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暖】我家有棵柿子树(散文)

精品 【晓荷·暖】我家有棵柿子树(散文)


作者:赵声仁 秀才,28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63发表时间:2023-10-24 21:34:49
摘要:半个多世纪的一棵柿子树,承载着乡情亲情,诠释着家风,见证着变迁,有了灵性。我们要挖掘这些,呵护这些。

二哥打来电话说:“家的大柿子又熟了,你快来吧。”
   记忆中,从我离开家乡,到外边工作开始,有40多年了。每年过了寒露,快到霜降的时候,二哥就专门招呼我,让我回家摘柿子,吃柿子。最初10年,离老家远,手机还没有使用,二哥就写信,提前几天写,三四天信才到。后来手机普及了,就打电话了,随时打。我也调回唐山,离老家近了,随时回来。几十年如一日,二哥是极懂我心思的。
   退休赋闲在家,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老家。虽说总来,但仍感觉亲切,目光所及,都引起一番回忆,撩拨一股心弦。高铁的连接路、延伸路、匝道,在村庄的上空。横跨交叉,通向四方。村里的路是新修的,水泥浇注,阡陌纵横,连起条条街道。两旁的民房,都是石头砖到顶,外边镶瓷砖、大门栋,看着就结实、宽敞,给人殷实的感觉。我小时候的土坯墙、夹板墙,是一点踪影都没有了。好多家的门口都停靠着卧车,不乏本田奥迪之类。村中心有个小广场,玩牌的,打球的,跳舞的,闲聊的,人们扎成一堆一堆的,脸上都挂着笑。旁边,两个超市,不断有人出入,拎着大大小小的食品袋。这时,我的车里,蓝牙正播放着张振富、耿莲凤的二重唱。是1970年代中期盛行歌曲的一句:“要把祖国广大的农村建设成繁荣昌盛的乐园!”激越欢快,给人以信心和鼓舞。那时的农村正困难,听到这几句歌词,我就欢欣鼓舞。眼下,建成了,实现了。我虽然早成了所谓城里人,但骨子的情怀,还都在农村,在老家。我真的为乡亲们,永远结束了那糠菜半年粮的困苦生活而欣慰。我想,这也是我愿意回老家,二哥召之即来的原因。
   到了二哥家门口,二哥正在院子里,望着那颗柿子树。他看我进来,转过身子,说:“我估摸着你该到了,你看,今年的柿子坐得均匀,所以个儿大,干净。柿子皮有些白点,是因为没打药,生了树虱子,洗掉就可以吃了。我已经捡着软的吃了几个了,真甜!”
   我说:“好!今年我也多吃几个。”我不讨厌甜食,但怕血糖升高,多年控制甜食。
   二哥说:“梯子、剪子、摘果器都准备好了,怎么方便你就怎么摘吧!”
   我说:“你准备的工具儿比往年全了哈!”
