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容斋随笔》中的李白(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容斋随笔》中的李白(随笔)


作者:孟飞 布衣,10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9发表时间:2023-12-09 21:48:32
摘要:读史随笔


   洪迈的《容斋随笔》,有六篇是专门写李白的,这还不包括提到过李白的篇章,足可见李白对作者的影响之深之大。
   关于李白的资料,主要见于《新唐书》和《旧唐书》,以及当时李白自己及亲友们留下的碑文诗序、唱和应答。到洪迈时,已是改朝换代,李白已经属于古诗人范畴了。李白生于701年,洪迈生于1123年,按出生年计,李白比洪迈大422岁,洪迈称呼李白“古代诗人”是没有问题的。
   422年,在人世间,已然是一个漫长的岁月,我们今天向前推422年是1601年,那是明朝万历二十九年,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陌生的时代,我们从教科书和小说戏曲中知道有张居正改革、海瑞罢官、戚继光抗倭这些人和事,但已经都属于“中国古代历史”了。所以,洪迈在《容斋随笔》中书写李白,其实就是在研究古代历史。
   洪迈关于李白的四篇文章都很短,但都具有补充正史的意义。比如关于李白号“青莲居士”的问题,洪迈全文引用了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一诗的序,分析了李白当时写诗的环境和目的,最后认为:“太白之称,但有‘谪仙人’尔,‘青莲居士’,独于此见之,文人未尝引用……”这意思很明显,李白虽然自己称呼自己为“青莲居士”,但直到宋朝,文人中间还没有对李白这样的称呼,可见,李白的这个号,至少是在北宋以后才叫开的,这和洪迈的推介是分不开的。
  
   二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直到现在依旧争论不休,据说专家们研究出了最少四个李白出生地。洪迈在《康山读书》一文中,抽丝剥茧,去伪存真,作出了“李白出生碎叶”的结论。现在我们一般认为,李白出生于碎叶是郭沫若先生考证的结果,实际上,四百多年前的洪迈已经作出了这样的结论,郭沫若先生只不过起了强调和补充证据的作用。
   《李太白怖州佐》一文最令人深思,这篇文章洪迈全文引用了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这封书是李白写给裴长史的。长史,在唐朝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一类,安州长史,就是在安州给行政长官做幕僚的这么一个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市长办公室主任。
   我们将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有关裴长史的一段直译过来,大意是——
   “我私下羡慕长史崇高的节义,已有十年之久,只因为山水阻隔,无从登门拜会。如今幸得良机,得以跟随趋走,会面接谈,已有八九次之多。经常想表白心中所想之事,但因遇到阻碍未能如愿。岂料诽谤之言忽然传开,众人交口毁谤。虽然是诬陷,但也担心使您相信,因此而将我逐出门户。不过我自知无罪,为何要忧虑耻辱和悔恨呢。孔子说过:‘敬畏天地,敬畏德高望重的大人,敬畏圣人所说的话。’除此三者,鬼神也不可怕。假使诽谤之言属实,我罪有应得,自己甘愿领罪,死生由您处置。若非如此,则逃窜山林海边,辗转死于沟壑之中,怎敢明目张胆地上书,陈述己见呢……愿您待我以极大的礼遇,宽大为怀,在以前对我厚爱的基础上,再次对我器重。一颗真诚之心能使苍天感动,长虹穿日而过。可效荆轲,直接渡过易水,心中不觉寒冷。假若您不谅解,勃然大怒,不准我进门,把我驱逐到遥远的地方去,我也会膝行到您的门前,再拜而离去,往西到长安,一览朝廷景象,和您永别,黄鹄高飞。你不能纳贤,为什么别的王公大人之门,我不可以转投呢?”
   看完李白的亲笔信,会使我们大吃一惊,《新唐书》记载,李白狂放不羁,刚正不阿,不谄媚于权势,曾经让不可一世的权臣高力士脱过靴子,是当时乃至今天,无人不津津乐道的掌故。怎么对一个小小的裴长史如此卑躬屈膝呢?如果不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谁也不会相信这封信是李白所写。
  
