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故乡是我灵魂的巢(散文)

精品 【东篱】故乡是我灵魂的巢(散文)


作者:代启权 秀才,1283.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842发表时间:2023-10-29 06:18:00
摘要:我想:故乡不只是我生命的巢,更应是我灵魂的巢!

故乡,盛着我的所有。是我一生唯一的巢。
  
   一
   我太熟悉一次次从南来北往,甚至远涉重洋归来而返回故乡的那种感觉:只要看到在高速路上或国道路口的路标上写着“河南某某地界”,或在航站楼里听到航空播音员那动听的声音说“河南新郑国际机场欢迎您!”的时候,心中就充满着一种踏实、一种温情、一种彻底放松的美感来。我的家乡在豫南大别山区,村前是雄伟壮观的牢山,村后是碧波荡漾的五岳湖,那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小山村名字,她叫廖店。
   父母在世的时侯,我最喜欢在春天和秋天这两个季节的某个时间里回到家乡。
   春天里阳光明媚,春暖花开,村前屋后的桃花红了、梨花白了,牢山满山遍野的映山红盛开了,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得耀眼,灿烂无比,山泉溪水边的蓝草花更是香气扑鼻,香味浓郁;池塘边的柳枝冒出新芽,鲜嫩嫩的,看着让人心动。更重要的是在春天里回家来的时候,就能看见父亲在牢山山脚下的田间里耕种,吆喝着耕牛时的声音,时远时近,那声音听起来呀,动听悦耳,粗犷豪迈,又是那么的温暖亲切、感人肺腑。同时也能看见母亲在坡地里安种花生,她头上戴着蓝碎花布的毛巾,腰间系着黑布围裙,猫着腰辛勤劳作着,看后总会让我心存感激,而当母亲看到我的身影出现在她的眼眸里的那一刻,她就会急忙停下手里的活,一只手握着锄头,另一只手挞在额头之上形成凉棚状,再认认真真地瞅上一会,随口叫一声我的乳名,听到母亲那急促亲切的唤儿声呀,让我浑身都充满着爱的温暖,听得我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一边跑去接过母亲手里的锄头,一边轻声地叫一声“妈妈!”
   在秋天里回家,更让我感慨万千,心潮澎湃,看着那坡地上的高粱红彤彤,牢山山脚下稻田里的谷穗黄灿灿,此时此刻,家乡的田野里,到处充满了一片丰收的景象。玉米和花生都成熟了,高高的玉米秸秆挺直了腰,露出饱满的果实,一颗颗玉米都呈金黄色,沐浴在阳光下,特别壮观。
   秋天也是播种的季节,看着父母把农作物收回后,就又开始了下半年的种植,一刻也不得闲,播种过后,等待着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从不间断。看到父母忙碌的身影,我的心里呀,就感到美滋滋的甜。父母在,家就在,这种感觉真好。
   夕阳西下,余晖尽洒,为家乡的秋凭添了几分亮丽的姿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夕阳之美呀,也正如家乡的秋色一样,充满着希望。家乡的秋天,野菊傲霜,瓜果遍地,金风送爽。
  
   二
   家乡的秋天充满了我对童年欢乐时光的美好回忆。我依稀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当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放眼望去,路边和山脚下到处都是盛开的野菊花,野菊花在秋风的吹拂下,带来阵阵清香。一朵朵金黄色的野菊花给家乡增添了不少的美。这让我想起了陶渊明所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诗句来。菊花在诗人的眼里,那是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而家乡的野菊花留给我的却是无尽的思念。
   家乡的秋天充满着来自孩子们的欢乐、来自大爷大叔、大娘婶子们对丰收的渴望。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家乡的红柿子,秋天里,一个个沉甸甸的柿子,压弯了枝头,在微风的吹拂下,不断向人们点着头。每到柿子成熟的时候,树上总是站满了鸟儿。小孩子们只要走在路上,看见了柿子红了,不管是谁家的柿子树,总是偷偷把它摘下,大口大口地吃,一边吃着,一边哈哈大笑起来,旁若无人,即使柿子树的主人看见了,也感到高兴,并不怪罪。善良的家乡人,没有什么动听的话,只有温暖的眼神。
   村子后面有一片木籽树园,木籽树不知是何时何人种下的,更不知它们经过了多少岁月沧桑,才长出这么粗大的枝干。在木籽树的旁边,是一口大池塘,我们也就习惯性地称那个地方为“后洼塘”,这个地方是我儿时的乐园,是梦幻的海,是欢乐的洋。这里是我们留恋的场所,是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闹追逐,一起捉迷藏的地方。唉!儿时的欢乐依然在心中,水声嬉闹声时时入耳。
   秋天正是叶落的季节,地上到处都是一片片黄色的叶子,树叶在风的吹动下,轻轻飘起来,是童话般的漂亮。而那些生长在村前牢山大山里的枫树,就像是穿上了一件件红色的连衣裙,变得通红,在这秋天里似乎格外引人注目。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光彩夺目,成为目光的焦点。
   在这样美好秋天的风景里回到家乡,听父亲数落着今年的收成,母亲手摇纺线车那“嗡嗡”作响的声音呀,听着听着,我的心里,就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甜甜的味儿!听见父亲微笑着对我说道:“在外面工作累了,回家了,你就安心地歇歇吧!”父亲是怕声音嘈杂,其实,我更喜欢沉浸在这样的美声里。
   我一边回答着父亲,一边默默地看着父亲那满是皱纹的脸,还有母亲微微躬着的腰身,心里感到既温暖又惆怅。
   其实,我最喜欢在夜间回家,夜幕降临,远远看到家中亮着灯的窗子,一点点慢慢靠近。柔和的光从纱帘中透出,静谧而安详,心里就想:这才是我避风的港湾,灵魂的歇息地呀!
  
