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既往】书随有缘人(散文)

精品 【东篱∙既往】书随有缘人(散文)


作者:代启权 秀才,1283.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237发表时间:2024-01-20 20:28:23
摘要:多读书,读好书,书绝不会亏欠有缘的人,缘未尽,永相守,相得益彰,如此甚好,书随有缘人!

人在读书的状态下,是一种享受过程。能陶冶情操,提高认知能力,更能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书中所蕴含的灵魂,能够唤醒我们的心灵。读书更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享受,给我们带来平静、冥思的同时,更能够让我们忘却生活中的烦恼,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格局。一个有文化的人其实与学历没有多大关系,学历再怎么高,不懂得人情世故,不知一般的礼节,那叫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然而一个学历不高的人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却做到知书达理,他就是一位有文化的人了。读书也是改变命运最好的方法之一,生活不管再怎么千头万绪,大家也别忘了时常捧一本书读读。不为雅致,而为改变。
  
   一
   我这个人不仅喜欢读书,而且还喜买书。最先开始除了在新华书店里去看书买外,特别还喜欢在小书滩里买些旧书来看。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五湖四海的人流好像一齐都向那儿涌动似的,自己有幸也参与到这般洪流之中,见证了中国南方在改革开放初期时那热火朝天,轰轰烈烈的大时代场景。
   大仲马所著的《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和小仲马所著的《茶花女》这三本书,就是那个时候在旧书摊里购得的,一看这些书出版的时间,要比新华书店那些新书出版的时间要更早一些,心里暗自高兴;书虽然有些旧,但从书的外观整体来看,基本上都保持得十分整洁干净,这也说明原来持有此书者,也是一位很讲究的人。因此丝毫不会影响我对这些旧书的热爱,并有了隐约的传递感觉,就像一抬眼就看见了那个读书的人。
   我喜欢的书,应该是都带点沧桑感才好,喜欢从旧事中找到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
   记得有一次,我在佛山市人民公园游玩时,在公园东门靠左边的一个拐弯处,就发现有一个卖旧书的摊位,那摊位上的旧书还比较多,虽不是说想买什么书就可以买得到,但案子上的书也排得满满当当,各式各样的旧书琳琅满目,当发现这处“宝地”后,每逢礼拜天或节假日来佛山游玩时,我定会光顾那个地方。记得我在那个书摊里看见有一套上中下三卷本《春明外史》,这是张恨水先生的作品,读中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语文老师陈世祥先生对我讲:“要想写好小说,张恨水先生的作品要多看一些,那是很有帮助的。”
   陈老师的话我一直记在心中。这套书一看就是第一版本,令我爱不释手,恨不得当时就买下来,一问价格要六十元人民币。可是把衣兜钱夹打开一看,里面只有四十五元钱,有些不情愿地把书又放回原处,等下次来时带够钱后再购买,又害怕被别人买走,心有不甘啊。这个时候被眼尖的书摊老板看见了,我们相互望着对方笑了笑,一来二去,同书摊老板都混得一脸熟,那书摊老板是佛山本地人,用浓浓的广东话笑着对我说:“靓仔,看着你这么喜欢这套书的份上,四十元钱卖给你啰,区区二十元钱的事,小系情啦,来,拿返给你啰!”
   可能这世界上,唯有卖书和买书的最好互相通融和妥协,我不知为什么,但一定有什么心理在发生作用。
   接过书摊老板递过来的那套书,如获至宝,并交了钱,连声向那书排老板笑着说:“谢谢,谢谢老板,恭喜老板以后会发大财!”
