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我爱炒米香(散文)

精品 【东篱】我爱炒米香(散文)


作者:欣然花开 秀才,154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49发表时间:2023-11-16 06:10:41

喜欢拿口感来比喻做事,例如回味读书的感觉。特别是读到喜爱的文字,感觉就像看到炒米这两个字,香就来了。于是打开瓶子里的炒米,倒上大一把,一仰头全部倒入口中,吃炒米就要这样吃。这种感觉,就像遇到知心朋友,相谈甚欢,大口喝酒,高歌长啸,激情欢畅;也像看到一本好书,不忍释卷一气看完的惬意与急切,越嚼越香越甘美,在舌尖与心间一遍遍回味。
   我不是吃货,喜欢这个口味,只是每每读书便想到炒米。炒米,并不为太多人了解,容我介绍一下。
  
   一
   炒米好吃,却不易做,工序很复杂,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农作物都收回来,母亲也得闲了,才会做。
   我们这边的炒米,是用糯米做的,还要用到一种比较特别的容器——饭甑(一种木制容器,呈桶状结构,上大下小,两侧各有托手的木耳,底部有一条条空隙、可拆卸)。饭甑洗净,放入锅中,把洗净的糯米一瓢瓢舀起、倒进去,轻轻抚摸,一层层铺平,不能太满,需留大拇指长的高度。这是民间的智慧和经验,因为很好记,也很实用,便传承下来了。这种用手来打量的习惯,耳濡目染——我每次煮饭也会用到,淘好米加水,水的高度在食指第一个横纹处,煮的米饭软硬适度。再加水,水是从山脚处的水井旁担回的,山泉水,清冽甘甜。放水也是一门技术,水少易烧干锅,水多却要浪费柴,唯有刚刚好,最得人心,这些都需要母亲来把控。盖上锅盖,锅底加木柴,火也要掌控好。饭快要蒸好时,母亲用长筷子,插入米饭里,挑开几个洞,让水汽上来,这样下面的饭不至于太软,上面的不怕夹生,否则就是半生不熟,成了夹生饭。蒸的时候,水汽弥漫,米香溢满屋,绕过房梁,从屋顶缝隙里升到天空,飞过的鸟儿也被香气引来,停在厨房的窗台上,想探个究竟。往往隔壁的小孩也被馋来了,拿个碗装点糯米饭,加点腌白菜,米饭的香甜就着腌菜的酸咸,吃在嘴里香喷喷、甜津津,特有的滋味。如果没有腌菜,就是捏个糯米饭团,也清香甘甜。我们在吃,母亲倒出剩下的米饭,铺在簸箕上晒,不时过去翻看,防止鸟雀来吃;若是看到有团在一起的,便要用手轻轻捏散成一粒粒的。一般晒四五个日头便成了,这时米变成了米胚,颗粒分明,晶莹剔透,拿个容器收起来。等吃的时候,倒入锅中,小火翻炒,几秒钟的时间,米胚一粒粒膨胀,变成一个个白胖子。炒米做好了,等在旁边的我们早已迫不及待,爱吃甜的准备了红糖,爱吃咸的准备好猪油和盐,只等舀上几勺炒米倒上开水,好享用这份米香。
   过日子,在于精细,精打细算是一面,还有对食物的精细制作,绝不糊弄。母亲的生活态度,让我一辈子受益。
  
   二
   每粒米来之珍贵,炒米更不易得,有客人来,打几个鸡蛋,泡上炒米,无需任何菜肴,就是农村待客的上品。“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板桥老先生的话质朴中透出对这种民间食物的喜爱,让我感到亲切。这个民间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炒米好像各地都有,我们这边人更喜欢吃。如果我去哪个朋友家,能吃上一碗泡炒米,那一定是懂我的朋友。这样的感情,懂你的人不用说,自会明白。条件好了后,慢慢出现了炒米高档吃法。老母鸡汤泡炒米,骨头汤泡炒米,猪脚汤泡炒米……鸡汤跑炒米现在成了安庆的名菜,各大饭店均榜上有名,没有酒,没有菜,客人吃得也开心。
   地方名吃,是百姓心中的名牌,有一股乡情在其中,是任何美食都无法比拟的。
   那时候零食少,家里有点干粮什么的,就成了我们的零食,上学,抓一点放口袋里,和小伙伴边走边吃边聊天,到了学校,正好也吃完了。我们的口袋就是藏宝袋,花生、瓜子、糖果、蚕豆、梨子、苹果……什么吃的都往里装,最喜欢装炒米,就是喜欢那种经久不息的香。小伙伴总是闻香就伸手,抓一把。这些记忆很唯美,有时候想着就要捂住自己的口袋,其实这是假动作,大家互相交流吃的,其乐融融。
   有时候零食没吃完,就会被老鼠光顾,这可恶的家伙,吃完了零食,还会把口袋咬个洞。第二天,自然少不了挨母亲说,母亲不得不拿块布把口袋缝起来。我们记吃不记打,屡教不改,于是那个口袋就变成了各种颜色的花口袋,我们常常看着对方的花口袋互相取笑。
   一般母亲都把这难得的食物留着农忙时候吃。农忙的时候,大人被困在田间地头,活不做完,顾不上回家吃饭。这时候,炒米可以带到田里去,饿了的时候打个牙祭,干吃或者开水泡又能再干一会活。
   炒米,上得了星级厅堂,下得了田间地头,不管放在什么位置,都能发挥它的价值。不管是干吃,还是开水泡又或者是鸡汤泡,它的米香都是那样温暖人,这点让我很喜欢。
   说起喜欢,有个特别的细节。有时候装进衣服的口袋里,洗衣的时候,母亲总是要把口袋全部翻开,把炒米倒出,我是不舍得,用手捧着,吹吹灰尘,然后倒进嘴里。母亲总是说,就像从来没吃过,那么贪食。
  
