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至味在江湖(散文)

精品 【晓荷】至味在江湖(散文)


作者:吊脚楼 童生,83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5发表时间:2024-01-16 13:53:47

襄阳人喜面食,早餐多吃牛油面,手上有多的散钱,就吃牛杂面和牛肉面。
   这三种面条所用的油料都是用牛的板油熬制而成的。牛油很稠,酱红色,铺在面汤的表面,密匝匝的,把面汤遮挡得严严实实,不像香油那样星星点点呈油花状。盛面条的是粗制海碗,像襄阳人的性格,硬气。过去,外地人见了这粗制饮食,都不敢下箸,襄阳本地人却吃得津津有味、满口生香。
   早些年,襄阳城里的面馆大多是地摊面馆,就一个门脸,再在外面搭个简易的棚舍,棚舍下几张高高低低的桌凳一溜排开。每张桌子上都有生蒜、酱油、醋,辣椒油,供食客自选。
   虽然条件简陋,却是食客如云。一日,我老家来了客人,我把客人带到地摊见识襄阳的这道招牌早食。我老家在江汉平原,早餐很精致,客人见这红兮兮的牛油,都有些胆寒,可一碗下肚后,却又“啧啧啧”地连声叫好:“味厚,面条的筋道好”。肚量大的,连声吆喝“再来一碗”。
   襄阳一桥樊城桥头原来有一家“邓家面馆”,它是襄阳的招牌面馆,全襄阳城的人都晓得它的牛肉面好吃。说是面馆,其实就是依襄阳一桥的桥孔搭建而成的。老板既是掌柜,也是掌勺的,一天到晚黑着脸,懒得跟客人说一句话。他媳妇噘他,说,成天就绷着一张死脸,也不怕客人跑了。掌柜闷声闷气地说,味道好,不怕他不来。
   不是掌柜夸海口,他家面条的味道好,客人今天和黑脸掌柜吵了,第二天照样来。
   食客们是一波接一波地来,有座即坐,没座的就蹲在马路牙子上,用凳子当桌子,呼啦啦地嘬。有闲工夫的大爷们,吃完面条并不急于离去,就着一碗热腾腾的黄酒,吸着烟卷儿,一会儿骂贪官,一会儿夸普京是条硬汉子,一会儿又扯着嗓子说其中的某个老头跟儿媳妇如何如何。浪笑一把后,也不忘夸几句邓家面馆的绝活。
   有人要买邓家面馆的配方。老板说,不卖。他们熬汤料时,也是支开店小二,关着门秘制,碱面的水煮、起锅、拌油、散热凉干,牛肉、牛杂的烹煮、下调料,都是自家人亲自操刀。
   这秘而不宣的制作里,究竟有多少机要,谁也闹不明白。后来,一些外埠商家看中了牛肉面的商机,租了店铺,整齐划一的桌凳,面碗、酒碗都是清一色的不锈钢,但依然敌不过襄阳的土著制作。外埠商家究竟输在哪里,谁都晓得,他们输给了“后面条”时代。
   据说,现在的面馆用的面条都是专门厂家统一供应的,工业化的统一流程中,不再有个性化特征,让原始的味道大打折扣。
   我的老家有一种时令吃品,叫炒米。炒米不是主食,不作待客用,纯粹就是闲散时刻供于消遣的食品。昨日,读《板桥家书》,里面有一篇写炒米的。“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闷,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蝶,最是暖老温贫之具……”。郑板桥是兴化人,我也算是南方人,虽有千里之距,但因这炒米,读起来很亲切,觉着这炒米就是南方的特产了。
   炒米的原料是糯米。糯米要经清水浸泡,木甑子蒸熟、晾干的流程。晒干后的糯米不再叫糯米,叫阴米。这米何以叫“阴米”呢?阴者,避阳光。蒸熟后的糯米,要摊在簸箕里,放在堂屋里晾干,让碳水化合物在晾中足够的内渗。
   阴米比糯米养眼,它经过淘洗、蒸馏、晾晒后,一粒粒滑溜溜的,不折损,彼此不勾连。阴米的姿色好,白中泛青,像出自官窑的瓷器的颜色,冷艳、沉静,没了一丝糯米的脂粉气。
   把阴米制作成炒米,要经过一道砂炒的工序。用砂炒,让热砂把阴米膨化,不让阴米直接挨到锅铁而焦煳。我老家称这道工序叫炸,或叫砂炸。
   一个“炸”字,炸出了阴米裂变成炒米的精髓。细细的红砂子被炒热后,阴米入锅,竹制的笤帚在锅里来回翻炒,早先白中泛青的阴米便呈现白晶晶的色气,在墨黑的铁锅里散开,这画面总让人想到蓝色星空里的点点繁星。这高温下完成的操作,仔细一想,这何不是冷水煮青蛙的过程?再一想,就是细雨润无声的境界了。
   我老家吃炒米很便当,不像郑板桥家乡吃炒米还要佐以酱姜。孩儿们装半口袋炒米,边走边把小手伸进口袋,五指一曲,抓出半把,扬起头,窝着手掌往嘴巴里一磕,抿着嘴巴咀嚼,那脆生生的声音便在口腔里窜来窜去,一听,似有超重低音的回响。
   若是用水泡炒米,那是另外的口感,别有意味。半碗炒米,酌一勺红糖,慢倒开水,炒米呲呲呲地隆起、散开,竹箸一搅,炒米便软绵绵的,不动声色地静卧在碗里,静若处子。吃这糖水泡炒米便餐,男女都是一样的豪气,颈脖子一扬,呼啦啦一口气就吞了下去,汤米两清,无所牵扯。末了,一抹嘴巴,觉得这平常的吃食就有珍馐的味道了。
   后来,炒米让渡给爆米花了。秋忙过后,村里就来了炸爆米花的。膨化机就架村口,村民们在米缸里撮一升大米,往膨化机肚子里一灌,摇它个一支烟工夫,机关一开,“嘭”的一声,爆米花就冲将出来了。
   爆米花和炒米都是大米的变种,但两者给人的味觉享受和视觉审美却大相径庭。因为缺少炒米浸泡去尘、蒸馏扬弃的历练,爆米花看起来臃肿、虚胖,像蚕蛹,全然没有炒米的干练、简洁和单纯,吃起来粘牙,就连那颜色也缺少生气,白中暗含着淡淡的焦褐色,而且白得薄亮。吃下一口后,没有再续一口的欲望。
   生产方式的改变,让襄阳的面老板们从繁杂的工序中解脱出来了,膨化机的出现,让喜食炒米的家乡人有了更便捷的制作方式,其操作看似苟简方便了,但手工里蕴藏的精细入微也被简约的制作方式给屏蔽了,而真正的舌尖上的享受,往往来自手工精妙的烹饪和厨师恰到好处的火候把控。这就是匠心的可贵之处,而这匠心恰恰是机制食品没有的。所以,许多食客要吃地道的成都担担面、西安的羊肉泡馍,大多会寻到街巷的深处,那里才是味觉恣意、人间至味的最好去所。这也怕是江湖水深的另一种解读吧。