   因此,那个旧书摊的影像在我的脑海里一直保存到现在,散发着时光味道的旧书摊,弥漫着文字的芳香,充满一份清纯,一想起来,就令人难以忘怀。在广东的四年,是这些书陪伴着我,一路走来,感觉并不孤单,满满的是收获感。
   每当想起在佛山人民公园东门旁那个旧书摊淘书的美好岁月时,我既兴奋又激动,那时的我阳光,青春焕发着朝气,总想着趁闲暇时间多读些书,不管怎么样说来,书真的要是用心去多读了,人就会真的有所改变,就连同别人讲话的语调就变慢变低许多,这种改变当时也说不清,道不明是怎么回事。更为准确地说,是自己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文字语言来表达那种感觉,不过,我想多读书总不会是一件什么坏事情,相反我觉得那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从那以后,每到一个地方,去寻觅当地的旧书摊,在那里找到自己心仪的旧书好书,就成为我的一种兴趣和爱好了。
   这种兴趣和爱好,来自缘,很多人想结缘,往往落空,其实是没有找对对象,与书结缘,只要喜欢就能。
  
   二
   假若一个人多年寻找都没有找见的好书,突然之间就有人免费馈赠给你,那种感觉是什么样子的呢?说出来也许没有人相信,可是这等好事,我就遇见过一次,因为当时的心情无比感激和兴奋,到现在想起那事儿来,都觉得好像是天意使然,故而记忆犹新,直到现在回想起来,好像那事情是发生在昨天,心里感觉清爽而快乐。
   记得那是1999年春末夏初的一天,我到温州出差,路过义乌时,想着有一位文友是义乌城区人,既然到这地方来了,好想与好友一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没有提前对他打声招呼,是想给好朋友他一个意外的惊喜,何不妙哉?!这样想着,车到义乌时,我就下车去会那文友了。
   按照文友原来留给我的通信地址,一边走一边打听,当来到他家大门口,发现他家的大门已上锁,向周围邻居们一询问,才知道那文友一家人都与月前去国外谋生去了,没能相见,感到非常遗憾和失落。看看天色将晚,我想那就在义乌停留一晚,明天再到温州也不碍事,就此机会顺便到义乌大街小巷转悠转悠,品尝一下义乌的小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沿着义乌江边的小道,一个人向前面默默地走着,心里一想这事,就有些责怪起自己来,怎么不提前联系一下那文友呢?可心里又一想,既来之则安之,那就顺其自然吧,人一生之中,能有几回夜宿义乌城呀?自己给自己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后,不由得暗自高兴起来。有时我在想,人在随心所欲的状态下,只要心灵是干净的,偶然的起因就会有必然的结果。
   此刻,义乌江水在脚边静静地向东流去,江道两边的柳树枝儿随风轻轻摇曳着,江水上面时不时还发现有几只小船在飘荡,那小船的样式与鲁迅先生笔下乌镇的乌蓬船有些相似,我想当地人把这条母亲河称之为义乌江而不叫义乌河,是有一定道理的。当我走到大安寺塔边上的时侯,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这座城一到夜晚,非常安宁,行人也就三三两两,并不显匆忙,道路两旁的霓虹灯却光芒四射,在大安寺塔旁的左手边不远处,就有一条小吃街,正欲走向那边去品尝当地的小吃时,突然有一个声音从后面向我耳边传来:“大兄弟,你要书吗?”
   寻着声音,我扭转头向后面望去,看见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姐,人虽有些憔悴,但衣服穿得合身得体,干净整洁,一只手拖着一个旅行箱,另外一只手拿着用红绸布包着的两本书,用一种渴求的眼神望着我说。
   我望了望那位大姐,笑了笑,并未急着答应她的话,那大姐看我的神情有些疑惑时,便又轻声地对我说道:“大兄弟,请不要误会,我不是书贩,这书也不是我的。”
   那位大姐急于解释,就忙着把手上的旅行箱放在一边,像是在身上寻找什么物件似的,我赶忙对那位大姐笑着问道:“你说这书不是你的,那是谁的呀?怎么会落到你手上来了呢?”
