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既往】我的财富:柴垛(散文)

精品 【东篱·既往】我的财富:柴垛(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39.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24发表时间:2024-01-25 00:00:54
摘要:柴垛,是我儿时堆起的一道风景,每每想起,就觉得那是一堆财富。如今,没有打柴堆垛的事了,但曾经的经历,让我对财富有了一种特别的认知。


   如果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点儿狂。但一心要为自己的家攒下财富,这个愿望一直在我的心中。
   想想儿时的能耐,可能就是我上小学后,年年冬天会在院墙外一角堆起一个柴垛。那是我创造的一笔财富,没有“第一桶金”的价值,但却是我想想就感到自豪的事。
   “垛”,是个量词,但在我心中是个最富立体感的名词。一垛干柴,放在家门口,那是人丁兴旺的标志,是勤劳富足的样子,就像富裕人家的标签。
   跟我说起柴垛价值的是母亲。
   门前智叔的儿子被邻村的姑娘看上了,智叔的儿子才21岁,家境也很一般,我觉得是媒妁的力量强大,但母亲领着我去看那三堆堆垛得整整齐齐的柴垛,现场说,人家姑娘是看上这些柴垛,根本用不着盘什么“节约灶”。
   这里得介绍一下这个“节约灶”。那是上世纪60年代在胶东农村推行的一种锅灶,“节约灶”的关键是锅底距离炉条是一掌的高度,让柴火集中至锅底,上火快,还省柴草。也叫“崂山灶”,因在崂山公社兴起而得名。
   我说,妈,是不是那姑娘不会过日子?理由是,她一定是做饭需要一个草垛,否则不会只看上人家的三个柴垛。我妈苦笑,她坚持说,这个姑娘有眼光。
   现在想想也是。在过去的东北人家,谁家的酸菜腌得好,娶媳妇就不在话下。一个道理。汪曾祺在《五味》里说,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那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自然,柴垛高,说明会过日子,不会吃生饭。世上的事千奇百怪的,婚姻本来就是浪漫的事,如此也应归于浪漫,完全可以理解。看对眼了,不仅是看人,还得看家境。我觉得,这是心酸日子里的浪漫,不是关于贫穷的笑话,毕竟是在曾经缺吃少穿的年代,限制了思想,但没有限制住想象和浪漫。
   其实,我的榜样并非是智叔,而是“垛爷”,他单名一个“阁”字,阁很高,他家门前的柴垛也很高,于是我们就叫他“垛爷”。那时他已有60多岁了,四季戴一顶补了白布的旧草帽,上身穿一件马甲,腿上穿着套裤(漏腚只护膝的那种裤子),出门进门都是一个装束——一柄铁锨,勾着一个柳条篓子。无论到哪里,遇到一片纸,一根草棍儿,一棵野菜,都要装进篓子。日久天长,他的门前就垛起了整齐的草垛柴垛。垛,靠着墙,越爬越高,甚至我们看到有鸟儿在上面做巢。我们就相信了,禽鸟择垛而栖。这和智叔儿子娶妻一样,家有柴垛,不愁良禽不择柴垛而栖了。
   闲聊。垛爷说,屋外有草垛,睡觉也踏实,不愁吃穿,日头每天都好。其实,那时的口粮还真不足,但在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随遇而安,不能不说是一种可贵的情怀。垛爷是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我从未看到垛爷脸上挂着一丝的乌云,总是带着和善的微笑。他对生活示好,生活也不负他的好。他的姓氏辈分并不高,但得了“垛爷”的雅号,足见人们对他的尊重。
  
   二
   电视剧《闯关东》也有一个“垛爷”,和我笔下的垛爷是两个不同的版本。我从垛爷身上看到了积少成多的道理,也懂得了坚持一件事,完全可以做成事业。
   我更佩服的是“垛母”(垛爷的老伴)。凡邻居娶媳妇打发姑娘出门,烙小饼都在她家的院子里的野锅灶里进行,就烧那柴垛的柴草。在老街有个说法,吃了垛爷的柴火烧出的小饼,就会过日子。垛母从不要什么柴草钱,喜主留下一叠小饼就可以了。我们小孩子曾在柴垛那逡巡,就是想蹭个小饼吃,肯定每次都有所获。
   我们那时就有一个观念,这才真的是财富,人缘好,比什么样的财富都值钱。尤其是通过柴垛,把持家过好日子的观念传递给老街的人们,比什么都重要。
   无论作业有多少,放晚学,我一定要去西北山打柴。打柴,也是我自己布置的一道作业题。
