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既往】他是我们的邻居(散文)

精品 【东篱·既往】他是我们的邻居(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39.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53发表时间:2024-01-05 08:11:16
摘要:他是我们的邻居。这句话一点没有文学色彩,出自我的母亲之口。我一直不解。有一段故事,我一直也不敢说出,更不知怎样下笔。但看了莫言先生的一段演讲,我有了崭新的认识,写出来,记住我的邻居。


   1972年的夏天。紧张的抢收小麦过后,就开始在麦茬地里插地瓜秧了。那时,我初中(七年级)毕业了,毕业考结束,正等待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录取,主要还是看生产队和村里的推荐,我那时懂得了要好好表现。我自信根正苗青,但心中还是忐忑。
   投入农业生产,获得良好表现,这也是一道人生命题。
   队上的地在砚山水库南岸,我和同学负责从水库挑水,浇垄上插着的地瓜秧。那时我14岁,但那时必须是一个男子汉的样子,没人听矫情的话,没人看踉踉跄跄的步伐。总也耐不住天生的玩性,于是就打闹起来,地瓜秧被糟蹋不成样子,正在这时,副队长洪山叔赶来,每人挨了一巴掌。顿时,气氛紧张起来。我们都捂着脸,眼圈里跑着泪花,多么冤屈,多么仇恨,都集中在了充满泪花的眼珠上,我们试图用眼珠杀人。
   砚山水库,汪汪几百亩大小,碧蓝的水,泛着涟漪,此时,多么像我的眼泪。我冲到水库边,蹲下,掬水洗脸,我不想让眼泪的痕迹挂在脸上。洪山叔急促地跟来。看我洗脸,转身回去。他担心我想不开。可能他也后悔这一巴掌。
   根正苗青表现好,这是一条不可更改的录取线。前两条,我靠着出身轻松获得,后一条呢?我担心起来。学业成绩,据说丝毫没有问题。这是队上的任老师的英姐告诉我母亲的。得到英姐的报告的那一刻,母亲眼睛很放亮,我看着母亲,从眼光里我看到她如释重负。尽管她没有钱供养我继续上学,但我在这一关,让母亲自豪了一把,以后再说。
   我还是担心起来,我要承受对事件对人生做思考的痛苦。推荐时,会不会有人不举手,会不会提出“劳动态度不端正”的污点,会不会让我一心求学的愿望戛然而止?
   我也想冲到洪山叔面前,凭着男子汉的气魄和他来一番决斗,收回一个男子汉的尊严。我又不能不压抑着仇恨,老实地挑着沉重的水,为那些地瓜秧浇灌着苦水。
   其实,在我们还是孩子的那个年代,没有挨过骂挨过揍的孩子,几乎没有。那么大的巴掌,也就使出了三分的劲而已。可能举起手,就是一次教育吧。粗野,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迟子建就这样说。粗野可以震慑。
  
   二
   这个事件,到底还是被母亲知道了。
   母亲低头说起这件事,没有问起因和过程,只说一句——他是我们的邻居。
   他,是指洪山叔。邻居?母亲把一个邻门的人家看作邻居,我懂得。洪山叔尽管是一个队上的,但他在老街最东头住,住处并不和老街房屋衔接。怎么算得上邻居?我的学识,根本就解释不了,“天涯若比邻”,那还只是“若”,是心理感觉,并非实际。
   所以,多少年,这个“邻居”的概念我没有解开,心中的怨气也始终潜藏,更不敢下笔写出这一段。
   直到我看了莫言在接受瑞典文学院为他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我才知道了真正的答案。他演讲的题目是“讲故事的人”。他的故事,也勾起了我的故事。
   莫言的故事是这样的——从小,他跟着母亲到收割后的麦田里捡麦穗,被一个汉子制止,汉子夺了母亲的麦穗和篓子,还扇了母亲一巴掌,母亲嘴角流出了血。这一幕,成为刻骨铭心的痛和仇恨,深埋在心底。多年后,莫言在高密县东北乡的一个赶集日,看见了那个已经很衰老的曾掌掴母亲脸的汉子,莫言怒目相向,要冲上前把那一巴掌还回去,却被母亲制止了。
   母亲轻轻地说,他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人了。
   我母亲说,他是我们的邻居。
   与其说,天下的母亲有着相似的语言,不如说有着一样的善良心底,有着更高远更深邃的精神世界。这样的母亲,如果有一根针落在她们的心瓣上,也可以融化成一滴水。
