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挑炉渣(散文)

精品 【流年】挑炉渣(散文) ——南行散记


作者:红彤彤 童生,85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32发表时间:2024-01-16 17:10:33

八百里洞庭最美时分是日落之时,当西天那轮又大又圆的太阳收敛了它一天的炎热,把万道金光撒满广袤无垠的湖面,湖上便跳跃起闪闪烁烁的波光。微风哼着黄昏的曲调,把这浮光跃金推涌出一波接一波的湖光水色向西天那轮硕大的太阳慢慢舞去,太阳绯红着笑脸,让簇拥它的满天微霞把一湖翡翠般的水浪也涌进博大的胸怀。远处白帆千张,从落日的天际向湖面漫漫飘来,像蓝天飘着片片白云。“洞庭哎湖上哎,呦呦哟哟嘿吔,八月洞庭好吔风光……”从远远的船帆突然飘出高亢嘹亮悠扬的民歌声声。站在一条突突作响的机帆船的船板上,我望着洞庭湖傍晚时的湖上仙境,我抑制不住热泪滚滾,我挥挥手作别这八百里洞庭降下的美丽黄昏。我思接千里之遥,我胸涌万顷之波。洞庭落日熔金,而我呢,我的兄弟们呢,我们不是这千里湖畔的子民,这美丽的湖光水色也容不下我们渺小而卑微的生命。我这趟株洲之行并不能给江北水乡我的三个弟弟带去他们翘首以盼的希望,但我心中还是坚定了一个信念,南行,南行,冲破一切困难,向南行进,天无绝人之路,既然跳不出命运的手掌心,那就把自己交还给命运吧。
   1974的8月,我们四兄弟终于结束了我们将近6个月江北水乡的辛劳生活,带着不多的行李,踏上了去株洲的求生之路。江北的六个月,我们兄弟遍尝了寄人篱下的万般艰辛,我们历尽了这里一切劳作的诸般困苦。二月底,我和三弟在春意料峭的长江滩涂砍芦苇,背芦苇。三月长江涨水,我和三弟在冰冷的江水中捞木材为生产队“水中抢钱”,一个顶风搏浪,一个船板逞威。当一根根水中捞起的木头堆满船舱,生产队长,会计的脸上满是赞叹的春光。四月,三弟住进医院,我奋战在抢险护堤坝的工地上,一去三个月,手脚沤烂,面如墨炭。五月,二弟跟随犁耙,水田沤肥,手撕蚕豆稞,脚踏碎豆秧。二弟和三弟插秧除草,整日在稻田累弯了腰,流尽了汗。八月中旬,搞完双抢,洗脚上岸。本以为可以凭借我们的辛劳分得半仓稻谷,但会计告诉我们,你们的情况特殊,扣除前六个月赊的稻谷,所剩口粮不多。今后还是只能继续赊借,看秋后算账吧。这是一把软刀子,实则是让我们思考去留,因为生产队已拒绝了我们落户的要求。走,虽谈不上是啥上策,却是唯一一条出路。江北不留人,又无留人处,那就只好浪迹天涯啦。
   好在我八月底回了趟株洲,我把我们兄弟在江北水乡的境况告知了母亲和姐姐们。半个月的时间,母亲和姐姐求亲戚,找朋友,终于对我们兄弟今后的生存有了个大致的打算。
   回到株洲后,二弟经一个远房舅舅介绍,去了浏阳跟一个乡村木匠学徒。三弟和我经人介绍在株洲灰渣砖厂,挑灰渣。四弟年龄太小,还是继续完成学业,在三姐夫工作的湘江氮肥厂子弟中学读初二。这对差一点就走投无路的我们是不是算得上“柳暗花明又一村”呢?我不知道,但这却是我们兄弟眼下最好的人生安排。
   灰渣砖厂,顾名思义,就是用灰渣做砖。株洲是湖南的重要工业基地,这坐火车拉来的城市,以其兴盛的工业生产而一举跃为湖南省属重要城市。这里的军工生产,化学工业生产,铁路桥梁,机车和货运车厢,硬质合金,矿山冶炼等等工业生产在全国同行业领域都是叫得响的。由此而派生出的各种配套工业生产也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灰渣砖厂便是一种派生的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的工厂。它主要利用周边各大厂矿烧锅炉的炉渣碾碎后,用机器锻压成砖,然后用蒸汽蒸制完成。这是一种轻型环保的砖,比之传统窑厂烧制的砖,更结实耐用。我和三弟及挑灰渣的其他男女都属工厂临时雇佣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没什么保障,也无须什么合同。我们每天是把各个工厂运来的废炉渣,担至各卷扬机口,称重后倒入卷扬机口的库房。库房积压的炉渣经碾碎后由机器传送进入制砖车间。挑灰渣的每人一把锄头一担簸箕,每担一担便飞跑着去称重计量。然后按每一百斤发一竹签,每半月将累积的竹签交由财会小组长统计,按每百斤一角钱,月底统一计算现金发放。