   秋后的山岚,山草被收割得干干净净了,各类树木的枝杈也卸剪好了,不怕杂草里藏着蛇,越过沟坎,登上岩石,穿行在山林,先疯窜一阵,检视哪些树上有残枝,这些残枝都是上一年的遗留,被风雨侵蚀,已经枯死,掏出锤子,“砰咔”一敲,枯枝断落,捡于篓中。时而会惊起潜伏在隐蔽处的山雀,飞到树巅,惊奇地看着我们打柴。雀儿是会辨识我们手中的工具的,手中没有弹弓,雀儿就懂得了我们的善良。
   那时没有环保的概念,但我们绝不会把绿枝折断,扮演的是园丁的角色,细细碎碎的小柴,就像一枚枚钱币,可惜不能兑现,如果采购站收,我们会送去换钱。那时我们还有副品的收获。寄居在松树上的刀螂的卵,我们顺手掰下来,积少成多,尽管价钱是两角二分钱一斤,但一个秋冬,足以有三五斤的收获,赚上块八毛的,买学习用具足够了。
   一部分细碎的柴火搬到屋子里的简易砖砌的炉边,待夜晚父亲和他的伙计们闲聊时填炉膛,炉火很旺,聊得正起劲,声音伴着炉膛里的小柴噼里啪啦地响,听着就像表扬我的能干。小小年纪,也盼着大人们几句好话。那就是白居易笔下的“红泥小火炉”的意境,不必有什么“绿蚁新醅酒”,晚来天雪,一膛柴红,胜过一杯酒。想到那段时光,心中充满了暖意,能为一屋的人带来温度,心更热了。温度,也是最值得珍惜的财富啊,没有温度的人,有了财富,也觉得孤冷。一生走来,从未失去以温暖待人的品性,可能与小时候这些经历有关吧,家贫教不失,一个人的品性多半是被熏染出来的。这算不算财富呢?一个没有温性的人,再大的财富可能都会离开的。
   每冬,在大雪覆地不融之前,我家都有两垛柴火垒起。长一点的柴,放在外围,碎的柴棍儿填充。柴火也是财富,在财富面前,每个人都有积累的欲望,什么时候堆得比人高,那才觉得得意。母亲不舍得烧,就像买鸡蛋攒下几毛钱,总是摊平了毛票放在炕席地下压平,她也懂得儿子是在积累财富。农村有“开山”的习俗,允许所有人进山搂草打柴,我还是习惯去打柴,让门前的柴垛再高些。
  
   三
   有了柴垛,邻居六母就喜欢坐在柴垛前和母亲闲聊。不知她们说的什么,肯定有对我的赞许吧,这是儿童的心理,肯定会说,怀儿(乳名)是个会过日子的孩子。一直自诩的情绪,就那样滋生出来。有时候,邻居的一个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话,都是人生成长的财富。所以,我从事教学工作,便学会了于细枝末节中发现学生的好,给他们一句赞美的话,唤来的是孩子们的笑,所以在多年之后师生聚会,他们评价我是“不吝啬”的人。
   长成青年的样子了,捡柴火,堆柴垛,似乎不属于这个年龄段干的事,也加上我前后换了几个工作,干过商店的售货员,采购员,干过农业学大寨,兴修水利,做过规划员,两个柴垛就被母亲一把一把地抽完了。1978年考学,母亲说,剩下爹妈,平时做饭用不着烧多少草,门前的树叶收拾一点就够了。她是劝我安心求学。
   参加工作后,我有时候回到老家,那时父母不在了,还是要到老街走一走,看一看,特别专注那些邻居门前的柴垛草垛,我老屋前就是一个小晒场,夏秋两季,场上堆满了草垛。每每,站在垛前,思前念旧。那些垛,就是农人生活的诗,暖着农人的心,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场上有垛眼里就安然。一粒粮,一把草,一垛柴,就是生活的财富,眼前出现了邻居做饭前,抽下垛上的柴草,扭着身子抱回家的镜头,眼中模糊,伸出手,就想帮一把,唤邻居婶母们一个笑。离家一晃四五十年过去了,曾经那些靠柴草生活的邻居全走了,带着柴火的温度走了,黯然伤神之中,还有一丝的暖意。他们的日子,没有大富大贵,有的只是农家的小日子,小温暖,这种生活,是历史给与的,他们也想可以改善,但不能。安于温暖,不枉求富贵,这种感情,一直让我安于时光,没有大起大落,有的是小暖即安的满足。或许,不利于养成抱负,但一粥一饭,一草一木,一垛一堆,舍之就把生活的本色清空了,还有什么抱负可以寄存呢。
   就是顽童也一样,不可能重回童年,想起柴垛伴我们过年的样子了。放鞭炮,我们远离柴垛,就是再顽皮,都不会把鞭炮撂到柴垛。捉迷藏,我们常躲在柴垛后面,或者把麦秸垛撕出一个大洞,钻进去。那些垛,就是我们曾经的迪士尼,快乐并不因为没有玩具而感到减损。快乐是人生的重要财富,失之不能再来,所以珍惜着,不肯说出那时的不如意,生怕玷污了童年,损坏了一份财富。
   每个人的成长足迹是不一样的。我也是靠着一点工资把日子支撑起来的,就像捡柴火,堆柴垛,这种积累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没有一夜暴富,有的是积财如捧沙粒一样的过程,黏在手心里那一点,就成了我们的积蓄。
  
   四
   我也向往东北人的冬日生活,一块块被劈开的木柴,堆积在庭院里,如山,似墙,白花花的木质闪着温暖的光,东北人的日子,就在这些木柴燃烧起来的温度里,流淌着,他们用勤劳对待寒冬,每一个寒冬都是温暖的到来。东北人说,“柴”就是“财”,这样的观念与我心中的财富不谋而同,我想,东北人一旦离家,除了那些老酸菜,还有一堆堆柴垛,那种乡愁更浓吧。