   不是原来的那个人,今非昔比,原谅他那时年轻,懂得他身肩护田的责任,原谅别人的过错,让那个人自我反思吧。如今,他已经是一个弱不经风的老者,还给他多年前的一个巴掌,他还能想起为什么?故事,总是会不断发酵,发酵出我们不曾闻过的味道。今非昔比,也不仅是说一种巨变,同样可以让我们在变了的背景下,思考那个事件的意义。
   洪山叔,的确是我可以信赖的邻居,我顺利地进入高中,“表现好”的评价,我没有从他的口中听到,但我明显感觉到了。长大后,想起这件事,我决定不再等他给我一个道歉。他还住在离老街很远的一角,但和我家还是相邻而望,应该珍惜。距离,不是邻居的障碍,天涯若比邻,的确如此,何况并非天涯之隔。
  
   三
   母亲的见识,远超我的境界。耿耿于怀一巴掌,不是一个人的格局,也不是很好的情商。一个人的格局,不是看他读了几本书,看了几行字,写了几首诗,格局,从来都发自心底;情商,永远不是记住仇恨。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情商淡泊使人平庸。我的母亲,是不善言辞的女人,但有着足够丰富的情商,所以,她在我的心中,始终是一个伟大女性的形象。用不着拿她做了多大贡献,取得什么业绩来评价,她的一句话,在她的儿子心中完全可以成为名言警句,成为一条为人处世的准则。
   不巧的是,母亲一言成真。
   1974年我高中毕业翻新了老屋,新房就和洪山叔的儿子枝子的房屋相接,共用一堵墙。远邻终成近邻,近得在咫尺,两家人在院子说话,彼此相闻。先秦老子描述的“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格局,已经成为一个寓言笑话,与其用这句咒语锁住自己的脚步,不断痛苦着,真不如,打开彼此的隔阂,走进快乐的日子。母亲不懂得这个咒语,但她击碎了仇恨,那堵墙,也只是起着遮挡隐私的作用,根本不能影响温情的传递。
   从山上干活归来,母亲居然在院子对着墙呼喊——枝子媳妇,你用酵母过来拿吧。我看母亲一手心托着一个圆圆的酵母,这是母亲自制的。我用怪怪的眼神看着母亲,母亲并无异样,满脸挂着笑。
   邻居互相交恶,是相处的毒瘤,母亲最懂得这一点。在中国农村,能够打开邻里关系,走向温情交往的,从来都是女人。最好的交往,就是串门。我母亲不大喜欢,她就用带着热情的吆喝来化解矛盾,绝交,显然不是好的选择,母亲不是外交家,但懂得相处之道。我觉得是母亲听到枝子媳妇在院子里嘀咕找酵母了。
   想想母亲的功夫,我觉得就像一阵乌云过来,她有着可以拨云见日的本事,这应该归于母亲的心性至柔。
   那年,我考学走出家门,不放心的是孤独的父母,除了东壁的邻居福子哥,我嘱他照看着,我不知为何遇到枝子媳妇,居然也说了同样的话——请帮忙照看一下,谢谢。她愉快地答应着。我不知她是否记得他的公公洪山叔给我那一记巴掌,但我在她身上找到了一份可以寄托的温暖。我不知其后,她“照看”我父母没有,但那个托付似乎让我少了一份担心甚至的惶恐,应了“远亲不如近邻”的话。
   我的母亲并不怕艰难,再苦的日子都可以过来。但我怕的是我去上学母亲会寂寞。作家龙应台说,“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或许就可以消减”(《寂寞》),即使凑不到一起谈,哪怕是一声吆喝,也会赶走一时的寂寞。
   房子的东和西,我都有了叮嘱,都是可以托付的邻居。“他是我们的邻居”,母亲这话就像一个真理,马上应验了。邻居,起码是可以让我有可以托付事情的可能。我可以在这个判断句上加上很多修饰词,他是我们最近的邻居,可以感到温暖的邻居。母亲的温度,可以通过那块酵母,将邻居的温度一直发酵着,膨胀着。
   父亲一般不多言,有一天,他说,外村的人,不认识的人,谁在意你怎么样,你就算是拿着扁担把地瓜秧都挑了,人家还觉得好笑,会坐下来看热闹呢。
   是的,只有走得近的人,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碰撞。我还记着那一巴掌的痛,何必呢,农耕不是儿戏,是要插上一株苗,收获一地粮,在一个热爱土地的人眼中,我的做法怎么可以容忍。也许从那时我就变了,变成一个认真做事的人,从不懈怠自己的工作。所以,一辈子下来,还未出过大错,老了,我基本可以下个结论,我成长得很好,可能归不到那一巴掌的作用,但总在警示着我。
  
