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那一夜,那盏灯(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那一夜,那盏灯(散文)


作者:剡溪钓鳌 秀才,1724.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62发表时间:2023-12-13 17:29:12
摘要:给人火种,照亮自己,一段童年往事,一个浅显的道理。人不能活在仇恨里,只有放下过去,才有新的开始。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里物资还相当匮乏,即便是夜间照明用的手电,也是稀罕之物。
   我的外婆住在一个叫方塘的小山村,这里地处天姥山麓,因村前有一口很大的池塘而得名。九岁那年,我刚上完小学一年级,就跟着妈妈到了那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晚饭时,哑舅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肉,还使劲与妈妈比划着。“妈,哑舅在说什么?”我有些好奇。“吃完晚饭他想带你去田里捉泥鳅,可是……”妈妈似乎还在犹豫。
   哑舅长我妈六岁,出生时并不哑,七岁时的一场大病使他变成了如今这个样子。我妈从小由他带大,兄妹俩的关系也很亲密,哑舅笑着接连和我妈做了几个手势,她最后总算点头答应了。
   接过妈妈递来的一个手电,拿上竹篓,还有一把铁钳,正准备出发。哑舅突然又像想起什么,转身又回了过去,问外婆要了一盒火柴,顺手还捡了几块松明。
   乡间的夏夜格外热闹,呱呱的青蛙,咕咕的鸟雀,还有漫天飞舞的萤火虫,使我兴奋不己。
   踏着月色,背着竹篓,赤脚踩在软软的田埂上,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哑舅在低矮稀疏的稻田里,用手电照着那些肥大的傻乎乎的泥鳅,用铁钳轻轻一夹就放进了我的竹篓里。其间,还有几条比大拇指还要粗的鳝鱼。渐渐的,篓中的泥鳅越来越沉,它们在里边不停地挣扎,淌出的粘液在不知不觉中打湿了我的衣裤。
   “阿军,跟哑子后面,别走前头!”忽然,身后蹿出一个声音,着实吓了我一跳。“阿……阿根哥!”我很不情愿的和他打了声招呼。朦胧中,只见他穿了条裤衩,手里捏了把锄头。他是外公的族人,尽管年龄比哑舅小不了多少,但论辈分还得叫我妈小姑。
   早先在外公家的饭桌上听大人们谈起过,十多年前,阿根曾看上了村头的那个马寡妇。一天晚上,他敲开了寡妇家的门。当夜,便让村里的杨书记(本名杨德水,村里人叫他杨蛤蟆)带人把他俩从马寡妇的房里一起绑了出来。接着开会、挂牌、批斗,第二天马寡妇就投塘死了。从此,阿根不再恋爱,一直未娶。
   “田边有蛇,你到我后面来”,阿根说着便拿走了我身上的竹篓,“上次我跌断腿没钱去医,还是小姑替我付的药费呢。”看来,这个多嘴的男人并没有像我原先想的那么讨厌。
   “阿根哥,你灯也没带……出来干嘛的?”“听说杨蛤蟆家的稻田今天又插上秧了,妈的,让人骗了,我……我看田水。”他吱呜了一下,不再说话。
   就这样,我们三人沿着茅屋山,一路绕到了下山脚。那里有座将军庙,此时庙里烛光点点,庙外的小溪里,还漂着一串串若隐若现的亮光。阿根告诉我,那是附近村庄的老太放的“七月半”水灯。
   山里的天说变就变,出门时还趴在山头的圆月,现在却不知躲到了哪里,云层也越来越厚。没多久,哑舅示意一个手电不够用,该燃上松明回家了。我一摸口袋,糟了,火柴全湿了。“阿军,你和哑子在这里等,我去庙里点来。”阿根说完便抓起手电,直奔将军庙。
   回家的路变得有些遥远,我打着手电,哑舅和阿根举着松明,小心翼翼地走在崎岖的田间小路上。
   到茅屋山下一个瓜棚时,远远听见有人在喊:“是阿根吗?借个火,蚊子太多,点个艾蒿。”“别给他,等他走了,我给你弄个西瓜尝尝。”阿根拽拽我的衣服悄声说。“明德公,要下雨了,你也可以回去了。”阿根边说边走,还不时回头去看了几眼。我正要跟上脚步,哑舅一把拉住我的手,从身上摸出一块松明,点燃后让我送去。
   “哦,阿军回来了?你等会儿,我去田里摘个瓜。”明德公接过松明,嘴里一个劲念叨着。
   “明德公,不要了,外婆还在家等着呢。”说完我便转身离开。
   “你傻呀,那老头抠着呢,他给你,就拿来……”阿根跟在屁股后一路唠叨着。不一会儿,天上劈下个闪电,紧接着一声巨响,偌大的雨珠开始往下砸。哑舅随即脱下衣服披到我头上,我们加快了脚步。
   茅屋山到村口有条近路,只是有道一人多高的石坎。我打着手电,跑得快,阿根和哑舅用手捂着松明走得慢。爬上石坎的时候,头上的衣服遮住了我的脸。等我掀开衣服,又一道闪电,只见一条长长的黑影横在了我眼前,心中一惊,就重重的摔了下去。更糟糕的是,手电磕在了石头上,破了。身后的哑舅和阿根跑上来扶我的过程中,风吹灭了松明。
   “那是草绳,别怕,下雨了,路上没蛇的。”阿根一边安慰我一边要蹲下来背我。“阿根哥,我不痛,能走的,只是没了灯怎么办?”“走,找明德公去。”就这样,我们摸着黑又回到了茅屋山。
   这时候,明德公的瓜棚已弥漫着一股艾蒿的清香,那枚我给的松明还一直亮着。在那里,明德公还为我们切了一个西瓜。