   三
   炒米与其他的食物融合,还可以变成各种美味。
   炒米加上芝麻,磨成的粉子就是炒米粉,父亲很喜欢吃。吃的时候,加上红糖,倒入温开水,搅拌成糊状,香气更浓,口感也很润,类似于超市里卖的芝麻糊。只记得母亲说芝麻粉要留给父亲吃,养胃的。父亲胃不好,自然我们就理解了。想来是芝麻稀少,父亲胃不太好,于是那芝麻粉被母亲收起来,成了父亲的专用。电视里的那个画面:南方黑芝麻糊,又香又甜的芝麻糊哦,引得我们想偷偷尝一口,于是更想吃了,什么时候天天吃上一碗就知足了。没想到,这个愿望在我读高中时竟然实现了,母亲给我打包好行李,装了自己炒的腌菜(做法特别,可能是受炒米的影响,腌菜也可以用炒来处理),还拿出了一大瓶子的炒米粉,塞进了我的背包,叮嘱我“晚上饿了时候吃啊!”冬天的时候,下了晚自习,泡上一碗“母亲牌”黑芝麻糊炒米,疲惫和饥饿消除,吃完睡觉,身上都是暖暖的。那一罐罐芝麻炒米粉,陪我度过了高中生活,暖暖香香的回忆,消弭了读书生活的苦。
   那时候过年,家家会还做炒米糖,现在因为买得到而少有人做了。炒米加上炒熟的花生、芝麻,还要加上一味粘合剂——糖稀(红薯熬制的),把这几味农家香混合在一起,捏成圆形的团子,我们也叫它“欢团”——很好听的名字。我总觉得,吃了欢团,人也快乐了。
   炒米,与各种食物相容,让自身的香味更浓郁,在不同的角色中,生命也更加富足。人生,不也是这样吗?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体验中,丰富自己,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满。无论是做女儿还是母亲,还是做一名老师,我在每一种角色体验中,发现更好的自己,热爱生活。我嚼着炒米,更加香甜,人生的底蕴也是香甜的。
   到江山文学创作,阅读江山网,发现那些好文章,我也常常想起炒米的像,甚至不自觉地咀嚼起来,口中并未有炒米,但有炒米的味道。有时候写作一篇文章,我就有一个要求,能不能写出如炒米一样香的文章,让读者有良好的读感。
   我爱炒米香,有香满口,有香绕身,香入笔端,何求!
  

共 27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耐人寻味、启人哲思的随笔佳作。炒米,乃一寻常食物,作者欣然老师却从这一特定的物象中,捕捉,挖掘到不寻常的意蕴。在不疾不徐的行文中,展示了炒米的前世今生,与个体的人,乃至同浩渺人生的紧密关系。炒米的制作过程说来有些复杂,他先是用糯米搭配一定比例的水,放入一种名为饭甑的传统容器,再放入蒸锅里。蒸熟而成糯米饭。饭后余下的米饭。晾好成米胚后放入锅里翻炒,炒米即成。可据口感予以调味。炒米的制作繁复,食材的珍贵,使得它也曾身价不菲——成为农家生活中待客的上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甚至由农家的厨房,登入大饭店的厅堂。可在作者的内心深处,炒米,最清晰的记忆,是在少时的脑海里,以及农事中。炒米与芝麻相遇,制成炒米粉,那是父亲的营养餐,也是作者的最爱。但直到上了高中,才得以满足夙愿。作者书写的炒米,与生活有关的林林总总,在文章中如数家珍,如话家常,读来生活韵味浓郁。但醉翁之意不在酒,文末揭示题旨:人生如炒米,只有体验不同的人生况味,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而丰满!文章情感真挚,详略得当,构思巧妙。在对炒米的浓墨铺排中,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母爱,也有对生活的美好回忆……一篇寓意深刻的好文章!蕴含丰富,哲思立透纸背!力荐文友赏阅!感谢投稿东篱!祝老师创作愉快!【东篱编辑:郑德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11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16 17:33:12
  谢谢欣然老师的回复,我这个人,喜欢不劳而获。邮寄各地的炒米,吃法千万,尝遍天下的,是我的情趣。稻米之乡,做炒米,专业,我们做,可能是鹦鹉学舌啊。欣然老师写炒米香,怀才闻到了,无悔。
怀才抱器
12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11-16 18:52:11
  炒米,第一次看到做法,在欣然老师笔下,生香留香,糅合各种故事各种口味,浓香馥郁。本文诗意盎然,好文!问好!
回复12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16 22:17:23
  应该跟老师说的,虽然叫法不同,名字都带米,一样的米香,能够吃到同样的美食感觉很不错哦。深谢老师留墨鼓励,问好老师。
回复12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16 22:20:35
  问好月亮老师,炒米各地都有,很平常,就是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想把与它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享受这份米香。
1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11-16 19:57:34
  老师的炒米写得很详细。和我们这里差不多的步骤,只是我们这里叫做米泡儿,糯米蒸出来阴干后,我们叫阴米。美文佳作,点赞学习,祝老师工作愉快!
回复13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16 22:23:09
  深谢老师为小文留墨鼓励,问好红花草老师,江南的做法应该是差不多,看到了炒米就想起了自己与它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14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3-11-21 13:35:36
  不小心碰到了一篇很有温度的一篇散文,呵呵!拜读了。写的很不错,问候!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14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21 13:59:35
  谢谢老师鼓励,文字比较朴实,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分享自己的故事,老师喜欢就好,问好老师冬安!
共 14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