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暖】珍珠林兴隆寺(散文)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瓜果飘香。在我们甘渭子川,珍珠林永远是一个亮丽的存在。
珍珠林位于六盘山西麓,静宁县东南四十华里,是我们县唯一一片没有毁坏的原始山林。山林在甘渭子川南山的一个大躺湾中。
珍珠林的森林面积有几百亩,在林木中有一种灌木,盛夏时节,枝头盛开小白花,花冠白白亮亮,像一颗颗珍珠,所以,这片原始森林自古就叫珍珠林。
珍珠林的树种主要是串白杨树、珍珠树、松树、柏树、沙柳、杏树、樱桃树、桃树、梨树、桑树和龙柏树等几十种,还有百合花、山丹花、兰花、刺梅、芍药、黄莲、贝母、柴胡和天麻等花卉和药材。
在这个森林大躺湾的正中,自古依山而建有三台寺院,叫兴隆寺。庙宇三十多间,神像凡七十七尊。庙宇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特别是庙宇内的彩塑,玉柱盘龙,临空欲飞;悬塑的柿子、潘桃和彩云、水磨砖墙面精美砖雕的花卉和人物,真是巧夺天工。神像各具神态,慈眉善面的菩萨、气宇轩昂的伏羲、大义凛然的关羽,个个神采奕奕,栩栩如生。那些白墙黛瓦的庙宇,掩映在茂密的林木中,幽远的钟声,香烟缭绕,这里自古就是一方净土,一块栖心之地。
相传,在古时,有一位四川的风水大师,在他们那里相中了一座龙山,不知道龙脉走势去了哪里。于是,这位风水大师便开始了漫长的寻访之路。经过老先生的长途爬涉,终于寻访到龙脉落下的地方——珍珠林。山势清秀,寺院静穆,老先生只是长叹一声:“这股龙脉终归落在此地,被神仙占了,善哉!善哉!”
兴隆寺自古不事喧嚣,也没有巫术活动,更不搭台唱戏。旧时期,每隔三年,寺院隆重举行一次醮事活动。届时,请来阴阳师,诵经、发祭文。期间,晚上灯火通明,诵经声、木鱼声、法器声响彻寺院。周边民众前来烧纸钱,送给自己已故亲人的亡灵。寺院也准备了大锅米汤,向院外的林子里波撒,以飨众亡灵。阴阳师和杂务人在醮事期间忌荤,只能吃素席。民众像过节一样,前来烧香礼佛,求福祈愿。
旧时,经济文化落后,在偏僻的农村,山高皇帝远。老百姓全是靠天吃饭,仰赖神佑。如遇大旱,我们这里方圆十里八乡的民众,抬上神像,头戴杨柳圈,赤脚趟地,口念“玉皇老爷把雨降,降些雨儿救万民,烫土烧得我脚面疼”。神旗导前,列队前行。诵经声、唢呐声、法器声、锣鼓声,响彻云天,浩浩荡荡,前来兴隆寺求雨。
求雨队伍来到兴隆寺,阴阳师首先在山下的醮泉诵经,取“圣水”(用一根红线吊的瓶子舀水),然后将瓶子置于神龛之上祭拜,祈求神灵普降甘霖,以救万民。本地民众给求雨的人送来馒头米汤,热情接待。有时,还真的很灵验,求雨不过三天,普降一场透雨。
珍珠林兴隆寺,是我们这方圆几十里最大的寺院。上台主庙是菩萨殿,主奉观音菩萨;中台大殿是圣贤殿,主奉关公;下台是子孙宫,主奉子孙娘娘;二楼主奉三皇治世,即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我们这里,自古就敬奉伏羲,可能是静宁县境内唯一一座伏羲古庙。只是兴隆寺的伏羲庙只有一座小庙楼而已,而且从来没有一个像样的文人去关注过兴隆寺,知道的人也不多。只有在民国三十年代,兴隆寺重建工程告竣时,静宁先贤刘志安先生和乡贤邹世藩先生各写了一篇碑文。算是兴隆寺经同治兵燹之后最正规的文字记载了。
兴隆寺古建筑群,经同治兵燹,遭灭顶之灾。据传,同治年间,匪患猖獗,匪徒在珍珠林纵火,烧了几天几夜,大火烧到到上台的菩萨大殿前,一场暴雨,林火熄灭,独留菩萨殿。大片森林烧毁,一片废墟。据古庙码头的砖刻记载,珍珠林有十二棵百年古松,经同治大火,烧毁十一棵,只有中台东侧的一棵百年古松幸免于难。