   我和三弟要负责我们四兄弟的生活费用,还要负责四弟的学杂书本费。二弟学徒费用虽不多,但每月要交三十斤粮票。这样折算下来,每月每人至少都要十五元的生活费用。而且道湖落户仍需要钱,我和三弟便只好每天争取多挑几担炉渣了。三弟每一担可挑120斤,每天可以挑一百多担。刚开始我因矮小,每担只能挑80多斤,一天也就不到90担。折算下来我和三弟每月刚挣够60元钱,四人的基本生活费。后来我一担能挑上百把斤,一天也能挑百多担了。但要攒钱,让二舅舅为我们帮忙疏通落户道湖的事,靠我和三弟挑炉渣显然是不够的。我和三弟打听到,厂里常常要从我们挑炉渣的男人中找人顶替因各种原因上不了夜班的工人。一个夜班的工钱比挑炉渣要多三五角钱。于是我和三弟遂找到负责管理我们挑炉渣的负责人,要求也派给我们一些夜班。
   厂里负责我们挑炉渣的是五十多岁高瘦的刘师傅,他戴着一副高度近视镜,那眼镜的镜片有瓶底厚。他瘦削的长脸忤着一个极尖的下巴,满口的牙齿被烟熏得燋黄泛黑。找他安排顶夜班并非易事,知情人告诉我,刘师傅烟不离手,每天差不多要抽三包烟。找刘师傅安排夜班多少要有两条中等价位的香烟递给他吧,否则他凭什么安排你而不安排其他人呢?你又不是他的亲戚。于是我和三弟算了算两条中等价位的香烟至少要五元钱,但十个夜班比挑十天的炉渣大概可以多挣五元多钱。但挑炉渣不是每天都有充足的炉渣挑,遇到周围工厂搞大检修要停锅炉,炉渣不够挑的,你就得歇工。这样一比较,还是顶夜班划算。于是我们打探到刘师傅的家住在灰渣砖厂的家属宿舍,我和三弟趁夜色便携着用报纸包着的两条烟去了刘师傅家。
   没过几天我和三弟便得到了顶夜班的差事,夜班比之挑炉渣还是要轻松些。夜班除了熬夜之外,主要的工作是把传送带撒满碾碎的煤灰,用铁铲收集装满一小车后,倒入进料口。劳动强度远不及挑炉渣那么大,也不要称重计量。但传送带漏下的煤灰扬尘飘浮,十分呛人对肺部影响大,既要不断洒水清扫,又要不断检查入料口下料的均匀。只不过厂里发放的口罩,防尘帽及手套每个班都是新的,只是我们是顶班没有工作服发放,要穿自己的衣服。一班下来,浑身煤灰,眼睛眉毛鼻孔都是黑糊糊的。好在灰渣砖⺁有淋浴室,冲个淋浴,并洗好衣服,就可以回家舒适地睡上一觉。当然熬夜也辛苦,尤其是夜半二三点钟,瞌睡绵绵,睁不开眼睛,但必须强打精神,严密注视入料口能否正常运行。还要时时洒水清扫,铲起漏出的炉渣装车送进入料口。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对顶夜班乐此不疲,因为夜班工钱拿得多,工作稳定。再就是夜班无人打扰,不像白天常有居委会派出所的人时不时来查询,看哪家有知青滞留城里,不愿回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否还会藏匿流窜作案,破坏“文化大革命”大好形势的坏人等等。况且白天还可以美美睡上一觉,别人都上班去啦,无人再打扰你。
   转眼之间1975年的春节就来临了,我和三弟近半年来挑炉渣除负担了我们四兄弟的基本生活费用外,我们还积攒了百多元钱交给母亲存了起来,好让二舅继续疏通打点那个公社李书记,争取早日落实我们落户道湖的事宜。这年春节是我们全家过得最为愉快欢乐的春节,是自1962年父亲带领我们离开长沙,回到豫东老家之后,13年来第一次的全家大团圆。年初三我们一家人欢聚在长沙烈士公园,我们徜徉在公园的各处景点,我们庆幸我们离开了豫东老家和江北水乡,我们渴望二舅舅能帮忙让我们四兄弟早日落户道湖,从此安定下来。
   二弟谈起他的学徒生活,又是一番艰难苦恨。徒弟徒弟,三年怨意,吃碗冷饭,师傅撒气。我和三弟把我们挑灰渣的艰辛告知二弟,让他忍辱负重,苦苦坚持,认真学艺,争取苦尽甘来。毕竟有门手艺比只能出卖苦力要好,今后出师了,至少可以挣碗饭吃。二弟含泪点头,表示再苦也争取把手艺学好。四弟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是前三名的位置,但他体弱多病,尤其是时常胃痛。因而他在班上被同学起了个诨名叫“小瘦猴”。
