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神舟】我的小学校园(散文)

编辑推荐 【神舟】我的小学校园(散文) ——小学记事之二十一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2249.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69发表时间:2024-01-24 14:40:05
摘要:操场的北边,有一排长长的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的房屋,这是我们学校的主体,共有五个教室,七八间老师办公室。两个教室中间,有一两间老师办公室。这一排房子,从砖瓦、墙体、门窗、大梁和椽子情况看,属于比较新的房子,估计建成的时间不是很长,也许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吧。

【神舟】我的小学校园(散文) 小学系列已经写了二十篇,觉的有必要写一篇有关小学校园的文章。
   小学校园,在我的心里,是儿时的乐园。在那里,我度过了六年半的时光(我们上小学时正好赶上改学制,春季上学,秋季小学毕业上初中,小学读了六年半);在那里,有我尊敬的老师,有我朴实友爱的同学,有我成长的足迹,有着童年太多的记忆……
   从我家出来,向右转,向东走,大约五六十米,到了村头。向左转,沿着涝池边,向北走,大约二三十米后,经过涝池尾巴边的两棵大柳树,再向右转,向东走,还是沿着涝池边,有一条一百多米长、两三米宽的土路,土路两边的土壕里,栽的是整整齐齐的白杨树。顺着土路前行,就能看到朝向西边的学校大门。
   学校大门上面,有四个红色大字:新堡小学。灰蓝色的砖墙,青石门墩,暗红色的门框、门扇,都比家里的大门高大宽展许多。大门早已打开,好像欢迎我们上学。
   路上,也许会遇到上学的同学,偶尔碰到老师,打声招呼,继续前行。
   进入校门,面对的就是操场。操场很大,足够我们早上跑操,也足够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在操场举行大型活动。因为我们小学的操场比较特殊,是和初中学校的操场连在一起的。平时小学初中共用,上体育课时,大多是各用各自的一边。
   校门口右手边,也就是操场的西边,是一座坐南朝北的戏台。每当有庆祝活动,戏台上就有各种节目演出,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元旦等。村子里召开村民大会,村民坐在戏台下,领导在台上讲话。但是这样的大会不多,我们上课时是不会占用的。
   七十年代初,过春节时,村子里一帮人排戏演戏,也在戏台上。演出的节目有《红灯记》《三世仇》等,全村男女老少都去看。尽管寒风凛冽,设施简陋,台上的演员却是非常投入,李玉和宽厚的胸怀和革命者的睿智,李铁梅的坚毅和勇敢;王家庄地主横行乡里、鱼肉人民,王老五被诬陷入狱、惨遭杀害、王家儿女的悲惨遭遇等,深深地吸引着观众。这些台上的演出,给春节增添了热闹的气氛。有时,村里放电影,人们把电影屏幕固定在戏台上,或者固定在教室外面的沿墙上,村民各自搬着凳子,在操场观看,也是非常方便。
   操场除了早操、体育课、学生活动之外,每年暑假,也作为村里民兵训练的场所。有时也是公社组织各村干部开会的场所。村干部开会,两三天或者四五天。一些教室作为临时会议室,一个教室就作了临时的饭堂:盘起了土炉灶,搬来锅碗瓢盆,买了柴火煤炭、面粉调料。此外,每年麦收之后,麦子进入粮仓之前,得先晾晒。学校操场就是村民晾晒麦子的最好场所。
   平时,戏台就是我们课间玩耍的场所,跑到戏台上捉迷藏,台上台下追逐打闹。
   戏台的南边,有三四间坐北朝南的房子,是初中校长主任的办公室。
   操场的北边,有一排长长的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的房屋,这是我们学校的主体,共有五个教室,七八间老师办公室。两个教室中间,有一两间老师办公室。这一排房子,从砖瓦、墙体、门窗、大梁和椽子情况看,属于比较新的房子,估计建成的时间不是很长,也许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吧。
   老师办公室陈设非常简单。进门侧面靠窗子的地方,摆放着一张办公桌,一两把椅子。办公桌上,无非是书本、作业本、蘸笔、粉笔,此外有保温瓶、杯子等。对着门口的墙边,有一个脸盆架和洗脸盆。靠背墙的里边,与办公桌相对的地方,有一张双人床大小的土炕。土炕留着过道的一头,有烧土炕的方形洞口和炕门。天冷时,给炕洞里面填柴禾,把土炕烧热,盖上炕门保暖。炕洞旁边,有扫把、簸箕等杂物。炕沿靠下的地方,盘着一个泥砖炉子,是跟土炕连在一起的。炉子烧柴烧煤皆可。炉子不用烧水时,盖好炉盖,炉子的煤烟直通炕洞,经过背墙里的烟囱,从房顶排出。这样,土炕整天都是温热的,背墙也能散热,房间也就不冷了。
   在这一排教室的西边,稍比这些教室向北缩进三五米处,还有一个坐北朝南的三间房屋,这是一年级教室。这个房屋建成于什么时候,我不知道。单是看砖瓦门窗的颜色,觉得有些年头了。砖瓦呈黑灰色,暗红色的门窗,油漆都有些脱落。屋顶的瓦片,也是黑灰色,上面长了不少瓦松,我们的方言叫“舍塔”。“舍塔”的大小多少,是和房子的年代有关。据老人们说,这座房子从前是神庙。解放后,人们把里面的泥塑神像拆除了,就作为教室。
   一年级时,看着陈旧的教室,我们曾试图从中找出当初作为神庙的痕迹,可是没有任何发现。前后的黑板,门窗,墙壁,都和其它教室差不多。
   一年级教室的西边,也就是进入校门的左手边,有一排房子,坐西朝东。依次是初中师生的饭堂、三五间小学老师的办公室。这样一来,办公室、一年级教室与其它教室西边的山墙之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院落,当然主要是一年级学生课间玩耍的地方。
   操场的南边,是初中的校舍,比我们小学的多,东西各有两到三排坐北朝南的房子。
   操场的东边,靠着围墙,有学校的厕所。那时还是旱厕,需要填土的那种。农业时代,种庄稼需要肥料,厕所有人管理,估计村民也是为了得到那些肥料。
   两所学校共用一个操场,其实没有互相冲突。初中上午跑操早一点,等他们上早读了,小学才开始跑操。学校四周,有夯筑的土墙,大概有一人多高。那时社会治安好,围墙大概只是作个样子吧。
   小学和初中的作息时间不同。我们上午两节课后放学,吃过早饭,接着上课。而初中却是上午有早读、做操,连续四节课,直到中午12点,正当我们上课时,初中学生就排队过来吃中午饭。我们在教室上课,能看见初中学生排着队,拿着搪瓷缸子和筷子,听到他们唱着歌,等着师傅把热馒头的大蒸笼抬出来。学生找自己装着馒头的网兜,打了开水,把馒头拿回宿舍吃。也有男生吃的快,三两分钟,两个馒头就下肚了,喝点开水,一顿饭就算结束了。
   那时,他们吃中午饭之前,最喜欢唱的就是经典革命老歌《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歌曲雄壮有力,节奏感强,似乎只有这样的歌曲,才能让人精神振奋。如果大蒸笼还没有抬出来,他们就将歌曲再唱一遍,声音越来越高,节奏越来越快,还有一些同学用筷子敲碗,似乎在催促师傅快点。看到馒头蒸笼抬出来了,歌声就嘎然而止。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也许是恢复高考之后,公社、学校和大队组织的各项庆祝活动少了,操场中间筑起了一道土墙,土墙的中间,留了一道门,师生可以自由通过。从此,感觉校园小了许多。在操场活动时,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跑的远了,视线也没有从前那样广阔了。
   整个小学阶段,还是挺开心的。从我家到学校,步行也就三五分钟,真是太方便了。学校门口,就是村里的涝池。如果搞卫生,给地上洒水,拿着盆子或者水桶,不出三五分钟,水就打回来了。
   那个时候,我们在学校的要养羊养猪的,每天两个值日生负责给猪羊喂食。值日生每天要去涝池打水。把水打上来后,将棍子从水桶手提处穿过,两个人抬水到学校。如果用盆子打水,半盆就可以了,水太满了,端着走会洒的。反正打水方便,多跑几趟。
   上小学的时候,我时常想,以后长大了,在我们学校做个老师,也许就是幸福美好的人生吧?谁知世事变的太快,大学毕业,为了工作东奔西跑,最终还是从老家来到遥远的广东。我们曾经的小学校园,重新翻修之后,改名新堡高小。但是我对小学校园的印象,那段热气腾腾的校园生活,永远留存在记忆中,成为心中永远的美好了!
  