   三
   我的故乡给了我一切。父母、家庭、孩子、知己和人间不能忘怀的种种情谊。我的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无论是咿咿呀呀地学话还是读小学、读中学,无论是梦幻般地初恋还是步入茫茫如大海的社会,都打上了故乡的印记。
   当然,故乡也给了我人生的另一面。那便是挫折、穷困、冷遇与委屈,以及意外的灾难。为了读书时那几块钱的书杂费,到牢山深山里挖草药时,自己不小心,差一点跌落山崖要了小命,姐姐为了能买到几斤食盐,到牢山打柴来卖时,却被街道上的小混混抢走柴禾,还遭到一顿暴打,看到姐姐鼻青脸肿泪流满面委屈的模样,我的心就会一阵颤栗。门前那三棵古松,无缘无故被有权有势的人霸占并强行砍倒拖走,所有这些不公平都像利斧一样,至今在我心底里留下了永难平复的伤痕。在很多年的生活中,把掺合野菜的面糊糊的晚饭当做美餐,像许多乡亲们一样把能够吃饱饭当成梦想,希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忙度过难关。也许,这些都是插曲,改变不了我对故乡的爱。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让我触碰到人情世故,人生的真谛。从中掂量出真情厚义的分量,也看透了人间冷暖,社会的阴暗面,别有用心人的两张面孔。我们总说生活不会亏待人,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那定会给你留着一扇窗。当阳光从缝隙处溜进来的时候,就看你愿不愿意过去享受沐浴一下光的温度,那光明是否能够烘暖和照亮你的心?!
   命运的坎坷,生活给自己的那些不幸,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在故乡的小河边,如泣如诉地把心里的话儿说出来,我把故乡当做我的知己,相信她会包容我的一切,无论成功和失败,惟有故乡不会亏待我。望着天上的月儿,数着星星。我明白,在那个贫穷没有死角的年代,即使我生活在其他地方,也同样会经受这一切。于是,自己告诉自己说,那就拼命地读书吧!《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红与黑》《三个火枪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中外名著如饥似渴地读啊读,随着书中的情节变化,那就一起忧伤着我的忧伤,欢乐着我的欢乐。那就愤笔疾书写我所写的日记吧:随心所欲地把经历的每一天,所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记下来,写下来,抒发着自己心中的郁闷和情怀呀!因为我始终相信阿·托尔斯泰所说的话,在我们拿起笔之前,一定要在火里烧三次,血水里泡三次,咸水里煮三次。啊!同托尔斯泰老先生的经历相比,自己的那点苦难那些委屈算得了什么。读的书多了,经历的事情和打交道的人多了,我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一个作家,只有下沉到了人间的最底层,才会更懂得,唯生活能够解释清楚的那些概念的东西才是最可信的。
   不管生活是怎样的酸甜苦辣,当它消逝之后,全部都悄无声息地留在我的记忆之中了。许多温情的故事都是裹在故乡的风里面。少先队员时,我和同学们在殷区起义纪念碑下庄严宣誓的场景,在牢山小街旁的粮管所,那交公粮时,父老乡亲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热火朝天的画面,街角一隅的老金油条店,村北头的大石桥,水井边那一株弯曲的大柳树,都会唤醒我的记忆。我陡然“看见”昨日的影像。它常常叫我骄傲地感觉到自己拥有那么丰富又深厚的人生,我的人生全装在故乡的风景里了。
   小时候总嫌弃故乡苍老破旧,可故乡从未嫌弃我年幼无知。长大后总埋怨故乡离得太远,可故乡从未埋怨我迟迟不归。我把我的骄横无理留给了故乡,谦卑有礼送给了远方。可是远方并没有温柔待我,而故乡却从未离我而去。一寸故土一寸思,半生风雨半生离。忘不了的童年记忆,以及那些已经永远停留在过去的一切。
  