   但不管如何,终是摆脱了河南老家的苦日子,挣脱了老家仅仅因为父亲的所谓历史反革命的政治身份而对我们兄弟的株连,也逃脱了江北水乡对我们一味的劳动榨取。总之,我们兄弟虽仍然生活在千辛万苦,漂流辗转的日子里,但我们在一步步走近光明。借用英国诗人雪莱在他的《西风颂》中的诗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975年的盛夏,酷暑难当。二舅那边捎信说,只要打通李书记这一关口,我们兄弟落户道湖也就指日可待啦。但言下还意味,打通最后一关,还需一笔钱。多少年过去了,回顾我们兄弟落户道湖这出荒唐的闹剧,这出闹剧的导演兼独角演员的二舅舅,一个不顾亲情而又十分狡狤的农夫怎么就能将我们一骗再骗呢?我们为何也心甘情愿,甚至是付出了血的代价而接受他并不高明的骗局呢?当二舅舅堂而皇之,摇身一变,由一个两腿泥水的农夫成了吃皇粮的公社种子站站长时。我们兄弟落户道湖的梦想,却化着了一个破灭的美丽泡影。我们才深刻地悟出,这人世间只有亲情更具欺骗性。《红楼梦》中,精明一世的王熙凤将自己唯一的女儿巧姐托付给自己的亲弟弟,她也万万没有想到是自己的亲弟弟将自己的亲外甥女卖到窑子里,而被与自己并无亲缘的刘姥姥所救。
   为了二舅舅口中所谓的打通最后关节,我和三弟几乎是拼命啦。上完夜班本就疲乏不堪,可是为了多挣点钱,我和三弟竟然在炎炎酷暑的中午去出砖窑。灰渣砖厂出砖窑,这最苦最累的一道工序,通常是由雇佣的临时工来完成的。窑里停蒸气后极高的窑温要湿水凉透,才能开窑出砖。但即便这个时候,砖头仍是滚烫的,一夹子下去夹起五块砖要迅速码成四方的砖垛。这在冬季还算好,暖和不流汗,其他季节都是要汗流浃背的。夏季就更别说了,消散不尽的蒸气加之炎炎的暑气还有头顶太阳射向大地的炽热,从砖窑卸砖辛苦的程度是无从言传的。四台工业电扇对着窑里吹,吹出的热风扑面袭来,一垛两百口的砖垒好后,你整个人如同从水中捞出,浑身透淋水湿,没一根干纱。加之中午又犯睏打瞌睡,出砖的劳动强度可谓千斤压顶,困苦难当。
   但为钱的奴隶是顾不了这许多的,别人不愿干,我们去干。夏天正是基建高潮期,拖砖的汽车恨不得砖窑蒸气未散尽,就有人将砖装满他们的汽车,即刻拖去工地。拖砖的汽车,常常是从灰渣砖厂的大门排到砖窑前面垛砖的广场,等着装车。
   我和三弟赚钱心切,快速而利索地将砖窑的热砖朝外夹,每垛完一垛我们都吐一口气。然而天气太热了,四部电扇往砖窑吹着风,似乎都驱散不了窑里蒸腾的热气。三弟想将门口一把正拼命转动的电扇拖进砖窑里面,他伸出手去,咔嚓一下,飞速转动的扇叶立刻切断了他一根手指。我当时差点吓得哭了起来,我捡起地下那截沾满灰尘的三弟被切断的手指对三弟命令道,快,快去厂里的医务室。我们赶到厂部医务室,医生休息了。
   我连忙跑去管理我们的刘师傅家,刘师傅遂急忙去喊来了医生。医生接诊后说,来晚了那截被切断的指头已经坏死,接不了啦。先处理这个被切断的手指吧,天气太热容易被感染,一定要小心哦。刘师傅安慰了我们几句,让三弟回家休息一个星期,他说这次算工伤,按夜班支付工资。他也批评了我们不注意安全,出了安全事故,他是要挨批评的。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三弟手指被切断后,我又大病一场。我知道我的病缘何而起,焦急劳累伤热风寒交织一起向我袭来,我招架不住了。我担心三弟手指切断,十指连心,痛且不说,关键是即使伤口痊愈后,会不会影响正常生活,还能干活挣钱吗?依我们当时的情形,是经不起太大的困难和挫折了,何况三弟被切断了手指呢。当时,我们是滞留城市的黑人黑户,是无根的浮萍,要偷偷的出卖体力而获得暂时的温饱。豫东老家我们是万万不能回去的,我们也万万不想再回到那贫瘠而又充满人性压抑的所谓家乡啦。落户道湖也因二舅一而再,再而三的索要什么疏通关系,打通关节的借口和说辞,让我们的希望反倒变得模糊而邈远。
   而且随着“四人帮”操纵的“文化大革命”让原本生活的秩序被打乱后变得越来越失去了安全感。城乡对立的壁垒也更加严峻,居委会配合派出所三天两天查户口,把滞留城里的知青拉去办学习班,在你家门口大书特书,我也有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赶快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等标语口号。之所以我和三弟千方百计顶人晚班,我们是真害怕派出所和居委会上门查户口。