   走出去的人,心中没有乡愁,一定是空落落的,那才是最贫穷的处境啊。
   教学一辈子,我就像鸟儿在地面啄食,不断积累着知识,每年的教案都逐页排好,装订,封皮,写上年份。一页页纸,在面前幻成一棵棵草,一根根柴,就像数着过去的日子,很有财富积累感。每当干这个活的时候,我就觉得像少年时在家门口堆柴垛一样,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到退休,地下室还摆着20多本教案。学校为了充实校史馆,还搬去了几本。
   人生观不同,对财富的理解也迥异吧。可能那时捡柴火堆柴垛的财富观也一直影响着我,退休之后,我选择了江山文学写作,每天拈字入文,就像把一根根柴火堆垛起来一样,我的创作动力,可能有很大成分来自小时候堆柴垛的冲动,无法说目的不纯,但我总想给自己退休后的日子堆上一垛高高的墙,文字如柴,我也希望这些文字带着生活的风骨,构建起一座人生的风景。我不嫌低俗,不嫌粗糙,不嫌处于乡野之间,无人观赏,如果是我心中的风景,我会修整好。
   几次提到我到江山五载有余,并非是唠叨,每一次都有些感悟,写了六百多篇文章,就像在“怀才抱器”屋前,码了一溜儿柴垛,回过头数数,算六个柴垛吧。这些柴垛,是我的财富,堆满了我的既往,我的感情,一旦点上火,就会熊熊燃烧。
   无法把我的品质说成怎样的高贵可贵,但有一点,我把人生的过程当成零存整取的过程,有了积少成多的毅力,足够我一生来享用的,这是大财富。
   我的财富,从小开始就堆起了,是屋前的柴垛。柴垛烧掉了,心如灶膛,还温暖着。
  
   2024年1月25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1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柴垛,是庄户人家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作者儿时堆起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是作者心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儿时的作者,心里一直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想为家里攒下财富。最早让作者懂得柴垛价值的是母亲,邻村的姑娘看上了智叔的儿子,原来是看上了他家的三个柴垛,母亲说姑娘有眼光。勤劳乐观热爱生活的垛爷给作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让作者懂得聚少成多的道理,认识到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成就一番事业。于是,小小的少年,每天放学做完作业,就去山里砍柴,每年冬天都会在自家的墙角处堆起一个高高的柴垛,在作者的心中,柴垛就是自己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一笔财富。父亲和伙计们聊天时用柴禾生火取暖,能为一屋子人带来温暖,让作者感到幸福的同时,也领略到温度是最值得珍藏的财富,也培养了作者温暖待人的良好品质。邻居六母看到柴垛,给予了作者以肯定与赞许,对于一个小小的少年,还有什么比赞誉更能令人满足与快乐呢?也对作者以后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学生涯中,不忘给表现好的学生一句赞美的话。多年后,当作者看到柴垛,想起了童年时与柴垛相伴的那些往事和快乐时光,不禁感叹道,快乐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柴垛在东北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有了柴禾,才有了温暖,才有了东北人的生活,在东北人眼里,柴就是财,与作者心中的财富观不谋而合。捡柴火堆柴垛的财富观一直影响着作者,作者退休后,选择江山文学写作,每天拈字入文,文字如柴,写文,就像把一根根柴火堆垛一样,积少成多,这也是作者创作的动力。作者是一个勤于创作的人,如今已经创作了六百多篇精美的佳作,就像在门前堆的六个高高的柴垛,这些文字柴垛,就是作者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篇文章内容厚重,立意新颖,构思绝妙,独具匠心,情感充沛,联想丰富多彩,文笔曼妙空灵,意境深远,文采灼灼,比喻生动恰切,想象纵横驰骋,写的摇曳生姿,美不胜收。