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箩筐】宇宙·人生·爱情(赏析)

精品 【箩筐】宇宙·人生·爱情(赏析) ——浅谈《春江花月夜》前后两部分的内在关联


作者:千秋万里 秀才,154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28发表时间:2023-12-13 12:56:39

一首被长期冷落的唐代诗作,直到明代才忽然被承认,到清代更是得到高度赞赏,被誉为“孤篇横绝”。闻一多先生更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便是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此,人们对这首诗的热度至今不减,以致引来当今不少学者及名人纷纷对此诗作出解读,这些解读同中有异。
   这篇七言古体长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为一个书写重点,且换一次韵,由此,全诗可分为九个小段,这一点,目前看来,学界几乎没有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以前四小段与后五小段为分界,将诗篇分为前后两部分,这也是目前学界多数人的共识。前半部分由大自然的描写到扣问宇宙到人生思考,后半部分则来了一个大转折,写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从宏阔的宇宙,一下子转到游子与思妇,这前后两部分看起来的隔断,它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内在的必然的关联呢?或者说,贯通前后两大部分的内在文脉到底在哪里呢?
   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来先感受感受原诗,先看前半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入手擒题,在开篇的第一小段里,展现了春江月夜的辽阔和壮丽。这种壮丽非同一般,正在于诗人抓住了大自然的一种律动,让人感到大自然有种内在的神秘的力量:春江依着海平,潮涨拱着明月,它们共生共存。只是到了近代,西方人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可是,早在一千多年前,诗人就以他的慧眼,察觉到了大自然里的相互作用。较之西方人更高明的是,他着眼的是一种美的内在魅力!“滟滟随波”二句,由眼前之春江延伸出去,千里万里,无江不明,无水不照,哪里有江哪里就有月,这是诗人心中之境的无限拓展,这是一个无边的世界。第二小段,“花林似霰”“空里流霜”,“月白”与“沙白”不分,透明纯净之中,还有一些惝恍迷离,这简直就是一个神化般的美妙境界!第三小段,在江天一色的纯净之中,镜头中仅有孤月高悬,画面简洁得不能再简,所以,有人拿这个意象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简约之美相比,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营造这种简约的大美,还在于很自然地由一轮孤月引出全诗最为惊艳的句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诗人由当下向宇宙发起的上溯,由眼前向洪荒发出的追问。这既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又是一个深刻又深沉的哲学问题,它是一种铮铮作响的宇宙扣击。接下来是进一步的感慨,江月虽然亲切有待,而流水却是无情东去。
   诗篇前半部分由自然描写到宇宙叩问,这种人与宇宙的对话,闻一多先生将它归结为诗人的一种“宇宙意识”,这实在是一个慧眼识珠的发现。这样的“宇宙意识”,在张若虚的同时代,除了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以外,还有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及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为呼应,但远没有《春江花月夜》来得强烈。按照著名哲学家李泽厚的学说,中国文人的自我意识,始于魏晋时期人的觉醒,那么,初唐时期,文人的这种宇宙意识,则体现了文人自我意识更为深邃更为宏远的觉醒。
   再来看诗篇的后半部分: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后半部分的前十二句,即五、六、七这三个小段,诗篇转入了有人物有地点的具体描写,描绘了游子与思妇的离愁别恨。但这种具体造境,又并非某个具体游子和思妇的实写,而是众多游子和思妇的浓缩,或者说,这里的游子与思妇是千万游子与思妇的代表。诗人用月裴回、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鸿雁、鱼龙,这些无一不引起无限相思的物象,把离人的思念写得缠绵悱恻,哀婉悲切。诗篇的最后八句,写诗人(或游子)眼下的处境。他用“梦中落花”“春半”“江水流春”“江潭落月”这些意象,烘托出远在天涯的游子急切盼归的心情。“江水流春”道出了游子面对春光将老,青春即逝的时间紧迫感,“江潭落月”则是他凄苦落寞心情的写照。全诗的最后两句,在春光即逝,斜月即落的时刻,又有几人能乘月而归呢?即将落没的孤月,所映照的正是荒漠一片的满江之树,那离人摇荡的情思,依然哀婉缠绵,不绝如缕。
