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既往】大鹿岛巡礼(散文)

精品 【东篱·既往】大鹿岛巡礼(散文)


作者:枫桦 举人,3240.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70发表时间:2024-01-11 00:36:22

【东篱·既往】大鹿岛巡礼(散文)
   一片漆黑的滩涂,还有一条浅浅的泥湾,让人不由产生错觉,这里不过是内地的河道而已。幸有洁白的海鸥在头顶不停地盘旋鸣叫着,好像在提醒着我,这里是大海啊!前方有一座海岛,像颗绿宝石一样璀璨夺目,也在修正着我的认知,正是此行要去的大鹿岛。
   此时正值退潮,这里距离鸭绿江入海口不远,江水把河里淤积的泥沙都冲到了这里,致使滩涂变成了黑色。登上船驶进大海,海水也不是通常的湛蓝,浑黄色的波浪,卷起的浪尖,集簇着朵朵白色的浪花,好像在极力掩盖着这里的一切。
   我们所乘坐的客船并不大,大约能承载几十个人的样子,而且是全封闭的。行驶在海浪上,客船在不停地颠簸着,就如同一个簸箕,而我们则是正在簸动着的豆皮,不是因为有封闭的顶盖,随时都会被簸出去。
   有位游客站起身来,拿着相机忘情地拍摄着。他大概跟我一样,没有怎么见过大海,难免有些小激动。只是还没按下快门,便一个前趴,差点趴到前面游客的身上,相机也随之掉落了。
   大海是有脾气的,我们这些来自于大山深处的人,像是一条条细小的溪流,刚刚汇入大海之中,还不能熟悉风浪的习性,不能更好地融入其中。这位游客似乎在给我们一个警醒,这样的尴尬事,需要尽量避免,尽管是全封闭的船舱,还是要多加小心才好。
   终于,随着一声汽笛的响起,我们到站了,大鹿岛在微波之中,安详地在眼前伫立着,似乎正在等待我们的到来呢。出舱登岸,还不忘了以大岛为背景,留个心情照,简单冒个泡,发到朋友圈,表示成功登岛。
   再回头去看海,平平静静的,似乎没有一点点的波澜。刚刚经历的一番颠簸,着实让人有些心惊肉跳。其实,大海的常态就是如此,海的深广与动荡,怎么在海边能够看得出呢?
   行走在岛上,路边有一头巨鹿的雕塑,闯入到眼帘之中。既然叫大鹿岛,便一定有这方面的美丽传说,这只神鹿是智慧的化身,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所流露出的神态,缥缈而深邃。站在这里可以纵观全岛以及岛以外的陆地,我突然有一股冲动,这种冲动一直都在心里盘桓着,此时,自己被大海环抱着,它方才从心里倾泻了出来。
   大海是让心情安静的地方,就像所有的河流,终将流到这里一样。我与这只鹿有着同样的追求,走到这里,便放下该放下的一切。只是,它真的放下了,已经化身为这座岛,而我呢?到了该放下的时候,是否真的舍得这个自由之身呢?
  
   二
   海滨广场上,一座巨大的雕像吸引了我的脚步。有一则雕塑说明,让我知道了这个人以及这座雕像的真正意义。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生于1849年,牺牲于1894年,‘世昌’二字谐音‘四八’,故像高4.8米,宽1.849米,厚度1.45米,(邓公一生45岁)基础1.894米,借以纪念。”
   我万分崇敬地瞻仰着这座雕像,在这里的不期而遇,心情难免有些激动。想不到啊,邓世昌邓大人竟然与这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座雕像是大鹿岛的渔民所立,渔民们把对邓世昌身上的每一个元素,都转化为怀念的符号,令人感动。
   我不由地转到雕像的正面,只见他身着官服,手抚腰刀,目光炯炯地紧盯着前方。我循着他望去的方向看去,那里白帆点点,白鸥翔集,一派祥和之态。
   “撞沉吉野!”
   那振聋发聩的声音,犹在耳边回响着。这是北洋水师战舰“致远”号管带邓世昌邓大人所发出的最后一道命令。全舰官兵同仇敌忾,抱着必死的决心,誓与“致远”舰共存亡,全速撞向日本海军的旗舰“吉野”号……
   1894年9月17日,这是历史永远铭记的一天。百年岁月的流逝,似乎已经让这个日子变得很遥远,很模糊了。但是,唯有一个身影却一直都屹立在世代中国人的中间,他就是邓世昌!
   这场著名的海战,一直都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也就是从这次海战开始,清朝政府走向了衰败与没落的无底深渊,直接导致了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使整个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灾难。
   邓大人至今还站在这里,经过百年的岁月更迭,仿佛心中的怒火至今都没有平息。他望去的方向,正是甲午海战的发生地,在距离大鹿岛约五百海里的海域上。
   大鹿岛是邓大人的归宿地,他和一些北洋水师官兵的遗骸,被岛上的渔民,打捞了起来,得以安葬。大鹿岛有幸,埋得烈士忠骨,也让烈士的忠魂得以安息。
   天气晴朗,天边淡淡地飘着几朵白云,海水便映照着天空的蓝,显得非常明净。海对于渔民来说,不是浪漫,也容不得太多的想象,它们是残酷的存在。与这个残酷的存在相对应的,是当年刻骨铭心的腐败与落后。眼前的景象,让我多了一份沉重的思量。脑海里的这份记忆来自于何处,似乎不是那么的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心灵间的刺痛,经常在意识里反复出现,像是某种召唤,在唤醒心底的沉睡意念。我一直都觉得这份意识跟大海有关,一直都对这片辽阔的蓝色充满向往,也为心灵找到可以安稳的理由。
   那一颗心还在海面上,隐隐约约地闪耀着,在海浪里沉沉浮浮着,我是看得见的。
  
