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既往】红烧肉(散文)

精品 【东篱·既往】红烧肉(散文)


作者:简柔 秀才,191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08发表时间:2024-01-20 05:57:07


   年少时,父母工资微薄,兄弟姐妹多,且又负债,家中委实拮据,十天半月才开一次荤,多是油渣、肉皮。偶尔吃肉,一刀切的肉,切成小块,用油豆腐、萝卜、海带等配菜一起炖制,肉屈指可数,配菜铺天盖地。家里人多,每人只能分到一两块肉,勉强塞牙缝,总不尽兴,对肉相思深深。看到巷子里有钱的人家大块吃肉,垂涎不已,只恨没生在他家。于是盼着过年,盼得心痛,因为过年有肉吃,大块的,红烧,红烧肉是小镇年夜饭里不可或缺的存在,用大汤碗装得满满的,管够。在清贫的日子里,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还有什么比吃油汪汪的肉更让人欢喜呢。对现在的孩子来说,这个愿望显得可笑,甚至渺小,对那个年代的孩子而言,却是一个恢宏的梦想,一个瑰丽的童话。而年,能让人实现这个梦想,走进这个童话。
   深情地盼,痴痴地等,离年一月有余时,天天掰着指头数,心神荡漾,梦里一片流光溢彩。
   年前数日,母亲和外婆频频上街,购买各色年货——鱼肉,干货,菜蔬,把厨房堆得满满当当。那两天,每次走到厨房,万千欢喜。最爱看那一条条肥瘦相间的猪肉,铺在盆里,焕发着温柔而清冷的光。我用手指轻轻滑过猪肉,仿佛滑过一朵花,一匹丝绸,闭眼,似有一碗碗油光发亮的红烧肉在我身边盘旋,香气荡漾,一块块往我嘴里钻,无法抗拒,张嘴,做咀嚼状态,身心沦陷。突然,二姐在背后笑道:“燕子,你在干吗,以为猪肉是花呀,摸得那么起劲,口水都流出来了,想吃生肉呀。”
   年三十清晨,雪花轻扬,潇洒地飘,不羁地洒,无声覆盖屋顶、枯木、青石板、河堤、河流,覆盖一切,凛冽而寒凉。对我而言,大地呈现的不是雪花白,而是桃花红,梨花清,杏花明,眼下不是冬,而是春,灿烂的春,甜美的春。寒气以一种倔强而坚韧的姿态楔入大地,霸道侵略人的肌肤,我不觉得冷,而是暖,无边的暖。
   下午三点左右,小镇炊烟四起,空气里晃荡着烟火的气息,家家在开始准备年夜饭了。雪还在下,带着对冬的热情,对年的倾心,下得热烈,下得执着。年与雪,简直是天作之合,若是过年少了一场雪,年味不免淡了三分。家家的门前都贴上了鲜红的对联,艳艳如火。巷子里真静,家家都在忙乎着过年。年让一切变得沉静,又变得喧腾。
   我们兄妹在厨房、厅堂、穿堂、门口穿来穿去,裹着年的气息,披着厨房的香气,携带着风的痕迹,喜气洋洋,咯咯地笑。厨房里,香气跳跃,灶火腾腾。外公、外婆、父亲、母亲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外婆掌控一切,她像一个女将军,气定神闲地伫立于灶边,挥舞着锅铲,边做菜边指挥着外公、父亲和母亲打下手。这是一年里最重要的一餐,寄寓着大人对日子的期许,寄寓着孩子们的厚望,大人们不敢懈怠。
   各色菜在锅里跳跃,翻滚,吐香。做好的菜装在小铝锅里,砂锅里,大碗里,在灶边亭亭伫立,惹人垂涎,真想拈一块吃,可是外婆在,不敢,舌尖的思念抵达巅峰。
   最后一道菜是红烧肉,它是年夜饭的主角,必须压轴,即便是鸡和鱼,也抢不去它的风头。家乡做红烧肉特立独行,一整条三层肉先于水中煮成五成熟,捞起,切成麻将大小的块,再回锅用猪油烹制,放入酱油和肉汤,焖烂,即可。外婆的每一个动作,代表着厨艺的娴熟和经验的丰富。我看得入迷了。
   五点左右,爆竹声声,此起彼伏,年味热情凸显。爆竹燃过,年夜饭粉墨登场,摆在大堂里的八仙桌上吃,此桌位份尊贵,唯有过年,才敢动用。一道道菜摆出来了,红烧肉,香菇炖鸡,红烧鲤鱼,木耳炒肥肉,笋干焖肉,黄花菜炒瘦肉,腊肠炒蒜苗,摊鸡蛋,丰盛得无以复加。最诱人的是红烧肉,浓油赤酱,香得勾魂摄魄。
