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亭】静心草堂夜话(随笔)
@白发诗趣
元代诗人蒋复轩写有《镊白发》一诗,诗写道:“劝君休镊鬓毛斑,鬓到斑时已自难;多少朱门少年子,业风吹上北邙山。”这首诗诗人为自己年迈生出白发而高兴的心情,同时也表达自己不服老的良好心态。
明代时,杭州有一个叫朱桂英的老人,曾写下一首顺其自然,任其白发生长,态度格外乐观的“白发诗”:“白发新添数百根,几番拔尽白还生;‘不如不拔由它白,那得功夫与白争,”最后一句含义深刻,告诉人们不要白白地去争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清代文人钱薇善写下一首题为《喜白发为陈师复赋诗》的“白发诗”:“皎皎易汗时一沐,星星难染漫千梳;等闲得此无情物,自有忘忧满架书。”此诗说自己喜欢白发的原因是寄情于书,一个老来爱读书的老人形象真是可感可佩。
因为用镊拔白发的结果是白发愈生愈多,所以唐代诗人韦庄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写诗吟白发:“白发太无情,朝朝镊又生。始因丝一缕,渐至雪千茎。不避佳人笑,惟有稚子惊。新年过半白,犹叹未休兵。”还有古人宋无写的诗《发白解嘲》,由白发因愁而生联想到白毛鹭鸶,接着提出质疑。全诗洋溢一种乐观的情绪。诗曰:“吴霜两鬓早先秋,闻道愁多会白头;溪上鹭鸶浑似雪,想应无那一身愁。”鹭鸶一身都是雪白的,那它是哪里的来的“愁”呢?可见因愁而生白发的说法值得怀疑!此诗细细读来,很是有味。
@出“谜”考女婿
清代乾隆年间,利川都亭有一个落第秀才,名叫彭大久。此人自称学富五车,能诗善对,最爱猜谜子。彭大久有三个女婿,凡是逢年过节回家,都要与对岳丈对一个对联,或者猜一个谜语,然后在入席吃饭。那一年,彭大久70岁生日,三个女儿和三个女婿都来给他祝寿。此时彭大久很高兴,自然又要出难题考女婿了。
彭大久摸摸胡须,盯着三个女婿说道:“这次猜谜只能以谜对谜,不准直接说出谜底。”三个女婿知道老丈人的脾气,自然不敢违抗,只说:“好的!”
彭大久见得三个女婿答应,就先端起酒杯喝下一杯,然后念出自己的谜语:“出门就展翅,回家把翅收;拍拍它的头,泪水不住流。”停了几秒钟,问道:“这是何物?你们用谜语对出来。”
三个女婿互相看看,还是按照老规矩,由大到小的顺序来回答。大女婿沉思了一会,答道:“我有一座楼,没瓦没砖头;水流楼顶上,人在楼下走。”彭大久一听说:“很好的。”
二女婿早就有了准备,马上回答道:“我有一座亭,没安窗和门。柱子当中立,四方任它行。”彭大久一听说:“没错,要得!”三女婿最后来猜,但是也胸有成竹,不慌不忙的说道:“我有一朵花,能闭也能发;不见花和叶,花根手里扎。”大家都笑了,老岳父彭大久更是兴趣浓浓,连说:“妙哉”“妙哉!”随即与三个女婿饮酒,继续作对联……
亲爱的读者,你知道这个谜底吗?(谜底:伞!)
@官人与贼
元朝末年,吏治腐败,民间除了盗贼蜂起以外,就是官吏向百姓要钱。这些大小官员向百姓要钱,还是列有明目的。据元末大学者叶子奇在《草木子》书中记载那些官员要钱的说法就有:下属第一次参拜,要“拜见钱”,逢节礼敬,要”追节钱‘’,办事要“常例钱”……如此等等,至于官员向老百姓要钱,只管开口,没有什么名目的,叫“无事白要钱”“撒花钱……”
这些要钱发生在大官与小官之间,也发生在官吏与百姓之间,但是最终都落到了老百姓的身上,成为严重的负担。百姓见官,犹如见到盗贼一样……
为了纠正这些不正之风,元朝朝廷也曾设立廉访施法官,下去纠正这些腐败。但是这些廉访施法官的每次出行,都是旌旗招展,鼓乐齐鸣,显示出很郑重。但是这些用锣鼓迎来的“风纪整顿”都是虚假的,有时还和地方官员联手同流合污。对此百姓大失所望,就针对弓兵迎接司官的锣鼓音节为二声锣一声鼓,而押解犯人强盗的用的锣鼓音节为一声鼓一声锣,于是民间就有人写成诗:“押贼一金并一鼓,迎官两鼓一声锣,金鼓看来都一样,官人与贼差不多。”这首讽刺诗被后来的冯梦龙写入他的名著“三言”中。
2023年10月15日静心草堂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