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恒】又见郁金香(散文)
一
我喜欢郁金香由来已久。郁金香形象优雅,气质高贵。它的花语是完美、深沉、不求回报的爱。
许多年前,我在家门口的花坛里,第一次见到绽放的郁金香。一朵朵郁金香盛开着黄色花瓣,就像一个个高贵的精灵,顿时让我心生喜欢,那一刻好像世间一切的美好都涌上心头。
按捺不住的兴奋,令我欣然命笔,写一写优雅而高贵的郁金香——《黄色郁金香》。当我的这篇散文发表一周后,一位远方的挚友竟然读到了我的文章。他知道我喜欢郁金香,便悄悄给我寄来一束郁金香,并拍图片说送给我一片郁金香花海。他的这份惊喜让我非常激动,从此我就和郁金香结下不解之缘,时时牵挂,心心念之。
可能是地域关系,我们这里很难见到盛开的郁金香。除了家门口的花坛,我竟然很少再能寻觅到它的芳踪。不承想,偶然在一个非常熟悉的地方,我又见到郁金香。那是一个平常的日子,陶老师来电话,邀请我中午到一家小馆吃饭聚餐,我欣然答应。
这家餐馆位于蒸水河畔,在与道源路相交的转角处。饭馆虽小,厨艺高超,价格亲民。据说是某酒店的大厨,回乡创业而办了小小饭馆,生意火爆,常要排队入场,等待用餐。
陶老师是我一位最好的朋友,对于他的邀请,我都是欣然接受。快午休时,趁病人稍少,我一改往日聚会晚到作风,开车避红绿灯、避拥堵,飞快地到达餐馆,为的是早早占一席位。
我已数次在此吃饭,当然每次都是与陶老师和他的朋友们。我感觉自己好像就是一个蹭吃的,每次最后一个到,到了就吃饭,最早一个离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几次下来,连我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因此这次就提前来到。
小馆客人不多,我选择临窗而坐。摆好包包物件,与前台小姐姐沟通一下,这桌席留给我,我随意在饭馆里外转转。小馆非常有特色,前厅不大,但却古色古香。穿过前厅,从假山上的竹子下走到不大的院子里,里面豁然开朗,两边是锦鲤鱼池,一条青石板小路从中穿过,再过去就是大堂的前坪,花草灌木,小桥流水,宛若一座江南水乡的迷你版本。两边的休闲靠椅是给客人们在吃饭前坐一坐,聊一聊。前坪每个花盆里栽种不同的植物,有盛开的黄玫瑰,青葱的鸿运当头,碧翠修长而呈现层次的富贵竹。
我在花盆旁随意走过。突然,富贵竹旁边古铜色的花盆吸引了我。花盆擦得锃光瓦亮,却没有内容,半盆泥巴上不见花红叶绿,空空如也。我蹲下来,想寻找腐烂的根茎,来判断盆里之前栽的花草。却见盆中泥土里有乾坤,几颗形似大蒜瓣子的花种映入眼帘。是郁金香!我不由得一阵惊喜。那似曾相识的模样,与从前脑海中的花影,渐渐重合,渐渐清晰。
隆冬季节,这几颗郁金香种子安静地躺在盆里,松软的泥土托着从窗口跳进来的阳光,温暖有力地拥抱着郁金香的种球。郁金香经历秋收冬藏,蕴积毕生的能量,棕色的“蒜皮”破了口子,露出玉白色微突的尖部。他日,待春风十里,郁金香必然重生。它避开春花争奇斗艳,灿烂一夏,静美一秋。
我连忙拿出手机,对着看似空空的花盆,从多个角度拍照。我的举动,引得旁人异样的目光。
二
就在我正拍摄时,陶老师来了。他见我蹲在花盆边,拿着手机对着郁金香种球,就对我说,郁金香还没冒芽,有什么好拍的,要拍就拍红艳的茶梅花。
陶老师用与世人无异的眼光看待花花草草,红色的鲜艳,白色的素雅,黄色的清新,红色的粉嫩。他深知我喜爱花草,但却忘了我对郁金香的情有独钟。我喜欢郁金香的高贵优雅,喜欢它的灿烂热烈,在我眼里,它就像奥黛丽•赫本一样迷人。
“陶老师,我喜欢的是郁金香。”我抬起头,微笑着说。
“哦,我忘记了,你最喜欢的是郁金香。”陶老师扶了扶眼镜,略带歉意地说。
“没关系。我已经订好了座位,就在那边。”我站起身,指着临窗的那桌。
陶老师比我大两岁,湖北武汉人,身材魁梧,浓眉大眼,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当旁人听不懂时,他迅速切换成衡阳话。我和他相识于2017年衡阳作协举办的“金秋诗会”,陶老师作为省作协主宾出席。在最后,他做了发言,并且在诗会上竟然表扬了我。我作为刚刚加入衡阳市作协的新人,竟能获得陶老师这位诗坛大咖的表扬,心中格外高兴。
“罗宁医生,你的诗歌写得很具潜力,继续加油!”陶老师对我说。
“谢谢陶老师,我也向你多学习。”我虚心地回答说。
在随后的宴会上,大家都很随意,陶老师也展示了他的才华,就是他喝酒尽兴,开始吐“诗”(丝),妙语连篇,“金”句频出,颇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意味。