   三
   凌晨三点,我们便要按照团队的安排,去看日出。三点钟啊,瞅瞅天,还蒙蒙黑啊!我仔细想想,这里怎么能与山里相比呢?大海可是坦荡无垠的,不像我们那里,太阳爬山还要爬上一会儿呢,等它气喘吁吁地爬到了山顶,已经是早晨七八点钟了。
   出门来,司机早在那里等待了。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作息时间,太阳起得早是事实存在的,不然怎么会拉我们白跑一趟呢?这么想想,心里也就安然。
   我们来到一处山顶,此时,东方露出了一点点的亮色。海上还是漆黑一片,有点点的灯光闪烁着,那是机帆船在作业呢,如果不是莫大的声响,真的以为是天上的繁星,映照到海里去了。
   天空现出一块鱼肚白。鱼肚白,在此时是最好的比喻,这天光真的好像是一条大鱼跃在空中,亮出了腹部大块的白。真的早啊,平顺的天空,没有一点点的阻碍,让人满怀信心去迎接一个红彤彤、圆溜溜、光生生的大太阳。
   可是,不知道怎的,偏偏有这么一块云彩讨人嫌,严严实实地堵在那点光亮的地方,一动不动,好像粘贴到那里一样。这块云彩不走,势必会影响到日出的效果,让我们这些起早的人,不免觉得运气差了些,闹不好,可能什么都看不到。
   这块云彩有些厚度,黑黑的,把光亮包裹了起来。黑云变成了紫红色,并且在不断地加深着,周边也慢慢地镶了一条光鲜的金边儿。太阳想挣脱云彩的束缚,不停地拱动着,憋足了力量,释放出更多的能量来。
   黑云的色彩变得万分鲜艳起来,包裹太阳的力道也松懈下来,那太阳便一下子跃了出来,像是借助外部的力量,给挤了出来一样。刹那间,光芒四射,万道霞光浸染了半边天,也把半边大海都染红了……
   这片黑云让今天的日出,多了几许艰辛,正因为如此,人们一起欢呼着,为这精彩的日出而欢庆。我看见每个人都拥有一张红彤彤的脸,那是阳光在拥吻着,似乎在感谢这真心实意的守候。
  
   四
   在万般绚丽的霞光里,我意外地看见了一道令人震撼的画面。公路边的挡土墙上,竟然画着一幅幅精彩的油画……我顾不上再去看日出,忙去仔细观看。也正是这日出之光,给这些壁画蒙上了一层瑰丽而灿烂的色彩,让人不能不去面对。
   那是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画面,一条条战舰,伤痕累累,烈火熊熊。海面上,到处是浓烟,到处是火光,战舰上,依稀可见,邓大人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地指挥着他的战舰,向另一膄战舰猛撞过去……不用说,这是黄海大战的场景,把这个场面画在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我猛然想起,邓大人的墓地大概就在此处。我忙沿着公路,一路寻去,果然,看见了一道墓门,并有一条台阶,直通山顶。
   墓地在半山腰处,邓大人的坟茔覆盖着灰白的水泥,墓前立着洁白的石碑,碑上刻着金色的简体汉字。坟茔的背景墙上,镂刻着一行黑色的草书:甲午英烈永垂不朽!整个墓园庄严肃穆,我在其间肃立,不觉心中凛然,涌起一阵阵火热的情感。
   站在这里能看见远处的海,阳光照射而来,云烟四散,松石披霞,墓碑增色,墓园多了几分安宁。
   邓大人天上有灵,您一定能看见你的那片海上,有我们新中国的航母战斗群出海巡航的场景。我想告诉老人家的是,您可以放心了,把那片海交给他们,什么都不用怕。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你那个时代的中国,中国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正以一个巨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尽管还有人想千方百计地占有它,可以告诉他,别白日做梦了,几条小泥鳅,翻不出几个大浪!镇守那片海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海舰队,是我们国家三大舰队之一,实力最强的。有敌人胆敢侵入,定教他有来无回!
   我在邓大人墓前行鞠躬礼,不觉间,眼窝发热,湿润了。中国人已经挺起了腰杆子,不惧怕任何对手。有这样强盛的国家,我们谁都不怕!邓大人,您安息吧!
   面对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阳,也许我早已经习以为常了。每天都在面对这升起的朝阳,从来都没有过这般深度的思考。把这海上日出定位于审美层面上,多多少少是有些遗憾的。朝阳如泼洒的鲜血,染红了世间万物,那是烈士们的一腔热血在天地间奔涌着,这人间的壮美,绝不是一道简简单单的风景。
   离开大鹿岛了,回头再去望,却觉愈发峭立了。巉岩高耸,显现出无限的宏大与顽强,仿佛那是排列整齐的尖兵,正在整装待发。
  

