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璞】暴徒武松(随笔)

编辑推荐 【文璞】暴徒武松(随笔) ————《金瓶梅》阅读札记之三


作者:不平江山 童生,926.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89发表时间:2023-11-27 20:51:56

近期追看热剧《巡回检察组》,丁海峰扮演的武副检查长,让我联想到他在《水浒传》中饰演的打虎英雄武松,继而又想到《金瓶梅》中的武松。传世禁书《金瓶梅》的创作,属于“借树开花”,是从《水浒传》的故事情节中另生枝节衍生出来的。所以,《水浒传》中的武松形象,和《金瓶梅》中的武松形象,虽然有着诸多联系,指向的也是同一个人,但这一形象的本质内涵却大相径庭。如果说《水浒传》中的武松,勉强还算是一个草莽英雄的话,那么《金瓶梅》中的武松,倘若生在当今社会,绝对是“扫黑除恶”的对象。
   每次想到《金瓶梅》里的武松,我都会想到他的侄女迎儿。哀叹一个十二岁到十九岁的女孩被迫经历的那些事儿。对于弱小如蝼蚁的她来说,这七年,发生了太多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她活得就像一只处处受到惊吓的小动物,太可怕了。《水浒传》里是没有这个人物。兰陵笑笑生半实半虚陪衬出这样一个小人物,竟有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武大郎在捡到潘金莲做老婆之前,是结过婚的。武大郞的先妻亡故,留下一个女儿。在武大郎二婚之前,小女迎儿已十二岁。潘金莲是她后娘。我说武大郎是“捡到”的潘金莲,因为张大户是受母亲逼迫,不得已才从家里赶走潘金莲的。但他心里舍不得完全丢开手。他想到了憨厚老实、与世无争,租着他家厢房卖炊饼的武大郎,就将潘金莲免“彩礼”送给他了。这还不算,张大户还借钱给武大郎,免武大郎的房租。为什么?潘金莲嫁给武大郎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张大户还和潘金莲藕断丝连,武大郎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武大郎的小女迎儿,在书中是一个极可怜,微不足道的角色。作者对她的着墨也很少,少得让我疑惑,作者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可有可无、肖像模糊的细小人儿。她除了让读者在想象中心疼不已之外,似乎别无深意。迎儿的一生,到十九岁就不知所终了。作者只用一笔做了粗疏的交代。她的几次出场,都是在叙述主要人物、故事时带出来的,只是顺便交代。正面写她,全书只有两三次,加起来不超过五百字,她只说过几句简短至极的话。武松帮知县送礼归来,走到哥哥家门前,揭起帘子,探身入来,看见家里只剩下迎儿一人坐在楼穿廊下捻线。武松问她家里出了什么事,她只是哭,不敢说话。武大死后,潘金莲投奔西门府时,她被安排交给王婆养活。王婆应该没有拿她当回事,也许和潘金莲一样,只当她是可以朝打暮骂的使唤丫头。晚间她还要在自家,一个人伴着父亲的灵堂,惊恐不安地熬过漫漫长夜。不然,武松回来就不会是在哥哥家门口看见她了。她是王婆牵线潘金莲与西门庆偷情,设计毒死武大郎后又草草火化等一系列事情的旁观者,也是被胁迫的伺候者,但所有的旁观资料,都被来自潘金莲的威胁、恐吓洗白。不难想象,后母与奸夫一次次,明里暗里的无耻勾搭,禁止她给病重的父亲送水,深夜毒死她亲生父亲等事,对她幼小心灵的摧残与折磨是何等深重。倘若不是作者后文有交代,你会怀疑这个应该一直在现场,却一直在作者文字之外的小人儿,已经有了精神病,得了失语症。身体应该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因为潘金莲对她动辄打骂,不给吃饭。
   武大郎死后,潘金莲已是西门庆的囊中之物。西门庆欲擒故纵,忙着娶第三房妾孟玉楼,迟迟不来看望潘金莲。情欲炽热却倍受煎熬的潘金莲,心烦意乱之下,不断拿迎儿出气。她一会指使迎儿去烧洗澡水降温,一会又指使她去厨房蒸肉角儿等西门庆来吃。迎儿从厨房端上蒸熟的肉角儿,潘金莲诬陷她偷吃了一个。她辩解两句,就遭到潘金莲一顿无法重复的怒骂,还剥去她的衣服,用马鞭打了二三十下。迎儿只好承认是自己偷吃了。这还不能让潘金莲消气。欲火焚身的潘金莲叫迎儿为她打扇,想着西门庆不来,恼恨交加,又对迎儿谩骂不止,要这个父母双亡,受尽屈苦和侮辱的女孩儿,送上脸来给她掐。迎儿只好送脸上来给她掐脸皮。这是何等触目惊心的人间惨象。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武大郎死后不久,潘金莲改嫁去了西门府。这时迎儿唯一能依靠的亲人,就是在远方未归的叔叔武松了。武松终于回来,了解了哥哥被害事情的真相后,只想着要为哥哥报仇,丝毫没想过杀人之后怎么办,孤零零的小侄女怎么活下去。一介莽夫武松,此时只想着泄私愤,完全不顾惜任何后果。追杀西门庆一节,回目为“西门庆计娶潘金莲武都头误打李外传”。这一回的标题并不准确。设计娶潘金莲的不是西门庆,而是王婆。