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见闻】雪堆里的粘豆包(散文)

精品 【晓荷·见闻】雪堆里的粘豆包(散文)


作者:何叶 探花,2272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21发表时间:2024-02-07 13:35:56

那年东北的雪很多,多到隔三差五地下。喜欢下雪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幼时就喜欢过雪花飞舞的日子,因为那时不光能堆雪人,更主要的是院子里的雪堆里有老妈包的粘豆包。
   小的时候我家里人口多,多以粗粮为主。一进腊月,奶奶和母亲就开始张罗蒸粘豆包了。从开始到结束大约需要忙碌三四天的时间。那时我家院子旮旯处有两口大缸,专门用作储存一些食物。北方冬季寒冷多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蒸好的粘豆包大缸里放不下的会放在雪堆里,储存起来非常方便,等到春暖花开时,雪也化光了,粘豆包也吃完了。
   奶奶和老妈包的粘豆包,在我的记忆里可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艺术品,袖珍型只有酒盅大小。做粘豆包的过程很复杂,首先要把黄米用水淘洗干净,滤去杂质。母亲做这道程序极尽耐心,米要淘洗三四遍,再用清水浸泡,最后捞进簸箕,控干水份。第二天一早,拿到磨坊里碾成面粉。面粉扛回来后,母亲把它们倒在一个大盆里,然后开始发面。面和好后盖好面盆,蒙上大棉被放在火炕上等待发酵。黄米面发酵过程,老妈就已经煮好了红小豆。煮好豆馅加上红糖,然后用手把豆馅团成小团。再然后,老妈会把提前一天泡好的苏子叶端出来,放在火炕桌子上。盘腿上炕,就和奶奶一起包粘豆包了。包好的粘豆包依次摆好放在盖帘上,然后待水开之后就开始放在大锅篦子上,蒸上二十多分钟粘豆包就出锅了。老妈蘸着凉水,把粘豆包捡出来,放在盖帘上,稍微凉一下,就可以蘸着白糖吃了。这样的粘豆包每年这个季节我家要蒸上几大锅,放到院子里晾,待晾凉后,用布口袋装好放进院子里的雪堆里。
   那时的日子,虽然苦但过起来却是甜的。因为日子无论穷富,过的就是一种满足,踏实。一家人能在一起其乐融融,邻里和睦。生活无论怎么艰难,怎么含辛茹苦,也过得温馨心安。那时的日子也禁混,总盼着过年,好能穿上新衣服,能大口的吃顿肉,吃粘豆包粘白糖。盼着盼着却等来的是一场场雪下,雪堆里的粘豆包盖了一层又一层,但年还是迟迟不来。不知为啥,那时的时间实在是过得太慢了,不像现在还没等咋过不见雪飘,年就又到了跟前。
   蒸粘豆包,可是我们乡村每一家一年中的头等大事,它意味着年就要到了。在以粗粮为主的我家,平时少见油荤,贫困的日子人们掰着手指头盼过年。隆重的节日里,有新衣穿,有鞭炮放。饭桌上还有热乎乎黄灿灿抗饿的美食粘豆包,人人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打我记事起,就喜欢吃粘豆包,不光我爱吃,我家里的人都喜欢吃。粘豆包可属于过年的稀罕物,早晨起来大锅里热几个,再煮一锅稀粥,清粥小咸菜,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得四鼻子汗流。母亲做的粘豆包,口感滑润,特别是蘸上白糖,吃完一个又一个,直到肚子撑得饱饱的。
   那时东北人,家家都蒸粘豆包,蒸粘豆包也可以说是一门技术活。有的人家蒸了一辈子却还是手艺不佳。不是面发时间长了,就是没发好。发大劲的面,做出来的粘豆包不仅酸还软,要加不少干面,但蒸出来后粘豆包会不成个。发不好的面,包出来的粘豆包梆硬,糊牙。而母亲做出的粘豆包在村里可是出了名地好,不酸还不硬,街坊邻居们很是羡慕,常常前来取经。母亲都会一一指点,毫不保留。有时还会亲自去人家里帮忙发面,去包。
   邻居小米的母亲娘家是厦门的,男人家是我们东北本地的。她那年大学毕业跟随男人做买卖来到东北。公公每年都会给他们一家人包粘豆包,淘米、磨面、发面、包都是公公一个人干。后来公公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从此后,他们一家人再也没吃过粘豆包。小米她妈没事时爱来我家串门,每次看我们家包粘豆包都露出羡慕的目光。母亲几次想教会她,可是她学了几次也没学会。她说粘豆包虽然好吃,但还要淘米,发面,煮豆馅的简直是太麻烦了,她实在是学不会。所以母亲看出她也确实不会做,就每年包的时候多发一些面,多包一些给她家送去两盖帘。每次母亲去她家送,她的婆婆和她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婆婆说:“以前老头子身体好的时候,都是他磨面扛回来,煮豆馅发面的。那时候就觉得以后他做我们吃就行了,但谁曾会想到他会病了呀!还好的是遇到你们好邻居呀!让我们年年吃上粘豆包。”