   纵观全篇,由前半部分的宇宙对话,而转为后半部分对游子与思妇的描写,乍看起来,这前后的转折确是有些突兀。而在一些名家的解读中,他们多以诗文中某些物象特定的属性,引发一种特定的联想,以此来解读前后文的衔接。比如,有人以“白云一片去悠悠”这二句营造的意象,来作为全诗前后两部分的关联。上有白云在空中游荡,下有浦口这种送君分手的地方,这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离人的忧愁,便以此引出下文的游子与思妇。我们说,这样的解读,都只是诗篇在行文上的一种过渡,显然,这种衔接是外在的,表层的。还有名家在解读该诗时,干脆将前后两部分各分为两个主题。他是这样说的:“《春江花月夜》共有两大主题,前十六句写诗人江畔望月之景,后十六句写游子思妇的月夜相思,夹在中间的四句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接着,该解读者以浮云漂泊无定和游子萍踪难觅这二者相类似的属性,从而推导出诗人由白云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思妇与游子,从而认定,诗篇由第一主题转到第二主题这样的转折是顺理成章的。我们不免觉得奇怪,既然解读者已心安理得地将该诗前后分为两大不同主题,却又反过来如此大谈该诗前后衔接之高妙,这样的讨论又有多大意义呢?仅仅只是关注诗文的外在形式衔接,而忽略诗文之意蕴上的内在关联,这样的解读是有待商榷的。
   台湾大学欧丽娟教授在解读这两部分的关联时,给了我们启发。她认为,诗篇后半部分的主角是思妇,“可以说,前半篇极力刻划月光的辽阔、皎洁,都是在为这个女主角打底,用以呈现思妇念远之情的无边无际,以及那份幽情深爱的纯净无暇。”在欧教授看来,前半部分宏阔的宇宙描写,都是为女主角的出场服务的,其用意在于衬托思妇之情的深沉遥远,以及爱情的那份纯净。这样的解读,便让诗篇有了内在文脉或意蕴上的前后关联。有了这个内在文气贯通的解读,我们再来讨论行文的外在关联才显得有意义。比如,欧教授同时也强调,在“宇宙的无限大”和“思妇的单一个体”之间,诗篇在文字的衔接上也不是一种生硬的突兀或断裂,而是“找到了一个很顺畅的衔接点,建立了平稳过渡。”这个衔接点便是在第五小段中出现的那一片去悠悠的白云。它既是游子的象征,也是思妇心系的对象。所以,这漂浮不定的白云,正成为宇宙和思妇之间的中介。
   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解读该诗时,在前后两部分关联这个问题上,显示了他独到的眼光。他认为,诗篇前半部分展示的大自然及天地宏大,在于揭示有限的人生和无限宇宙之间的对应。世界是永恒的、无穷的,而个人的存在是短暂的。正因为生命是短暂的,所以它才是美好的。所以,在这个短暂的生命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便是使生命变得更加美好。而这其间唯一的途径,就是要有一个美妙的爱情。于是,诗篇后半部分,以大量的篇幅写男女离愁别恨,写爱情的缠绵悱恻,这,才构成了前后两部分文气的顺理成章。骆教授的解读,在宇宙(前半部分)与游子思妇(后半部分)之间,找到了由宇宙到人生,由人生到爱情这样一个有着密切关联的内在文脉。
   我们可以沿着骆教授这个思路,作进一步的阐明或拓展。
   其一,与宇宙对话,将短暂的人生置于宇宙的无限之中,从而引发人生思考,这类主题,并非始于《春江花月夜》。早在《古诗十九首》里,就关注到了这样的话题。问题的关键是,面对短暂的人生,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比如《驱车上东门》里,就有这样的描写:“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显然,面对四时更迭,阴阳浩浩,这里选择了颓废消极、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再有,在宇宙时空之无限强大压迫之下,人们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和孤独。比如与张若虚同时代的陈子昂,在面对“天地之悠悠”时,从他那“独怆然而涕下”的悲伤里,我们能感受到,他并没有完全摆脱个人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怨,以及怀才不遇的愁闷。而《春江花月夜》的作者不同,在有限的人生面前,他关注的并非个人的悲怨愁苦,而是将笔墨凝聚到了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也是世人之共有的、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情感——爱情。诗人关注的正是人生最美好的追求,关注的是人生对情爱的期盼和遥思,这一点,《春江花月夜》显得尤为难得!