   二〇二四年一月十九日星期五
  

共 30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新堡小学是作者的母校,任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母校的模样还是如山般永恒水般清澈留在作者的记忆里,就像前几天石尖老师形容他家乡的南山一样,新堡小学也是作者心目中打开思乡的一把钥匙。这是一篇景物清晰饱含深情的佳作。推荐阅读!欢迎继续赐稿神舟文学。【神舟编辑:葡萄芽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葡萄芽儿        2024-01-24 14:44:35
  我的小学因并校荒芜了,但在我心里也是永远留着它当初的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1-25 07:09:31
  非常感谢编辑的精彩评语。正如你所说的那样“任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母校的模样还是如山般永恒水般清澈留在作者的记忆里。”对于任何人来说,小学时候的校园,它的模样都历历在目。虽然那时的校园已经变了,或者已经没有了,但是,灵魂深处的记忆却是留在心底,儿时的美好依然伴随着我们,不断前行。问候编辑,冬安顺遂!
2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4-01-25 12:12:40
  感谢同淑君同淑君老师一如既往投稿对神舟社团的支持,期待老师笔耕不辍创作更多好文佳作继续分享神舟。问候老师!遥祝冬安!
峥嵘岁月
回复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1-27 07:14:02
  非常感谢!写作的路上,有你相伴,非常感谢!问好敬茶!遥祝冬安!
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2-18 08:53:19
  文友何孟周先生说“我们也是小学初中校园在一起,所以操场和乒乓球台永远轮不到小学生玩。”其实,那时初中操场有两三个水泥乒乓球台,也没有多少人玩,原因很简单,大家没有球拍和乒乓球,家里没有闲钱给孩子买。乒乓球台也是大家玩乐的地方。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