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暖】唯有书香是绵长(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暖】唯有书香是绵长(散文)


作者:晓鸿影 白丁,7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04发表时间:2023-11-28 15:39:10
摘要:我与书香,在岁月的渐进中时远时近,而在我心里,总是有一席之地。与书香邂逅,有许多故事、许多感悟;与书香别离,也有许多不舍、许多思念,追忆起,一条铺满书香的路深刻在我的人生际遇里


   徜徉在字里行间,熟悉的文字,码出不同的感悟。指尖轻触键盘,清脆又轻快的声音里,回响着思绪万千。同样的文字,却有着不同的韵味。
   忽然想起,QQ空间曾沉寂了许多小文,是深刻在过往的岁月里,深深浅浅的足迹。是的,我曾走过,又曾忘却,再又想起。文字彼岸的,仿佛,已是另一个已然陌生的我。
   那时,文字与我很亲近。
   我读书时,她是我眼中的风景;我赏景时,她是我笔端的小文;我撰文时,她是我心灵的思悟;我思考时,她是我清晰的表达……就是这么一个偶然的驻足,让我不由得问自己,我还能不能写出一如当初的文字?
   心里怯怯的,不敢回答。
   翻开QQ空间里第一篇原创日志,是一篇散文《深情在网络里开花》。忽然忆起,那是一个文学论坛的同题征文,应该是获得了一等奖。16年过去了,那个文学论坛不仅在网络中消散。在我的记忆中,也只是一个模糊的记忆,连具体的名字也记不得了。只有沉寂在日志中的一篇篇小文,让我确信,那段时光真实存在过。
   有的时候,觉得自己错失了很多。在心灵深入关于对文学的痴恋,已深埋在时光里。那时的自己,可以与文字对话,是一种心有灵犀的表达,可是脚步却在生活的际遇,渐行渐远。无疑,那时的我在乡间挣扎,定然会仰视现在的我,在机关里过着忙碌却稳定的生活。可是,现在的我,却怀念那时与文字的亲厚,如知己般的陪伴、相随。
   时光深处,与文学相遇的过往是最美的记忆。那是在辽北的校园,入校第一天便被校园广播吸引。一周后,我的第一篇稿件在广播中播出,稚嫩的小文为我扣开了校团委宣传部的门,我成为校园广播的编辑。彼时,心底流淌的是热爱,心中感受的是充实。却不曾想,启开的也是未来旅程的路径——工作后的际遇起起伏伏。总未离开“广播”“宣传”的主线,而学的专业领域,却不曾“有缘”从事。
   怀揣着“仰望星空”的梦想,勇敢地选择了“脚踏泥泞”。在时间中坚守,把无望写成了希望。离开校门,在乡间长大的我,便成了无根漂萍,加盖红色印章的“派遣证”,却无法扣开期待的生活。而文字便成了我的寄托,伴我走过至暗时刻。也正是因为有了报纸上一篇篇的小文,才有了从人生的谷底“逆风而起”的机遇。2001年,我成为区有线电视台的特约记者,从文学转写新闻,也让更多人通过电视了解到我,也让我有幸成为全区宣传战绩的一员。
   左手生活,右手梦想。
   我沿着文字的台阶拾级而上,在QQ空间,记录着创办手机报、微信公众号的经历与点点滴滴。策划、采访、撰稿、做图、编发……文字从曾经的“浪漫主义”转成“现实主义”,但我依然喜欢。
   只是,这样的喜欢,还没有填满最初的向往。一个偶然,看到一个杂志的征稿启示,结束语——“让我们共同守护好这块文学阵地”深深地触动了我。从最初“相遇”起,我也一直在自己的心中,留一方空间给“文学”。即便是在人生低谷处、在奔波跋涉间、在迷茫徘徊时,文学都给予我温暖与宁静。让我淡去浮躁,沉心生活。
   曾经也常问自己,“月亮与六便士”要如何选择?终于在历经人生起伏后顿悟:只要心中那抹光还在,前行的路即使负重,也定是满怀希望——埋藏在心中被称之为“文学”的种子,总会遇到春日暖阳,终会开化结果。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的时空也在斗转星移。当我轻击键盘,敲下这些文字,便看见了缭绕在时光深处的书香。原来,在我的心田里,我所热爱的文学一直都在。在文学的旷野里,热爱文学的我也一直都在……
  
