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少年百里走单骑(散文)
人们常说,过去的只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而我觉得亲身经历的才是自己的人生,它比目之所及更直观,比耳之所听更真实。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自行车在农村还没有普及。1980年秋后,我二叔托人买了一辆“飞鸽”牌的小轮自行车,我见了十分眼馋,不断央求二叔让我也学一学。二叔担心我年龄小,个子又矮,怕我摔着,不让我动他的新自行车,但是经不住我的软缠硬磨,最后还是同意让我学。
初学成功,内心无比激动,非常得意,时不时地见缝插针,只要车子在家就偷出去骑几圈,好似跟现在的人驾驶了豪车一样开心。但是这种骑行就是在家门附近而已,太不过瘾了。一直到1982年麦收前,炫耀车技的机会终于来了。
那年,村里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属于村集体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等分配给了社员,我家分到了一台旧面条机,就是那种带着直径近一米的大铁轮子的手摇面条机。面条机上的唯一一个传动小齿轮被磕掉了一个牙,没法继续工作了。经过多方打听,这种机子的原产地在距离我村八九十里地的一个公社。父母都不会骑自行车,更谈不上坐公交车,于是我便主动请缨想骑自行车去买小齿轮,奶奶坚决反对,担心我的车技和安全,父母也犹豫不决,但是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得按我说的办。当时我家没有自行车,二叔家的也骑到外地去了,只得向邻居三哥借了一辆“金鹿牌”的大轮自行车。
周日早晨,母亲六点多就给我做了一碗炝锅面,里面还窝了两个鸡蛋。我满心欢喜吃了面条,准备的行囊也很简单,就是一个盛满水的小水壶、那个坏掉的齿轮和20元钱,我便踏上了炫耀车技之旅,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独自远行,之前出门最多也不过十里,还是跟随大人走亲戚。从家骑行到县城近30里路也没觉得累,而且还有点得意洋洋,但进了城里就犯难了,不知道朝哪个方向,走哪条路。于是只好下车推行,边走边打听,好歹打听到了出城的路线。有了正确的方向,心情豁然开朗,丝毫没有疲惫的感觉。
按照事先打听到的路线,下公路走田间小路最近,但不巧的是在田间小路上发生了一点小小的“事故”。因为我是用小轮自行车学会骑行,这次骑大轮自行车有些不习惯,脚蹬子转不到合适的角度不方便用脚刹车;再者因个子矮,骑在车大梁上没法停车。骑行到一段下坡路时,前面一个老头和一个比我大点的姑娘拉着地排车前行,车上放着很多蔬菜,可能是从自家菜地返回。田间小路很窄,地排车几乎占了全路面,因为是下坡,地排车需要后头着地,借助摩擦力当刹车,我骑行到了崖口,脚蹬子的角度不合适,下也下不来,从地排车侧面又过不去,等脚蹬子角度合适时,自行车已骑在老头的地排车上。我倒是迅速下来了,但是把老头吓了一跳。爷俩回头看看我,没等老头说话,那姑娘瞪大眼睛说:“瞎眼吗?往人家地排车上骑?”我脸羞得满脸通红,连连解释道歉。老大爷没生气,也没训我,说:“没事的,孩子,这边路不平,你可得慢点骑。”我听了心里很热乎,连声致谢,顺便再次打听前行的路线。还是这位年长者真懂得体谅人,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
转眼骑行到了一个村庄的十字路口,又不知道前行的方向了,便停下车想打听打听。我看到一颗大树下有几个中老年妇女在干着活计聊天,其中一个5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说:“明明是我们家相中的鹅,支书也想要这鹅,我们的鹅凭什么给他?只兴他在那鹅盖屋就不兴我们盖吗?”乍听她的话,我以为是支书和她家争一只鹅,但是想到在“鹅”上盖房子,我明白了,她所说的“鹅”是指地方,在我们那里叫“窝”。真是出门三里地,方言风俗各不同啊!从她们那里打听到了消息,原来此地离目的地还有七八里路,终于看到了一线希望。
