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暖】遥想轻轻折信的日子(散文)
在微信成为主要工作伙伴和生活方式的信息时代,我依然怀念曾经的岁月里可以轻轻折信的日子,特别是二十年多前刚刚走出校门,等待工作的季节,读信、写信、折信,给等待中的我很多鼓励和安慰。
毕业了的心情,就好像所有的欢愉、所有的浪漫、所有的温馨也随着毕业证书的轻轻一合便尘封在校园里。之后便是等待,等待就业、等待崭新里程的开始。友人的来鸿,便如一弘清澈的泉水,注入我的心田,也让我在邮票的另一端倾述我的等待与等待中的焦灼、倾谈我的忧虑与忧虑中的期待。洒洒洋洋,倾我所有。几页信纸,便“录”下了我的所有。签上朋友们熟悉的名字与日期,便放下笔,轻轻地折信。
轻轻地折信,也折起我的感悟、我的心情、我的快乐、我的忧伤。根据心情和收信人不同,选择将信折成一颗心、两颗心、一棵圣诞树、一只白鸽……
写信的感觉如同展开心情,而折信的感觉,就象期待着把心情装进信封、贴上邮票,然后快乐便成了双倍、多倍的喜悦,而烦恼则成了减半、所剩无几的忧伤。
折信的时候,纤指轻轻地把信笺塑成想要的形状,而心却认真地想着朋友的容颜、想着朋友的语言。这个时候,不管身处何境,我都会感觉自己的富有——“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
轻轻地折信,我会想着朋友,也会想起许多许多的往事。也是一个秋高气爽、风轻云淡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季节,我心血来潮地收集各种折信的方式。“心心相印”的折法是桐教给我的,而我与她真的是心心相印的。桐是小我一年却又长我一岁的女孩,在生活中给了我许多的关心和帮助,是与我心息相通的挚友。往事重重叠叠,而“心心相印”却是串起所有往事的“魂”。记得一个晚自习的间课间,我去找她,告诉她:“桐,我今天忽然想起了一个毕业了的人”。她问我:“是我们的老组长新哥吗?”我说:“是一个女孩。”“那我知道了”,桐说,“是‘七彩桥’主持人?”那一刻,我真的好感动,而我手中还未折完的信,却被泪滴出了省略号……
轻轻地折信,心中便会随着信的折起有一段往事涌来。在学校所有的故事都源于五楼阳面的那间小屋(校团委宣传部),而与小屋缘起的时候,也是与高我两届的新哥相识之日,是他把我带进小屋,也是他书写了我小屋故事开始。而给他的信,我总是折成小屋的形状,这是一个专利。后来,我告别了那间小屋,之后给他写信,便不再折成小屋,而折成“大树”。并在信中写道:“如今的小屋不再伴随的我生活,而你则是我记忆中永远的大树,在共处的日子中,给我关怀、爱护、帮助,是一个合格的兄长。”他的回信中写道:“从‘小屋’到‘大树’,你的联想很丰富。‘小屋’不再迷人,别再留恋,你也会长成自己的‘大树’。”好长时间没给他写信了,毕业后寄给他的信我没有折成‘小屋’,也没有折成‘大树’。小屋早已遥远,而我不知是否能长成自己的大树,只折成了一颗“心”,一颗漂泊期待靠航的心,一颗渴望关怀与安慰的心。所有的情感都随信的折起而塑成了想要的形状,装进了信封,又随着信封的密封而尘封在往事中,或忧伤或喜悦,都化作星星点缀在记忆的天空,在这个时候,折信便有了另外的情谊。
往事如星,闪亮而遥远,动情而宁静。在折信的时候,那星便好像变成了一块糖,含在嘴里香香的、甜甜的,似薄荷糖清凉,似咖啡糖丰富,也如酒心巧克力般浪漫。
也许,我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在意每一份纯醇的友情,每一次精心的设计,便会有另一颗心的感动。
接到了一位书法极好的友人的来信,捧在手中真的不忍拆开。正楷字写的我的地址,又以魏体、隶书、小篆等几种字体写成的信封。背面录下了李白的《送友人》,也是精心设计的格局。而封口处却采用了透明胶布,又画了一个箭头,指向“开口处”三字。我轻轻地打开,却发现另几个小字。“啼为鸣,邮编为家乡”。信中这样小小的失误也在一个“暗处”写明了。虽然,信折的样式很普通,但他把这一份特别的心思都用在了信封上,犹如我折信时候的感情与用心。
细心地折信也好,精心地设计信封也罢,只是重温一下彼此那灵犀相通的一点。这是友谊的升华,也只有在深厚的友谊中才能读懂这特殊语言。
轻轻地折信,就已经在友人的关怀与惦念之中,在友情的航班里。轻轻地折信,是一种细腻而丰富的感情,而折信便在这瞬间里有了许多意义。恍惚间,二十年多的时间已匆匆走过,我依然能记起在这样的折信中的心绪驰骋,那是一种极其难得的幸福,会让我一生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