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一路桃花一路诗(散文)
刘门山下的桃花开了。
从九间廊到屋沿坑,一条惆怅溪,十里桃树林。“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与春相约,鲜艳明媚,繁华了数千年。
一
车停九间廊,沿着村前的小道徒步往东,不远处便是迎仙桥。碧水,青苔,旧石板,置身桥上,犹如画中。眼前杨柳依依,桃花朵朵,潺潺的惆怅溪正从脚下缓缓流过。不经意间,一句曹唐的“玉沙瑶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悄然爬上了心头。
是谁,在这里邂逅了第一树桃花?
时光流转,岁月沧桑,那段迎仙桥畔的往事却一直留在原地,未曾远去。东汉永平年间,剡县有两个叫刘晨、阮肇的家伙前往天台采药,至此迷失了方向。在山中苦苦寻觅了十三天,所带干粮消耗殆尽,还是不能找到出山的路。饥饿疲惫之时,他们看到小溪的对岸有一株桃树,硕大的桃子挂满了枝头。于是,两人涉水过溪摘到桃子,狂吃一气之后恢复了体力。再后来,他们遇见了两个资质艳绝的女子。人家只是甜甜的一声“你们来迟了”,就让刘阮魂心猿意马,乱了方寸。
晚宴过后,刘、阮二人原本应该起身告辞,无奈见这两女子花容月貌,模样着实令人欢喜,腿脚也便不再听从使唤。他们巧舌如簧,用甜言蜜语骗开了女子的房门,相处之妙乐以忘忧。半年后,桃花盛开,杜鹃啼归,两人突然想起家中还有妻儿在等着自己。于是,再三要求出山回家,两位女子苦留不住,只得同意。临行,女子问两人:“何日复归?”刘晨借口“老父年迈走不开”,阮肇也推说:“家母卧床需照顾”。两女子听罢,丢下一句“山盟成谎言,从此不相见”,愤然离去。
桃花纯净,不容亵玩,“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注定是一场悲剧。刘、阮二人回到家乡,发现早已时过境迁,物非人非,再也寻不见了自家的门。几年后,两人重回刘门山,采药处,小溪边,“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故人已去,徒留惆怅,短暂的欢愉,换来的却是一生的悔恨。
二
与迎仙桥相连的是一条通往天台的古驿道,自北向南依溪而建。卵石铺就的路面油光晶亮,不染一丝尘埃。“马迹几经青草没,仙坛依旧白云封”,悠悠的翠微,如梦的古道,行入其中,时光倒流。从前那些远道而来的商贾,那些歇脚停留的路人,仿佛来到了身边。恍然间,脑海里闪过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哦,原来是康乐公谢灵运。
“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一首《悲哉行》,写不尽的是离愁。
那个刘宋永初三年(422)的春天,三十八岁的谢灵运一路风尘跨马而来,急匆匆地要赶去永嘉上任。行至刘门山下,见道尽途穷,茂林深篁,再无去路,心中无限感慨。
谢灵运本是豪门出身,其祖父谢玄凭借淝水之战的功绩,为家族带来了无上荣光和巨大财富。谢玄病逝后,十八岁的谢灵运就承袭了封爵,进乌衣巷,住始宁墅,食邑两千户。还在庐陵王刘义真门下任太子左卫率,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憧憬着未来的一切美好。不承想,自晋元熙元年(419)起,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竟遇上了宠妾背叛的烦恼,经历了王朝更迭的无奈,遭受了封地被削的痛苦。更令人气愤的是少帝刘义符听信谗言,贬他去永嘉做了太守。
一连串的打击让谢灵运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走到惆怅溪旁,立马良久,不知所措。眼看天色将晚,灯火阑珊,水边的桃花就要失去光亮,内心很是失落。此时,一个暮归的老农朝他走来,谢灵运下马便问:“此去往南如何走?”老人回答:“刘门自古便无路。”