   二、
   我所热爱的文学一直都在,热爱文学的我也一直都在。我就是一个根植于文学沃土耕者,满含希冀,嗅着泥土的芬芳、青草的味道、果实的清甜,也汲取着文学的养分,来滋养内心的情思。孕育着自己的文章。这样的邂逅,离不开最初的启蒙。
   初中的时候,我的身上有一个鲜明的标签——偏科。文科是我的短板,作文是短板中的短板。其实,我并不笨,还自诩有几分“小聪明”。理科中的原理,公式,灵活运用便可完成课业,不必费心费力去背。而文科则需要下足功夫,若是偶尔的用心又被质疑,便本能地避及,把精力放在“有成就感”的理科了。
   读初一时,有一个单元作文题目是《我的童年》。记得那是初夏,玩心很浓的我就想起小时候这个季节去河边钓鱼、到菜地扑蝶、在路边采花……便寻着这个思路,写就了一篇自己觉得还不错的作文。交上去后,老师的批语先是给予了充分肯定,然后笔峰一转,留下极其醒目的一句:“只是超出了以往很多,好像不是独立完成的!”
   其他的评语我都记不清了,只这一句,看一次便记在心里。“我的作文很不好,我就应该写不出好作文!”——这个定性,无比锋利。肆虐地穿透本没有缝隙的厚厚岩层,霸道地定格在我的心里。有那么一段时间,连自己都觉得“作文不好”就是理所当然的事。理科的头脑,与文科缘浅。
   直到初三,我们换了语文老师。第一篇作文还是符合原来语文老师的预期,也符合附着在我身上的标签。只是在一个下午,语文课代表发作文本时对我说:“你的作文本老师留下了,让你自己去取,现在就去。”
   我怀着几分忐忑走向老师办公室。语文老师是学校返聘的老教师,是三十年代大学生,课讲得特别好,对我们也特别严厉,同学们都很怕她,我也怕。
   到办公室后,老师面带微笑地问我:“知道我找你来什么事吗?”
   我怯怯地回答:“是不是作文没写好。”我不敢抬头看老师,两只手不由自主地轻捻着。老师翻开作文本,语重心长地说:“这篇作文确实算不上好,只是觉得没能反映你真实水平。虽然我刚教你们班,但据我了解,你的理科非常好,还经常参加区里学科竞赛,说明你逻辑思想能力强,学好作文的基础你是有的。另外一处就是文字理解运用能力,你应该也不差。那么难的题能读得懂,解出来,这其实都靠语文基础。你语文基础绝对可以,只是没有足够用心、没有下足功夫……”
   语文老师和我讲了很多,最后又听了我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又帮我理了一下写作思路,让我回去重新写一篇,第二天交给她。按照老师的指导,我认真地完成并交给老师。她看后,又从修辞方法运用、前后文过渡承接、结尾升华扣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然后,让我再重新写一篇。
   就这样,这篇作文我写了三遍,老师批改了三遍,最终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同年级几个班分享。在文字伴我走过际遇的波波折折后,我才懂得,当初老师让我反复打磨的,不仅是那篇作文,更重要的是修正自己的认知。所谓短板,只是没有发挥出来的长处,冲破那个束缚自己的茧后,一样可以变成翩跹而舞的蝴蝶。
   从此之后,我爱上了作文课。记得有一篇议论文《中学生应不应该讲究穿戴》,我分别从“应该讲究穿戴”和“不应该讲究穿戴”两个相反的论点各写了一篇,而且都得了高分。老师在课上作为案例解析、点评,课后同学们纷纷借阅。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间开始,贴在我身上的标签居然变了,从“作文很不好”到“范文专业户”。
   我乐在其中,终于可以底气十足地与当初那句“好像不是独立完成的”评语对视。曾经,它把我挤到一个角落,让我刻意忽视这块芳草地。如今,我把它挤到一个角落,让它尘封在旧时光里。在文字的沃野,我要做一个有光芒的自己……
  
