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天涯”也拥挤(散文)
一
天涯海角,四个字,如今很抢眼,也“抢跑”,多少人要一睹为快,以“走天涯”为荣。有了假期,有了汽车,有了高铁,这四个字一下子就把距离感压缩成近在咫尺了。
不过,我还必须先把“天涯海角”的位置说清楚。
在胶东半岛之最东端的荣成人,历来就认为“天涯”在其境内;海南的三亚,也就是“海角”,而海南人则认为这是硬生生把个“天涯”被荣成人分开了,抢走了。
北天涯,南海角,南北呼应。这才是真正的“距离产生美”。为了寻找理由,荣成人拿出了美学法则,美学真是一把温柔的剑,我认识的一个海南人居然很认可。他比划了一下,从海角到天涯,马上就笑了,说,还是放在一起说好,为什么要分开。他不懂得我,我因身处“天涯”而自豪。
从地理位置看,大陆最先迎接日出之地就在荣成的“天尽头”,这里是“太阳启升的地方”,是孟子“朝舞”之地,临海一米,接天最低。真的是天涯很远,历史很近。孟子就临此迎日出,沐浴更服,身披缁衣,博袖肥袍,且歌且舞,“东曦既驾,长夜将明兮”,祭辞随霞起,光影莅人间。朝舞,是祭拜太阳而举行的大型乐舞仪式。其后,包括秦始皇、汉武帝一干天字号人物,都相继来“拜日”,秦始皇面海抒怀的词是——“天之尽头,大秦疆界也”。自春秋以下,络绎不绝者,可谓拥挤。
文人继踵。司马相如感叹天涯渺茫,“徬徨乎海外”;李商隐叹息“徐福空来不得仙”,只因仙人居天中而难极天涯也。
天涯邈远,但脚步能达。天涯,已经成了一个最具美学色彩的词语,赋予了人们多少梦想和情感,即使有“愁”也从天涯寄,要的是一个旷远悠长。
二
当年,总书记胡耀邦曾题书“天尽头”三个大字为证,言之凿凿。可现代人的视距也足够远,又有了“天无尽头”的说法。这几个字,让荣成人觉得有些糊涂了,既然无尽头,那还是“天涯”吗?追求极致,历来是中国人的人生方向,无论是有涯还是无涯,我们都能探索出一条路径。
荣成渔业发达,早就有万吨渔轮远洋东西太平洋,天涯的概念,已经被打破。“天涯”也揽不住渔民的脚步,满怀憧憬,哪有什么“断肠”的伤感!他们喜欢的说法是“同在一个地球”,地球犹如一村而已,哪里有什么天涯海角啊!我认为,这是襟怀,偷换了概念。不过,每当“开禁”捕鱼时节,各路渔船,浩浩荡荡,遮海蔽日,帆拥舟密,“天涯”处真的又开始拥挤起来,早就不计较天涯何处了,他们的天涯,的确是“天无尽头”。
其实,我是最想找到一个真正海南三亚人问问这“天涯海角”怎么划分才好呢,来一次天涯海角的碰头。
“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古代人的局促视觉,三五百里远,就是一个天涯,何况几千里!今年夏天,在“天涯”周围的环海观光路上,车水马龙,汽车布道,连行人步走也都要在车流里穿孔而过,拥挤如集市,水泄不通。“天涯处”从来未见过的盛况,让我惊艳惊心,怀疑这“天涯”真是无涯了。
荣成,黄海西滨,有着千里海岸线。以前,形容这条海岸线用“斗折蛇行”,如今,修建了“千里环海观光自驾游线路”,人们可以如“练飞绸舞”了。湛蓝镶着环海路一边,漾漾黄海水,殷勤地亲吻着彩色的路。四车道,一面临海栏杆,就把个海阔天空修成了宫廷花园一般。有人因此编了段“吹牛”的笑话段子——最近做什么生意啊?小意思,也没什么大生意,也就是给黄海装一道栅栏吧。但这确为真实,皇室珍珠、石岛红、崂山红、龙须红、将军红……就地取材,在湛蓝之中又夹上了一道红。拥挤吧?是啊,没有谁去数数到底有多少根栏杆。黑色的沥青路面,或盘旋,或屈曲,或载着阳光,或钻进翠木幽林,如龙舞,似蛇形。两侧的人行路面,全是一色的红塑胶,绿色的分界线,将红与黑划分开。真的像有一个巨人,在持着一段彩练狂舞,飘逸伸向远方,九曲缠绵难分,将那些海边的礁石镶上了彩带,缠着,抱着。这不是路,是梦。梦幻般的绚烂,梦幻般的无法控制情节。平时里,我喜欢自驾跑上三五十里,过过瘾,让我的人我的车,走进梦境,不想把眼睛放在大海,生怕海水稀释了我的梦。平时,并不拥挤,有点拥挤的,就是路边的野草野花,还有那些被剪齐叶发的红叶楠木树堵住,跑不去出的,已经被投放进色彩的河流,已经被蜿蜒的道路收卷起来,只能随光漂流。
我主动让路吧,让给那些奔向“天涯”的游客。时在八月中,我上荣成官网查了一下,当日涌入荣成这条海岸路的车辆是三万二。
三
突然,我来了兴致,就去看车吧。游客千里观光,我就观看游客,欣赏车辆吧。看惯了碧波翻涌的海,再看看车流如织的路景,换一下欣赏的口味吧。