武松打死李外传根本就不是“误杀”,完全是武松怒气难控之下的故意杀人。皂棣(旧时衙门里的差役。李外传,谐音“里外传”)李外传是武松的同事,他们早就认识。武松奔上狮子楼看见他,就知道他是来给西门庆通风报信的。武松质问他西门庆去了哪里?也不是好鸟的李外传吓得不敢说话,武松劈面一拳打过去,然后抓住他两腿,将他从窗子倒着摔下楼去。李外传落地已跌得半死,直挺挺躺在地上。武松追下去,又兜裆踢了他两脚,李外传这才呜呼哀哉。围观者告诉武松,他不是西门庆,你错打了。武松说,因为我问他,他不说。这实在属于故意杀人,而非“误打”。在此之前,武松还去西门庆家铺子,威逼过傅伙计,要他说出西门庆去向,倘若不是胆小怕事的傅伙计告诉了他西门庆在狮子楼吃酒,也难逃一死。武松这完全属于滥杀无辜,活该被西门庆买通官府,将他定罪发配孟州牢城。
   武松被押往孟州之前,将侄女迎儿交给邻居姚二郎看管。武松一去好几年。几年间,他的所作所为和《水浒传》里的故事差不多。《金瓶梅》里只有简单的概括。但也点出了他的乱砍乱杀,譬如杀蒋门神、张都监全家老小等。武松得遇大赦,回家找到邻居姚二郎,接回侄女迎儿。这时,西门庆已死,潘金莲因和女婿陈经济私通败露,被西门庆正妻吴月娘赶出家门,暂寄在王婆家待价而沽。
   几年的江湖闯荡和牢狱生活,让武松多了几分心机,武松主动上门拜见王婆,口称“王妈妈”,说是想娶潘金莲为妻,带着迎儿好好过日子。王婆贪心不改,要卖潘金莲一百两银子,还要五两茶水费。武松很爽快地满足了她的贪欲。武松的银子,是施恩委托他带给刘知寨的。见钱眼开的王婆,误以为武松回心转意,想过正常人日子的潘金莲,当晚都被武松骗至家中。武松吩咐迎儿把前门上栓,后门顶了,对着武大的灵牌,开始实施屠杀。他先对潘金莲剥衣、剖腹、掏心挖肝,后割头,再杀王婆,割头……他当着侄女迎儿的面,怒气冲天地做着这一切。他将王婆和潘金莲的血头摆在武大的灵牌前,将潘金莲的心肝五脏,用刀插在楼后房檐下。临出门前,惊恐万状的迎儿对她说,“叔叔,我害怕。”他冷冷地回说,“孩儿,我顾不得你了”。说完,将迎儿倒扣在屋里,一个人出去了。我无法想象世间如此惨不忍睹的景象,如何让一个女孩面对和承受。就算是一个须眉男子,也会荡尽三魂六魄。人性之恶,何至于此。事情还没完,武松出门还要十分暴力地去王婆家杀王婆的儿子,十分龌龊地去抢回那一百两银子再逃。
   迎儿最终的去向,在武松杀人案尘埃落定之后,被邻居姚二郎从县里领出,嫁与人为妻小去了。从此书中再无关于此女的交代。隔壁邻居姚二郎是什么样的人,书中未曾交代。我推断,也不会是一个善良、热心有正义感的人,多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辈。因为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武松询问哥哥如何死的,武松怒杀王婆和潘金莲闹出那么大动静,邻居们始终保持着沉默。
   英雄是一个主观概念。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认定标准。在封建社会不外是才能勇武超群,能除暴安良,为捍卫社会正义牺牲自己,热心帮扶弱势群体,做人有自律和人情味。武松私设公堂碎尸王、潘,强迫自己的侄女观看,还要她独守血腥,这是令人发指,让人骨髓发凉的丧心病狂。从迎儿的生存处境,我认定武松只是一个毫无人性的暴徒。
  

共 30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很有思想的随笔。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传统观念中的英雄——武松的形象。在《水浒传》里,武松是一个打虎英雄,《金瓶梅》中的武松也算是一个除暴安良的英雄。可是作者通过武松侄儿迎儿的身世,一步步地挖掘武松的狭隘、无情、自私,甚至残暴。作者运用例证法、对比法、想象法,分析了迎儿可怜、可卑的一生。她幼小失母,父亲续弦,继母虐待、父亲惨死,叔叔坐牢,出狱后又当着幼小的她分割活尸,战战兢兢又没人保护,一生在风雨飘摇中。作者认为迎儿的遭遇和武松分不开的。这篇随笔娓娓道来,证据确凿,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表达作者渊博的学识、与众不同的眼光、深刻的思想见地和尖锐的洞察力、辨析力。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古今衡量人物不同的标准、道德观,重新定论什么是真正的英雄。另辟蹊径,观点新颖。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欢迎大家或各位老师欣赏。【文璞书苑:飞不高蝴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3-11-27 20:53:59
  从人性的角度,一反传统中的英雄形象,另辟蹊径、观点独特、思想深刻。点赞欣赏!
2 楼        文友:静净        2023-11-28 08:16:03
  谈古论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