   那位大姐听我这样一问,手轻轻捋了捋散落在眉前的头发,眼眶有些湿润,脸色微红地低下头,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
   我又笑着向那位大姐说道:“这位大姐你莫要多想,我问你这话也没有别的目的,不回答也没有关系的。”
   “大兄弟,这书确实不是我的,而是我的一位好朋友留在我这里的,哦,不对,准确地说应该是我那好朋友的好朋友年先生留下来的。”
   那大姐害怕我没有听明白,接着她又说道:“我是湖州人姓丁,在义乌来进一些货,回湖州当地来卖,做些小生意,认识了张先生,并成为好朋友,张先生他是东北哈尔滨人,为人厚道仗义,起先他从东北来义乌考察,觉得义乌是做生意的好地方,就在义乌扎下根做起生意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他生意的规模也越做越大,因为我经常在他门店里进货,一来二往就熟悉了,最后竟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
   我听那位大姐说这些话,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三言两语也述说不完,看那大姐的模样更不像风尘女子,便对那位大姐说道:“丁大姐,你看天也黑了,要不我们在对面小吃店,先吃点东西,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小吃,咱们边吃边聊,你看怎么样呀?”
   那位丁大姐点头算是默默地答应了。
  
   三
   我们在喜来顺的义乌特色包子铺,要了两笼包子,一人一小碗银耳汤,外加两碟义乌精致糕点——红糖蜜枣糕。吃完饭,丁大姐把手里的书用双手郑重地递到我面前,我立即站起身来,用双手毕恭毕敬把书包接到手中,随手把它放到桌子上,正准备把红绸布打开的时候,那位丁姓大姐急忙走向前,对我说道:“请问大兄弟贵姓?”
   我对她说:“不敢,免贵姓代!”
   丁大姐接着对我说道:“代先生,咱们萍水相逢,相识就是有缘人,在没有打开这套书之前,请你能答应我的一个要求吗?”
   “当然可以,丁大姐!”
   丁大姐接着说道:“这本书我读了以后,我才真正懂得了儿子与父母的感情之浓、夫妻情之纯、朋友情之真、师徒情之义薄云天,君臣情之忠,让我真正理解了行走人世间,人情世故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女人,我很喜欢书中主人公那敢爱敢恨的侠骨柔情,心胸宽广能容大海的英雄气慨,虽然由于个性过于坦荡,遭到小人的算计而不能善终,但是功过自有后来人和历史来公断,我想不管别人怎么认为,可作为一个女人,我是这样看的。说真的看了这本书以后,让我整个人都得到改变和升华,感谢书中的主人公让我学到做人坦坦荡荡,做事严谨认真。希望你看了这书以后,也同样有所改变。并在合适的情况下,最后一定要将这本书传送给有缘的人,你能做到吗?”
   听着丁大姐的话,我感觉既合情又合理,她说这话的时候,显得严肃而认真,于是我就对她恭敬地回答道:“一看丁大姐就是一位闯荡江湖的女侠客,你说的话,请相信我会做到的。”
   丁大姐听我把话说完以后,朝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她起身一抱拳,向我说道:“代先生,我对你说的话,也是当时张大哥把书交给我手中时,他对我说的话一样的意思,请莫要见怪,张大哥看了这书以后,人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现在追随年先生一起到国外打拼去了,并且事业有成,目前已经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说真的,在没有把这书交到你手中之前,昨天夜晚,我莫名其秒地泪流不止,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人生旅途多坎坷,望你多保重!”
   说完这些话后,丁大姐向我一抱拳并说道:“欢迎代先生以后来湖洲游玩,这是我的名片!”
   我双手接过丁大姐双手递过来的名片,出于礼节,我也从上衣口袋里拿出自己的名片,递给丁大姐,并热情洋溢地对她说道:“如果在方便的情况下,也欢迎丁大姐到我们信阳来做客!”