   三
   宋朝的洪迈也是感到惊奇的。他写这个故事用的题目是《李太白怖州佐》,一个“怖”字,让人毛骨悚然,一个“州佐”则让人莫名奇妙。这当然反映了洪迈当时的真实情感。洪迈写道:“裴长史不知是怎样的人,以至李白赞誉他高贵而且贤明,名声广播京城,天才超然世俗,超越李白,雄雄威风,震慑众人。我认为李白以平民的身份进入翰林院,他盖世的英姿,能让高力士在宫殿上为他脱靴子,岂能局促地害怕一州长官的副手呢?大概当时他正处在逆境中,不得不这样,大概人的命运不好,就像神龙为蝼蚁所困,真令人感叹啊!”这就说得很透彻了。洪迈在为李白抱不平,但又迷惑不知当时在李白和这个“裴长史”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裴长史”到底是谁,已成了历史之谜,细细品味这个故事,似乎李白自己给自己的头上笼罩了一层阴影。
   还有一篇叫《李杜往来诗》,自然是说李白和杜甫的,主要搜集了杜甫酬和应答以及赞美李白的诗句,如“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李白一斗诗百篇,自称臣是酒中仙”,“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吟读这些诗句,可以从中看到杜甫对李白的情谊,竟然达到了“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的地步,朝思暮想大概就是这种滋味吧。就是在今天也很少见到如此高质量、高数量的,以诗来评价推介诗友的文坛情事了,也很少见像洪迈这样的大学者如此认真地去做这种不具有任何名利的摘抄、搜集工作。
   古人的文人情怀实在值得效法和传承啊。
  
   作于2023.4.29,12.10首发江山文学
  

共 22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们从洪迈的《容斋随笔》里可以从一些侧面了解李白的一些不为人知的过往,这对于完善李白性格有着补缺的作用。可以这样说,作者对于人物的研究,有着自己的见解,完全可以作为文史的补充。洪迈研究李白,相当于我们研究明朝万历二十九年,只能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来看了。洪迈的贡献,起码是让李白“青莲居士”这个号得以流传。洪迈的贡献还在于断定了李白的出生地“碎叶”(故址在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西南8公里处的阿克-贝希姆)。关于李白的为人性情,可能无一例外地认为属于风流倜傥,不慕世俗,但根据《李太白怖州佐》一文,我们至少看到李白还有另一面——委曲求全,甘于垂敬。或许,人的性格具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一种认识去评定一个人。这个我们今天的写史人,留下了一个参考吧。另一个见识就是《李杜往来诗》提供了那么多的诗作。古人的友谊,好像除了酒逢知己,还有诗赠好友找一个途径。至少,我从这篇随笔,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示:一是李白所传,于他的时代,并非名震天下;二是李白的性格也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三是古人的朋友相交,不仅仅以酒联络感情,最深刻的东西还是人文情怀。作者的随笔,闪着人文的光芒,能够如此探究文史,了解一个人,也给我们一些论世观人的方法论的启迪。这是一篇极有深度的随便,值得品读。【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0 07:53:09
  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而一个人的性格又是具有多面性,我们认识的诗仙李白,既有刚正不阿,风流倜傥的一面,也有不为人知的委曲求全一面。作者以充沛的史料,给我们展示了相对真实的李白。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遥握,问候冬祺,谨祝创丰!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2-10 08:07:41
  孟老师,知识渊博,文章介绍的内容对我来说很新奇,对李白有了更新的认识,人物更加饱满,谪仙人李白,在我们心里是狂傲不羁,潇洒快意的,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人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心中对李白只有佩服,因为,他隐藏的很好,苦难不为世人知,只知他是诗仙李白!拜读老师佳作,就像看一部部史书!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2 楼        文友:孟飞        2023-12-10 08:59:08
  谢谢您的阅读和评论!退休闲来无事,翻书后偶有所得。谢谢鼓励!谢谢(抱拳)
3 楼        文友:孟飞        2023-12-10 08:57:18
  谢谢老师选稿!谢谢您的按语和评论!我读《容斋》关于李白的记录,也很感叹,也很豁然。不论是什么人,总是平衡在社会生活之中,这种平衡就是阴阳,这是《周易》的中心观点。一个人不可能全是阴,也不可能全是阳,一旦达到“全”这个饱满之数,要么是谎言和欺骗,要么就是物极必反。
李旭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