共 22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襄阳的两大美食,牛油面和炒米,在作者如花的妙笔之下可谓写出人间至味的精髓。无论是邓家面馆名声在外的面,还是经过反复炒制而出的炒米,绝美味道的根源都在于手工制作者机具匠心的制作。机械加工批量生产的面条和膨化机炸出来的爆米花怎么可能和这种浸润了无数匠人心血的美食相媲美?文章对于邓家面馆的美食描写绘声绘色,食客享受其中,打发时光的一举一动,都是对于美食和面馆最好的褒奖。而炒米繁琐细致的制作过程更是被作者刻画到极致。文字所蕴含的感情何尝不是对这些美食最好的致敬?或许,我们无意否定工业化文明所带来的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可是传统意义上的匠人制作的美食才能真正注解人生的含义和江湖的悠远。通过作者简洁形象的文字叙述能够让人产生无比愉悦的享受,这是美食的魅力,更是文章的魅力。非常好的一篇散文佳作,力荐共赏。【晓荷编辑:萧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117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4-01-16 13:54:46
  感谢老师精彩分享,创作愉快,问好,敬茶!
2 楼        文友:何叶        2024-01-17 20:44:57
  恭喜精品!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何叶
3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4-01-17 20:58:13
  恭喜方老师获得精品,真好。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1-17 21:36:58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5 楼        文友:萧垦        2024-01-18 06:44:32
  祝贺老师佳作加精,问好,点赞!
6 楼        文友:阔以        2024-01-19 08:01:01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智慧到彼岸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