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见闻】寻访杜甫(散文)

精品 【晓荷·见闻】寻访杜甫(散文)


作者:粉墨是梦 布衣,35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71发表时间:2024-01-05 22:13:22
摘要:游览杜甫草堂的所思所想

记得在学语时,父亲常让我给客人背唐诗,节目完了,客人鼓掌并夸赞:“了不起,都会背唐诗了!”。我给孩子教的第一首诗是《咏鹅》,看的第一张碟片是《唐诗三百首》。一次牵着儿子去河堤散步,山雀飞落点打着翠柳梢头,儿子指着柳说:“妈妈,看!两个黄鹂鸣翠柳。”果真,此景用这句唐诗来说,再适宜不过了。是啊,谁的一生能绕开唐诗,谁的作业本上没写过杜甫。年轻时喜欢李白的诗,一心只想着要“直挂云帆济沧海”,而今随着岁月的流逝年岁的增长,转而喜欢杜甫,喜欢他的“千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草堂我来过两次,第一次是三十三年前,那时候还没有到明白人事的年龄,看草堂就是个草庐而已,没有过多的深意。而今有了一把有余的年纪,再行草堂,满眼都是杜甫。从前我认为杜甫是诗,只在泛黄的书页,是那么的不真实而又遥远,而今哑笑我是多么的肤浅,草堂有他的生活,他真来过,并且活过飘荡的一生。
   驻步草堂门口,大门额匾上刻有郭沫若手书的“杜甫草堂”四字。走进正门,一尊杜甫铜像在等我,面容清瘦,目光深沉,自带儒静诗人气质。馆里不像馆更像是村子,一曲清水缓缓而行,一架白石拱桥跨于河溪,桥下锦鲤游弋,清水荇藻盈盈,岸堤柳枝依依。很适合静心读书。我想象着我没来的所有春天,所有的花儿都开了,一定是柳绿对桃红。
   穿过大廨,徐行数十步,进到诗史堂,杜甫立于大厅,沿墙陈列着各个年代出版的杜甫诗集,就像一个藏书阁。杜甫一生创作3000多首诗,一千多年过去了,哪得多大的量啊!看四周,搁着的都是书,蓝色宣纸线装的、绫绢面料卷轴装的……其思想有“诗圣”之誉,我不敢妄言。进到大雅堂内,杜甫、屈原、陶渊明、李白、王维、苏东坡、李清照、陆游的雕像陈列其中,他是这一长串里的首位。他低首捋须、沉思苦吟,诗人忧国忧民的眷眷情怀,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位银发老者,拄着杖笃笃走到杜甫雕像侧面,又笃笃走到背面,绕着杜甫一直在端详,不知他是在看杜甫,还是看雕塑艺术。我也在看,我在看美术,看线条。一行人涌进来围住“杜甫”,导游高举旗帜,上写着“香港大学”,她用标准的普通话讲:“当年杜甫过秦州漂泊西南期间,定居成都,在浣花溪畔筑草堂……”
   一折两穿,居然进了文史学家繆钺先生的书房,第一次遇见繆老,就在房子多待了一会儿,看看先生的笔墨留迹。从繆老的书房后门出来,不想和叶圣陶先生的书房碰面。清灰色青砖庭院,台阶两侧有黑鼬大缸,缸里荷花青春艳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概是馆主的用心。暗叹叶老真会找地,此地最清凉,真是个读书写作的佳地。因为叶老不是陌生人,加之心急去找草堂,于是串了个门,便慌慌张张离去。
   见一丛秀竹在前边引路,绕过一团葱绿,草堂赫然在眼。草堂土墙三舍,上覆有着时间印记的旧茅,一方阳光普照土院。草堂平房三间也,室内陈设保留着杜甫时代的样貌。正堂有一案两椅,卧室有一床,书房有一书架,一张书桌,一张椅子,简陋的陈设可以想到杜甫当年生活的窘境。本以为这是杜甫留下来的故居,看了史料才知是词人韦庄寻得,在旧址之上重修,看来敬仰杜甫的不是我一人,还有像韦庄这样的大家。草堂前修竹苍翠,屋后菜园药圃叶绿花红。一曲浣花溪绕村而流,晴水袅袅。我的眼前有了画面,一位唐人青江汲水,浇菜灌芽,隔篱与邻居“呼取尽余杯。”隔岸邻居应答,这里面自然少不了黄四娘,黄四娘人好,她家的风景也好,也难说他就是坐在黄四娘家的门口,一边啜着小酒,一边吟吟道:“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多么好的岁月,是诗人不用算计油盐钱的愉悦时光。
   出草堂,穿过几树柳,忽见一池塘,挨挨挤挤一池青荷,荷茎比人高,叶圆如绿盖,高低错落的红莲,从四角开到池中央,醒染了荷池,使绿更澄碧,花更嫣红。转过弯,有两个小男生,十二三岁的模样,坐于池边写生,在荷塘那边是看不见他们的。我蹲在孩子身边,旁边的孩子画纸中央,草堂一侧檐角掩映在密密匝匝荷叶后,荷叶中有一架石拱桥,从这个角度看草堂是极有艺术感的,看来他的画还没有完成,他还在若有所思的布线。旁边孩子坐在畔石上,他的视线要低一些,画的是草堂的全景,画作已经完成。一座草舍,几竿翠竹,竹笆门,很有古韵。我听见有人说“哇!画画呢。好好呀!”转过头,在我的侧面一个少女双手支着膝盖俯身看画,长发飘飞,发丝扑在她的脸上,如画上去的风。路过的人,在他们身边站一小会,轻轻走了,没人说话。少女的背影出现在拱桥上,“娘——,我到村子玩去了!”杜甫的儿女跳下高级,对菜圃的娘喊,杜夫人闻声放下荷锄,朝着已跑上拱桥的背影应道:“别回来太晚了!”语落,人已跑过拱桥,应声:“知道了,娘——”。杜甫在书房读书,这便是杜甫草堂的日常,这幕让杜甫的生活闪着爱情的光泽。其实我是在杜甫的诗里想象着杜夫人,理解着他的“老妻”。老妻“画纸为棋局”,老妻“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一生只爱了一个人,而杜夫人用自己的生命温暖了杜甫一生,夫人了不起!什么是夫妻,白首偕老是夫妻。
   杜甫在唐朝诗坛占据了一方格局,他那么有才华,“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谁人吐得出这样的锦言,《三吏》《三别》,千古不朽的诗作!试问哪一个诗人如此关注过下层人的疾苦而悲天,也只有杜“圣贤”。所以杜甫在中华文学的天空,作为一个闪亮的星座,除过诗歌才华,还有他的同情和悲悯的心,“执笔泼墨怀苍生”!
   杜甫的朋友圈可谓不一般,从平民到宰相,从文人到皇室都在其中,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王维都是他的朋友,个个都是顶峰。说到朋友,不能避开杜甫遇见李白,唐朝诗坛的双子星,历史上这样的遇见极少,他们的见面就像孔子见到老子,两个稀世之才,其思想交汇,天地都为之一震。
   杜甫一生总不能很好的解决吃饭问题,曾叹他为何不能像香山居士,在东坡开一片地,做个陇亩人,为利来为利往,最后普通消失在草芥中。若真是,唐诗就塌陷了一角。杜甫之意不在世尘,决意用诗安顿了自己的不堪人生,没有困窘的生活,便没有唐朝杜甫。
   从草堂回来几月余,草堂总是在心头出现,总想写一些什么,写的磕磕绊绊,蹒跚不前,总不能成文,今夜完结了。这位世界级的历史老熟人,欲说的多,能说的少。2023年的最后一晚,我特意消费扮了唐娘子,行走于“大唐”长安街,长安真是个不眠夜,红灯高高挂,火树银花,这更让我想起了那个瘦骨伶仃流落西南,皱着眉头,叹出半个乱世的杜老头。
   一扬首,一轮缺月挂在唐殿的翘角,明月皎洁,星河在天,像极了杜甫,孤独而明亮。我默背草堂前一副名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杜老头走了一千多年,草堂在,诗人便在。