似如约而至,却又是不速之客。
晋豫鄂湘冀,黑辽渝浙皖;蒙吉闽宁琼,京津粤藏赣……好家伙,每年一度的“荣成樱花湖国际环湖马拉松赛”也没有这个阵势。第一个担心是这么多的车,哪里存放?荣成交警PPT传来信息——千里环海观光路边可临时停放车辆。补充一行字——“鲁K牌照的车辆不要停放”。我早把车子停在了斜口岛村中。给游客让路,为游客行个方便,是每个荣成人应尽的义务。规则,在观光面前,只能让步。为什么要拒绝游客把自己把车子放进风景里呢?我这样理解这条“路规”,“行个方便”,是荣成人的口头禅,也是他们最朴素的礼仪。
曾在北京四环路驾车,也在省城“经十路”钻过车流,从未见如此气势,这般拥挤。我无法用“拥堵”这个词,因为这里是游客的目的地,他们没有觉得是“堵”,而是朋友相聚的盛况,他们一定会偷着说,来对了,不然为何那么多人潮涌这里!抓住一个机会,并非都是捷足先登,更有随流而动的兴奋,“从众”并非都是错,旅游,被多数人的脚步带着跑,很荣耀。堵在路上,没堵住心。一个人来,那就冷清了,甚至担心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找一处路边石凳坐下。我喜欢琢磨如此盛状背后的原因。三年新冠肆虐,人们被病毒关进了家门,按照流行的分析,这是报复性旅游消费。可“报复”到荣成这个被称为“天涯”之地,也说不通。名山大川,草原滨海,岂不是更入眼?
“火爆天涯”,荣成人这样赞叹。
按照最早的旅游三要素看,阳光,沙滩,空气,这已经是过时的要素。在“绿水青山”的大背景下,人们更在乎物质性的享受了,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不断增加,而荣成的“吃住行”要素,可以成为吸引力,后三者,并非特别,应该再加上一个要素——极致。天涯之美在极致,天涯可猎奇。
盛世有奇观。我相信这一点。从前,人们不约而同地相信,盛世收藏,乱世黄金。人生一场,收藏和黄金的热度几近降到了冰点。理性消费,只有在旅游业上,还难以控制。从“古今奇观”,到“盛世奇观”;从乱象,到胜景,其中蕴含着一段发现的过程,更令我佩服的是古人不仅仅是发现,还有这种大逻辑,因盛世,故奇观。
遇到北京客。他告诉我一个理由。他的女儿都成大姑娘了,可还是喜欢那个荣成人鞠萍姐姐,鞠姐推介荣成旅游有一段经典台词——一路向东,一路向海,一路向荣成。所以就一路奔来。他说,“一路”的说法并不准确,到了荣成,人就在彩带上飘。他很得意,找到了另一条“一带一路”。于是他也专情于桑沟湾这片海域,把“桑沟河”考察个遍,找到了“丝绸之路”在胶东的原始起点。能从这段拥挤的“天涯”风景里发现诗意,这是大审美观,大情怀。
再遇邯郸客。一对青年男女。男的说,只为八个字而来。天涯海角,山盟海誓。没想到,他对百合湾一带的地理和风情了如指掌。
百合湾依偎在崂山脚下,水多情,山旖旎,风景秀丽。这不是原因。荣成有崂山,古名“牢山”,他和女友都喜欢这个“牢”字,牢牢地拴住他们的感情,然后十指相扣,面对大海,絮语爱情,表达不渝。无需献鲜花,百合开在脚下。
浪漫的爱情需要一个仪式感,真没想到,浪漫到天涯。仪式是没有模板的,可任人想象,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
还有一个理由。走到天涯海角相随你。这个寓意,难得。男的在深圳打工,女的在家务农,侍候父母。也怕距离产生疏远,他们便有了这一次“天涯之行”。不必卿卿我我,以“天涯”为爱语,无声胜有声。
谁会想到一个“天涯”,可以弄出这般美妙的爱之意,心之诗。词人李清照吟“唯愁海角天涯”,有爱的人,在天涯唱“唯爱海角天涯”。相拥天涯,这是最特别的爱的表达,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又和江西客聊上了。他是想让女儿的写作思路打开,南至三亚,北到黑河,荣成是他最后一站,只为“天涯”而来。只为见多识广,为一次远足找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理由。
沿岸连绵几公里,高楼鳞次栉比,向海而立,太多白发老人在楼宇间流连,他们也加入了“走天涯”的队伍,来寻这处适合养老的“海景阁”,把巢安在天涯处,只为海子那句“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诗?