作者审美视角独特,见解独到,对柴垛的引申意义感悟深刻,让我们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并懂得,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亲情、乡情、温情和暖意,也漫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缕缕乡愁。文章思想深邃,发人深思,启人心智,字字如珠,句句似玉,妙语迭出,精彩纷呈,有着超强的艺术感染力,让人回味无穷,深度佳作,倾情力荐文友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12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1-25 10:55:24
  柴就是财,我们这里也是这样说,大年初一早上当家人会抱一大捆柴回家,就预示着今年会抱财回家,会发财。难怪老师啥都会,原来从小就受到“柴垛”影响,联想实在是太丰富,有太自然,一点也不牵强,佩服老师的才华。老师有才的原因,是因为老师从小就爱“柴”,嘿嘿。思想深邃,寓意深刻,引人思索的好文。祝老师健康每一天!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5 11:00:57
  在中华文化中,以谐音来求福的文字很多。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候特色。怀才21岁前夜是一个农民,在庄稼地里打拼过,尽管干体力活的时候不是太多,对农村还是了解的,也很爱,因为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根。柴垛的文章,早就想写,一直迟迟未下笔,是感觉意思不够丰沛,想起阿良教学时写下的一摞摞教案,想到在江山创作,创造了一个文集,于是有了这种联系,这也是财富,留住珍藏这些财富。红花草老师独辟蹊径,专注农村生活,写下很多精彩的篇章,我很喜欢,加油!遥握,问候冬暖,谨祝编创快乐。
12 楼        文友:岚亮        2024-01-25 13:01:04
  乡下人过日子,是离不开柴垛的。乡下长大的孩子,几乎是每个人都有过砍柴、叠柴垛的经历。柴垛有高低,有大小,有青枯,有柴垛和草垛之分。柴垛的柴,火旺、燃久,熄了留下来的炭火,珍贵。柴垛似乎也是一种象征,谁家的柴垛堆得高,则说明这家人是勤劳的,烟火是浓的,日子是光明温暖的,姑娘家自然会欢喜。我小时候经常去砍柴,特别是到了假期,几乎是天天去砍柴,只是砍柴的路太远,三十五里路呢。因此,一到假期,我家的菜园边便会凸起一柴垛,那是由我创造的财富。大家这篇财富,沉淀深厚,视野开阔,文字透着柴香,笔端燃着火焰,乡情、亲情、文情、乡愁交织成网,几多感怀,几多感慨,写得真好。小弟学习了。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5 13:46:53
  读过岚亮老师的文章,看到你深入大山砍柴的经历,不简单。浙南有深山,我们胶东这里的山都是小土山,如果有就太大,隔得远,就像泰山。农村没有什么,家家户户就是粮食囤子和柴垛,这是生活的样子。现在已经改变了,不烧草不烧柴,全部烧气,柴垛这个词将来是一个历史性的名词了。退休以后倒是想回到农村居住,享受那种田园生活,但爷爷诸多不便。怀念一番,把那时的风情留下吧。遥握,继续期待岚亮老师的佳作,问候冬暖,谨祝编创快乐。
13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01-25 13:34:51
  柴垛,或许是农村很常见的东西,村里到处可见。极普通的东西,怀才老师却挖掘出不平凡的故事,飞扬着情趣,闪烁着思想。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5 13:42:19
  粗浅小文,表达一点感想。谢谢小溪老师精彩留墨鼓励。柴垛是中国农村的标配,可能现在的城市孩子不再知道了,一代人的风景。遥握,问候冬暖,期待小溪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14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4-01-25 19:31:24
