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河蟹(随笔)
前几年,“河蟹”这个词很耀眼,那些汽车屁股后面就贴着这两个字,意思是“拒绝追尾”,河蟹,即“和谐”的谐音,追尾,多么激烈的动作,一个帖纸,就化危险与轻松,美好的提示,给人带来舒服感。
看真正的河蟹更过瘾。
周日骑行在红树林公园,看到淡澳河边一群孩子们在戏弄几只大河蟹。以前很少见淡澳河有这么大的河蟹,以为是有人放生的,旁边一个大爷说,就是河里野生的,淡澳河整治,河流水质变好了,野生的河蟹也爬上岸,跟孩子们做游戏,这倒是没有想到的收获。这么大的河蟹不怕人在岸边爬行,没有人逮走,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河蟹,和谐。想起前几年这个谐音词。
我是一个发现一点美的东西就忍不住惊讶的人,真的想走进去,和孩子们一起玩一会。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如果在以前,这么大的河蟹在河边,估计早给人逮回家去了。家乡有一句俗语,“咁大只螃蟹满街爬”,有时候也说“咁大只蚧乸满街跳”,多少反映了那时的景象。故乡岭南主食是大米,农村以前没有面粉,做不了馅饼,自然也就没有“天上掉馅饼”那一说,但以前故乡人们还是喜欢吃河蟹及蚧乸,大街上不会有河蟹满街爬行、自然也不会有蚧乸之类在街上跳,如果有的话,早就给人逮住了,不会有满街乱爬乱跳的事情,“咁大只螃蟹满街爬”意思也就是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客观上也是说,螃蟹在岸上,会给人逮住。
螃蟹明目张胆地爬上了岸,可能是螃蟹本来的习性,但曾经它们躲在草窠石板底下,就是不敢出来,或许它们是懂得自己的命运将如何。或许,趋利避害,也是螃蟹的天性吧。任何游戏,都不能带伤害,螃蟹敢于走进和人的游戏,不是人乖巧了,而是保护动物形成了氛围,螃蟹也明显地感觉到了吧?
“把那只大螃蟹抓起来。”“不要抓,不要伤害小动物。”孩子们追逐着螃蟹,七嘴八舌地嬉闹喊着。螃蟹时而张开前面那对如同钢铁般的大钳子,露出尖尖的锯齿,时而收回显示友好,他们大概也习惯了跟孩子们嬉戏。那大爷慢慢跟在嬉闹的孩子们后面,原来,他是看护小孙子的。
看着孩子们的嬉戏,我也童心未泯,跟了过去,大爷见我也感兴趣,跟我聊了起来,问我了解不了解淡澳河的历史,一时还真把我问住了。
大爷说,他是本地人,见证了淡澳河的开挖,见证了那一段华丽变身的历史。大爷告诉我,当年的淡澳河叫老虎沥,自东门田寮起至鹅之塘古屋一带,原是一片密密麻麻的竹林,人迹罕至,很是阴深,旧时曾有人看见有老虎在这一带河边出没饮水,故得名老虎沥。淡水河该处河段在丰水期经常泛滥,也使地处下游的惠州东江桥东片区内涝严重,为解决这洪涝问题,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惠阳地区调动了本地区内的各县农民劳动力,人挖肩挑,来了一次波澜壮阔的愚公移山式开挖,将原来老虎沥的河床人工扩宽,在淡澳河分洪口处修筑了一坝壆,当淡水河水位漫过坝壆时,淡水河河水自动向南面澳头方向分流。就是那样人挖肩挑,艰苦奋斗,经数年的努力,最终开凿挖出了一条将淡水河上游河水引向澳头大亚湾的排洪水道淡澳河。堪称人间奇迹啊!