   二哥说:“方便啊!咱们一大家子几股子,大舅那的表妹,老舅那的表弟,还有你二嫂那边的几份亲戚,每年都来摘。没个好工具,糟蹋柿子不说,还危险!”二哥本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年岁越大,心好像细了。
   我没有急于够柿子,而是打量起这棵树来。二哥住的这所院子,是我家老宅的一段,三分地。这是我们老家当地政府规定的宅基地的标准面积。倒座三间正房,大门在南面。这棵柿子树,就在当院西面中间位置,挨着它,是个放杂物的小棚子。乍一看,树干好像是杂货棚子的一根柱子。树干有壮汉了的大腿粗细,土灰色的树皮,均匀地皴裂成方形或菱形的小块儿,让人感觉到风霜雨雪的无情和岁月的苍老。沿着3米多高的树干往上看,就是红绿相间的树冠了,占了小院子的半空。叶子浓绿浓绿,阔大厚实。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椭圆,上面布着稀疏细小的发白的毛毛,像一层薄薄的霜。一片片的叶子中间,则明暗相间地悬挂着一枚枚大柿子,圆圆的、厚厚的,绿、黄、橘黄、绿中带黄。几种颜色,如同照明的灯笼,也如祈祷的香囊。更像天真烂漫的少女的羞赧的面庞,掩映在白云之下,绿叶之中。周边,有几根枝杈,两个一团,三个一伙地挂上一堆柿子,弯了枝,坠了叶,伸手可摘,张嘴可咬。像森林里袋鼠,伪装了颜色嬉戏我。一棵树上的柿子,竟然千姿百态。
   一阵秋风掠过,叶子发出簌簌的响声。有几片叶子落下,柿子也轻轻摆动起来,像要滚落进我的怀里。我的思绪,倏地,也穿越到几十年前。
   这棵柿子树,是父亲栽植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父亲也许与当过老师有关,喜欢树木,愿意植树。我家的老宅,地震前原是南北通的,100多米长,4米多宽,占地一亩多。我记得,房前屋后,二门内外,南北门口,长着不少父亲植的树,榆树、槐树、香椿、杜梨等都有,也有枣树、葡萄、桃树等果树。夏秋之季,我吃榆钱、嚼槐花,上树擗香椿、啃桃、吃枣,更是家常便饭。葡萄架,在北院二门外的水井上边,是龙眼,一嘟噜一串挂在架上,玛瑙一般,打水浇菜累了,摘一嘟噜,吃上一阵,汁浓肉厚,甘甜可口。父亲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天经地义。我们哪一辈儿人,没有享受着祖宗的恩荫?
   1960年吧,二哥要结婚了,没房。父母一核计,拆厢房、放树,再向亲友们借找一部分,就基本凑齐了。次年,房子就盖起来了。父亲看着新房感叹道,家里的大小槐树,挑了一半费用,立了头功。新房子石头砖到顶,比老草房宽敞亮堂多了。我一人留在老草房的西屋住,父母和二哥都搬进了新房。就是在这年,父亲托人找来一棵嫁接好的柿子树,栽植在新房东屋窗前。父亲是懂点风水的,他说:“前不栽桑,后不栽柳。柿子树,可是又好吃,又吉祥,柿柿(事事)顺心!它还喜阳,不挑土地。咱们后院有了枣树,前院再植棵柿子树。”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卖钱。柿子树需要嫁接,嫁接后,怎么也要四五年才能结果。父亲找来的树苗是大棵的,有平房那么高,有胳膊那么粗。我倒没看见父亲给树浇水施肥,但树苗长得顺溜、水灵、壮实,好像过了二三年,这棵树,就挂上了红红的柿子,给院子平添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第一年结了30多个柿子,这可把母亲乐颠了。父母都爱吃柿子,特别是父亲,牙口不好,苹果、梨等嚼不动,软柿子软柿子,不用嚼。母亲惦记父亲,就一人分两个,剩下的,全部冻起来,留给父亲一点一点地吃。这棵树的柿子,还格外地甜,比小时候母亲从街上买的要甜许多,蜜汁一样,入口即化,而且没核,或者说是假核,硬硬的几块,是柿肉,津道,增了几分嚼头。就是从这年起,我们就年年可以吃上自家长的大柿子了。柿子树在长高长粗,柿子越结越多,树冠越过房顶。每年柿子收了后,母亲送人一部分,冻起一部分。记得一年腊月,大哥回来了,母亲叫我打盆凉水,她从外屋大缸里拿出几个柿子放到水里。过了有一个多小时吧,柿子周边脱出一层晶亮晶亮的凉冰,里边的柿子显得红润绵软了。母亲一摸,说:“可以了,一人一个,大哥两个,吃吧!”嘿!敲掉冰层,柿子显得特别凉爽,比刚下树时还甜。屋里虽生着炉子,但烧的是三哥捡来的煤碴,并不好烧,仍然很冷,但吃完凉柿子,心里就显得暖和多了。从这次,我也知道了,冻透的柿子,用水可以脱冰融化,柿子更甜。
