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十八拐上做神仙(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十八拐上做神仙(随笔) ——龙角山一日游纪实


作者:田荷 白丁,99.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13发表时间:2024-02-15 13:03:13

【菊韵】十八拐上做神仙(随笔) 蒹葭苍苍,草木摇落,冬天一天比一天近了。
   前几日接砖哥电话,说是组织自驾游群的朋友去“十八拐”乐一天,时间定在11月8号,晴天。并说自带午餐,因上到山顶后不可能下山吃饭。听后,尽管手头的杂事特别多,但还是决定一同前往。去年夏秋时节,自驾游的朋友们就相约去十八拐游玩,后因热暑蒸腾不退,也就按下暂停键。
   虽然只出游一天,但吃食、雨具、毛巾、餐巾纸等之类及脚上的鞋,都要思量打点一番。虽说“民以食为天”,我对吃的却是越简单越好,只要吃个七分饱就行,不论吃什么。出发的前天晚上将买好的芝麻面包饼和保温杯塞进双肩包里,面包饼很大一个,吃一个就够了,多带的几个,也许朋友们喜欢吃呢。心里盘算着:7点钟应出门,乘18路公交车,8点前到肖铺公交车站就行了,然后上朋友的小车。怕睡过头,将闹钟定到清晨5时。谁知心里有事睡不安稳,凌晨3点就醒了,翻看一会手机后,穿什么衣服也颇费了番脑筋,穿多了怕活动起来发热,穿少了清早出门会冷,今日立冬。想着想着天就亮了,赶紧洗切青菜、青椒、刀豆、肉丝、姜蒜,孩子们下班后开火即炒就行。寒冬即将来临,想着他们清晨冒着寒风乘车去几十里的郊外上班,傍晚又顶着冷风雨霜赶回家,年轻人也不容易。
   边做边想边看手机,七点过几分了,赶紧背起双肩包出门,又记一遍车牌号:A206
   夜晚下过一场薄薄的小雨,马路上湿漉漉的,几片黄叶打着卷儿随风飞舞,路上行人稀少。想起父亲曾对我说过的话:“与人相约,最好提前三五分钟到达约定地点,不要让朋友等你,这也是对朋友的尊重。”鲁迅先生也说过,大意是:耽误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想着就赶紧往18路车站奔去,18路以往很少坐,去大冶坐7路。
   18路起点站离我家很近,步行街正在紧张改造,面路石砖堆积,坑凹不平。越过街口围栏奔走十几步,只见一溜都是18路车,车门紧闭。顺车往前跑,见一辆车门开着赶紧上去刷卡。车上人已满,一会儿车启动了。到肖铺站一看手机,7点40分。噢,没迟到,心落地了!
   人应等车,绝不能让车等人,公交站不能久停车,找停车位又有多难,父亲说的对。
   8时过几分,两辆小车会合,相跟着向此行的目的地——大冶龙角山驶去。
   龙角山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城南,地处金湖街与大箕铺镇交界处,距大冶市约10公里,因两座毗邻的山峰酷似龙角而得名。两辆车盘旋而上。因晚上下过一场雨,一路上天阴着,太阳藏在深深的云层里透着蒙蒙的光。同游的好友说,天气预报今天是晴天,让大家放心。我想起老辈人的话,立冬这天太暖和并不好,有谚句:“立冬若遇西北风,来年必是大丰收”“立冬不见霜,来年鼠啃仓”。全球气候越来越暖和,立冬不可能见霜,但晚上下过雨,早晨天气阴沉冷风嗖嗖,老天显示一下就行了,我相信明年一定是丰收年。
   车行到第一拐,大家下车拍照,终于要上高山了,第一拐是起点,路在足下,起点也许就是终点。
   车平稳地行驶在山道上。山道并不宽,因不是周末,上山的人不多,没遇到下车的错车,我们很庆幸,这真好!车主吴玉书先生,六零后的年轻知青,驾驶技术娴熟,一面是徒立的高山岩壁,一面是看不见底的深渊,我们却没有害怕的感觉。上山容易下山难,我的内心倒是有些担心下车的行程。
   一拐一拐又一拐,四拐五拐六七拐,车时左时右,人时东时西。太阳出来了,万簇金箭似的霞光,从云层中迸射出来,高山沟壑,清涧山泉、村庄树木,像是披上了金色的外衣,金红的、碧紫的、杏黄的,绛绿色的山峰,层峦叠嶂,云雾缭绕,仿佛将我们带进入了神话的仙境。
   大约一个多小时后,车上到了十八拐,大家又下车拍照。一丛又一丛洁白的山茶花,一波又一波金黄的野菊花,一垄又一垄的野粟毛球,一片又一片浅紫的、淡蓝的、鹅黄的小野花,默默的从我们的身边掠过时,我伸手想亲近她们,却又不忍心,怕惊醒了她们梦一般的自在恬静,花香幽径人留步。爱花的女友小心冀冀地站在花丛中,定格下这美好的瞬间。
   车停在场地后,大家下车攀登到山顶高峰的一座亭子里,这时,又上来几位登峰寻幽的黄石游人,有先生也有女士,还带着音响提箱,这么重的箱子。游人的心灵是相通的,大家见面就熟,人生无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后来得知,他们中有的曾是活动组织者砖哥,曾任黄石老年大学教授的学生。
   合影拍照后大家自由活动,有的打开音响,和带电吹管等乐器的朋友,合奏唱歌舞蹈,有的去观光台看景,有的去龙角古刹佛灵寺拜佛,有的环山步道体验人生,倚着千年古井遥想远古的岁月。在佛灵寺,我看到这样一副对联:
   人生若梦皈依佛祖远尘
   世事如烟步入法门空色
   我想,如梦也好,如烟也罢;远尘也好,空色也罢,当珍惜每一天才是真的。
   枯树杂草野花的芬芳萦绕在我们的身边。这里无遮无挡,放眼千里,远山迤逦着白丝条般的云彩,与龙角山遥相呼应的太婆尖山脉只露出一片山头,看上去仿佛是一顶云中草帽。近处,一环一环的山峦云雾缭绕,茫茫一片,仿佛一伸手就能抓到一大把云雾。
   云彩是变化的,飘忽不定的。一会儿,整个山谷弥漫在浓浓的白雾中,阳光照射不到地面,低矮的村庄看不见了,一切似又坠入烟海,视线所及处白茫茫一片,太阳时隐时现,我们站在亭中,四周云雾缭绕,仙乐飘飘,太婆尖的山头也不见了,一时,我们竟弄不清是七仙女来到了人间,还是我们来到了天宫。正如亭柱上的一副对联:
   山道盘龙远接天
   溪水跌马遥奔海
   砖哥是摄影大师,几十年来为抓拍美景,足迹遍布省内外,这是他第四次登上十八拐山巅了,前三次都没出现过这么美妙的云景。大家说,也许是昨晚下了阵雨的缘故,今天又逢秋冬交接才出现的难得的奇妙景象吧!
   午餐时,大家围在亭子里,拿出各自带来美味佳羹,有糖醋带鱼、油煎鲜鱼、芹菜炒牛肉丝、肚肠青豆花生米等等,还有朋友带了点白酒,驾驶员是绝对不能沾的。不知谁带去的肉包都吃光了,可我的芝麻大饼没人吃,不知是真不喜欢吃还是咋的,收拾好给了一位女友带回家了。
   两位女友把战场打扫得干干净净,不染一尘,怕沾污了这神仙居住的洁净美好境地,也给后面的游客留下干净的环境。
   我采集了一大把野菊花塞进包里,大家各自坐上来时的车位,一路上野菊花的清香陪伴着我们,身心感到清纯、洁净。手机早已没电了,约半个多小时的光景,车平稳着陆,大家的心也落了位,这时大约是下午4点钟左右吧。
   做了一天的神仙,回到家里,野菊花的香气弥漫了整个房间,家人都说:“好香!”
   我等不得天晴,当天晚上摘下几朵野菊花,用清水过滤几遍,烧开水泡上,盖上杯盖闷泡一会儿。揭开盖子,一股清香直扑房间:“这野菊花怎么这么香啊?”一家人都嚷起来。我把整个秋天带回了家,在入冬的第一天。
   帘卷西风,初冬菊盏分外香,神仙一日终不忘。