   四
   人们常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在当今社会下,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乡愁中最浓烈的爱是对母亲的牵挂。母亲对孩子的担忧是无时无刻的,如果长时间没有联系,只要在别人那里稍微有点自己孩子的消息,就十分的担心,夜不能寐。
   乡愁中最深沉的爱是对父亲的牵挂,母亲的思念。他们的累与苦从未向孩子提及,而是默默地往自己肚子里咽。养儿防老!养儿防老!可现在有多少人是留在父母身旁?哎,若是能够获得一生安稳,谁又愿意去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若不是为了那碎银几两,谁又愿意去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孩子,离开自己的故乡呢?可能上海外滩,有许多漂泊的魂;可能在武汉的小酒馆,有群孤独的人。异乡容不下孤独的灵魂,然而故乡又留不住游子的身,从此就有了漂泊,从此就有了乡愁,有了牵挂,最后便有了泪花。
   想起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所言: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念着这美妙的诗语,我感慨万千,同一片星空,更是同一轮明月,有着同一样的思绪。明月悄悄地丰腴,独在异乡的星空下,久远的深情如潮水般澎湃而至,点点都是对故乡的回忆,滴滴都是思念亲人的泪水。
   我相信,对于游子们来说,自己的家乡就像对你真爱的人一样,一定不只是爱它的优点。或者说,当自己连它的缺点都觉得可爱时——它才是我们的真爱,那才是我们的故乡。
   故乡把它怀抱里的每个人都养育成自己的儿子。我的故乡,它哺育我的不仅是五岳水库蔚蓝色的水和亮晶晶的牢山稻米,更是它斑斓又独异的大别山文化。它把我们这些从这块土地里走出去的游子们,改造为同一的文化血型。大别山红色文化,大别山精神的因子已经注入到我们的血液之中了。我知道,人的命运一半在自己手里,一半还得听天由命。只要星光还在闪烁,就不要害怕道路的坎坷,在赞赏别人成为时代的骄子的同时,千万记住,只要我们还活着,就要去奋斗,就要去开拓!我想,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是大别山的孩子,实实在在的河南光山人。那是我的故乡,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啊!故乡绝不只是我生命的巢,故乡更应是我灵魂的巢呀!
  
   2023年10月创作于中国武汉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网
   备注:代启权,河南光山人,中国诗人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共 43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个人对故乡的感情都是深沉的,深厚的。作者把故乡当作灵魂的巢,很贴切。它可以安放灵魂,让一颗飘荡的心有所依有所靠。作者用充满感情的笔调,回忆故乡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故乡的春也好秋也好,山水明媚,田野飘香。柿子通红,枫树传情。故乡的灯火更好。那里有父有母,有家有爱,有思念有牵挂。温馨又安详的灯火,足以慰藉一颗游子的心。故乡有温暖也有寒凉,有美好也有沧桑。那里既有贫穷的生活也淳厚的乡邻,既有贫脊的田间土地也有深厚的红色传承。既有柔柔的水,也有坚韧的山。是以,儿不嫌母丑,故乡永远是灵魂的巢,温暖,踏实,感动!【东篱编辑:房顶月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110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岚亮        2023-10-30 12:56:32
  质朴的语言,深沉的文字,炽热的情感。有道是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故乡,出发的地方,灵魂的归处。拜读代老师的宏文大作,佩服点赞!
回复11 楼        文友:代启权        2023-10-30 22:46:24
  谢谢岚亮老师留墨点评。
   岚亮老师的作品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很值得交流学习!向岚亮老师问好,祝万事顺心,谢谢!
1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10-30 23:01:17
  每个离乡的游子都在梦中听到故乡轻轻地呼唤,那风声,水声,吆喝声,那委屈,欢笑,淌过的汗水洇湿的土地,都在梦中袭来。我的故乡在2008年整体拆迁了,搬了也就三四里路,但到现在的梦中只有原来的山水,最深刻的是村南的大渠,麦田!拜读老师佳作,点赞学习!
回复12 楼        文友:代启权        2023-10-31 05:41:49
  谢谢天方社长在百忙之中为本文留墨点评。天方老师的作品《父亲的建军节》写得很有气势,在老师作品的启发下,我也试着写了一篇《一份特殊的党费》后来名称编辑改了。不曾想,我们都是军人的后代,感恩遇见。
   我父亲兄弟五人,解放初期先后三位参军入伍,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老爹转业后到河南五一农厂当管教干部,四叔一直在部队工作,那年我去西安看望四叔时,四叔原来也是隧道兵,干到师长的位置上退休。我父亲转业分配到县邮电局工作,由于心直口快,得罪人,在特殊时期被整,下放回家务农,从不后悔,默默无闻直到63岁去世。
   其实我们的血液里都流淌着军人那种刚强正义的血液。我想,既然拿笔能够创作,那就为人民而歌吧!向天方社长问好,再次向您深表感谢!
共 12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