴点白酒充当料酒,母亲还习惯先把剁碎的祘子和生姜放一点到洗净鳝鱼丝和片里,权且用以去腥。用青红两样辣椒爆炒的鳝丝,色香味俱全,看着就有食欲。辣椒配几片洋葱姜片煎出的鳝鱼乔,醇香可口。粉蒸鳝鱼前母亲总是先加点盐糖酱油姜祘腌一会,然后再拌上大米粉放蒸笼蒸熟,最后摆入碗中复蒸两分钟端出淋上调合好的佐料汁,这道最能“沔阳三蒸”特色的蒸鱼便成了。蒸鳝鱼二回头更是别有一番味道,把蒸好的鳝鱼放锅里用油一炕,直至金黄色,香味溢出,入口脆香醇厚美不可言。母亲亲手发酵制作的蚕豆酱黄豆酱既是炒菜的好佐料,没菜时还可以直接抹饭吃。母亲在做鳝鱼这道菜时总是喜欢适量加点自制的酱,烹调出来有一种别样的味道,可惜我现在已无福消受了,那是一种永远留存在记忆中的母亲的味道!
   想吃鱼就得学会捉鱼,捉鳝鱼的方法五花八门。可以象抖音上“水猴子“徒手去抓,用钩去汲(钓),可以用赶罾子,也可以覆干了水用脚去捅,还可以夜晚下壕子早上去收。排湖岸边水田居多,最简单的是耕水田时跟在机耕船后面,在新翻的泥块里捡鳝鱼。那场景实在是热闹,好多小伙伴一起奔跑着欢叫着。村里开机耕船的叔叔和伯伯总是会时不时地朝我们唤一声:注意安全啊!不知不觉篓子里就渔获满满,皆大欢喜。
   最刺激的还是和兄弟们几个用赶罾子赶鱼。我们到了湖边的目标地先看看水深和水草,凭借经验判断鳝鱼的藏身地,只要下水必定不会空手而归。最容易分辨的是泡泡鳝,只要看到水面和草丛里有一堆泡沫,一罾子下去用脚捅几下肯定是十拿九稳的。
   至今我都清晰记得暑假里和大哥去捉鱼,我们看中了一条垱子,水不深,有好几处草丛,应该是个鱼窝子所在。我们从南往北一步一步赶,每次提起罾子来鱼越来越多,等我们快到垱头了,前游无路的鱼就开始跳起来了,就看到有白鳞鱼跃出水面来,看到有鳝鱼也往岸边冲,我们也越来越兴奋。临近终点,明显感觉到罾网上频频有鱼在撞击,我迅速提走赶罾子。呀,居然有好几斤鱼:一条半大的草鱼,几条大鲫鱼大白刁大泥鳅,两条斤货的大黄鳝,还有一个四五斤重的大脚鱼。哎呀妈呀,竟然还有条大花蛇在网里乱窜,怪瘆人的。又怕蛇咬又怕鱼跑,我哥一边往坡上退一边喊我快点上岸。我踮起脚尖提起罾网往岸上快速走,眼睛只盯着网里的鱼,没有注意脚下,左脚踩在一根刚收割的黄麻干斜口上,顿时鲜血涌出钻心疼痛,我扯了一兜地巴根草嚼烂了敷压在伤口,并撒上尿液消炎。我哥迅速把鱼具等处理好,放棉花田里,然后扶我回村医务室包扎。晚饭时,母亲迟了那两条斤货做了美美的一锅鳝鱼汤对我说:多喝点补补血,以后弄鱼时多小心点啊。我们吃着母亲做的一桌子鱼菜,美滋滋的,我也忘记了疼痛,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
   夏天的晚上,天一黑,鳝鱼就会出来觅食,就到了我们小伙伴大显身手的时候。我们常常结伴而行,为防“长虫”(蛇)都拿根竹竿驱赶防身,民间戏传竹子是“长虫”的舅舅。我们提着竹篓子,拿着手电筒,沿着田埂和小沟渠边寻找,透过浅浅的水很快就会发现鳝鱼泥鳅静静地躺着。我们左手用电简照着鱼,迅速伸出右手中指就能把鳝鱼掐住放到篓子里。而泥鳅则反应敏捷,必须是快速用大拇指和食指掐紧泥鳅的鳃后面处才能拿捏牢,这个是需要点功夫技巧的。秋冬季节去“清沟”,把快干涸的沟里草一扯,用脚在淤泥里捅一桶,鳝鱼就会钻出来,土硬一点的就用锹顺着鳝鱼洞挖,很快就可以捉到再藏无所藏的鳝鱼了。如果碰到细长的剅管,我们用野草填满剅道口的一端,然后就找根长点的树枝顶着草团往前推,直到把落在剅中的鳝鱼泥鳅才鱼都顶出来,那一定是会给人惊喜的哟!
   真的是沧海桑田,从前湖水茫茫,茅草丛生,道路泥泞的百里排湖几经改天换地,面积已大大缩减。有的变成了香稻硒米高产田,有的变成了莲藕生产基地,有的挖成了精养鱼塘,有的改成网箱特色养鳝基地。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高速公路从湖畔临波越过。
   曾经的荒湖已蝶变成今日杨柳依依,稻香阵阵,荷风习习,蒹葭苍苍的排湖风景区。鄂旅投斥巨资建成的古色古香的沔阳小镇,更是令人流连往返,那些儿时的记忆也都将成为梦里水乡的珍藏!

共 23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儿时的时光里,许多记忆美美地流淌在心中,像一副画卷一样展现在大家面前。湖排岸边,一个鱼米之乡,这里是人类优良的栖息地,人们傍水而居,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这里物产丰富,水中应有尽有,种类繁多。文章娓娓道来,讲述了我儿时在家乡湖排岸边弄鱼的一些记忆。在家乡的河湖坑洼池塘沟渠稻田,可以说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小时候家里穷,虽然没什么吃的,可是吃鳝鱼却不是什么难事。就叫大名鼎鼎的沔阳三蒸,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描写很详细,将小时候捉鱼的场景,与母亲做菜的细节都一一呈现了出来。尤其是对捉鳝鱼的场景描写,非常到位。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让我们了解了一次作者家乡的一些风情风貌。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10-09 17:38:03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