   三、
   在文字的沃野,我要做一个有光芒的自己——且不论光亮多大,即使只是微光,于我而言,也是自己思想的表达、是自己与心灵的对话——热爱了,便大大方方地拥抱这份热爱。
   经常想起在郭少梅老师新书《去阿尔巴的路上》研讨会上,区作协主席说过的话:“能把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流传下去,也不愧对自己对文字的热爱。”我反复思量,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去”,就是“让世界知道我曾经来过。并以文学的形式表达过所思所想,而世界,也曾留下我的痕迹”。
   对于同样热爱文学的我,此语如枚石子落入心湖,泛起层层涟漪,湖面渐渐归于平静。而那枚石子,却一直在心里,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便如一颗种子慢慢发芽,不停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出枝丫、藤蔓,一种力量从心底萌生,激励自己笔耕不辍。
   笔耕不辍,就是用文字为平淡的日子增一抹秀色,而不是停留在口头的感叹!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冷落了文学却又感叹“文学与我疏远”,将所谓的“喜爱”,贴上“愿望”的标签后就束之高阁。然后,在寻找“梯子”间奔忙,把时间用在感叹上。其实,就是爱得不够。于是不再感叹,静心读一读文章、写一写所想,将流淌于心的思想与情愫用文字来表达,将亲身经历的风景与故事用文字来记述,点点滴滴,让静美的时光跃然纸上。
   我常常想,表达所思所想、描述所见所闻。这些文字从我的心海出发,会带给别人什么感悟?会有什么评价见解?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不敢把自己的拙文展示出去,只安放在电脑硬盘里或是QQ空间里。总觉得自己的文字不够好,但又找不到一条通向“更好”的路。
   浏览散文学会群时,看到一篇点评文章。我也特别希望自己的文章被拿来点评,并不是期待鼓励与赞许,哪怕被批得一无是处也行。可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机遇。或许,就是缘于我很少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于是,我开始敞开自己的心扉。是的,需要除去束缚自己的藩篱。就如隔着玻璃窗看风景,只是我在看,而打开窗子让风吹进来,风景便也感知到了我,我也便成了风景的一部分,别人在看。
   文章,就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读或是写,延展开来就是倾听别人的表达或是别人倾听自己的表达,能找到一个共鸣所在,便是遇到了知音。而这个“遇”,需要缘分,更需要主动迈开脚步。
   记得有一次参加市作协举办的讲座,有一位从邻市专程赶来的文学爱好者,带着她的诗集来听课。我们到得都比较早,因是同道中人,签到后便认识了一下,她赠我一本签名诗集并和我说起她的经历。她是一个生活在乡村的农民,过着“春播夏忙秋收”的日子,也和所有中年人一样,担负着一家老小的生活。他一直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在农耕之余,坚持读书创作。如果不是她自己介绍,只看她结满老茧的双手,很难将她和诗歌联系在一起。她的诗和她的人一样朴素,但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光芒,执着的光芒。
   这种光芒,感染着我,也激励着我。属于她的时光,有诗的味道。躬耕于田野之上,忙碌在炊烟深处,在泥土和心灵之间,留一方空间给诗书。在她的收获里,书香与果香,稻香同在。而她赠给我的,不仅是诗集,还有对生活,对文学的态度,真正的喜爱。并不是把这两个字用作标签,而是让所热爱的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思量之际,仿佛乘着时光之舟回到文字彼岸。感觉自己还是那个捧着诗集行走在校园的女生,在“唯有书香是绵长”的境界中,让背影化一抹诗意。我在深深的时光里,寻着书香找到一条风景旖旎的路……

共 42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学是文化的遗产,是书写不同历史时期的心情感悟。在对于文学的热爱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就如文中作者,对文学的热爱是想证明什么,是想在这历史长河中留一笔自己的痕迹。是的,在文学领域里,一直有一种精神存在,我们为着这缕精神不停地写,想让文章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让这种思想在文字的海洋里花开灿烂。文章娓娓道来,写出了作者在年少时走进文学的经历。那时作文一直没有被认可,就算写好了,也以为这不是自己写的。直到碰到一个返聘的老教师,在他的指导下,自己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席之地,也让自己看到了阳光,并对文学生出了无限喜欢与热爱。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文章语句优美,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11-28 15:40:57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海燕来了        2023-11-29 20:58:28
  拜读老师佳作!问候老师冬安!5704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江山文游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