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茶香飘过五千年(散文)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璀璨纷呈的文化舞台。茶在我国历朝历代的更迭中,发生着种种变化,且茶史的流变决定了茶具、茶仪、茶礼、茶宴的流变。不仅如此,还影响了文化、宗教、外交等方面。
我们的祖先何年何日开始发现茶并饮用茶,无可考证。有一种流传说原始人吃的大都是油腻腥膻食物,不易消化,无意间采摘茶树叶嘴嚼,发现可以消除饱胀感,便开始经常食用。茶叶确有去脂消胀的作用,而且味道清香。据现有资料记载,最早使用茶的是五千多年前的炎帝神农氏,当时称茶为“荼”。神农氏为了编写《百草经》,亲自尝遍各种药草,有一天遇到七十二种毒草,“得荼而解之"。自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的药用功能,茶就作为解毒药品被应用于百姓生活之中。到了周朝,农业生产制度有了很大进步和发展,但战乱后的粮食产量并不能满足人口基数的需求,老百姓还需靠采集野果野菜植物根块和树木的幼芽嫩叶来补充粮食的不足。采来的嫩树叶与稻米一起熬成稀粥食用,这其中就有茶树茶叶。因为茶叶苦涩,又称其为“苦荼”。但茶叶并非一苦到底,而是苦中有甜,回味绵长,故《诗经》中赞道:"谁谓荼苦?其味如荠”。茶叶在当时已成为菜食之一,不仅百姓喜爱,王公贵族也爱吃,需各地进贡优良品种。
最早将茶叶作为饮料的地方,应是茶树原产地之一的巴蜀地区。到了战国末期,秦灭巴蜀后,黄河流域受其影响,饮茶之风开始流行,并逐渐发展为祭祀的珍品。有“掌茶”和“聚茶”的礼仪,以供丧事之用,且出现了多种烹茶法,茶叶也开始出现了交易。
西汉年代的茶饮为烹煮法,形成一定的茶礼。由于茶叶采摘有时间差别和地区气候的差异,古称茶为:茶、诧、荈、苦荼、蔎、茗等,但基本统称为“荼”,到了唐代才改称为茶。唐以前,茶具和食具没有明显区别,到了唐代不仅有完备的茶具,还有详细的关于茶的种植、采摘和制作方法,并形成了一定的茶礼,且逐步形成了几种饮茶的流派。唐代是茶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时代,史称“茶兴于唐”。
文化的发展催生出精神的需求,茶由简单的散茶煮饮,形成了复杂的严格程序和仪规的饼茶和煮饮法,被后世称为茶圣的陆羽撰写的《茶经》,完成了茶的这一历史过渡。即将茶叶采摘下来,经过蒸制,然后拍捣成茶饼放在炭笼上烘焙,最后用粗藤线穿起来。煎茶时,先用竹夹夹往茶饼在炭火上烤,等到茶饼表面变皱起泡时碾成粉末,细筛过后取茶粉煮制。
到了宋代,饮茶之风普及开来,人们争相斗茶。此时的茶饼煮饮演变为“点饮”。宋代是茶史上的重要时期,上层社会风行茶道,宋徽宗和大学士蔡襄分别撰写了《大观茶论》和《茶录》传世,记录了宋代的茶事。
宋代与唐代的茶、水合煮不同,采用煎水不煎茶的“点茶法”,将细茶末过筛后投入茶碗中,用沸水冲击,不加任何调味品,保持茶的原汁原味。
当时风盛的“斗茶”也称“茗战”,用来比质量,比技艺,并将茶提升到艺术层面,称之“水丹青”,分茶高手可在击起的茶汤面上做诗作画。
唐代的饮茶之风至宋徽宗赵佶而达顶峰。宋代茶叶生产的重心由长江中下游的湖州、宜兴一带,向福建一带转移,福建建安成为皇室的贡茶烘焙基地,其生产的茶叶称为“建茶”,是专供皇室享用的贡品,并逐渐发展为中国团茶(饼茶)的制作中心,名目繁多,精品迭出,“龙团凤饼”不再像唐代那样用绳穿孔,而是以刻有龙凤图案的模型压制出来,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此外,宋代贵族婚嫁中也引入茶仪,茶被列入彩礼之内。随之又引到民间婚俗中,称为“下茶”礼。除龙凤团茶外,当时还生产散茶,种植出各地名茶。
到明代,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废团改散”。朱元璋为减轻茶农贡茶的负担,于洪武24年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芽茶实际是宋元时期的草茶、散茶。这种不入品号,制作简单的散茶,是明清时期民间百姓日常的饮用茶,明太祖下诏贡茶也按此制作。这一诏令成为茶叶制作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明清时期,由于废除了饼茶进贡,民间盛行炒青的条形散茶,也不再将茶叶碾成粉末,而是直接抓一撮放入茶壶,用开水沏泡后即饮用,并把这种方法称为"撮泡法”,不但操作简便,且保留了茶叶的清香。这种"撮泡法"进而影响朝野,推广到宫廷官宦生活中,是我国茶史上的又一次革命,直到今天仍为民众沿用。
进入清代,茶文化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的文化精神开始转向民间。深入市井,走向世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伦常礼仪结合起来,并逐渐形成一种普遍的民族习尚。清后期的茶叶生产发展惊人,种植和生产量大幅度提高,流通领域更加繁荣,一时间,各种茶庄茶店茶园纷纷涌现。茶形不再是单一的饼形,还制作成砖形、沱形、心脏形、宝塔形等形状。并且由于海外开禁,茶叶迅速走向世界,一度垄断了全世界茶叶市场,进入商业时代,并对日本,东南亚各国产生巨大影响。
与此同时,茶道与佛教之间又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三饮便得道”,茶道与佛教相生相长,共同影响着我国的茶文化史。
茶的流变不是一朝一代完成的,也不是一个阶层或一部份人决定的。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茶也是寻常百姓七件事中不可或缺的家常及待客饮品。茶里自有乾坤,壶中流淌日月。真诚做人,虚心泡茶,从一杯茶汤中体味人生真谛,汲取更多的味外之味,茶外之茶,不断丰富自已。而在泡茶的过程中培养专注和细腻的感知力,在接近茶的那一刻,也是最接近真正本心的那一刻,给人间也给自已一份温暖。
流年似水。一缕茶香飘过秦月汉关,氤氲着香气,冉冉而来,清香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