   放在雪堆里的粘豆包,比放在大缸里的水灵,不爱裂开风干。所以我们村里人家蒸好的粘豆包多数会把它埋在雪堆里。那时的乡邻相处和睦,即使都没有高墙大院都只是几个木栅栏,谁家雪堆里放了啥都一目了然,也没见谁家丢过东西。
   但是有一年,家属院里着了贼,好几家过年准备的猪肉,鸡,还有粘豆包被贼偷了许多。本来乡里人家都不富裕,攒的一些东西都准备过年吃的,怎么一夜之间说丢就丢了呢?村里人开始互相猜疑起来,甚至有几家还张罗着各家各户去搜找。
   奶奶是村里的支书,她就给村里人开了大会。她在会上重点强调,咱们自己村里人要精诚团结,不能随便怀疑谁。奶奶说这么多年都没见丢过东西,如今生活不那么贫困了,怎么会丢东西呢?
   随后奶奶问村里最近有没有来陌生人,一问还真有一个南方来的小木匠。他每天走街串巷,吆喝着给村里人做一些简单的家具活。他和他瘸腿老娘,在村西头租了一个简易房。自从村里各家丢了东西,也没见那个小木匠来村里。奶奶为此特意拎着两瓶罐头,去了小木匠的租住房,一探究竟。刚一进他家院,就看见小木匠大包小包拎着东西正要出门。他家院里也有几大堆雪堆,似乎也冻了许多东西。他看见奶奶先是紧张地愣了一下,急忙问奶奶是不是有啥活要做?奶奶说:“我不是找你干活的,我是来看你老娘的。这马上要过年了,我来看看你们。”
   小木匠听奶奶这么说,流着眼泪说:“我老娘前几天摔了个跟头,把腰摔坏了住了医院了。”
   奶奶一听就急忙问:“在哪家医院呀?有没有困难呀?我这个村支书说啥也要代表村里人去看看。”
   奶奶也不查丢东西事了,急忙和他一起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小木匠他娘看见奶奶来看她,一把抓住奶奶手,感动的一下就哭了。她说,我们东北人简直太好了!为了生活,她随儿子背井离乡,四海为家的。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没有来得及和人相处就会去另外一个地方了。所以她会时常想念家里的乡亲呀!她内心缺少的就是温暖,她会经常感觉孤单寂寞。我们村里的东北人让她感受到了亲情温暖,每家每户还给她拿了许多过年的东西。尤其是东北人才会包的粘豆包,她非常喜欢吃。她说等她好了,会挨家挨户拜访,感谢乡亲们送她家的过年礼物。让她和她儿子在异乡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奶奶一听心里顿时明白了,原来村里丢的东西真的是小木匠拿了。
   奶奶从医院出来,还给她留了一百块钱。小木匠送奶奶出来,一下就跪在奶奶跟前,哭唧唧地恳求奶奶,千万不要把他偷村里年货的事告诉他母亲。他说,如果他母亲知道了会伤心的。他偷村里人家的东西,是想让她母亲高兴,因为母亲远离家乡,随他走南闯北四处流浪,一天福都没享到,实在是委屈了母亲。因为做木匠活也没挣多少钱不说,回家路费钱都没挣出来。所以,他实在没钱给母亲买过年吃的东西。他不得已偷了几家的雪堆里一些肉食和粘豆包。然后,和他母亲撒了个善意的谎言,就说是村里的乡亲各家送的。他之所以这么说,他想让母亲高兴开心。感受不到漂泊无定的苦。奶奶被他诚恳的话语,以及他的孝心感动了。
   从医院回来,奶奶挨家挨户走访,说了小木匠母子俩的情况,做了许多工作,希望他们都能去医院看望。通情达理的乡亲们也理解了小木匠母子的不易,这家炖只鸡,那家拿几个鸡蛋都去了医院看望。那些日子,奶奶每天都会让母亲去医院给送饭。小木匠母亲出院后,也过年了,这家请家请,那家请,让她娘俩感受到了身在异乡家的温暖。
   后来经奶奶保媒,小木匠还和村里孙叔叔家的莲子结了婚。从此后,他和他母亲也不再漂泊,就定居在了我们村。
   我十岁那年,由于父亲工作关系,我们一家来到了承德。来承德后,过年前我们家依然会包粘豆包,而且一包就包很多,粘豆包蒸好后放在院子里晾凉装袋。所幸的承德的雪也一场接一场下,虽然没有东北的雪下的厚实,但雪堆里也能存下一些食物和粘豆包。那年,我们家属院过年没有蒸粘豆包过年的习俗,也很少有人家会包。所以每次母亲包了粘豆包放在院子里晾,都会有路过的人往里看。他们看后,都羡慕的一个劲地吧嗒着嘴。母亲每次看见邻居张望,都会热情地把他们让进家里,让他们尝尝自己做的粘豆包,看他们爱吃还会给拿一些。以后每年母亲发面蒸粘豆包,都会多发一盆,蒸好粘豆包挨家挨户地送。为了让他们各家吃的方便,母亲还挨家挨户走访。传授蒸粘豆包的经验,教会了他们包粘豆包。从此后,你就看吧,每年过年,家属院里家家都开始包粘豆包,蒸好的粘豆包晾凉后放进院子里的雪堆里……
