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黄石往事(散文)

精品 【菊韵】黄石往事(散文)


作者:艾梅 布衣,21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51发表时间:2023-10-31 16:39:59

【菊韵】黄石往事(散文) “黄石”地名来源,一曰:因矿冶文化得名,以纪念建设新中国现代工业化之路的贡献;一曰:因姓氏文化得名,源于黄国故城。创始人太康为黄帝子嗣,黄国为楚国所灭后臣民背井离乡,所到之处皆以“黄”为纪念,遂有黄石、黄冈等。不知是否属实。
   小的时候,跟黄石有关系是因为姑姑住黄石胡家湾。第一次去是我高中毕业以后的事情。在一条铁路边下了车以后,横穿过铁路,就是一条黑的灰尘满地的水泥路。这就是胡家湾所在地,旁边有个煤矿,这一片天地仿佛都是暗色。路两边桑树的叶片上停留了厚的灰尘,路边的房子也是,间或身后有一辆车疾驰而过,地上的灰尘厚厚的飞扬开来,半天不散。
   姑姑家在木材公司的家属院内,一排红砖红瓦的平房,已旧得厉害,房间里大白天需点灯才能做事情。公共厕所在院内一个角落里,那种花腿细蚊子咬人特别痒,比农村的蚊子个头小而身手敏捷,就是白天也有。不远处就是木材堆放区。木材经铁路运输到达这里卸下来,加工成木板,所以锯木灰源源不绝地有供应。家属院内每家每户都有一个铁炉子,黑黑的烟囱长长地伸出来。做饭的时候,炒菜的香味混以锯木灰燃烧的香味在大院里飘荡。每个周末,我就会在磁湖边的黄石电大坐上公交车到三医院附近的车站,然后再转车去胡家湾。一路的站名,那时记得最清楚的是牧羊湖。名字好听,从火车站到牧羊湖的路上可以看到磁湖的一部份。至于为何叫牧羊湖,不得而知。后来,姑姑家搬到黄石大桥的桥头公园旁边,站在阳台上就可以看到公园全貌。公园也是逐步建设起来的。前几年听姑姑说他们那栋房子也可能要拆迁了。再以后就是电梯楼,如此正好可以省去大龄爬楼之苦。
   当年的黄石电大,座落在磁湖北岸,公交车下来穿过马路就是学校门口。公路看起来比胡家湾那边干净。学校前有磁湖,背靠青山。湖对面也有山,起伏山峦呈“睡美人”之姿,山影与湖光温存,难怪是黄石的经典美景之一。我曾经无数次仔细琢磨过那“睡美人”的远影,既像也不像,个人想象罢了。磁湖岸边,是适于吟赏烟霞的所在。晚饭后通常会约同学去湖边散步。26年前的磁湖边,除了澄月岛、睡美人,还有情人路。谈到情人路的名字,就让人无限遐想。我们曾经一群人从学校门口出发,徒步去情人路一睹“芳踪”,然后绕磁湖一圈。很佩服当年无聊的青春意气方遒。电大门口的这段湖边,有一些菜地,菜地过去,有一段湖堤。我们喜欢爬上湖堤,站在风中,听湖水不时拍打着湖堤的声音,看一团团水藻在水面上漂动的近影远影,任磁湖的风把头发吹得四处飞扬,一湖山水半湖心事尽付斜阳。待天色渐暮,有时还有鱼跳出水面又跌落的声音。四周黑黑的,没有什么灯。学生宿舍八个人一个房间,基本放了五张上下层的架子床和一张小长桌就再无空间可用。一层楼一个卫生间。旁边就是一个村庄,平时鸡鸣狗吠。村妇聊天时,大着嗓门的大冶话,有时还有争吵骂人的声音,使我们的校园生活有着很浓重的乡村烟火气息。旁边是山,有成片的桔树,山上还有一个轻工技校。
   现在,早已没有了黄石电大的旧日痕迹。学校于2007年并入黄石理工学院。6路公交车一路驶过,并没有“黄石电大”这个站名了。以前“庙儿咀”过后就是,黄石电大旧迹已无可寻处,疑是现在的桂花路.渔乐圈一带。门口那一段磁湖也不知道是现在的哪一处。很多次经过磁湖,再也不能辩出20多年前的地方。沿路芳草如茵,树木如盖,垂柳拂岸,古亭听浪,清风如酒,风景如诗。路过湖边,眺望磁湖南岸,对面的山和高楼,仿佛静静地浮在辽阔的大海上一般。
   有一阵子,我经常在工人文化宫一带闲逛蹓跶。文化宫里面有个大园子,似乎有着几棵高大的梧桐树,有石桌石凳,那儿总是很多人。有唱歌的,唱戏的,摆地摊的,打牌的,走象棋的。老头老太太比较多,人声鼎沸。如果是有知了的夏秋季节,那一片声音更是叫得嘈杂起来。文化宫门口左边有一个冰激凌机,时常会有人买一个带咖啡色的像个小火炬般的冰激凌,生意很好。出门左拐不远就是工人电影院。有大片上映之前会在电影院门口张贴海报,海报上有放映日期和男女一号的图片。我关注电影院的电影是上映《泰坦尼克号》的时候,那时20块钱一张票,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是150元,看一场电影真是很奢侈的了。电影院二楼还有情侣座,什么样子现在记得甚是模糊,可能是类似于黄包车的车厢那样的设计。进去之前无疑要买一包爆米花的。小情侣之间的卿卿我我,也需有个道具掩饰一番,类似于“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工人文化宫及工人电影院,名称都跟“工人”有关,应该源于黄石工业城市的缘故!那时候的大冶有色、大冶铁矿、大冶钢厂、华新水泥厂、袁仓煤矿等都是黄石地区名头比较大的工厂。那年那月的工人阶级还是很有优越地位的。
