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对青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些思考(随笔)
随着我国经济向着数字化经济的方向发展,许多专业领域都被人工智能代替,随之也增加了一些新的专业领域,而我们的高校教育却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衍生出一些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专业。有人说高等学校就好像是生产过时产品的工厂,一些专业设置还是十几年前的老面孔。于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毕业以后都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干点不对口的工作凑合着养家糊口,所以才出现了博士生送外卖、研究生收废品的事情。
这里面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从数量的角度看,随着我国产业布局优化和调整,能够吸收大量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减少,其他产业释放出的岗位需求不足。这与我国逐年增长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致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吸纳逐年增长的高校毕业生。第二,从质量的角度看,我国高等学校格外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意识、动手能力都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能力不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第三,许多学生在家长“学而优则仕”的期盼下,总是想当官——走上公务员的各个岗位;想进体制内,不想去私人企业工作;想挣快钱,不想学门技术,慢慢积累工作技能。以上三个因素造成了就业难。
据我所知,随着我国能源消耗的加大,国内加油站以及油罐的需求正在扩大,如果大学生学得一手好焊工技术,可以自己创业搞一家钢结构工厂,或者到钢结构工厂去做一名焊工,月薪7000—13000元,比做快递小哥强多了。即使年龄大了,不能在生产一线工作了,还可以带徒弟,办企业,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不仅仅是电焊工,其他工种如钳工、电工、管工也是一样。现在一些职业技术学院或技校毕业生就是走这条路子。我的一个老乡,是个农村出来的青年,自己从学徒工干起,现在成了高级技术工人,工资13000元,一年15.6万元,十几年辛苦劳作,挣了100多万,在雄安新区买了房子,过上了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
以后,我们国家会越来越多地需要高级蓝领,而且高级蓝领的工资会逐渐地高于公务员,我们的高校毕业生如果还停留在没有动手能力、没有技术的层面上,只能毕业就失业。因此,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彻底改变思维方式,改变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向职业教育看齐,以后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停留在大专层次,还应该有职业教育本科生和研究生,建议目前一些非研究型的高校都应该转向职业本科教育。
最近和加拿大和墨尔本的几个同学聊天,他们传回来的消息,都说搞管理的大学毕业生,不如高级蓝领挣钱多。我想:这是一个国家走向发达国家必须的路径。我们也绕不过去。办大学培养的学生都找不到工作,说明大学没有办好。我们的学生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在人工智能要推向社会,需要大量懂得维修开发机器人的工程师,需要很多能指挥车站、码头上装货机器人的工程师或技术工人,还需要车间里干活的机器人的指导者和管理者,我们的工厂都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我们的实践性大学里准备好了这些人才了吗?
现在的会计学、管理学都有新的变化了,就拿会计业务来说,2024年会有十个会计关键词:一利五律、内部机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ESG信息披露、财务监督、智能财务、独立董事制度、司库管理体系、数据资产如表、会计文化等。这些词汇后面牵涉的会计业务,比以前有很多变化,我们的大学生都明白了吗?我们的应届大学本科生拿到助理会计师、高级程序员,注册会计师、律师等证书了吗?我们真正能够顶岗上班吗?能够独立工作吗?如果能的话,怎么会没有工作干呢?除此之外,还有高级程序员,高级钳工,高级电气工程师等岗位等着我们的青年大学生呢,你们都准备好了吗?在大学里学习这些岗位技能了吗?再往远一点说,我们的西部地区建设需要很多懂技术懂管理的大学毕业生,那里房子便宜,空气质量好,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为什么不能去工作?非要往一线城市堆积呢?
想当年,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表面上看是政治运动,实际上也是人口的迁移,也是为了解决就业难的问题。那时候脱坯盖房子、当农民、去边疆都可以。今天就不能从高级蓝领开始干起了吗?能当快递小哥的大学生,恐怕是不具备技术工人的技能吧!
从另一个角度讲,工作只是一份谋生的手段,有技术、有能力就可以多一点收入。这和你的爱好无关,也许你爱好绘画,但是你暂时不能以卖油画赚钱,那就老老实实地画广告赚钱。或者做一份其他工作生存。总有一天你会成功的。就是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为了生存,也在专利局干过办事员,但是有物理能力的人,总会脱颖而出的。我们的大学生不会干一辈子快递工作的,他们会择机而动的。
2024年将面临着经济的大变局,许多行业需要重新振作起来,更多的行业将在AI的引领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齐鲁晚报》2024年1月23日星期二,记者蔡宇丹、王瑞超的报道,题目为“AI大规模颠覆煤炭行业,山东能源牵手华为引领矿山革命”,总标题是:“穿着西服,打着领带,把煤采了”。可见,随着AI进入传统行业,许多原本又脏又累的岗位,变成高科技岗位了。据说这个岗位上的操作工人必须具有研究生或本科学历,坐在温暖如春的、窗明几净的工作室,看着仪表,操作者计算机,就是他们的日常采煤工作。
青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很快将获得解决,以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将会出现很多就业岗位,只要青年们能够有务实的精神,掌握一门技术并不难,中医养生学就可以滋生出许多岗位。我的颈肩疼痛就是中医推拿师治疗痊愈的,据说他们每月可以有6000—10000的收入。这个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需求越来越多的。
青年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希望国家人力资源研究部门认真研究一下,也希望高校的招生就业部门好好研究一下。总有一天这个问题会改善的。记得我在厦门大学经济系读书的时候,寒冬腊月老教师亲自带领我们去南京炼油厂实习,白天我们跟工人师傅一起工作,晚上,教授给我们讲炼油装置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不知什么时候起,大学生实习变成了“放鸭子”——赶出校门就不管啦,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学习的内容及其进度根本没有考核,即使考核也是纸上谈兵,老师们都不敢进工厂了,害怕自己在实践面前露怯。高校领导也肯可了,这种教育怎么能适应世界工厂的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呢?
作为一个退休教师,我曾经从事过会计实践性教学,对于大学里的“隔靴搔痒”式教育真的很着急,希望我的随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