   日子也就这么往前挪动着。随着柿子越结越多,享受柿子美味的人也多了起来。忘记是从哪年开始了,秋后柿子熟了的时候,几家亲戚,就来我家摘柿子,就如同母亲红咸菜腌好了,他们来取一样。那时,坊间还没有实行采摘,他们来了,有的登板凳,有的爬梯子,有的上小棚,身子轻的,干脆上树爬到树尖。喜欢风景、追求点意趣的,就直接把树枝折断,连同几个柿子、几片叶子一起,拿回,将秋天和收获挂在自家的屋里。父母都笑脸相迎,跑前跑后地张罗,中午自然留下用餐。有时,母亲委托二哥提前和他们联系,集中一天来,免得有人摘不到,或剩下有缺陷的柿子,闹出意见。其实,母亲知道,亲戚们这么兴致勃勃地来,吃柿子不是主要的,他们是找个由头,来看看父母,来和大家团聚。吃饭时,几杯酒下肚,大家的“真言”,就完全诠释了这一点。简陋的一个农家小院,简单的一棵柿子树,橙黄的柿子,碧绿的叶子,是在放大着乡情,滋润着亲情,播种着敬天爱人的家风。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我也就揣摸到父亲偏爱柿子树的缘由了。耐旱耐碱,不怕贫瘠,好打理。但生命顽强,朴实端庄,果实味美。其花,更是低调,不争春不抢风头,每年5月份开放,没有桃花的艳红,没有梨花的洁白,更没有杏花的浓密,浅浅的黄,淡淡的白,隐在四方形花萼的周围,反倒无私地衬托起嫩绿的花萼,结出丰满漂亮的果子。
   1976年,那场使24万人丧生、万千家庭遇难的大地震,也使我家这棵柿子树遭遇了磨难,元气大伤。我们住的房子,四边掉了墙角,中间裂开大缝,但并未坍塌,人也没有伤亡。但南面的草房夷为平地,东西院墙全部坍倒。院子里的酱缸、花盆、农具、冷灶等,都换了地方,变了形状。地震前,上次建房剩下的几根粗细不等的木棍,在东墙边靠着。大地剧烈摇晃的时刻,墙倒了,这几根棍子被摇荡地悬空、离位、四面滚落,不偏不倚,砸向这棵柿子树。这年的柿子坐果最多,父亲算计着能有五六百个。但天公不作美。天亮能看见时,这棵树已经像个落汤鸡,枝杈折断了一半,原来整齐的树冠七零八落,鬼剃头一般;拳头大小的柿子,落了一地。特别是,一根挂有上百个大柿子的树杈,被从树干上擗下一半,跌落下来。父亲很是心疼,率我们小心翼翼地,扶绑大杈,理顺枝桠。
   柿子树没让父亲失望,主人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这棵树自我疗伤,很快恢复健康。又长得有模有样了,而且坐的柿子多于往年。据说,地震的过程,是整合气场的过程,是水果生产的大年,特别收柿子。到10月的时候,叶子还娇绿娇绿,一个一个的柿子,已经长得小磨盘似的了。而且由绿变黄又变深黄,看着叫人眼馋,这就又引来了祸事。按照抗震指挥部的统一安排,我们在后院盖了三间简易房,全家都搬进了进去。躲开了那幢震裂的房子,也离开了那棵柿子树。院墙都倒了,家家相通,视野无限开阔。我家这棵树,像一把巨大的火炬,在我家的院内燃烧,特别显眼。村道上,庄外边,都看得非常清楚。家里人已经意识到柿子可能被人盗窃的危险,议论过想个什么办法保护一下。虽然那时,民风朴实,基本夜不闭户,但贼偷方便,从四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来到树前,难免有人被刺激出欲念。果然,还没等我家动手采取保护措施,就有人先动手偷柿子了。这天凌晨,一个把帽沿压得很低的小伙子,来到树下,几番用力,就把地震受伤的那个大树杈拽掉。用一个轱辘的小车,推走了。那个树杈上长有100多个柿子,这位夜间工作者,用杀鸡取卵的盗窃方式,将树杈和柿子转移了地方和所有者。他是从南边长驱直入进来的,又没有任何障碍地回去了。
   很快,我就侦察到这位勤奋者了。他是西街一个外号叫哑巴的小伙子,心眼不大全,以想媳妇闻名全村,想急了就和他父亲打架,爱吃甜食。我是去苇坑割草的时候,在他们家看到了那个大树杈,第一时间就告诉了父亲。
   我摩拳擦掌请缨,说已找好两个伙伴,只要父亲答应,我们立即开赴哑巴家!父亲伸出两手,在我的面前使劲往下摁了几下,说:“千万千万别去,也别再声张了!那个哑巴,你和他说不清个道理。他爸爸,我们处得也好,僧面佛面吧!再说了,大地震的,活下来就是万幸,分什么你的我的。不就是几个柿子吗?树还可以恢复。”
   我当时有点想不通,但后来,觉得父亲总说和为贵,忍为高。他一生坎坷,乡情厚重,这样处理,是他历来的风格。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过了两个年头,一切都好起来了。1978年正月,他在给一位乡亲写信时,突发脑溢血,永久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把那棵柿子树留给了我们!
