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又忆腊八粥(随笔)
【丹枫】又忆腊八粥(随笔)
转眼又到了农历腊月初八。
在腊八这天,按老家的风俗,是要喝腊八粥的。望着窗外蜡梅绽放,暗自幽香,不由得想起了多年前自己熬腊八粥的经历。
记得那年的腊八当天,为了能喝上香甜的腊八粥,我特意起了个早,六点就从床上爬了起来,洗刷完毕后,开始煮粥。
说真的,为了迎接这一天,煮粥的米料我腊八前的周末就备好了。那个周末中午我去老城街买菜,刚好遇见一个推三轮车叫卖八宝米的,随即称回来一斤。回到住处一看,别说,里面的东西真不少:大枣、冰糖、桂圆、糯米、豇豆、绿豆、花生豆、黑米……但愿今天吃上自己亲手煮的粥,会另有一番滋味。
七点多的时候,屋子里慢慢的开始弥漫出来一股甜甜的味道。掀开锅盖一看,粥终于煮好了。盛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双手小心的捧着,真有点烫手呢。呵着热气,尝上一口,感觉味道香甜可口,瞬间一股暖流传遍了全身。隆冬时节,早晨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粥,真是再好不过了。也许,喝腊八粥的缘由也是为了驱寒暖身吧。
相传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后来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说是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据了解,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所以说,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营养。
当然,每当喝上这香甜的腊八粥,我便不由得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976年1月8日,腊月初八,忧国忧民的他与世长辞了,令国人不胜伤悲。周总理的一生,可以说是为国操劳的一生。正如他所说:“我们要像蚕一样将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贡献给人民。” 今天想来,他的丰功伟绩,他的高风来亮节,他的鞠躬尽瘁……早已深深地烙在每个国人的心底,永不磨灭。每当想起他的音容笑貌以及他:“面壁十年图破壁”“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的诗句,我心中便有一种莫名的感慨,思绪万千。诚然,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就是他老人家当年所奋斗和期盼的么?
呵,腊八粥,虽说极其平常,却为这寒冬带来了几多的温馨和暖意。同时,也寄托着对周公的怀念之情……
呵,腊八粥,甜甜的滋味,久久的回忆。
2024-01-18 腊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