   我上大学那年,我们家属院集体搬迁,都住进了楼里。母亲还会蒸粘豆包,蒸好的粘豆包只能把它们放进了冰箱里。冰箱里的粘豆包怎么吃都感觉干巴巴的,缺少了雪堆里粘豆包的味道……
   前几天,老婶给我打来电话问我过年是否回东北?她说家里已经蒸了好几锅粘豆包,都在雪堆里埋着呢,等我和哥回去吃。听到雪堆里埋了粘豆包,哥实在按捺不住兴奋,对着电话里喊道:“老婶,我和叶子抽空一定会回去!回去吃雪堆里的粘豆包!”
   一夜微微冷风,雪飘了一地,润了街,静了巷,轻轻拂过玻璃窗。往事万千,温柔了心情。

共 36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记叙了与粘豆包相关的往事。年前包粘豆是东北的风俗,他们把粘豆包收藏在雪地里,雪化冬去,蘸糖吃的粘豆包刚好也吃完。母亲特别擅长包粘豆包,她不厌其烦,在整个流程中格外细心细致。她包的粘豆包不酸不硬,刚刚好,很得大家的羡慕。母亲也会手把手教人做粘豆包。那一年,奶奶是村支书,平时几乎夜不闭户的大院里遭贼了,大家埋在雪里以备过年的物资被偷了。奶奶亲历走访,旁敲侧击,明白了小木匠是肇事者,也清楚了肇事背后的因由。正应了“东北人都是活雷锋”那句话,东北人的善良可是刻在骨子里的。奶奶和大家不仅没有怪罪小木匠,而且还去慰问他摔伤住院的母亲,给他们送去财物,还替小木匠牵线安家。无论家在何处,母亲总不会忘了传统,粘豆包也就一路伴随,它和我们由东北转到承德,给我和哥带来家乡的味道,母亲的味道,永生牵挂的味道。全篇文字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露出温暖亲情,邻里友情。文字最后的描写唯美隽永,升华了主题。感谢老师的分享,力荐共赏!【晓荷编辑:至简至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208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4-02-07 13:36:37
  学习老师的文字,感谢老师的分享,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何叶        2024-02-09 08:27:37
  姐姐辛苦!除夕快乐!
2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4-02-08 20:22:01
  恭喜社长获得精品!
回复2 楼        文友:何叶        2024-02-09 08:27:56
  再次感谢姐,问好。
3 楼        文友:王凤军        2024-02-08 20:33:26
  咱们家东北人都喜欢吃粘豆包,好温暖的文。恭喜精品!赞!
回复3 楼        文友:何叶        2024-02-09 08:28:18
  谢谢王老师支持,敬茶
4 楼        文友:王凤军        2024-02-08 20:35:14
  我家以前雪堆里也放吃的,觉得雪堆里的懂东西吃着却还有天然的味。
回复4 楼        文友:何叶        2024-02-09 08:28:32
  除夕快乐!
5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2-09 10:41:33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5 楼        文友:何叶        2024-02-09 16:11:16
  谢谢小雨,除夕快乐。
6 楼        文友:萧垦        2024-02-10 11:35:24
  新年新气象,为何叶老师点赞!
回复6 楼        文友:何叶        2024-02-10 12:46:58
  新年新气象,初一快乐!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