到了目的地,找到了负责的村会计,他带我进入厂里,该厂早已停产,破败不堪,好在仓库里还有些残存的零部件,对照带来的样板,他帮我从纷乱的零件堆里挑了3个齿轮,这时我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一路骑行,加上不断停车打听,还有中途的休息,估计快到晌午了,是时候补充能量了。我在附近找到了一家卖火烧的店铺,买了3个火烧。老板娘看我累得脸通红,得知我是大老远来的,就给我搬了把凳子,还给我拿了热水和咸菜,我连声致谢。饱餐了一顿后,在店铺外面的大柳树下休息起来。到了下午一点左右我该起身返程了,老板娘告诉了我一条近路,不用再原路返回了。
也许是归心似箭,但自己又没走过这条路,急急忙忙骑行了十多里地,又不知何去何从了。这时在路边看见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便上前打听,老大爷头发胡子都花白了,虽然穿着不好,但是干净利索,显得很慈祥。老人说:“从这里往西北走有一条近路,不过要穿过汶河,这个季节还可以从这儿走,再晚一个月就不行了。”我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老人说:“到了雨季,汶河会发大水,旧社会这里就有人被上游来的洪水冲走过,所以那时河两岸结亲的都少,就怕年轻人贪图走近道,惹出灾祸。”我不禁感叹大爷懂得真多,又跟老人学了知识,这也提醒了我,以后要注意安全,遇事多思考,不盲目蛮干。
过了汶河,这时已上了公路,道路平坦了,离家也越来越近了。但是“来者顺风去者怨”,我骑行的速度却渐渐慢了下来。因为大轮自行车的座子是硬质的,再加上座子高,我的个子又矮,骑行需要左右摇晃屁股,不然够不到脚蹬子,这半天多的骑行,屁股都磨破了皮,加上出汗,疼得根本坐不住座子,我已没有了来时的速度和激情,也体会到了逞强需要付出代价。无奈只得下车推行,推一段再骑一段,甚至觉得推着比骑着还好受些。就这样终于熬过了城区,此时距离家不足20里。我实在不愿意再骑行了,内心很后悔不该请缨干这趟苦差事,双腿劈拉着推着自行车,就像从战场下来的伤兵。因为一走路,大腿间互相摩擦会更加疼,但是小车不倒就得继续推,没办法就这样推行了十多里快下公路时,我找了棵大树旁蹲靠在大树上(屁股疼的不敢坐下),眼望着家的方向,内心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心里埋怨父母咋不知道来迎我啊!又一想,他们不会骑自行车,来了又能如何!
推着自行车走在田间土路上,听到后面不远处传来了拖拉机的轰鸣声,我想要是能搭上顺风车该多好啊!拖拉机驶近了,回头一看心中大喜,站在车斗里的妇女是我村的,她嫁到了邻村,距我村3里,我回家正好经过该村,那位姐夫是村里的拖拉机手,我想这回有救了!我连忙大声喊“二姐”,二姐认出了我,让老公停车,问明缘由后帮我把自行车抬到了拖拉机上,此时离我家还有八九里。到了他们村,二姐说让姐夫送送我,我婉言谢绝,下了拖拉机继续推着沉重的自行车朝家的方向慢腾腾行进。
终于推到了家门口,因为大门带有门槛,我只得往家用手提自行车,一提没有提进去,车子歪在了大门口。家里传来奶奶喊我乳名的声音,问我是不是回来了,我声音很小的“嗯”了一声,奶奶便快步跑了出来,抽掉了门槛,我把自行车推进家里,奶奶看我疲惫不堪的样子,不禁骂了起来:“哪有你爹妈这样的浑人啊!怎么还是让你去了?看把孩子累得!”我打住车子,那不争气的眼泪默默流了下来——不知道是因为累,是委屈,是后悔还是激动。
晚上,母亲破天荒买了猪肉,做了两样菜,还告诉弟弟、妹妹要少吃,省着让我多吃点,说我出大力了。累是真的,但是做为长子为父母分担点,作为长子的我也算是为家里干点实事了。这正是:为了一斤铁,骑行百里多;磨破双屁股,成就不服输;年少吃点苦,到老能知足;点滴写回忆,汇入人生路。
这次骑行是人生的一种历练,和金钱无关,它就像人生的铺路石,让我得到实际锻炼,增长了人生阅历。这次百里走单骑,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低调做人不服输,脚踏实地不妄想。
2023年5月29日于书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