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家乡的号子/袁琪
家乡的号子
作者/袁琪
环县曲子镇,地处环县南部残原沟壑区,平均海拔1136米,著名的环江由西向东流经此地。这里,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在开发建设这块黄土地的历史长河中,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勤劳的乡亲们用自己独特的智慧和才能创造了具有鲜明历史时代印痕和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号子便是反映了在长期生产劳动过程产生的一种民俗文化,属于陇东民歌体裁之一。劳动号子具有统一发力、动作一致、鼓舞精神、激发干劲的作用。例如:打夯号子、吆喝牲口号子等等。
打夯号子(也叫夯歌)最具代表性。在还没有出现自动化打夯机、打桩机之前,人们修路、打墙、盖房子夯筑地基都用石夯(一种圆柱或四方形,下大上小,四面或六面带铁环,环上各拴一根麻辫子,中间带把手的打砸工具)人力作业,大约15—20公斤重。打夯的基本要求是:举得高,落得稳,砸得实,讲究心齐、力齐。参与大夯的人数一般有几个人到十几个人不等。这个时候,动作的协调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没有掌夯把式统一指挥的话,地面砸不实不说,还容易砸伤夯手们的脚。打夯号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通常是以掌夯把式领唱,众夯手应声和唱的形式来统一动作、鼓舞精神、协调一致的打夯动作,它有快慢两种节奏。快节奏唱词短,如掌夯把式领唱:“端格溜溜上,端格溜溜下,大家要齐心,往呀往前行。夯儿往前抬,夯儿往前闪,都是年轻人,好好闪起来。”众夯手们的合唱只是在每句唱词后面唱“嗨—嗨”两字,节奏明快,气氛热烈。慢节奏多以大家齐唱的形式出现,如唱起《军民大生产》:“解放区呀么嗬咳,大生产呀么嗬咳,军队和人民,西哩哩哩嚓啦啦啦唆罗罗罗呔,齐动员呀么嗬咳……”打起夯,动作一致,非常得力。这首家喻户晓的《军民大生产》,原本就是由著名音乐家张寒晖改编自陇东优美的打夯歌《边区十唱》。
打夯号子一般仅有流行调子,没有固定唱词,歌词由领唱者随意编唱。如掌夯把式唱:“你一声来我一声,吆起号来添精神,说吆喝来就吆喝,说起吆喝有根苗。”合唱的众夯手接每句的茬,合唱“呀么—哎哟”。
吆喝牲口号子比较普遍也比较简单。这是劳动者在深山旷野放牧牛羊或在耕种地的时候。在牲口拉着碌碡碾场过程中,为了消除疲劳、打破寂寞而使用的。旋律往往只一句,亦无歌词,只用一个叠词,耕种碾场时,我的老家曲子村民多用“嘚啾”“嘚啾”“喔喔”“喔喔”“喔回”“等来指挥牲口停下来或者加快耕种步伐,放牧时多用“咩咩”来表达旋律,耕牛耕到地头回牛时:“喔回”“喔回”表示返回的意思。尾部加吆喝牲口声。这看似简单,但作用可不小,每当牧羊归来,好多家好多只羊合为一群,牧羊者只吆喝:“嘹嘹”“嘹—嘹”几声,羊儿就各自自动分开回家进圈了。
人工集体开荒时,人们在单调、漫长、寂寞而繁重的田间劳动过程中,为消除苦闷和疲乏,敞开喉咙而喊出来的带有深沉、激昂的“哟吼哟吼哟吼”的号子。它生活气息浓郁、节奏性强,演唱形式多为一领众合,内容由领唱者触景生情,看什么唱什么、想什么唱什么,多为猜谜语或使用其他小调。如领唱者唱:“什么那个开花在路旁哟哎”,“马莲那个开花在路旁哟”,“什么那个开花三月三哟哎”,“桃花那个开花三月三哟”,众人齐吼“哟吼”;领唱者唱:“哟吼”“马莲那个开花在路旁哟!”众人齐吼:“哟吼哟吼哟吼吼”。
在陇东地区,劳动号子呈现出山区比塬区流行,环县南比环县北流行。号子,伴随着人们沉重的劳动过程,创造了财富,创造了人类文化,表现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情绪。那优美、慷慨、带有浓厚乡土味的高亢嘹亮的旋律,是勤劳的曲子人曾经的梦,是人们对那个帮工时代的一种怀念和眷恋。
例如:环县的环甜公路、合道的唐台子水库、木钵的乔儿沟水坝,都是在这欢快激昂的号子声中胜利完工的。
下面列举几段常用的夯歌号子:
膀子酸,手心痒,
松松筋骨打打夯。
杏木把,麻辫绳,
三个爷们一个桩。
实心锤,好斤两,
破锣嗓,夯头响。
铆足劲,不踉跄,
身板不是臭皮囊。
一个好汉三个帮,
人心齐,泰山移。
鞭炮鸣,庆胜利,
号子响,精神爽。
盖房砌墙先打夯,
一鼓气,夯声晌。
嘴里嚼的口香糖,
汗珠挂在脑门上。
脊梁骨,不锈钢,
同心协力敢碰撞。
八副担子两人扛,
领夯人,嗓门亮。
幸福生活好时光,
祖国美丽山河壮。
唱着号子来打夯,
一夯一夯兴家邦。
我说大伙同志们哪,
哎嗨哟啊。
抬起咱的那个夯啊,
哎嗨哟啊。
高高地拽哪,
哎嗨哟啊。
稳稳地放啊,
哎嗨哟啊。
一个篙笆三个桩啊,
哎嗨哟啊。
一个好汉三个帮啊,
哎嗨哟啊。
高大瓦房盖起来呀,
哎嗨哟啊。
太阳红光光啊,
哎嗨哟啊,
照到李家庄啊,
哎嗨哟啊。
十八岁的大姑娘啊,
哎嗨哟啊。
瞅一个好对象啊,
哎嗨哟啊。
贤惠媳娶进门啊,
哎嗨哟啊。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啊,
哎嗨哟啊。
新房漂亮不漂亮啊,
哎嗨哟啊。
今后的日子比蜜甜啊,
哎嗨哟啊。
共产党呀毛主席啊,
哎嗨哟啊。
领导人民得解放啊,
哎嗨哟啊。
幸福日子万年长啊,
哎嗨哟--哎嗨哟--哎嗨哟!
2023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