   外婆说,今天让我们尽情地吃肉,吃到饱,省得天天想得慌。我们纷纷把筷子伸向红烧肉,哇,真好吃,一咬,有油渗出,在嘴里潇洒四溅;肉皮QQ的,在齿间左躲右闪,与牙齿你追我赶,似一对打情骂俏的情侣;瘦肉酥软而不柴,丝丝缕缕,温柔地与舌亲吻。不忍很快吞入,慢慢地嚼,真希望红烧肉和舌尖能缠缠绵绵到永远。外公和外婆嫌油腻,只吃一块。父亲和母亲也浅尝即止。那一大碗红烧肉几乎是被我们兄妹六人吃光的,那一顿,吃红烧肉真是痛快,吃得嘴唇流油,不停打嗝,肚子发胀。
   待初一开始,不再有红烧肉,它昙花一现,惊鸿一瞥,只为年三十绽放和存在。唯有等待,盼着来年。
  
   二
   在东莞石碣镇工作时,在公司食堂吃,每周有两次红烧肉,要命的甜,颜色寡淡,颠覆了我对红烧肉美好的想象。本地同事苏苏告诉我,广东人喜欢吃甜的,爱喝糖水,炒很多菜都用糖,不用盐。甜甜的红烧肉我是无法下咽的,每次都让给苏苏吃,只用青菜和辣椒酱下饭。苏苏吃得极香,边吃边嚷嚷好吃,不停看我,希望我尝一块。我坚决抗拒,对我而言,糖与猪肉的搭配就是一场拍案惊奇,就像贾宝玉娶了傻大姐,是可忍孰不可忍。
   因为广东的红烧肉,多年来对红烧肉强烈排斥,直到了解到东坡肉。
   东坡肉为大文豪苏东坡所创,又名滚肉、红烧肉。苏东坡一生命运跌宕,被小人陷害,却始终宠辱不惊,乐天知命,心性旷达而超然,即便深陷困境,也在热情地享受着生活。宋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宋哲宗元祐四年,东坡在杭州为官,恰逢太湖泛滥,庄稼被淹,苏轼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杭州百姓感念苏东坡的恩德,过年时,抬猪担酒,给他拜年。苏东坡不肯收,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加葱、姜、酱油、料酒,慢火细焖,煨制成酥香味美、肥而不腻的红烧肉,分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享用,大家吃后赞不绝口,因敬重苏东坡的人品,故把此道菜称为“东坡肉”。用他名字命名的不仅有东坡肉,还有东坡豆腐,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从中可他的人格魅力。
   数年前去杭州,逛西湖,漫步在苏堤,不由想起苏东坡,想起那道东坡肉,只因跟团,不能去品东坡肉,深以为憾。在小城,一直寻找杭帮菜馆,只为东坡肉。
   那年,SM二期新开了一家江南风味的餐馆,和朋友欣然前往。菜馆颇具江南风致,古琴声袅袅,缠绵悠扬;桌椅为朱红色;天花板上挂着一盏盏古朴的小灯笼,殷红的光柔和而温暖。服务生都长得眉清目秀,穿着淡蓝色的旗袍,黑色布鞋,有江南女子的风韵。寻一靠窗位置坐下,点了东坡肉,西湖醋鱼,炒时蔬等几道菜。菜端上,东坡肉优美而大气地呈现在我的视野,四大块,大小均等,油光发亮,铺在雪白的碟子里,周边簇拥着几片绿色的菜叶,红绿白相间,斑斓而清新。令人怅然地是,肥肉多,瘦肉少,品之,味道尚可,只是不如想象的惊艳,感觉不是按照苏东坡制作的方法做出,而是电压锅压熟的。冲着“东坡肉”这个名字,勉强吃了一块,终究失落。
   以多年来的舌尖经验,想在餐馆吃一道可心的菜肴,不容易。就像东坡肉,为一道功夫菜,作为经营者,要效率,要时间,不大可能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一道菜品上。肯花心思做一道菜,需要对美食的深情,更需要情怀。
   虽然这家餐馆的东坡肉和想象有差距,但还是勾起了我的红烧肉情结。
  
   三
   那几年在外面餐馆吃饭,若有红烧肉,必点之,但入心的少,做法不正宗,味道自然差强人意。但是对湘江红的毛氏红烧肉却食之不厌。湘江红是一家湘菜馆,经营湖南菜,在小城有多家分店。我是个辣椒控,对湘菜馆、川菜馆格外关注些。
   毛氏红烧肉的特点是不放酱油,此种做法和毛泽东有关。1914年,毛泽东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学习。该校食堂每周六有红烧肉,用湘潭酱油(老抽)加冰糖、料酒、大茴(八角)慢火煨成,肉用带皮的“五花三层”,让毛泽东一吃倾心。早年,毛泽东吃的菜都放酱油。一次,他在酱油作坊里看到酱油制作的过程,感觉不卫生,从此抵触酱油。到北京后,毛泽东食用的菜,均不放酱油。中南海前“御厨”程汝明做菜时便用糖色加盐,代替酱油为肉着色调味,使之烹制的红烧肉咸鲜不失,甜味兼得,毛泽东尝过之后很是受用,毛氏红烧肉由此而来,后成为湘菜名菜。