前世之功,后世显效。当年的治理,并没有打算给水生动物一片天地,无心插柳柳成荫吧,如今重建的生态得以改善,自然就有了螃蟹一类动物的出现。说不出螃蟹对我们的生态用什么帮助,但螃蟹让我们看到了生态的变化,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的好。这些足够了。
我对开河工程并不陌生。几乎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同一时期,故乡也在浈江上游河流拐弯处人工把河流拉直,当时叫开河。每年秋收之后,就召集公社的劳动力开河,家家户户劳动力都要去,农民们吃、喝、拉、撒、睡,整个冬天奋战在开挖一线,也是经数年的努力,终于把浈江故乡段河流弯道拉直。那时,我还是懵懂少年,干不了活,只是家里没有大人照看,只好跟着外公外婆和姨妈他们去工地玩。据说,当年负责粤北浈江开河的大队支书后来被批劳民伤财,被撤职了。现在来看,也许是苦在当时,利在后代吧。
有些事情,需要放在一个历史长河里去看,在物力季度贫乏的时候,耗费如此之大,的确有些不妥。如果那时我们就意识到了必须不含糊生态,那位支书,也就不能被批了吧。过去,是他的痛,现在的我们也痛,痛惜我们的眼光太浅。
但淡澳河却是实实在在的利民工程,缓解了淡水及惠州东江桥东片区洪涝问题。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惠阳地区治水的两大工程,淡澳河开挖工程和潼湖治理工程,当时的省报甚至某大报都进行了专题报道,充分肯定了这两个工程。经过这么些年的不断治理,淡澳河河水水质变好了,河流两岸,曲径悠悠,甸坪翠绿,灌木丛林,鸟语花香,既是人们休闲、运动、徒步的理想场地,也是候鸟迁徙的栖息之地。红树林湿地公园,河蟹也慢悠悠地怡然自得爬行,跟孩子们嬉戏。
谁也没有想到,那项水利工程,原本就是为了改变一下地理环境,返回蓄水排水的功能,却涵养了一块地方的水源,据老人说,几辈子也想不到有这样的改天换地的事。正是这样的壮举,才有了今天的水清岸绿,生灵活泼的景象啊。
齐白石画的螃蟹洋溢着生活情趣,看画让人宁静愉悦,能在红树林公园跟在孩子们后面,看孩子们戏弄河蟹却实实在在也是一种心旷神怡的游戏,略带兴奋刺激。嬉戏着那么大的螃蟹,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河蟹,和谐。
看着孩子们追逐河蟹嬉闹,不由又想起了关于螃蟹的故事,曾经有一副对子,“鼠偷蚕茧浑如狮子抛球,蟹入鱼罾却似蜘蛛结网”,形容河蟹再恰当不过了。说的是旧时候,有一举人于旅店中,闻楼下一人出对云:“鼠偷蚕茧浑如狮子抛球”,百思不得其对,思之至死,夙不甘心,魂常往来楼中诵此对,因此人们害怕不敢去那楼上,后来有一位胆大的举人强上楼住,夜中果然听闻有诵此对者,乃笑答曰:“蟹入鱼罾却似蜘蛛结网。”从那以后,就再没人听到楼上有怪事了。当然,那是讲谈故事,现在河蟹在河边爬行,孩子们都不抓了,而是相互嬉闹,蟹蟹们不用担心入鱼罾。
每段时光里,都应该产生故事,这些故事带着明显的时代性,从“蟹入鱼罾”到如今的孩子们岸上嬉蟹,其趣不同,境界也不一样了。
河蟹们敢这样无忧无虑,甚至可以说在河边横行霸道地优哉游哉,这也是河流治理,人们环保意识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双赢结果。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长流,我不禁羡慕起蟹蟹们优哉游哉的生活,赏心悦目地欣赏这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河蟹,和谐。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话,我多么想送给那时奋战在水利工地上的人们。
又想起前几年私家车后面粘贴着那个蟹图还有“河蟹”两个字,和那段举人对对联,有着鲜明的对比,时代总是赋予我们以精彩的故事画面,寻找这些精彩,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