更有游客主动向我打探民宿的。海草房,是“天涯”的暖。崮山海草家园、东楮岛临海民居、斜口岛海边海草屋,崂山屯还藏着百年海草风景居,我只能就近指点几处。
在天涯,宿海草民居,听一晚海风吟哦,做一段从未有过的梦。这大概是他们驾车千万里而来的理由吧。“天涯倦客,如梦说今宵”。千里驱车不能不倦,倦了宿天涯,今宵有梦,梦里无倦。这是一种难得体验的情调吧。个性化的出游,谁都难猜游者的目的。
花一天的时间,驾车走千里彩带。尤其是到“天尽头”处,把车速放慢到每小时40公里,在那段五里音乐路上体验一把“音乐行”,直上天涯“摩天岭”景区。
我只能告诉游客,我驱车慢行那段音乐路听到的是《歌唱祖国》的曲子,据说还有《在希望的田野上》,还有……没有体验过,我也想给他们留白,不肯说出谜底。
如果车不多,可以往返。我不想说出“拥挤”。不过,要抢一个上行线,让歌声把人达到天涯,这是独特的设计。昔时,“天涯孤棹还”;如今,天涯一路歌。天涯非天涯,歌唱祖国日新月异。我提示不要忘记主题曲,显然是多余的。我想听到游客说一句“多此一举”,也会点点头。在天涯,说什么都是暖的,自古“天涯海角信音稀”,而今不是。(宋朱敦儒句)
看来,我无法找到天涯拥挤相同的理由,但总归时代的好,给了人们尽情发挥的空间。
四
我还是相信,他们就是为了来看一片干净的海,而且还有一个“天涯”是永远的诱惑。
黄沙如金,海水似蓝,各色的太阳伞,在海滩上栽下了五彩的蘑菇,这也是别样的蘑菇云。五彩交织,相衔相拥。真想挽着一个竹篮,弯腰摘取那朵朵蘑菇,只怕是“朵朵有主”。
千里海岸线,有十几处开放“赶海”的浅海滩涂,赤脚,挽裤腿,亲海的人,在这里找到了乐趣。牡蛎,鲜蛤,箭虫,小螃蟹,趣在互动,不为一顿鲜。当地人叹息,小海鲜没有“赶鲜”的人多。
一排海鲜大排档,烟火正浓,餐桌就放在软软的沙滩上,鱼儿海中游,海鲜便入口。一罐青啤,几个蛤蜊,一把鱿鱼撸串,数条酱焖花鱼。这是“天涯一餐”。
亲海的海草房,平时孤独地面对海风海潮,此时,格外焕发了精神,草色闪亮,原来是游客围住,拍下“天涯一景”。
听海风,把自己吊在万木松林的两树之间,悠悠颤颤。
瞭望海洋牧场,看星罗棋布的养鱼围网,难耐欲望,就在海洋牧场的海中宫阙住上一晚,那才是枕水而眠,这般天涯,如此诗意,那些给天涯的字句,一下子就感觉不怎么贴切了,可能只有“天涯若比邻”这句最写真。
天涯海角,我是要分清的,肯定不属于一个地方。对着“琼”字号的车牌看,司机下来了。
开门见山吧。
“从海角来?”我的问话,含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
“从天涯海角来。”天涯和海角,怎么可以分开呢。这是那位“天涯客”的解释。
我突然想起那年去三亚,我还在那块海边刻着“天涯”二字的巨石前留过影。
“三亚,南天涯;荣成‘天尽头’是北天涯。”中国分过诗意不同的南国北国,我这样划分应该是可以的。
“最北,北极村;向东,海无垠;向西,是帕米尔高原;三亚也不是天涯海角了。”中年司机告诉我,这一路,他把“天涯”的概念玩在车轮之下。其实,他说得对,“天涯”曾经只因秦始皇的眼光不及而止步,如今的天涯在黑龙江,海角在南沙群岛。祖国的疆域,寸寸如金。天涯海角,就像“广袤无垠”一样,非确指,而是一个形容词。天涯不远,都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
泰戈尔说,“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世界上不能抵达的地方也不是天涯,只要有一颗热爱的心,奔走的向往,天涯不是距离,不是寒冷,也不断肠。
中国人的眼界,早就冲破了“天涯”,走向世界,冲飞到太空。在秦始皇的眼中,荣成临海一角,就是他的天涯,而且他还在“天尽头”后修筑了“秦东天门”。他短视吗?一点也不,如果那时有舟船可渡,有汽车可驾,他一定会把大秦的东天门设到更远。
如今的“天涯”,只是一个美学词语而已,当代人已经没有了“天涯”的概念,哪里有风景,哪里就有脚步和车轮。网络把天涯拉近在眼前,一秒可达天涯,深度之快,走天涯如白驹过隙。若有花开,蝴蝶自来。若有风景,即使天涯海角也要抵达。
我还是佩服词人王国维的眼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不过,他的这种境界,已经变成了“熙攘坦途,直奔天涯路”。
从未有一个时代,可以让“天涯”拥挤。“断肠人”变成了“赏景人”,天涯的滋味也变了,熙熙攘攘,密密匝匝,是普天下的胜景。
“率土之滨,……”不再是诗经里的宣示。风景拥挤,“拥挤”是对“率土之滨”的追捧和热爱。
2023年11月1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