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我们都在取经的路上(散文)
又是暑期!很久没有看过电视了!
前天晚上几个老友凑齐在新婚燕尔的磊哥家中小聚,打开电视,发现《西游记》又一次占据了屏幕!
不得不说很搞笑,几个40多岁的中年大叔居然都驻杯停箸,大眼加小眼,外带玻璃片,齐刷刷地看起了《西游记》,而且时不时地说笑起剧情来。
掐指一算,从86年至今,孙猴子已经在我的记忆里腾挪跌宕将近40年,而我今年已是46岁。这是一个影响了几代人的取经故事,吴承恩老先生写《西游记》原著时,是不曾料到这个虚构神话故事影响力如此经久不衰的吧。一年又一年,每逢假期,《西游记》必上电视!
有的时候,我也在想,凭什么四个需求不一样的和尚所历经的故事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如果问我,欣赏西游故事中哪一个角色的话,我估计跟许多小孩子们的回答一样:孙悟空。人的一辈子,何其相似西天取经,总能碰到五花八门的妖魔鬼怪.走在受苦路上的我们,虽说不知结果,但也希望自己能如悟空一样,一直挥着棒子在战斗。
时针拨回到1994年,《大话西游》来袭。“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成为最经典的爱情对白。我们陡然被启蒙,去西天取经不算什么,取经前的故事才是最催人泪下……
2000年,传说里的千年虫没有如期而来,网文《悟空传》横扫了青年一代。我们记住了禅意的玄奘,桀骜的猴子,有情的猪头,其中的一句台词几乎人人会诵。主持问玄奘要的是什么,玄奘答道:“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我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阿弥陀佛!此言善哉!
那时的我,刚刚踏出校门。在街上骑个破自行车、吃碗廉价的炝锅面都开心得像腾云驾雾一般。偶尔与同学朋友同窗见面,讨论最多的就是要改变这个世界。每个人似乎还没有像猴子头上套上紧箍咒,一见面就是没心没肺的开怀大笑!
似乎每个青年的心里都住有一个孙猴子,“齐天大圣”的旌旗是我们那时天不怕地不怕的美梦。孙猴子如果不走出花果山,就永远是懵懵懂懂的一只猴子,但猴子也会长大,当他自以为所向披靡的时候,却极其容易地被五指山死死压住。我们跟这猴子何其相似!无论对生活满意与否,无论对取经愿意与否,最终我们走在取经的路上,被生活降伏,生活的真实就是电视里的如来!
我们长大了,变老了,西游的故事依旧流传着。不得不说,人人心中都有一部《西游记》,人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投影。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孙悟空,但也又有了一个猪八戒。他俩永远矛盾着。悟空告诉我该抛开一切,自由自在;八戒抱怨生活太累,只想多吃多玩。沙僧其实也是我心里的一个纠结,因为他一直在“和稀泥”,劝我别再多想了,不如明天再说。
很少有人喜欢师傅唐僧,因为他不够男子汉。无论是当初的徐少华还是迟重瑞,从面相上讲,都是一副小白脸的懦弱,外加《大话西游》中罗家英的唧唧歪歪,都让我对唐僧嗤之以鼻。但如果我们都读懂了《西游记》原著的话,我感觉我们的心里还是应该住唐三藏——那个面对诱惑一言不发,只管念经诵佛,虽然有时很狼狈的西天取经的主心骨。他最终还是会说:我还是要往西去的。从这一点看,唐僧能当上悟空的师傅,合情合理!所以,最后,三个妖怪集体投降,护着一个傻和尚继续西行。
这些年,我微笑着或是苦笑着,无论是否再看《西游记》,我都不得不面对自己这已经匆匆流逝的“取经”之路。也许,直到终点时,我们这些孙悟空们才会明白,才知道这一路留下的故事,比真经还真。
(许久不练笔,胡乱说痴语。再读西游记,禅理惊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