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祈雨与祈晴(随笔)
《笑林广记》上有一则笑话:两个买卖人到庙里祈神,一位要走陆路,祈求晴天,许下会用猪头来还愿。另一位要走水路,祈求下雨,许下会用羊头来还愿。于是神仙高兴地对小鬼说:“晴干吃猪头,雨落吃羊头,有何不可。”神仙和小鬼都非常得意,因为不论晴天还是雨天,都可以有肉吃。至于是下雨还是晴天,神仙说“白天下雨,晚上晴天好了”。
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中引用了这则笑话后,接着叙述了一件他亲历的真实故事:南宋乾道九年(公园1173年)秋天,洪迈在江西赣州做知州,赣州、吉州连降大雨,河水暴涨。洪迈率领赣州城民用土袋来堵塞各城门,以阻止洪水灌城,整整两天以后洪水才退去。但就在赣州、吉州暴雨成灾的时候,朝廷所在地临安周围却旱情严重,朝廷信息不畅,以为全国都遭遇了旱灾,于是向全国下达圣旨,诏令各地祈雨。在古代,祈雨、祈晴都是官府重要的仪式,朝廷的诏令更是必须遵从,否则就是“抗旨不遵”,轻则丢官,重则送命。
诏令到了赣州,洪迈十分为难,祈雨吧,雨已成灾,不祈雨吧,皇命难违,于是洪迈把圣旨压了下来,不予传达,同时写了一封奏折给皇上说明赣州现状。
临近的吉州知州和洪迈面临同样的尴尬,不过他没有像洪迈一样处置,而是在一所小房子里设置了祈求晴天的道场,在一所大房子里设置了祈求下雨的道场,两个道场同时进行祈祷。问他这样做的原因,这个知州回答说:“请霁者,本郡以淫潦为灾,而请雨者,朝旨也。”
今天我们看这个故事感到很好笑,堂堂的吉州知州,官不大也是一个厅级干部,地方行政大员,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洪迈在他的文章结尾,也持此说,他批评吉州知州“其不知变如此,殆为侮惑神天”。这小子不懂变通,无异于侮辱神祇!
但是,这种不伦不类的行政措施的责任不应该归咎于吉州知州,应该归咎于把持朝政的秦桧一类的那帮奸臣和那个高高在上的昏君!天气下雨与否,是有地区性特点的,不能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连刮风下雨都会同时出现在这普天之下。临安大旱就让全国祈雨,这和皇帝要拉屎,必须让全国人民跟着一起上厕所没有区别。“二难行政法”的产生和贯彻,始作俑者在上而不在下。朝廷让你祈雨,你就祈雨,不能因为洪灾而不祈,不祈,就是不能忠君体国,就是不能保持一致。因为雨大雨小,是否成灾在朝廷眼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这种“二难行政法”检验下属的忠诚度,这比抗旱救灾重要得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