   半个多世纪的家庭变迁,二哥也了然于胸,他更知道我此时在想什么。
   二哥催促道:“赶紧摘柿子吧!今年想来摘柿子的人多,明天表弟等就来,不抓紧没有了!”我的目光回到柿子树上。我直接跳上小棚子,用剪子、用镰刀、用摘果器,把十八般武艺全使用出来,摘了四五十个柿子。下了小棚,还把压弯枝的树枝折了几枝。今年,我比往年摘的都多。我答应二哥的,我要多吃几个。
   “妈妈是2000年去世的,这20多年,来摘柿子的这些亲戚始终没断吗?”中午,端上酒杯时,我问二哥。
   “原来的没少,孙子娶了媳妇,还又多了份亲戚来摘呢。”二哥说。
   我说:“你算把家风继承下来了!来,敬你!”说完,我将一小杯酒,一饮而进!

共 46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由回老家开头,采用倒叙的方式,以自家的一棵柿子树为线索,贯穿全文。从柿子树的形态特征,到家人齐聚一堂,享用柿子欢乐开心的场景,以及穿插地震后的一个小故事,都是为了突出“爱”的主题思想而服务的。那时候父母双亲尚在人世,一些欢乐幸福的画面,总会在作者的脑海中浮现出来,这些文字无不流露出作者对父母强烈的思念之情。一篇结构紧凑、语言流畅的散文,一棵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柿子树,既蕴含着浓浓的乡情、亲情,又传递着优良家风,非常精妙的作品,为作者点赞,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025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3-10-24 21:37:24
  一篇立意深刻、感情细腻的佳作,读起来感觉特别温馨美好,向老师学习,敬茶!
2 楼        文友:赵声仁        2023-10-24 22:33:51
  芹芹森编审辛苦!多谢啦!
3 楼        文友:萧垦        2023-10-25 20:46:05
  祝贺佳作加精,问好老师,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3-10-25 21:32:09
  恭喜赵老师获得精品!
5 楼        文友:芹芹森        2023-10-25 21:36:27
  恭喜赵老师获得精品!
6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3-10-25 21:58:53
  一颗柿子树承载着父亲的心血,见证了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庭,传承着好家风!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赵老师点赞!
回复6 楼        文友:赵声仁        2023-10-26 07:16:55
  这么一吹,我又上柿子树了,哈
7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10-25 22:38:16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8 楼        文友:范明秀        2023-10-26 06:44:05
  赵老师的文章总是让人感到温暖,小小的柿子,长在树上甜到心里。我们也跟着老师的文章走进了他的家里,核桃树,柿子树,前后邻居,身临其境。致敬老师!
9 楼        文友:何叶        2023-10-26 09:04:10
  恭喜精品!赵老师加油!
何叶
10 楼        文友:海燕来了        2023-10-26 16:27:41
  拜读学习老师佳作,受益匪浅。问候老师,遥祝安好!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