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斩官穴的传说(散文) ——将军爷庙的传说
序文:看了陕西省扶风县野河山生态旅游文化风景区:其 “斩官穴”景点的简介,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听祖母所讲:“斩官穴的传说”深感讲的婉转动听,细致可信。有必要以文会友分享给大家。以此增强旅游文化知识。
“斩官穴”,位于龟山血脉之上,名曰:“将军爷庙”。据传很古以前,南方有一位风水先生,为葬祖父身背骨灰包踩勘分水来过此地。此山主体通红又名红土山,自古景色迷人,百花异草争奇斗艳,飞鸟走兽翔游其间。山脚下一池碧水清澈见底,鱼虾蚌蟹衍生于内。每逢十五风平月朗,子夜以后明月西悬,光辉斜照,山峦水映,这时行内人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大龟浮卧于此,其身下有水,池露于外。风水先生在此转悠了几天,只见到一个十一二岁的放羊娃,他小瞧了这个放羊娃。这娃山下人,姓王,自小家贫,远离父母,为山下一马姓富户人家在山上放羊,早出晚归,与羊为伍,整天啃硬馍喝池水,由九岁在此放羊已三年了。马家在街上开羊肉泡馍馆已几代人了。半个月将羊群赶下山,主人家把大肥羊挑五六只留下,再把在街市上购买的廋羊添入群中,就这样长此以往。他和主人家上学的孩子一般大,山下偶尔相逢互爱异常,小主人经常把读过的书讲给他听,教他诵诗认字,还会把书借给他读。三年来他认识的字不少,知道的事也不少。他早已注意到了风水先生的举动行迹。
这一天,分水先生喊来了放羊娃,让其在山下池水边看,“若听到他喊一声就看池水动不动”。风水先生每喊一声,就跳一下,池水就动一下,喊了三声,跳了三次,池水动了三次,可放羊娃都说没动,分水先生很纳闷。把放羊娃叫到山上说,“我在山下喊一声,你在山上跳一下”。结果风水先生喊了三声,放羊娃只答声却不跳,水自然不动。几天的劳累身觉疲惫,风水先生在山梁上插了个升水竹管子,天黑就趁早睡觉去了。放羊娃天没明就来到山梁上,尝了一下竹管子里的水甘甜爽口,即一饮而尽,后又用树叶灌入了羝羊和自己的混尿。第二天清早,风水先生心不甘的来到山梁上,尝了一下竹管里的水,呀!酸涩臊臭,这下才死了心,背着骨灰包回南方去了。
三十年后他父亲去世,细想起当年踏勘风水之事,顿觉疑惑。即背着父亲的骨灰包又来到龟山梁。龟山风景如画,盛比当年。昔日测水之地已有坟茔,旁边立一小碑高尺余,中楷书:“先严王公老大人之墓”共九个字,再无其他。分水先生气急犹愤,随问过路樵夫,方知是当朝御史王大人祖父之墓,这王大人正是当年放羊娃的胞弟,二十五岁科举考中進士,始任县职衙门,清正廉洁,庶民拥戴,皇帝亲赐,朝廷御史之职,时年二十九岁,春暖花开之时,荣归故里,宴请亲朋故旧,随修祖上坟茔,扩展茔地,新植苍柏数亩,后被称作柏松林。但龟山血脉祖父坟墓,依照长兄意见,原封不动。只是车水马龙鼓乐相随,热热闹闹,大张旗鼓的祭拜了一场。在这以前谁都没有注意过这个小坟茔,但现在都知道是当朝御史王大人祖父的墓塚了。风水先生想起他一生精明能干,盛年时却被一个十一二岁的放羊娃蒙骗,其五内俱焚,怨放羊娃奸诈狡猾,不仁不义,但他年事已高,也就先回南方了。
原来当年风水先生刚走,放羊娃就把龟山血脉分水告诉了父亲。当时,只因家境贫寒,祖父尸骨无力安葬,还厝放在后面柴窑里呢。他父亲当即就背着尸骨跟随放羊娃上山,埋在了龟山血脉分水点上,这事只有他俩知道。
第二年,放羊娃十二岁,他母亲为他生下了一个弟弟。长到七岁时在私塾上学,聪慧异常,且勤学苦练。时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夸奖。放羊娃已长大成人,也不放羊了。他每日在山上砍柴,担到街上卖钱供弟弟上学并补贴家用。十五年后才娶妻生子,再后来他弟也大功告成,随又官拜朝廷御史,他儿如今也在他弟上过学的私塾里读书了。这个学校在他弟的捐资下做了扩建,情况比以前好多了……
再说分水先生回家后,将事情告诉了他的徒弟,徒弟愿随师傅来龟山以毁分水。那时山上狼虫虎豹增多,大多依山守株待兔,但偶尔也有下山偷猎家畜而伤人的。风水先生对当地人宣传,他捐资在此修一座关羽老爷庙,以镇山威而驯服狼虫虎豹,老百姓欢天喜地的出工帮助师徒二人修成了将军爷庙并塑了关羽神像后就走了。
从此,山上狼虫虎豹真的少了,也不见有伤人丢畜的事了。将军爷庙香火旺盛,年复一年当地人都还赞念那师徒俩。但他们后来再也没有来过。可到后来人才发现山下清池水变混了,也变小了,水味酸涩再也喝不成了。几年后就干凅了。再后来民间就传出龟山上王家的风水被破坏了,再不会出朝廷大官了,但小官还是有的。而后山上因雷电起火烧毁了将军爷庙。将军爷庙在当地已很有名气了。善男信女众多。大家都同意重修将军爷庙。那时候御史爷已辞朝回乡,但他侄儿在临近县衙为县令,以讲和不修来干涉此事。但群情激奋难以挡平,也只好作罢。可在清里废墟时,在关羽神像坐位下发现一枝竹管内装一纸笺,上有一首诗:
“斩官穴” 赋
龟卧清泉月映明,
镜悬西宇影遮岭。
晴空万里十五朗,
子时过后向东望。
可恼十二王羊娃,
欺吾三六姬昌徒。
先祖偷埋红土山,
不仁不义心何安?
发官三石六斗籽,
都是小吏没大官。
后序:读完此诗大家心里明白,好像是说王家以后难出朝廷大员了,但县令以下小官要出三石六斗油菜籽数量那么多。那就不记其数了吗!有人说这诗所说不包括县令;有人说那时的小官就是县令;若是这样那王家的县令还多着呢。都是小吏没大官,只能是分水先生的怨言,实不可信。不管怎么讲王家至此再没有出过朝廷大官可是真的。但历史长河,源远流长,万古千秋,继续悠悠,只要为民着想,小官会变大官的,朝廷大员 一定会有的。
其内官职数不完。
斩官穴,多传说,
红土今成灵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