  老师的文给人以启迪,从中懂得很多道理。老师从柴垛写起,视为自己堆积起来的财富,由此引申开来,联想到很多财富,启人心智,让人深思:好人缘是一笔财富,为一屋人带来温度是值得珍惜的财富,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语,也是财富,快乐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教学中不断积累知识,写出浸透心血的教案,也是财富,退休后入住江山拈字入文,集成几个文集,更是财富。老师的想象联想非常丰富,纵横恣肆,特别是后两个,令人拍案叫绝,如此灵活深刻的思维,可望而不可即,但可从中受到启发,多学习。快过年了老师劳逸结合,多多保重。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5 19:34:58
  谢谢淡墨老师的美评。我们有着同样的经历,在财富面前,因为我们的价值观相同,所以人生就趋于一致,我们那个时代,手书教案,一字一字,字字都是心血,也是财富,因为这些字会打开学生的人生之门,所以我们富有。如今,我们同在江山,创作文学,这些文学,普及到读者,也变成财富,而是是增效的。愿淡墨老师在江山收获很多的文学财富。遥握,问候冬暖!
15 楼        文友:江湾渔人        2024-01-25 22:08:21
  现实感动,时代烙印。强烈的漫溢浓郁乡愁的书写,吸引人心潮澎湃!拜读学习,欣赏力作,感受精华!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6 06:28:14
  谢谢江湾老师的美评鼓励。一段生活的回忆,于今还有着联系,写出以抒怀吧。希望江湾老师在东篱收获创作的快乐。遥握,问候冬祺。
16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4-01-26 09:35:03
  心如灶膛,一生积柴垛。现在的垛是文学,这些垛,温暖人间点亮生命里的黑,也暖了世界的灵魂。问候怀老师!
回复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6 09:49:27
  谢谢鸿雁老师的精美点评。人生追求财富,每人对财富的理解是不同的,财富的概念对不同人有不同的认识吧。健康,写作,都是财富,做一个不贫乏的人就足够了。遥握,问候冬祺,期待鸿雁老师的作品。
17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4-01-26 11:10:56
  小时候普通人家生火煮饭过日子的柴垛,作者赋予了多重的含意。柴垛,是快乐温暖还有浪漫,赋予写作和精神上不断前行的动力。才师的世界,不管是现实中还是精神上,都是富裕而光明且安暖。在柴垛的象征意义上,匠心独运,无痕相融,莲儿学习了。祝才师一切都好,吉祥安康。
小小莲儿
回复1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6 12:10:34
  谢谢莲儿老师的美评。一直多少年,也不敢写那些东西,总觉得太简陋了,那日,想起了曾经的教案,想起五年多在江山创作,感觉就像堆柴垛一样。算不算财富,我犹豫,但觉得每个人的财富观是不能一样的,能够安于生活的,一定有着财富,无法用数字衡量,所以就勾连了起来,是否合适,在别人看来可能不屑,但这份财富给了我前行的力量。所以为之记。读莲儿老师的新作,对世间亲情又有了一些理解。非常喜欢。遥握,问候冬祺,谨祝老师创作丰收。
18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4-01-26 11:14:19
  柴垛的含意应是含义,不好意思才师,打错字了。
小小莲儿
回复1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6 12:12:18
  其实,含义,含意,两个字都有。莲儿老师一贯严谨,学习了。遥握,谨祝快乐。
19 楼        文友:玫伟        2024-01-28 11:40:10
  来拜读社长的美作!怀才老师对散文的驾御已经达到一种罕见的境界,老师对散文语言娴熟精到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太棒了!
回复1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8 12:30:20
  谢谢玫伟老师的精彩留墨,谢谢鼓励。只要是和我们的生活有关的东西,写起来就从容了一些,也是尽量减少造作之笔。祝贺玫伟老师的散文《邂逅》摘精。继续期待你的佳作,遥握,问候冬祺。
共 19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