共 27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时隔三十三年,作者再次来到唐诗圣杜工甫的草堂,时过境迁,以前是看草,如今是看诗人的生活。没有人生百味,没有“安得广夏千万间,大批寒士天下俱欢颜”,没有“姣儿恶卧踏里裂”,又哪里有“茅屋被秋风所破歌”的悲壮流传。一千年以来,一位写实,写底层百姓,写底层文化人的现实诗文大师,可惜生不逢时,最后落得个病死想回归故土的舟中。诗人用诗记录了唐动乱时,他所经历的一个个苦难的片段,对历史进行了浓缩,也是呐喊。作者通过李白,史学家繆钺先生的书房,游览过程中,对杜甫妻女的描写,歌颂爱情的同时,也温暖了所有人。佳作美文,力荐共赏,欢迎继续来稿淡雅晓荷社团。【晓荷编辑:狮子山中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15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狮子山中人        2024-01-05 22:20:41
  一篇不错的游记,作者移步换景,对诗圣杜甫草堂做为了详细的人和景的描写,佳作,欢迎继续来稿晓荷,并问好作者,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暗夜百合        2024-01-10 12:41:01
  拜读老师佳作,祝天天开心,创作愉快
曲中影,酒中情。莫诉忠良。
3 楼        文友:何叶        2024-01-15 19:05:40
  恭喜精品!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何叶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1-16 17:33:07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5 楼        文友:粉墨是梦        2024-01-18 15:19:00
  最近很忙,才看见各位老师的评语。谢谢编者,辛苦了。谢谢老师们抬爱与鼓励。冬日寒意凄切,老师们多保重。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