   丁大姐朝我笑了笑,再不多说一句话,不一会儿,她提起旅行箱就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侠客的风格一览无余。丁大姐请你多珍重,小弟永记你芳容,并朝她去的方向深深地鞠一躬。
  
   四
   这件事来得既突然又简单,前后不过两个小时,让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和莫名其妙,可是这件事就真的在我面前发生了,有时我总在想,人世间莫名其妙的事还少吗?只是别人经历着而自己没有遇着罢了。故而,不可思议的事留给人生的记忆是最深邃的。得到这套书以后也给我留下最深刻最难忘的记忆,相信这一生我都不曾忘怀,也不能忘怀。
   2015年我随中国作家诗人旅行团到新安江采风时,特意到湖州去拜会丁大姐,没曾想,丁大姐全家人都旅居意大利了,据说她已经正式加入张先生的团队,同他们一起闯事业去了,祝福他们。
   目送着丁大姐走了以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用红绸布包着的那两本书,不看则已,一看可把我惊喜坏了,并高兴得手舞足蹈自言自语地说道:“这两本书可是我寻觅多年没有寻到的好书呀!顿有与老友相逢的兴奋感。真是太好了,美丽的义乌城,你待我可真不薄呀!”
   原来这是上下卷的两本书,书的名字是《年大将军之死》。著书之人是台湾著名作家高阳先生,当一看见高阳先生这两个字的时候,我的心就一阵狂喜,高阳先生我早有耳闻,那时在新华书店里还真没有发现他的书籍,在广东工作时,我寻问过旧书摊的老板,书摊的老板神秘且诡异偷偷地告诉我说:“要想看高阳先生的作品,那得去香港和台湾,或者去新加坡,他们那里都有得卖哩!”
   听了书摊老板的话后,我感觉很是不甘和惆怅。我想这两本书一定是从香港或是从国外带回来的吧。听丁大姐介绍书的主人,一想,就明白了张先生的好朋友,年先生一定是一位华侨,或者与年羹尧年大将军有所牵绊之人,或是年氏族人,这样推想,得出来的结论就顺理成章了。
   我们最先开始了解年羹尧,都是从清宫剧中了解的,一般导演为收视率着想,对很多人物的命运做了偏离了历史的剧情设计,经过品读高阳先生所写的《年大将军之死》这部历史小说,让我开始冷静地思考了许多问题,这部小说前前后后我通读了三遍,每读一次都有所收获,最起码不是跟风地去评价一位历史性的人物。

共 11408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多少人与书结缘,缘深缘浅,无法尺量。一般是教人读书的文章,多半是大谈读书之好,没有错,但难以走进读书的真境界。作者的文章,写了一些与书结缘的故事,并以自身经历来印证读书的好,值得品读。作者喜欢逛旧书摊,曾获第一版的世界名著,尤其是得到张恨水的《春明外史》,更有故事性,钱不够,惺惺相惜,少点没问题。作者从书中了解人生,懂得了人情世故,行事处世有了底气。难忘到义乌相会文友,却落空,但总有弥补,遇到了那位寻找一套书的下一位读者,这段经历,颇有相见江湖女侠的奇妙。作者收到《年大将军之死》,精读书中故事,理解并内化了主人公的品质,进一步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这本书的故事,开启了作者的心智,处事的水准也跟着提升了档次。作者的本家大姐交给作者一件讨债的麻烦事,欣然接受,没有方案,只有随机行事,这是活学活用,因为书中的智慧已经融化在读者的心中了。观察药材公司状况,独走偏门,结识门卫。一眼看透总经理的家底,来了一番相见恨晚,一通暗语,或许出自书中,好像就是作者临时发挥,仿佛就是师兄弟相见,一笔货款,半小时处理完毕,可谓速度。因此,作者再谈读书之好,句句心得,通篇神会。作者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读书都不迟,只要耐心求读,书中自有天地乾坤。与书结缘,就是与世上形形色色的人结缘,缘来总有结果,这是读书之缘具有的魅力。作者对读书的理解,深透细腻,说得入心走心,尤其是,作者写了自己与书结缘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精彩是去寻觅那些书才有的。读书不是为了做书呆子,活学活用,才是读书的王道。作者以精彩的故事来告诉读者读书有用,道理实在,有故事支撑,显示了文章的力量。论述精要,叙述精彩,故事美妙,读后真的会让人去寻觅与书结缘了。文章很有阅读价值,更有阅读兴趣,摄人眼球,这样的告诉读书的文章,融汇了人生的经验,自然感觉深厚。力荐佳作,赏读以增智慧,以丰阅历。【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129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岚亮        2024-01-21 08:51:37
  人生须读书,书随有缘人,写作的人,更须多阅读。曾看过王安忆写的一篇读《战争与和平》的心得谈,方知该怎样去读书。今看了代老师的佳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拜拜学习,顺祝冬暖!