   雨越下越大,瓜棚里明德公的话也愈来愈多。“阿根呀,杨蛤蟆以前是做过了头,但这么多年了,你也该放下了。”明德公摸了摸下巴接着说:“他家的秧田让人扒了,晚稻到今天也没种上。还有,几年前,他在爬他老婆床头的时候,让人从窗外砸进了一块砖头,受了惊吓,毛病直到现在也没医好,罪过呀。”见阿根低着头一声不吭,明德公又说道:“放下过去,生活才会有盼头,人不能一辈子活在仇恨里。”……听着听着,阿根失声痛哭。
   雨渐下渐止,不知何时,月儿又挂上了天空。回家的路上,我的手里不仅亮着松明,头顶还多了一枚芭蕉叶……
   (原创首发)

共 20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值得回味的故事,农村的空气新鲜,自然风景很美,自家种的蔬菜瓜果环保,不用到超市花大价钱去买,明德公的瓜田里可以尽兴地吃西瓜。编者读着读着,眼前浮现出一幅图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鲁迅笔下的瓜田、沙地、少年,与文中情景极像。明德公那个瓜棚,很熟悉很亲切,编者想起小时候经常在爷爷的瓜棚下躲雨,吃西瓜。文中的“我”生长在城市里,跟着妈妈回到外婆家,“我”像极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农村人淳朴仁厚,全村人把“我”当成自家的客人,明德公慷慨送“我”西瓜吃;哑舅、阿根哥陪我下河捉泥鳅,去庙里点松明灯,背着我摸黑走道......。作者笔力不凡,描写细腻,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憨厚老实疼爱外甥的哑舅,机智多谋的阿根哥,善良宽厚明事理的明德公。明德公劝阿根的一番话,点明主题:人要活的宽容豁达,“放下过去,生活才会有盼头,人不能一辈子活在仇恨里。”……听着听着,阿根失声痛哭。一篇充满哲理,有启发意义,且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接地气的散文,作者的写作风格自然清新,值得学习。力荐佳作共赏,期待精彩。【丁香编辑 晚秋枫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3-12-13 17:35:07
  感谢剡溪钓鳌老师投稿丁香,文笔精彩,自然清新。阅读散文《那一夜,那盏灯》,仿佛在看鲁迅的《故乡》,瓜地、沙滩、少年,此景此情,熟悉亲切。创作辛苦,敬茶问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1 楼        文友:剡溪钓鳌        2023-12-13 18:48:30
  晚秋社长,请看一下飞笺。
2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3-12-13 17:38:05
  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各异,栩栩如生,充满田园生活气息,引人向往。期待新作,敬茶!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楼        文友:剡溪钓鳌        2023-12-13 17:42:55
  感谢晚秋社长的勉励,编辑辛苦,敬茶问安!
以三寸鸡毛书写余生的光辉。
4 楼        文友:王金启        2023-12-13 19:11:48
  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有思想有内涵而且有温度,令人难以忘怀,百感交集,而且发人深省。
回复4 楼        文友:剡溪钓鳌        2023-12-13 19:29:30
  感谢王老师的美评,为丁香增红星,我一直在路上。
5 楼        文友:三宵蟠桃园        2023-12-13 19:29:40
  美文分享,点赞学习。
6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3-12-13 19:58:54
  剡溪钓鳌老师,飞签已回复。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 楼        文友:闰土        2023-12-13 22:32:45
  这个故事,发人深思,正应了一句俗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作者挖掘的好,写出了真情实感,叙述清晣,文笔朴实。
8 楼        文友:张若俞        2023-12-14 11:08:01
  人的情绪总是随着美的东西高扬!美文赏罢,各种乡土气息浓郁的画面清晰地浮现眼前,稻田、泥鳅、手电筒、松明、瓜田、可怜女人羞愤投塘,无良书记夜半挨砖……一帧帧一幕幕,教益无穷,受益匪浅。拜读?
9 楼        文友:张若俞        2023-12-14 11:11:30
  总编晚秋枫叶老师的引导剖析入情入理甘之若饴!谢谢!
10 楼        文友:扶风王宗合        2023-12-14 23:38:30
  自古三字经,
   而今老人言。
   迟悔灵药醒,
   心海波浪宽。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