   四
   如果把时光衔接起来,我发现,母亲当年的话还真的看得透而远。
   那天,妻子去液化气公司打卡充值,柜台内,一个业务员举着一个卡吆喝,是谁的卡忘取了啊!没有回音,业务员喊出了名字。
   我妻子说,哦,他是我们的邻居。给我吧。
   什么邻居啊,原来他住得距我家楼舍还挺远,妻子是散步认识的,知道他的名字,但别的信息毫无所知。
   认识的,哪怕只是一面之交,哪怕是一个路人,也是邻居。妻子在那个人的楼下喊着名字,真的是有点像邻居,可以直呼其名。一番感谢,彼此真的认识了,于是真的成了邻居。他是我们最新结识的邻居,那个不起眼的故事,成为邻居相识相处的纽带。
   那次我在一茶馆喝茶聊天,茶友说起“甲夼曲家村”,这是刚刚涌现出来的美丽乡村,很多人都前往旅游,尤其是副省长还亲自进村视察,村子的名气更大了。本不该引起我的什么事,可我脱口而出,说那村的老书记他是我的邻居。的确,老书记姓李,已经退下了,就住在一个单元的一楼。不过,这里并不是久住地,一个月也就有那么三五天在这里住,但他是我最光荣的邻居。
   不是为自己脸上贴金,李书记退下,已经将这个村建设得有了美丽的轮廓,我和他聊过,他很谦虚,说都是新书记有水平,挖掘出老村的文化底蕴。老书记的境界,让我感到了一个党员的大格局。尽管不是朝夕相处,但我喜欢把他作为最亲近的邻居来称呼。我愿意那道光环也罩着我,享受邻居带来的荣光。
   谚语说,千金买户,八百买邻。我觉得,邻居不是买来的,这话还局限在老风水里。他是我们的邻居,本来就是。还是母亲的话对。
  
   2024年1月5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7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怀才老师的散文新作《他是我们的邻居》,通过几件小事诠释邻居之意,邻里之间的相处之道。作者初中毕业待录取,虽有自信仍忐忑,田地劳作来加分,抑制不住活泼天性,破坏地瓜秧,洪山大叔一巴掌,让作者伤心,又觉得这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虽显粗野,但力度有限。对母亲那句“他是我们的邻居”,作者不解。怨气如何解,莫言故事有答案,成长之后终领悟。母亲一言成警句,惠及作者一生。母亲一言成真,与洪山叔终成邻,母亲聪慧化隔阂,一团酵母透着暖。作者离家后,托付邻居照看父母,见证“远亲不如近邻”之说,情意如酵母,暗暗在发酵。父亲对洪山叔那一巴掌的理解,让作者释怀,受益。妻子之善行,让远邻变近邻,陌生变熟悉,距离从来不是问题。美丽乡村老书记,虽不常住亦何妨,有此邻居可增光。散文朴素而温暖,有叙有议,思考精辟,启迪心扉。散文表达的主题很积极,一句“他是我们的邻居”,可消弭人间的恩怨,让人懂得怎样去原谅他人,包容他人,如何与邻居友好相处。散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母亲的宽厚、豁达、善良和精神格局,从中感受父母的言行对儿女的引领和教育作用。父母的良好言行,会影响儿女的一生。一篇启迪心扉的佳作,强力荐读。【东篱编辑:简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10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1-05 15:19:28
  邻居,其实没有实质上的距离,所谓的距离都在心里。天涯若比邻。老师的母亲很会处理邻里关系,总是一大度的心态示人,一宽容的心待人,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因此也就成就了老师正直善良的宽阔胸襟。美文佳作,点赞学习,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05 17:12:49
  红花草老师最近忙着杀年猪,做糍粑,肯定是邻里相助的吧?所以红花草老师说,邻居,其实没有实质上的距离,所谓的距离都在心里。我的母亲是一个宽容大度的女人,记得我小时候干了坏事,她也打我,只是扫炕的笤帚举起来,一般是吓唬的时候多。她很善良,尤其我还是一个领养的儿子。向你学习,你很宽厚有气度,我感觉出来了。忙完,执笔写年前的生活,很期待。遥握,问候冬祺,谨祝编创快乐!