回复11 楼        文友:代启权        2024-01-21 13:33:40
  谢岚亮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拙作留墨,多读书,读好书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些写文之人的一种通好,一点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感觉这也是一种共同提高的一种方式吧。向岚亮老师问好,给老师敬茶了,远握,顺颂,祝如意吉祥,再谢!
1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1-21 09:10:00
  我和老师一样,自幼喜欢读书,买不起书的时候,千方百计也要将书借来,看完完璧归赵,千恩万谢,就像饱餐一顿,心里那个舒坦!搬几次家,我虽然进行了断舍离,但还是将一些书随身携带,没有金条一个,那沉重的一箱箱书籍就是我的财富。身边不离书,出差旅游探亲包里必须有书相伴。不管什么书,我都喜欢,见到文字就亲。老师的文越写越好,描写之细腻,语气之流畅,文采之斐然,非一般作者可比。这和老师的勤奋写作有关,也一定和读书多有关,开卷有益,千真万确。老师通过一些经历,实证了读书使人聪慧、书中自有金玉的道理,对读书的认识高人一筹。向老师学习,今后还要挤出时间多看书,将生活安排得更加丰盈。拜读学习老师智慧大作,问好,冬日愉快,新年如意!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2 楼        文友:代启权        2024-01-21 13:40:49
  韩老师用质朴的话言来诠释这篇拙作,令人感激,我们走的道路虽有不同,但是与你所言,有共同的读书爱好,又因文字走到一起,我想有缘的人才会相遇,这种相遇很美好,有与你我,珍惜这份相遇甚好!向韩老师问好,给老师敬茶了,再谢,远握,祝吉祥安康!
13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1-21 13:32:04
  船可渡人,佛可渡人,书也能渡人,看了您的文章好让人感动,非常温馨的作品。只有爱书爱到骨子里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美好的感觉。与书结缘,就是与书里的思想和情感结缘。书要高尚的书,情感要真挚,书里那片天空格外的蓝,水格外的清澈,是滋养生命的活水,在书里寻得一方乾坤。生命焉能不丰富。非常有教育意义文章,问候代老师!祝您冬暖笔丰,山高水阔。
回复13 楼        文友:代启权        2024-01-21 13:47:09
  谢谢本真老师的到访,你用清澈的文字诠释了这篇拙作,令我感动,一点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共享。意思是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向本真老师问好,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你,给老师敬茶献花了,远握,祝吉祥如意,幸福安乐!顺颂!
14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4-01-21 17:59:55
  老师的文真是精彩,叙述娓娓道来,感悟丰富深刻,爱书之情,读书之乐,读书之益,溢满文字。文采灼灼,构思奇巧,读之受益匪浅。老师真乃大手笔,将爱书读书诠释得如此之妙,佩服佩服。迫不及待地想拜读老师其他大作。问老师冬安
回复14 楼        文友:代启权        2024-01-21 19:20:31
  谢谢淡墨老师精彩留墨,你的评语很实在,发自内心,可以识别之,淡墨老师的文字质朴清秀,很实在地道,我很喜欢。向淡墨老师问好,因工作繁忙,只能抽时间创作,我想为文者,文友们之间交流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感恩相遇。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你,向你敬茶献花了。再谢,远握,祝如意吉祥,幸福安宁!
共 14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