   湘江红的毛氏红烧肉,做得用心,肥瘦均匀,浓香四溢,咸甜兼具,食而不腻,为湘江红的招牌菜,与剁椒鱼头分庭抗礼。每次食之,至少吃四块,配上两碗堆得尖尖的白米饭,很享受。
   认识琦后,他也是爱吃肉的,无肉不欢,肉丝、肉末他看不上,非得大块的肉,还得浓油赤酱,我们如逢知己,每次见面在外面吃饭,多去湘菜馆,必点红烧肉。新婚那年,一日下班,倦得很,不想做饭,也不愿去外面吃。琦自告奋勇,说他下厨。刚巧冰箱有一块五花肉,琦说,他来做一道红烧肉。在我的印象中,他只能炒炒小菜,硬菜他做不来,看他胸有成竹的样子,难不成他深藏不露,我满怀期待。
   我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心安理得地等着吃饭。琦在厨房弄出一阵阵“砰砰乓乓”的声响,惊了天,动了地,我不惊不奇,他倒一杯水都是声势浩大的,何况做饭。
   睡眼朦胧间,琦在厨房欢快地说“吃饭了”。我瞬间跃起,奔向餐桌。一碗红烧肉以特别的形态扑入眼帘,一块块猪肉浸在满满的红色汤汁里,那红,一点也不漂亮,像褪了色的红布的颜色,猪肉观之相当的烂,有夹起即落的风险。真是一碗惊世骇俗的红烧肉,不负他的名字里有一个“琦”字。除了这道红烧肉,还有一碟炒得黄黄的青菜,被厚厚的油极尽呵护着。
   开吃。猪肉一点也不配合,不肯听从筷子的调遣,怎么也无法夹起,只得派上调羹,把它恭敬地请到碗中,再恭敬送入嘴里。很淡,够烂,烂得不同凡响,吃起来相当省事,不用嚼,入嘴即化,给婴儿吃是极好的。青菜咸得天翻地覆,我疑心琦做的时候打翻了盐罐子,不过与淡淡的红烧肉倒是天生一对。我边吃边偷笑,夸琦做菜有创意。琦以为我真夸他,吃得格外欢畅。他对菜的味道向来不讲究,只要有肉,水煮的都成。那是一顿刻骨铭心的晚餐,记忆犹新。
   此后自己琢磨红烧肉的做法,越做越好。做红烧肉,食材很关键,三层肉,肥瘦相间。我不爱炒糖色,用调和油把猪肉炒出油来,再放入红烧酱油和生抽,炒出香味,放开水,大火烧开,中火焖至,大火收汁,即可。有客人来,必做这道菜。便是最挑嘴的公公对我做的红烧肉也颇为欣赏,他也是极爱吃肉的,琦爱吃肉想必受他影响。
   近年来迷上了茶,于是更为放肆地吃肉,一周必吃两次红烧肉,每次要吃得尽兴方肯罢嘴。除了实在爱吃,我还有个私心:不能瘦得倾城,那就胖得倾城吧。
  

共 41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不应该是口味偏好,应该是情有独钟,尤其是在不太富裕肉不能管吃的年代,对红烧肉,不能不贪恋。不过,作者过年还可以等一道压轴的红烧肉,我那时还不知红烧肉为何物也。作者所叙,平时沾不上荤腥,所以就盼过年。尤其是母亲采购了过年的食材,那么丰盛,满眼闪光,再看到还要五花肉,联想到一碗红烧肉,难以抑制食欲了。过年必须要雪花飘,冷清里带着欢腾,藏着吃红烧肉的欲望。大人们为了这道菜,齐上阵,口味隆重。大人们推脱不能吃多,不能吃,让给孩子们狼吞虎咽,但也还是不舍,希望在口中潴留的时间更长。红烧肉成了情结,在东莞石碣镇工作时遇到红烧肉,但糖加得过分,作者很抵触。作者很向往东坡肉,对典故谙熟,更敬重东坡的人格,爱屋及乌。只可惜跟团不得方便,错过了那碗正宗的红烧肉。作者还是找到了一家餐馆,冲着东坡肉坐下了,口感差了些,但情绪还是受到了呵护。爱上红烧肉,更爱湖南的红烧肉,特别是毛泽东的红烧肉不放酱油,反而更有特色了。好吃不如自己做,于是和家人琦有了雅兴,琦的红烧肉绝对是有特色,咸淡天壤之别,作者称之绝配,我想,主要是一种感情注入其中,再怎么难以吞咽的饭菜也都是合口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夫妻二人终在探索中得红烧肉之宗法,于是,动不动就来顿红烧肉,生活让人极度羡慕。哪管胖瘦,为了红烧肉,或瘦或胖,在所不惜。这篇散文,写的红烧肉,让人垂涎欲滴,作者的欲望,作者的情感,作者对生活热爱的温度皆入味,沉淀其中,于是红烧肉就有了特别的质地,不吃仿佛是今生之最大遗憾。