   电影院的票价比较高,只能是有次数的消费。如果想看电影,看录像也可以稍解“相思”。电影院附近,有几个录像厅。记得有一个叫作“大炮筒”的,门口放一张桌子,桌后坐一个人售票。进去时,一股霉味扑鼻而来。里面的座位都是沙发,可能是一楼比较潮湿而又没有办法通风,又或者是沙发用的时间久了,除了霉味还有其它怪怪的味道说不出来。录像一般是滚动播放的,几个片子放来放去,只要肯呆够时间,几个片子都可以看到。借着屏幕上的光向四周张望,会看到有三两对小情侣在激情拥吻。也还有人在沙发上躺着睡觉的。在这种氛围里,似乎诸事皆宜,气氛兴奋中带点躁动。不知道什么时候,风靡一时的录像厅就无影无踪了,可能是网吧流行起来以后吧。网吧和录像厅都是年轻人的乐土,然而没有一个行业能永世芳华。
   那时候,我还有一个去得比较多的地方是十三排。十三排是黄石最大的棚户区,占地270余亩,居民数万之众。那一片低矮的老旧房子比较多,密密麻麻的,房子与房子之间距离很近,房间里面光线很暗。外面的地上似乎也是黑的,可能袁仓煤矿也在附近的缘故,那一片颜色也是灰头土脸的。还有很多房子建在山上,我去过其中的一栋,门从侧墙而开,进去是黑黑的长廊,每家门口放着煤气灶,有的还有煤炉子。做饭的时候,走廊里满是油烟,只有两头有对开的窗户,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筒子楼。我猜可能是袁仓煤矿的家属楼。那些年煤矿的效益很不好,所以那种黑黑的筒子楼给我一种更堪怜的感觉。十三排那一带,我去过的最后一次大约是2006年,一条街道比从前的90年代稍微宽一些,附近做了更多的民房起来,基本都是见缝插针,房与房之间几乎“摩肩接踵”,密度非常大。我朋友的母亲就在房子旁边搭个棚子养猪,猪的吃食都是从市内餐馆收过来的残饭残菜,放在几个大的塑料桶里,踩着三轮车拖回来,很是艰辛劳苦。前几年据说拆迁,搬到了磁湖湿地公园旁边,老人也开始颐养天年,每有闲暇,于湿地公园闲庭信步怡然自乐。
   上世纪90年代在磁湖边生活的两年,现在回想起来,全是年少时的味道,融在一座城的陈年气息里,满是深情的诉说。如今,一方磁湖荡漾开去,周围区域自是一番锦绣。当真是“春风长绿磁湖岸,佳色尽占碧水间。”一个个新建楼宇,都是诗情画意的名字,恰好配上磁湖的湖光山色。而一些陈年往事,也在磁湖的碧波里荡漾,成为一代人难忘的记忆。
  
  

共 28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这篇散文,一种浓浓的思念之情融在其中。如今黄石发展快,变化也大,,黄石属地级市,是武汉市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工业文化底蕴深厚,是矿冶文明古都、山水宜居新城、国乒基地、纺织服装新城。作者上个世经九十年代曾在黄石读电大,黄石电大座落在磁湖北岸,背靠青山,风景优美,没事时便和同学去周边闲逛,哪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悉和亲切,也曾给她青春岁月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建设加快,二十年过去了,曾经熟悉的地方不见踪影了,而这一切成为一代人难忘的记忆。文章语言流畅,文字优美,读来让人倍感亲切。佳作推荐欣赏!【编辑;明月千里】【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1103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3-10-31 16:50:11
  喜欢老师人文风,乡土气息浓厚,带着点淡淡的乡愁,感情真挚,引起人共鸣。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11-01 10:44:03
  好文章,学习了!获益多多!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乐歌        2023-11-04 18:37:30
  恭祝艾梅老师佳作《黄石往事》斩获精品,实至名归,期待更多精彩!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