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冬日】母亲,您听我说(散文)
母亲,好久不见,您和父亲在另一个世界过得还好吗?在你们离开的一千八百多个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你们!
都说父母是儿女生命中的参天大树,为儿女遮风挡雨,我们都是在爱中渐渐长大的孩子。我们就像是树上的一片片小小的叶子,小时候,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像是群可爱的小鸟,环绕在树枝周围,不想远离。长大后,我们各自单飞,天南地北,散作了满天星。
腊月初十,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春节的氛围越来越浓了。我家的三姐妹们又一起驱车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乡,因为这一天是母亲——您的忌日。我们相约来到村西头的坟前,那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鲜花,每个节气,小妹都不忘买朵花插在父母的坟前。每一朵花在风中摇曳,寄托了子女心中对你们无尽的思念,我相信,您和父亲一定能感觉得到。
母亲,您知道吗?自从五年前,您和父亲因病相继离开了我们,让我们真正尝到了生离死别的滋味,真是痛不欲生。在故乡,再也没有你们望眼欲穿的等待,听不到你们亲切温柔的呼唤。一时间,我们一个个犹如断了线的风筝,在风中凌乱,不知道哪里才是家的方向。父母是根,父母在哪里,根就在哪里,没有了父亲母亲,我们就像浮萍一样,任风吹拂,随风飘零。
曾经魂牵梦萦的故乡,将渐行渐远,变成了记忆中的一个模糊的点。没有了父母的村庄,让我们既想念,又害怕回去。但村庄还是那个村庄,朴实温暖,以极大的热情迎接着游子的回归。道路两旁,坐满了熟悉的、不熟悉的面孔,他们在冬日的暖阳下晒太阳。我摇下车窗,和门口的叔叔婶子、兄嫂们一一打招呼,感觉我的生命一直是属于这里的,仿佛从不曾离开过。每一次回到故乡的村庄,看着眼前的人和物,听着熟悉的乡音,那些遥远的记忆又瞬间复活了。
由于工作的原因,为了生活,我们各自在不同的地方打拼。我们兄弟姐妹只有在节气时才会相聚在一起,大家互相问候,嘘寒问暖,感觉家的余温还在,亲情依旧温暖人心。那些难忘的岁月,点点滴滴的往事,总能勾起我们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
母亲,在众兄弟姐妹中,大哥继承了父亲做生意的“衣钵”,他为人精明,见人先笑,嘴甜如蜜,为人处事灵活,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在老家,他有自己的一处仓库,忙时找人帮忙,村里的老人妇女跟着他也都挣到了钱,日子过得都挺好,村子里到处都可以看到二层小洋房。大哥整日里忙忙碌碌,一刻也闲不着,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忙并快乐着。
大哥小时候就非常调皮,爱开玩笑,说话就像在说相声,总能把别人逗得捧腹大笑。有一次村里来了说书先生,他觉得我大哥是说书的料,想收我哥为徒弟,教他学说书,是母亲您坚决不同意,打消了大哥说书的念头,这事最后才不了了之。
如今,大哥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高血压,他的心脏也不太好,他只顾忙生意,对自己的身体却忽略了,差点出了大事。有一次,我接到电话,大哥因心脏血管被堵,住进了医院,我心急如焚,开车回县城的医院看他时,大哥自己还不以为然,躺在病床上有说有笑。他乐观的性格,也感染着身边的病友,让大家暂时忘了病痛。其实,他只是为了让我们不那么紧张他。
母亲,大姐家的生活近两年也是状况百出,不尽如人意。大姐夫英年早逝,大姐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非常不容易。去年,大外甥因为踢足球,把脚踝扭断了三根,他在医院住了几个星期,又在家躺了三个月,那段时间,把大姐可愁坏了,既要照顾家里,还要上班工作。如今,大外甥脚也好了,已经正常上班了。