文章里透着时光的深浅,也表达出一种迷人的乡愁滋味,更有对美食的特别理解。如美食文章,作者舌尖不再美食里,我觉得就没有味了,作者的舌尖是舔着红烧肉写就的,于是就有了馋人的魅力。这篇文章也有作者的一贯风格,凡物皆有物性,活跃在笔下,凡风景,皆有灵性,与所描摹的事物有灵魂的契合,凡美食,都打上了“简柔”牌。作者善于拿捏故事,不简单介绍,而是放进故事,这就入味了,这是精巧,也是作者的经验,呈于我们,其字如肉,咬一口,油浸浸的,饱满得很。散文对内容是很挑剔的,设计选材,散文对语言的要求更苛刻,作者的语言,如珠,晶莹闪光,闻之还要香韵。就是很普通的感觉,在作者笔下都变得唯美。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语言功底和特点,更是热爱生活的情愫在支配着笔下的文字,于是就有了不同凡响的韵致。力荐佳作,闻香吃肉,品特别滋味。【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121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01-20 15:11:05
  红烧肉可是我的最爱,也许这世上,不喜欢吃红烧肉的人不多。此文将自己家乡红烧肉的做法,写得十分周全,又叙述了有关方面的历史知识与人物往来,主旨鲜明、详略得当,好文章。
回复11 楼        文友:简柔        2024-01-20 15:15:58
  谢谢小溪老师,我觉得红烧肉既阳春白雪,又下里巴人,那种浓艳的色泽望之欢喜,很有生活的温度,丰满的油脂很撩人,惹人喜爱呢。谢谢老师雅评。祝老师吃肉不胖,健健康康。
12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4-01-20 17:16:05
  红烧肉可说是整个华夏的美食,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在吃。虽各有特色,但大同小异。我家的红烧肉只要老头在家,都是他做,好吃,虽然我的红烧类,做得也不错。老师的肉有香,文诱人,情飞扬。真好,大赞,问好。
回复12 楼        文友:简柔        2024-01-21 09:32:29
  红烧肉是一道受人欢迎的菜。我们家乡做红烧肉的方法我觉得是不正宗的,我更欣赏东坡肉的做法。淡墨老师好有口福哦。谢谢老师雅评。祝冬暖安康。
1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1-21 05:54:03
  过年吃红烧肉,红红火火。老师对饮食从小就很讲究,对做红烧肉那是手艺精湛,我得向老师好好学学。看老师的文,口水直流,哈哈,恨不能马上吃一口。美文佳作,点赞学习,祝老师吃红烧肉不胖,永远健康好身材!
回复13 楼        文友:简柔        2024-01-21 09:35:08
  我们家乡的年三十,一定要有一道红烧肉。我有时爱琢磨做菜,倒是有几道菜勉强拿得出手,但是很多菜也做得滋味一般。谢谢红花老师雅评,谢谢夸奖和祝福。向老师学习,祝心想事成,生活美滋滋。
1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1-21 22:43:46
  燕子的爱好也是大多数人的爱好,幼年物资匮乏的经历大多数人也经历过,此篇文章妙就妙在不落俗套,写出自己各个时期与红烧肉结缘的经历,北京也有很多毛氏红烧肉的酒店,东坡酒家有有正宗的红烧肉,吃饭得看和什么样的人吃,滋味才不相同。恭喜老师获精,拜读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14 楼        文友:简柔        2024-01-22 15:58:37
  谢谢天方老师雅评。小时家境困窘,唯有年三十才能尽兴吃肉,所以年夜饭在我的记忆里很深刻。还有什么比吃肉更开心呢。北京曾去过一次,走马观花,喜欢故宫和长城。祝老师在北京美美地吃肉,发财。
共 14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