12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1-05 15:42:56
  老师的文字,感受到了语言的能力和魅力,他是我们的邻居,我甚至感受到了老师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语气和神态,一句话就让老师释怀不再介意,这就是母亲的智慧!拜读学习了,感受到了邻居这个词语中蕴含的哲理。拜读学习怀才老师大作,平和宁静,散发睿智的光。问好老师,日日安好!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05 17:15:56
  谢谢欣然老师的美评。辛苦了。他是我们的邻居,算是我母亲的名言吧。我的母亲不善言辞,说出的话,也没有文采,五十几年了,我还能记得母亲的这句话,足够有份量啊。心胸开阔一点,格局大一点,能大道什么程度就大道什么程度,这是做人的分寸,分寸在这里是模糊的,却有是清晰的。我是这样理解的。遥握,问候冬祺,期待佳作纷呈,谨祝编创快乐!
13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1-05 19:23:18
  怀才老师有个胸怀无比宽广、化干戈为玉帛的睿智豁达隐忍善良的母亲!洪山叔的一巴掌,的确粗暴冷酷,绝大多数母亲都不能忍耐,因为护犊情深,定然找洪山叔评理,讨个说法,否则难泄心头之恨,但作者的母亲一句云淡风轻的话:他是我们的邻居,便化解了愤怒,这需要怎样的格局和姿态,我想作者的母亲心里在流泪,在泛着酸楚,但想着孩子的未来,想着冤冤相报何时了,终究与现实和解了,原谅了洪山叔对孩子的冲动的惩罚!母亲不识字,但明理,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明了远亲不如近邻的至理俗语。后来,当作者外出求学,母亲得到了成为真正近邻的洪山叔的儿媳的关心照顾。但行善事,莫问前程!以德报怨、良性循环的邻里关系是金钱买不到的财富。作者娓娓道来,那些往事浸润在时光里,竟有了温暖而动人的光泽。非常耐读的文字,字字温润晶莹,饱蘸情感,感人肺腑,母亲的形象无限高大,令人敬仰,令人动容!感佩才情,问候怀才老师晚上好,小寒大吉!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05 19:51:42
  谢谢罗老师入心入肺的点评。的确,我一直想不通母亲为什么不去理论?至今,我只能把这些归于母亲的隐忍和善良,他不想闹事,要化干戈为玉帛。还有一层,我的家庭,那时在队上完全属于弱势家庭,母亲的心应该也是流泪,她没有爆发,也是明智的,冤冤相报何时了,不如大度一点,忘记那些,好像今后的日子就是晴空万里。所以,我佩服母亲的格局,母亲是影响我最深的女人,她的话,并不闪光,但在我心中是名言警句,一点也不糙。所以,遇到一些矛盾,我宁可退一步,缓一缓,这不是出路,但是在给自己留一条路。谢谢罗老师精美深度的点评。遥握,问候冬祺,谨祝编创快乐!继续期待你的佳作!
14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4-01-06 10:38:11
  一句平常又如此朴实似唠家常般的话,却蕴含着为人处世的格局。在幽微琐碎的人间烟火里,作者以睿智的目光,洞察生活千般况味,以小见大,并赋予温暖的情怀和生活哲理。向才师学习,并祝新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创作更上一层楼。清茶一杯,慢品。
小小莲儿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06 11:18:21
  非常感谢莲儿老师赐墨美评。谢谢!母亲的话,算不上名言警句,但我一直觉得,前期不理解,后来才决定不能不写,正如莲儿老师所言,代表着母亲的为人处世的格局。生活有千般况味,就像一杯酒,可能当初是苦涩的,但仔细回味,觉得很甜。母亲对我的为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她没有教导的语言,都是随便说说,如今琢磨起来,颇有深度,所以写出。可能我的性格也受到影响,不再揪住一些东西不放,变得和蔼了一点。遥握,问候冬祺。看到莲儿老师的西山岛,眼前一亮,好兴奋,你笔法老道,内容丰满,的确值得我学习。谨祝创丰!
共 14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