民国三十年代,有个叫李法随的人,宁夏隆德县山河镇人,年轻时,出家为道。曾云游庄浪县的佛崖湾、南峰寺、慈云寺、隆德县的青凉寺、固原市的东岳山。最后还是看中了珍珠林,他也认为此山气象不凡,是可造之地。于是,留了下来,决定在此处再建寺修道,以实现自己的弘愿。
经李道士的倡议,当地贤达,十里八乡的民众岀资出力,经过几年建造庙宇,重塑神像,又恢复了兴隆寺的原貌。
民国时期,在下台子孙宫左侧的百年古沙柳树下,有一排古僧房,本地老先生邹世藩在那一排僧房里创办了甘渭子川唯一一所私塾学堂,开启了甘渭子川一带文化教育的先河。在经济文化落后,民生凋敝的当时,在这个幽静安宁的寺里有了朗朗书声。培养了本地几个有影响的文化人,诸如杨锦章、邹振杰、邹亚民、邹振铎、陈思公、邹正中、邹振汉、邹振东等。这些人在早年,在他们人生的起步阶段,学到了稀缺的文化知识,才使他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走向辉煌。
一九五八年,神像俱毁,在中台几间神庙里创办了大队小学。一九七六年,小学搬迁到山下川地,几十间庙宇全拆,只剩下三块石碑。
改革开放,春风遍野,万物复苏。重建兴隆寺,又提上日程。本地民众,再次捐款捐物,鸠工集材。经过数十年的精心建造,重建三台寺院,重塑神像,于二零一四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工程告竣,兴隆寺又恢复了原状。
芸芸众生,各自在为生计而尽力奔波的时候,大致都是平庸的;而一旦有了精神向往,那么,灵魂深处便有了光亮。
每年端午节,静宁、隆德和庄浪三县的人,前来兴隆寺烧香礼佛,观光旅游。届时,兴隆寺香烟缭绕,罄声悠扬,人头攒动,是整个甘渭子川人气最旺的时节。平素,兴隆寺也晨钟暮鼓,香客不断,是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今年,又有本地成功人士首倡改扩建兴隆寺,带头捐助,民众纷纷响应,共襄盛举。村民志愿捐助,在外地的工作人员也解囊相助,集善款近一百五十万元。由湖北园林建筑公司承建,扩建了上台菩萨大殿、新修山门、走廊和醮泉。临空欲飞的屋檐翘角,屋梁门窗上人工木刻的花卉和人物,精美绝伦。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范扬先生题写山名“珍珠林”;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大师题写寺名“兴隆寺”,镌刻在巨型观赏石上。
适逢国家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古老的兴隆寺,历经沧桑,如今又焕发了新姿。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璀璨夺目的人文景观得以完美的结合,她又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兴隆寺一年四季迎来八方宾朋,为当地经济建设也注入了活力。
故乡的变化日新月异,各村庄是水泥硬化路,路灯彻夜通明,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户户用上了宽带网,村民整体脱贫,过上了和城市居民人一样的小康生活。
二零二三年农历九月十六日,是兴隆寺改扩建工程告竣,迎神开光的喜庆日子。我只能遥寄心香一瓣,让秋风带去我真诚地祝福,祝兴隆寺永远安静祥和,祝父老乡亲幸福安康!
2023.10.26于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