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品赏词中“领格字”(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品赏词中“领格字”(随笔)


作者:孟飞 布衣,10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36发表时间:2023-12-31 06:24:17
摘要:读词杂记

领格字又称为领字,以句首第一个字(词)领本句中以下词、词组或兼领下一句或几句,是词句中单独使用但没有实际意义,必须与下文组合才能体现其存在意义的词,多为单字词,也有二字,甚至三字的,以虚词或动词为多。领格字大多是去声字,音调铿锵有力。常出现于词意转折处,起连结过渡作用。
   领格字能够改变句式结构,比如律诗中常见的五字、七字句,通常的断句方式五言为二三断或二二一断,七言为二二三断或二二二一断,这是符合一般诗歌音律结构的断句方式。但领格字往往会打破这种结构,形成一二二、三四等断句形式,从而使音律结构发生变化。所以说,诗词如何断句,是根据词意有意识的不同安排,不同的断句方式,效果也不同。王之涣有一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就有人通过改变断句方式,使其变成了另外一种形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种改变虽然是一种有趣的“戏弄”,但足可见断句的作用。
   领格字在律诗中是不存在的,但在词作中却很普遍。有的词牌会明确规定那些字是领格字,词人必须遵守,如《暗香》这个词牌,就明确规定“前片第五字,后片第六字,皆领格字,宜用去声。”(龙榆生《唐宋词格律》)
   毛泽东主席著名的《沁园春•雪》,就是领格字运用最好的词之一。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其中的“望”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看”领“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惜”领“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望、看、惜”就是领格字。从中可以看到,正是由于领格字的出现,使得音节和声调都发生了变化,节奏感明显增强,层次感更加分明,给吟诵者明确提供了发音的重点。以“望”为例,既引领了“长城内外”,又引领了“大河上下”,词意表达的就更加准确清楚。整首词中,如果没有这个望字,变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不难看出,词意也可完整表达,但明显降低了词的音韵感,减少了词的起伏跌宕的语势,更重要的是极大影响了潜藏在词中的词人情感的表达。语势缺失,词势就没有了,可见填词时精心推敲领格字的重要。
   领格字一般出现在词意转折处,但也有首句首字为领格字的词牌,比如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八声甘州》,首句首字就是领格字。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中首句首字“对”及后边的“渐”、“叹”都是领格字,且都用的是去声。
   首句首字为领格字的词很少见,这和词牌诞生的基础有关。《八声甘州》,简称《甘州》,源于唐代的边塞曲。唐玄宗时,教坊里就有一首名为《甘州》的大曲,是以边塞地甘州为名的。宋代时,文人填写曲词,渐不满足于结构简单、节奏轻快的短曲小令,开始创制长篇慢词。《八声甘州》就是在唐大曲《甘州》的基础上改制而成,是从大曲中截获的一系列相关联的单曲组合成套的乐曲,全词共八韵,所以叫“八声”,因为首句也是从大曲中截获而来,自然就保留了原韵以及原词的字数与结构。这个词牌第一句是八个字,词人大多习惯于七字断句式,多出的一个字正好安排作领字。
   首字为领格字,虽然没有了领格字“词意转折”的作用,但是不失“引领首句,提调全篇”的意义。从柳永的这首词可以看出,这个“对”字的出现,使得词里有了活生生的“人”的影子,因为只有有了人,才能面“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苍凉景象,整首词的意境因此一字而更加丰富和饱满起来,也使得吟诵者(读者)能够骤入佳境。
   领格字一般是一字,但也有多字的。
   秦观有一首《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韵)。
   |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这首词中的“念”、“怎奈向”、“那堪”都是领格字,一字、二字、三字齐全,也是比较少见的佳作。
   我在阅读《楚辞》的时候发现,领格字并非唐宋词人的发明,早在《楚辞》中就有了领格字的影子,只不过没有人关注和重视。《楚辞》中不论是屈原、宋玉,还是东方朔、王逸,都有领格字的影子,比如《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中的“杂”,“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中的“惟夫”等。严格意义来说,唐宋词中的领格字是对《楚辞》音韵表达艺术的承继和发扬。这一点也算是诗词理论的新发现了。
  

共 21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 孟飞老师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领格字在词曲中的作用。让人耳目一新。领格字是词句中单独使用但没有实际意义,必须与下文组合才能体现其存在意义的词。领格字大多是去声字,音调铿锵有力。常出现于词意转折处,起连结过渡作用。领格字能改变句式结构。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就是领格字运用最好的词之一。诗词中的“望”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看”领“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惜”领“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领格字使得音节和声调都发生了变化,节奏感明显增强,层次感更加分明,给吟诵者明确提供了发音的重点。孟老师在阅读《楚辞》的时候发现,领格字并非唐宋词人的发明,早在《楚辞》中就有了领格字的影子,唐宋词中的领格字是对《楚辞》音韵表达艺术的承继和发扬。这是孟飞老师在诗词研究领域的新发现,对古诗词领域探索和研究又深入了一步。读了孟老师的文章,才知道词曲中有这么多的文化意蕴,值得玩味学习,我编辑了孟老师两篇文章,也开始对古文和古代诗词的研究发生了兴趣,推荐读者赏阅,一同领略我国古代文化,独领风骚的艺术魅力。【东篱编辑:诚本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诚本真        2023-12-31 06:41:07
  孟老师的文章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对古词曲进行深入的解说。对深入理解诗词非常有帮助。尤其对柳永和秦观诗词解说更加的有看点。领格字的使用,让这些诗词更加的有感染力,感谢孟老师把读诗词体验分享给我们。也祝老师冬暖笔丰。
回复1 楼        文友:孟飞        2023-12-31 07:51:19
  谢谢老师选稿!谢谢老师的阅评!祝老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2 楼        文友:孟飞        2023-12-31 08:00:55
  谢谢老师选稿!今天是2023年的最后一天,在这里,我衷心地祝福东篱社的老师们新年快乐,吉祥如意!同时祝贺东篱社团在这一年获得的文学丰收!东篱是一个很严谨、很有文化、学术底蕴,也很有文学使命担当的社团,祝贺东篱在新的一年取得更优秀的社团业绩,为江山文学网增色,为广大读者引路!
李旭
3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12-31 16:57:48
  看了老师一系列文章,老师入群虽晚,但作品颇丰,而且多数是有关文化文学研究方面的,说明老师对古代文学的研究颇有见地,有着深厚的底蕴,佩服老师才学。有关领字格一文,拜读后深受启发,大赞。祝老师元旦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