共 27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游记,雅俗共赏,生动有趣。开头结尾带有诗情,布局讲究,即是开头的“闲笔”,也不忘做人要守时。文章的主体部分,笔法细腻,讲究穿插,避免平铺直叙。写景很有画面感,抒情很有真实感。文章彰显了做人的准则,情操,这是一般游记少有的元素。引入的两幅对联,恰到好处,可谓一缕清香,半榻禅心。结尾菊盏溢香,强化文章淡雅的韵味,仿佛浥露含芳的味儿袭来。佳作,推荐欣赏。【责编:乐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歌        2024-02-15 13:04:27
  这篇游记充满空灵通脱的韵味,既朴实无华又平实生动,读来余味悠长……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2 楼        文友:只影向谁去        2024-02-15 13:05:23
  文思缱绻,笔底流丹。
   诗情画意,绿水青山。
3 楼        文友:叶雨        2024-02-15 13:06:01
  十八拐上一日仙,美哉优哉!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4 楼        文友:秋月菊韵        2024-02-15 13:06:36
  十八拐上做“神仙”。妙!标题妙!内容妙!
中老年之家
5 楼        文友:米香        2024-02-15 13:07:50
  这次十八拐游玩记实,也让我们感觉到了,那做神仙的美,穿梭在天空和云海之间……
6 楼        文友:紫悦聆心        2024-02-15 13:08:27
  游记笔触细腻温婉优美,文如其人。遗憾没陪蓉姐十八拐上做一天神仙。
7 楼        文友:艾梅        2024-02-15 13:09:11
  娓娓道来一趟旅行,收获满满,景色和朋友之谊跳跃在文字里,亲情与野菊馨香盈满在房屋内。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