大姐也五十多岁了,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她家的小孙子也长到了四岁多,小嘴特别能说会道,讨人喜欢。如果说让她最烦心的事,肯定是她家的二儿子,他想去国外留学,大姐不答应,二儿子在家里闹情绪,不愿意去读完大学。谁劝说也不听,非常固执,我们也都帮不上忙,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母亲,二哥一家三年前搬到了海南三亚生活。二哥一开始靠拉出租车维持生活,生意也不好做,旅游旺季收入还好一点,旅游淡季,收入少,辛辛苦苦也挣不了多少钱。后来,二哥又进入一家工厂,虽然不能经常回家和嫂子侄子团聚,但,至少有个安稳的工作。唯一让他高兴的是,小至子博在海南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他终于摆脱了手机的控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又因为成绩出色,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了。再有两年,他就要参加高考了,相信,他会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母亲,您不要责怪二哥不能到您坟前看您。每逢节气,是二哥最伤心的时候,因为路途遥远,他不能像其他兄弟姐妹一样随时回到故乡看望您和父亲。我相信,在远方,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过您和父亲。他的手机里还存有你们生前的照片和视频,想念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以这种方式表达对你们的思念。
母亲,小妹是您最小的女儿,她小时候体弱经常生病,谁能想到,现在的她最坚强。她家的三个孩子都很聪明,她和爱人都是高中教师,平时工作很忙,但一家人过得也很幸福。大外甥女去年考上了师范大学,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二外甥女今年小学毕业,个子已经和她姐一样高了。小外甥今年也六岁了,明年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他长得又高又帅,脑子特别聪明,又能说会道,将来好好培养,肯定是个好苗子。
去年,小妹家又在老家盖了一所漂亮的房子。因为她的公婆年龄越来越大了,老家的老房子已经不能住人了。小妹尽管生活不宽裕,还是拿出十来万盖房子,屋子里灯、沙发、洗衣机、电视、空调……一应俱全,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像城里一样,布置得很温馨。她的公婆与左邻右舍聊聊天,说说话,每天生活过得很充实,他们还是眷恋故土,住进去后,再也不想回城里生活了。公婆落叶归根,安享晚年,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老家离县城有七八十里地,她们一家有空了经常开车回去,陪老人吃吃饭,说说话。今年春节,她们一大家子就要回老家过年了。
母亲,您对东北有着很深的感情,曾希望能回到东北看看。为了完成您和父亲的心愿,2022年夏天,我和女儿专门坐火车去了一趟哈尔滨,还到了祖国最北端的北极村。不知道为什么,坐在车里,看着富饶肥沃的黑土地,我想到了您和父亲当年坐火车的情景。在北极村,我看到了您曾经给我们讲的黑龙江,不宽,但水流湍急,浩浩荡荡地向东流去,场面很壮观。站在岸边,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对面俄罗斯的山和树。虽然是夏天去的,没有看到您说的冬日里拿盆子到河边拣鱼的情景,但,我感受到了东北黑土地的美丽与神奇,还有那辽阔无边的大兴安岭,令我十分着迷。我之所以爱那里,多半是因为您和父亲年轻时曾在东北生活过,那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奇异而美妙的梦。当我走下火车那一刻,在心里最想与您和父亲分享,东北人真热情,东北真的很美!怪不得它让您一辈子念念不忘。
母亲,您是我心里的一盏明灯。在遇到烦恼时,你会给予我们安慰,在取得成绩时,你会高兴地为我们喝彩,送上最美的祝福。我甚至觉得兄弟姐妹的举手投足之间都有您的影子,这是刻在基因里的血脉亲情。您的勤劳与善良,您的慈爱与教诲,已根植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一定要把它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对了,忘了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过了春节,家里要添新人,您的孙媳妇就要生下您的重孙子啦,您和父亲听了,心里一定乐开了花了吧!
迟子健说:万物皆有灵。一个人的离开,也许意味着另一个人的到来。我相信,您和父亲在天之灵,也一定保佑着这个家族,让它生生不息,在村子里一直延续下去,未来永远充满希望。
母亲,您一辈子吃苦受累,起早贪黑,毫无怨言。从您的身上,我懂得一个女人对家庭的重要性。一个好女人,就是一所好学校,能给家庭带来幸福和吉祥。母亲,我真心地希望,如果有来生,您一定要学会好好地爱自己啊,不要再那么操劳了!


好文章,学习了。祝老师创作愉快!遥祝冬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