   其二,诗人将人生的美好,最终聚焦在男女爱情之上,足见诗人对于人间爱情崇高的无比敬仰和对爱情宝贵的无比珍惜。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历来视男女情爱为最崇高的人生境界,《春江花月夜》所体现的,也是对这种优良传统文化的承接和拓展。最早的《诗经》,在《关雎》篇里,以关雎鸟的和鸣而起兴,表现出主人翁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可见其思念之情到了何种程度!再比如《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它把有情人追逐意中人的情景,表现得缠缠绵绵,把追求所爱之人的不懈和执着,写得一唱三叹。在乐府民歌《上邪》中,更是有情人面对上苍,为爱而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人类对爱情最为坚贞的誓言!这种至高无上的爱情宣言,已经到了如痴如醉,失去理智的程度,这分明是在用一腔热血,铸就神圣而崇高的爱情。在这里,古人将爱情的崇高,爱的忠贞不渝,摆到了与天地共存的位置。同样,《春江花月夜》也把爱情置于永恒的天地背景里,这种置爱情如此崇高的思想,正是对人的生命及美好情爱的无比珍惜,同时,也是对传统美好文化的传接与拓展。
   其三,以宇宙时空的宏大和恒久作为人生的大背景,将短暂的人生和宝贵的爱情置于宇宙,对此,闻一多先生有一段精妙的解读,他说:“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把与宇宙的对话,称之为“晤谈”,并将这种晤谈中所涉及的爱情,说成是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爱情,因而,更显爱情的纯洁和深沉。正因为如此,欧丽娟教授从宇宙的辽阔、月光的皎洁中,解读出了思妇那遥思的无边无际,读出了游子爱恋的纯净无暇。这种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爱情,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正因为我们时时面对时空的宏大和恒久这样的压迫,我们的人生与爱情则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美好,它也夹带着无比的艰辛和一些深沉与悲怆。当我们进入这个层面,再来解读该诗时,便能品味出这样的意蕴:在诗人所赋予的爱之缠缠绵绵里,我们同时也能感受到游子与思妇遥隔天涯的无奈与悲沧,让我们能读到人间爱情的艰难与厚重。当茫茫云海间的扁舟子,因为碣石与潇湘的远隔,或由于种种艰难,游子与思妇终不能相见时,此刻的离人,想必同样会“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由此,我们没有丝毫理由,不去珍惜我们最为宝贵的爱情。因为它悲沧,所以宝贵;因为它悲沧,所以要珍惜。然而,这样的悲沧里,又始终有着积极的意义,它给我们总留有一份希望。艰难之中,总有几位离人乘月而归,这正是一种哀而不伤,怅而不痛,清丽而邈远的诗歌情调。
   综上述,《春江花月夜》前部分的与宇宙对话以及后部分对游子与思妇的具体描写,表面看,这二者似乎无密切关联,事实上,诗篇不仅在行文上做到了外在的无缝对接,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一以贯之的内在文脉,这就是:永恒的宇宙——短暂美好的人生——宝贵而坚贞的爱情——离愁别恨。
   这样的解读,还给我们一种启示:品读一首诗作,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它内在的结构关联;更应该体悟的,是它意蕴上的文气贯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更深层面把握和理解该诗的蕴涵所在。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9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春江花月夜》的精彩赏析。作者用有力的事实论据,阐述了《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存在的内在联系,作者不仅从诗歌的诗句本身的意思,意境、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来逐步进行品读、分析,分析精准、描写细腻,而且还分析了诗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令人感叹。让人不仅对诗句大加赞赏,而且对作者独特的想法、观点,不一样的认知感到钦佩。可以说,作者对诗句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认知,而且分析得有理有据。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缜密,知识面广,联想丰富。将宇宙、人生、爱情联系在一起,给读者进行详细、深刻地解读,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令人茅塞顿开。感谢千秋万里老师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213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12-14 02:55:59
  这是一篇见解独到深刻的赏析,也加深了我对古诗《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喜爱。作者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探索和总结,由宏观到微观,由表及里,寻求这首诗前半部分无缝衔接到后半部分的一种合乎情理的解读,丝滑顺畅,最终得到想要的答案,并再次基础上不断延伸,感悟深刻通透。这种求索的精神值得学习借鉴,让人感佩。赏析构思严谨绵密,分析到位,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条理清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步步豁然开朗。好文章给人带来启发和思考,感谢千秋万里老师带来的精彩赏析,祝老师冬日安暖,创作愉快!
淡淡的云彩
1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12-14 03:00:34
  敬佩作者的知识渊博,写作功力深厚,精彩赏析让人受益良多。恭贺千秋万里老师佳作获得精品!向老师学习,期待更多精彩美文。
淡淡的云彩
13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3-12-14 08:12:00
  谢谢云彩社长的关注!谢谢社长的热情鼓励!社长的点评,总是入情入理,对我的每一篇拙文,都做到了认真细致。“由表及里”,这个词用得太好了,这是我们赏读文学作品所需要的治学态度,当以此作为勉励。
   问好社长,遥祝冬安!
14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12-15 22:38:05
  万里老师好!拜读了老师的大作,心头顿时敞亮。原来只知道读却不求甚解,也觉转折突兀却从没想过其中因果关联。今读此赏析,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老师学识渊博旁征博引,思路清晰文笔柔婉,上好佳作!宇宙苍茫,月辉朗朗,尘世白驹过隙,人情苍狗浮云,无论爱情还是友情,只要是纯洁美好的,都应好好珍惜!这是我读老师文的感慨。冬日寒凉,老师安康!
15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3-12-16 10:31:59
  谢谢月亮老师来访!月亮老师一段精彩的留评,让我受益匪浅!“宇宙苍茫,月辉朗朗,尘世白驹过隙。无论爱情还是友情,只要是纯洁美好的,都应好好珍惜!”这话说得太好了!无论是爱情或是友情,一旦被宇宙升华,它的美一定会更纯净更深沉。千秋万里问好老师,遥祝冬祺。
16 楼        文友:夕泠        2023-12-23 13:39:05
  美好的文字,深邃的思考。与宇宙对话的人生才是完美的,古往今来几人欤。拜读美文,祝福老师冬祺!
17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3-12-23 19:51:46
  谢谢夕泠老师来访,谢谢你的鼓励!问好老师,遥祝冬祺!
共 17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