有次还把母亲抓到派出所,说是母亲对抗上山下乡的政策,把儿子滞留在城里,不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后来三弟说那天被切断手指头,一是天热心燥,二是汗水浸泡了眼睛,没看清扇杆和扇头,伸手去抓扇杆,却抓进了扇头,于是被飞速转动的扇叶把手指打断啦。好在三弟年轻,手指截断的伤口没被感染,休养了半个月后,手指截面的伤口愈合了,但永远成了半根手指头的残疾。三弟很乐观说,虽断了半截手指头,影响手的美观,但只要不影响干活,能干活挣钱就万幸啦。我当然知道三弟是想安慰我们家人,自己内心却万般煎痛。我这场病也大伤了我身体的元气,一病半个多月,吃不下,动不了,就连一次短暂的理发,也难坚持下来。
   我和三弟接踵而来的伤病,最受打击的当属母亲了,虽然母亲安慰我们,精心照料我们,表面显得十分平静,但我仍然看得出母亲的伤痛和焦虑。那段时日,母亲尽可能从市场上买些滋补的饮食,细心地烹调给我和三弟吃,好让我们尽快恢复。我们租住在铁路边一处民房里,一间屋子开两张床,烧饭做菜都在一只煤炉上。我们要在黑市上购买粮票,油票和肉票,我们的生活成本要比有户口的人家高出许多。本来就没有固定收入,还要比有固定工资收入的人家付出更多的生活成本,这种不平事在人世间可以说太寻常了。若干年后,我去民办学校培训老师,我了解到在民办学校读书的学生,比之在公办学校读书的学生要支出的学杂费用高出许多。而这些就读民办学校学生的家长全都是并无固定工作的打工者,是城市里收入最少,最不稳定的底层百姓。
   我和三弟的伤病痊愈后,母亲反复告诫我们今后无论干任何事都不要去拼命,累垮了身体就干不了事情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慢慢来,这世上的活是干不完的,钱也是挣不完的。钱多多用,钱少少花,还是身体要紧呀!是啊,母亲,您朴素的话语虽短,怜子之情却山高水远,那谆谆的教化始终是我们兄弟人生的座右铭,在日后长长的岁月里也始终指引着我们攻难克艰,战胜我们在人世间遭遇的一个又一个的生活磨难。

共 574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洞庭落日融金时节,作者四兄弟踏上“南行”之路。这不仅意味着远离了豫东贫脊而又充满人性压抑的苦难生活,也逃离了江北寄人篱下的艰辛生活,来到了株洲灰渣砖厂。挑炉渣的作者和弟弟们,用并不宽阔的肩膀,硬生生地挑起了四兄弟的生活。株洲这个火车拉来的城市里,没有户口的他们,为了落户道湖拼尽全力,生活如履薄冰,一起在漂流辗转的日子里,捱近光明。可却仍像无根的浮萍一般,在二舅以亲情掩盖的谎言中,无奈看伸手可及的希望变得模糊而渺远。还好,是母亲温暖的话语,抚平了作者兄弟的伤痛,让他们踩着疼痛,继续攻坚克难地期许未来。挑炉渣已经隐入时代变迁中,可对于作者一家来说,挑炉渣的过往,却会永远铭记,并以此为激励,好好活下去!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东篱编辑:琳达如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12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4-01-16 17:11:28
  难以想象的苦难,铺满了作者一家的人生路,不知道该说一些什么,只想说,还好,都成了过去!还好,都坚持了过来!
2 楼        文友:红彤彤        2024-01-17 08:28:05
  挑炉渣虽辛苦但却能换来最低生活保障,况且这种生活与豫东的生活相比,对我们四兄弟而言仍是一个较大的生活变化。因为再怎么的,这是打开了城市生话的大门。当然三弟的一个手指头被电扇叶子切掉一截诚然是不幸的,但万幸没有感染而瘉合了。瘉合了伤痕却难瘉合对亲情的失望,这是人性的现实,不是我们能企望改变的。有时我想"相煎何急”自苦亦然,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我也就释然了。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1-23 20:40:0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