共 36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大鹿岛,位于鸭绿江入海口不远处,是中国海岸线北端的最大的一个海岛,岛屿风光秀美,有“黄海明珠”之美誉。作者登上一艘游船,前往大鹿岛,汹涌澎湃的海浪,使得游船颠簸动荡,让作者感受到了大海震撼人心的力量。文章开篇对海滩、海水和海浪的生动描述,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在海滨广场上,作者看到了邓世昌的雕像,这尊雕像让作者想起了一百多年前的那场惨烈的战役——中日甲午战争,“撞沉吉野!”,那振聋发聩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时任北洋水师“致远”号舰长的邓世昌大人,指挥全舰将士奋勇作战,在舰船起火燃烧时,将生死置之度外,同仇敌忾,视死如归,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毅然驾舰撞向“吉野”号,最后全舰将士壮烈殉国。甲午海战,震惊世界,这场战役,一直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甲午海战的发生地,距离大鹿岛有五百里的距离,岛上的渔民将北洋水师的遗骸打捞上来,安葬于大鹿岛,并树立雕像和纪念碑来缅怀纪念。作者观看日出时,看到路旁的土墙上有一幅幅油画,画的是甲午海战的场景,画面触目惊心,可见当时海战的惨烈。作者想到邓大人的墓地可能就在附近,于是来到邓大人的墓地拜祭,并把如今中国的海军实力说给邓大人听,既是对英雄亡灵的告慰,更是反映了如今中国超强的海军实力,如今,中国再也不惧怕敌人的入侵,胆敢来犯,定叫他有去无回,非常振奋人心。这篇文章内容厚重,立意高远,构思绝妙,审美独特,铺排有序,衔接自然,语言精美精粹,文采斐然,场景描写细腻生动,表达了作者对邓世昌的无比敬仰,以及大鹿岛渔民们对民族英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歌颂了邓世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并对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予了强烈的抨击,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歌颂了如今中国的强盛和超强的防御能力,给人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文章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美文佳作,力荐文友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112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岚亮        2024-01-11 12:45:08
  游记写得质感,灵动,深沉,辽阔。大鹿岛,第一次听说,今儿跟着枫桦兄弟走了趟,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真想不到,这里竟是邓世昌归宿的地方,这岛就变得不同寻常了,洒有历史的血,曾经的泪,今天的光。好文,拜读学习了。
回复11 楼        文友:枫桦        2024-01-11 14:34:44
  去大鹿岛也是无意之举,没想到,有巨大收获。这几天里,岛上的各个地方都走到了,不是很大的岛,却有不错的海岛风情,期待有更深刻的解读。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遥握顺祺!
12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1-11 14:00:36
  早上就读了老师的文,耽搁了没有及时评论,脑海里都是老师文中英雄的形象,仿佛看到了那些壮怀激烈的场景,佩服老师,描述打动人,刻入心里!遥握问好枫桦老师,学习了!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2 楼        文友:枫桦        2024-01-11 14:36:56
  很值得一去的地方,有许多的看点。每一个海岛都有自己的特点,大鹿岛绝对是特殊的那一个。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冬祺!谨祝文丰笔健!精彩不断!
13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01-11 15:44:42
  枫桦老师所写的,大概是甲午战争的一部分。确实,甲午战争的失败,给当年的中华民族,带来的危机是空前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但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丁汝昌等英雄人物,将永远被人民铭记讴歌。一篇正能量的佳作!
回复13 楼        文友:枫桦        2024-01-11 20:41:23
  北洋水师的覆灭是清朝政府极度腐败的缩影,也加速了清朝政府走向了灭亡的深渊。谢谢小溪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冬祺!
14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4-01-11 16:31:10
  读了老师的游记,带给我很多震撼,激情澎湃,壮怀激烈。首先那一句振臂高呼“撞沉吉野”,令人心潮汹涌,热血沸腾。还有太阳冲破乌云的担挡,喷薄而出的壮阔,壁画上惊心动魄的画面,在烈士墓前鞠躬的举动,告慰烈士英灵的肺腑之言,都令人热泪盈眶,心潮起伏,久久难平。好文,大赞。遥握,冬祺。
回复14 楼        文友:枫桦        2024-01-11 20:42:44
  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冬祺,谨祝文丰笔健,精彩不断!
共 14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