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心安是福(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心安是福(随笔)


作者:凤凰脚下 秀才,100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8发表时间:2023-12-04 10:01:00

【看点】心安是福(随笔) 别安福寺僧
   陆游
   避乱到安福,与僧相往还。
   溪头分别去,黄莺正绵蛮。
   相传这首《别安福寺僧》是时年九岁的陆游的处女作,历经安福寺几度损坏,几度重修,但无论岁月怎样流转,山河如何变迁,陆游笔下那种安详、平静、向善的力量却从未离去。
  
   佛·缘起
   千年之前古心和尚结茅于独秀峰,多年苦心募化建成一座寺庙,种下了一棵佛法的种子,担起避佑一方水土的责任。人们常说“佛度众生”,但何尝不是众生在度佛,它的诞生是解救受困于乱世中的天下苍生以求天下之平安。安福寺既是如此,古心和尚虽佛法有“水流为止,鱼龙跃岸,豹虎俯伏,顽石点化”的本事,但这粒小小的种子之所以能发芽乃至成长为参天大树,是因为它使四季风调雨顺,使百姓出入平安,于战火中保一方平安,于尘世中守一方宁静,故寺起初以“安文”名之。
   到了宋朝,其继任者安福僧葛禅师将安福寺发展到了鼎盛。很难想象这些轰动朝野的高僧竟是在这样一座幽静的寺庙中坚守一生。但也许正是安福寺如此简单、平和的地方,让这些高僧领悟到内心的平静,明白佛法的真谛是为天下造福。
  
   佛·涅槃
   翻看寺庙的历史,悠远平和的禅意下隐藏战争的硝烟声。宋宣和二年,安福寺毁于战火。建炎元年,盱眙郡郡守陈守居和信士陈家让重修安福寺。元朝至元年间,安福寺又为兵火所焚。至正初,陈综陈荣祖父再次组织重建。到明朝、清朝又是无数人在战后一次次不断重修寺庙。到近代1942年,日本侵略者烧毁安福寺,直到1945年政府批准仿古重建。硝烟终究驱散不了檀香,厮杀声终究掩盖不了梵音,无数次毁灭之后迎来的依旧是安是福。从古至今,有这么多人去重修去维护安福寺,不仅仅是为了肃穆的庙宇,更是为了一方开太平,为坚守安福寺那份始终不变的精神,是为民造福的精神,是坚守宁静的精神,是安福的精神。
  
   佛·今朝
   安福寺几度兴衰,但我想即使只剩下断墙残垣,佛祖仍静静地坐在那里展露着微笑。因为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寺庙可以重修,但一颗祥心、一段佛缘不能丢失。我想今天的安福寺做到了。这样一座始建于唐朝的寺庙如今正夹居在安文镇的中心,当四周充斤着嘈杂的鸣笛声,人们的喧闹,在这里你只听见风掠过风铃发出天地间的梵音,僧人平和地诵经诉说内心的宁静。更令我惊讶的是,它如同寺门口的古树一样,经历无数岁月,枝干上一到春天仍抽出鲜绿的嫩芽。安福寺也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深居于山林之中,当我们采访寺内的僧人时,并不觉得他们说话古板弥邃,恰恰相反,他们和蔼,温润,散发着一种让人平静的气息。与他们的一言一谈之中,我感觉到佛祖不再是端坐在台上,而是俯下身轻柔地安慰每一个困顿的灵魂。它也与时俱进,有自己的公众号,将佛学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它从不止步于过去,更是在走向未来。
   今日,我们没有战火硝烟,但我们仍需要安福寺,它早已不是简单的一座寺庙,它将永远屹立磐安的历史上,因为它代表一种平和安定的力量,蕴含着为民造福的精神。何其有幸,磐安有寺,名为安福。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12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传递着一股上向善向上的力量,我们这个社会也正需要这股向善向上的力量。安福寺虽然几经点火硝烟依然安在,当然这是经过几代信众的复修才永远矗立在信众的眼前。从这点可以看出,无论是寺庙还是某个机关,首发得有人拥戴才能屹立不倒,没有人拥戴你便啥也不是。推荐赏阅。【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3-12-04 10:02:32
  心安是福,心安才能发展。欣赏了,问候凤凰脚下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