当晚,谢公借宿老人家中,两人促膝长谈。对谢公的遭遇,老人并未过多安慰,只是淡淡地说:“只要心中有路,就没有过不去的山”。谢公听罢,沉默了许久,最后说:“既然山前无路走,我就开你一条道。”
次日,老人领着谢公,带着众乡亲登上刘门山,披荆斩棘,追风逐梦,开始修建这条会稽连临海的刘门山便道。几天后,桃花依旧,山道修成。临别时,老人说:“桃花不知愁,微笑挂枝头”,谢公听后烦忧尽消,喜逐颜开,一个纵身跃上马背,直奔永嘉而去。
从此,世间就多了一条“谢公道”,人们也知道了在美丽的刘门山下,有一片温暖的桃花林。
三
穿过刘门坞,绕过几道湾,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典雅、檐角高挑的临水亭。“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烟为我染莓苔。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溪亭小坐,宛如仙境。
离亭不远有一拱桥,取名司马悔桥,桥头紧挨司马悔庙。古木参天,桃花点点,“一树千丝莺掠过,桃花娇俏明媚谁?”轻轻推开司马悔庙的门,庙里的香炉上正清烟袅袅,一股淡雅清新的气息迎面而来。殿内的神龛上端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神采奕奕的长者,那就是白云子司马承祯。
唐景云元年(710),睿宗李旦听闻隐居天台的白云子道行高深,几次想召他进京委以重任,均被司马承祯拒绝。次年春,李旦再次下诏,命礼部侍郎、昭文馆学士卢藏用为钦差,奔赴天台山邀请司马承祯。卢与司马本是故交,有感于睿宗诚意,也碍于好友情面,司马承祯答应下山,去长安陛见皇帝。
下山路上,“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落英满地,尽是哀伤。行至斑竹村口,卢藏用见司马承祯驻足不前,就说:“此处穷乡僻壤,桃花不及终南山,先生为何留恋?”司马承祯长叹一声:“此去长安几千里,怎及终南走捷径”。他知道,如今的卢藏用已非当年那个进士及第,持贞俭之操归隐秦岭的多能之士。自己离开终南山后,卢藏用随驾隐居,专事权贵,混迹官场多年,被世人所唾弃。桃花飘零,芬芳犹在,淡泊之志岂能被浓艳迷惑。司马承祯明白,此次出山,将步人后尘,有违自己隐居修行的初衷。想到这些,司马承祯悔意顿生,转身就回了天台山。
不久,卢藏用委身太平公主,先天政变失败后,让人流放去了岭南。再后来,司马承祯修成正果,成了道家上清派的一代宗师。“涧水桃花路易迷,不同人世下成蹊”。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纪念司马承祯在刘门山下的这一次悔悟,修了溪亭,建了拱桥,还造了司马庙。
四
循着桃花的身影,走进了屋沿坑。在老街,在旧巷,白墙黑瓦,桃花满枝头。轻轻踩在叮咚作响的青砖地上,时光静谧,恍如回到了从前那个车船都慢的年代。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三岁相识,七岁分离,四年的美好时光,我们形影相随。她说:“吃过我家的饭,便是我永远的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当年那座一起居住的小院,已化作尘埃,无处可寻。唯有那株立在门前的桃花,孤零零地站在溪边,望着村口。我不晓得桃树先长叶还是先开花,她却说:“先花后叶,不信就打赌。”结果,我输了。
养母走后,我俩各自成家,少有往来。
直到前年,我得了大病,她跑来医院看望。一句“坏个零件没什么,我身上摘个给你就好了。”让我泪流满面,感动不已。后来才知道,她还真的为我去做了配型,最后由于血型不配,只好含泪作罢。
我曾经心存念想,向往远方,希望自己能在红尘之中与桃花有一场美丽的邂逅。却不知,朴实无华的养妹一直都在我的身旁,她就是我生命中那枝灿烂的桃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离开的时候,我读懂了往事,也看懂了桃花。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