陶老师不但诗歌写得好,还擅长写长篇小说。他的《报应》《隐患》等多部长篇,都荣获湖南省作协重点项目。陶老师对我非常器重,他知道我心细,就委托我为作品校验。我也有幸成为他作品的首位读者,每当新作品完成,他就会打印出来,用文件袋装着,给我送过来。《隐患》完成时有一百三十多万字,陶老师送来,要求我一个星期完成。我每天在工作之余就是读那沓厚厚的打印稿,用红笔标注,标点错误、对话人称有误、错别字等等。一个星期的时间,我每天阅读达二十万字左右,挑战阅读极限。正是当初这样的阅读,让我如今练就了“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审阅文章易如反掌。
陶老师的短篇小说《未必空空如也》被湖南省作协推荐参加鲁迅文学奖评选。这篇小说是以新冠疫情期间禁足为背景,描写文中主角献血途中和献血时所发生的故事。陶老师完成初稿后,用文档发给了我。那时的标题是《空空如也》,我看了之后觉得,用“空空如也”该加引号,小说向读者传递的,并不是空空如也,而是满满当当的爱意。还是陶老师厉害,把标题调成《未必空空如也》,标题不仅切合实际,而且不加引号。
陶老师是我文学上的良师益友。我创作早期,总希望挑战自己创作小说,却又不知道怎样的文章才是小说。他耐心地告诉我,写小说就是讲故事,需具备:场景、人物、事件三要素。场景描写是为故事作烘托,人物形象一定是典型生动,再让小说中的故事,呼之欲出。甚至找来与我文风相似的小说,让我阅读参考。终于,在陶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小说创作水平提高得非常快。我的小说《萤光点点》,是那段时间小说创作自己的最高水平。
陶老师对于我的帮助是巨大的,他亦师亦友。挚友愿意为我送来一片花海,陶老师愿意将所学倾囊相授。
三
“罗医生,我要送你一个惊喜!”陶老师落座后,对我说。
“什么惊喜?”我看着他,将信将疑。
他早已来了一小会儿,也不见他有什么惊喜,偏偏在我对郁金香感兴时,来败我兴趣。我微笑着扭头望去,一副不满不在乎的样子。
只见陶老师一手拿着红色小本子,一手拿着一个包装盒。
“这是湖南省作协会员证!二年前就该发给你的,是因为疫情期间,我被隔离,错过了为你递资料的时间,今天,终于送上这迟来的证书,弥补我的遗憾。”陶老师将红色小本子递给我。
我曾经期盼得到省作协的认可,加入省作协,用笔写心。疫情后期,我得了“并发症”,经济的捉襟见肘,一直没有恢复,让我斩断一切无效社交,包括同学聚会、朋友聚餐。我唯一没有切断的投资就是学习,专心学习新的医疗技术。让支撑下来的精神支柱便是文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强心剂,我每天精神抖擞,几个诊所连轴转,争取早日脱困。工作之余的深夜,我没在辗转难眠中浪费时间,而是在书本中吸收营养,在文字中勤奋地耕耘。疫情让我感觉到做医生的使命,时间也过去那么久,我已忘了加入省作协这回事,惊喜来得如此突然。
我接过省作协会员证,陶老师又把小盒子递给我。
“这是郁金香的种球,每一颗种球是不同颜色的花,你种上之后,将会成为七彩的花海。”陶老师看着我,那眼神就像邻家大哥对小妹妹的关爱。
“其实,我早就读过你的散文《黄色郁金香》,知道你深爱郁金香。这几粒种球是我从花市精心挑选出来的,送给你,希望你的文章能像郁金香一样芬芳。”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罗宁,我希望笔耕不辍,写出更多更有意义的文章。继续加油哦!”
我接过沉甸甸的礼物,心事储满。也许,会员证是诗的门票,又或许,郁金香是远方的种子,我的诗和远方。这一刻都如此真实。
聚餐中,陶老师又给了我很多鼓励,特别是他最后说:“省作协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希望你在文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我看好你。”这番话,让我心里涌动着汩汩的暖流。
等到聚餐完毕,我和陶老师分别后,已经快到下午两点。早上时,天空被灰暗压得极低,这时天空似乎光亮许多,灰云镶嵌金边,温暖的阳光,从云缝中倾泄而出,万道金光。我抬头看着云缝中的阳光,心情格外舒畅。
我手捧着装载郁金香种球的盒子,就好像手捧着陶老师的一份希望。郁金香的种球已经在我心中发芽开花,一缕芳香沁透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