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我与绿色推拿院(散文)
2023年7月10日我拖着疲惫的身体,从杭州回到烟台,只背了一个双肩包,连拉杆箱都没有带。不是没有什么物品需要带,而是肩周疼得实在拉不动那个迷你式的拉杆箱。身体素质太差了,双腿像是灌了铅。上台阶都需要用手扶着膝盖。
走出火车站的那一刻,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丽娜妹妹和妹夫,我几乎就要掉眼泪了。但是我一贯坚强的性格还是让我忍住了。我不禁问自己:不到七十岁的我,真的就衰老到如此境地了吗?思来想去,我决定以健康为中心打造自己的生活。于是第二天我就走进了我家附近的绿色按摩院,准备用中医的办法调理一下自己的身体。
“师傅,办会员卡怎么算费用?”我怯生生地问道。
“600元十次,每次半小时”。一个中医模样的先生回答了我,并问我哪里不舒服。我说“肩周不好,颈椎不好,腿和腰也不好,浑身僵硬,小腿像灌铅了一样,能治好吗?”
他说:“没问题,需要慢慢调理。”
于是我环顾四周,看见还有三位推拿师傅,经过介绍,我默默记住了他们的称呼,一个是最年轻的小赵师傅,一个是高个子的张师傅,挨着我站的是魁梧身材的孙师傅。店老板姓李,是具有医师资格证的执业医生。四个人都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于是我当下办理了会员卡,决定从长远打算,开始自己的中医推拿康复过程。
由于自己连续在钱塘江边生活了五年,而且体型比较胖,活动量小,所以浑身湿气很重,腿脚僵硬。只感觉按摩床太高了,爬上去比较费劲。当我好不容易爬上去的时候,推拿师稍微推一下我的颈椎,我就疼得直叫唤。肩部、腋窝下更是疼得不能动。好不容易才坚持了半小时。回家后,就想打退堂鼓。
在家里静默了几天,感觉不能向疼痛低头。我在日记本上写道:“张凤英是当年战天斗地的兵团战士,就被这么点儿困难吓倒了吗?不。坚决不能。”
于是又推开了绿色推拿院的门,孙师傅笑眯眯地问:“是不是胳膊疼?”我点点头,但还决定继续推拿,孙师傅建议推拿后在背部拔火罐,我愿意接受他的建议。于是预约了周一、周四、周日,每周三次推拿。从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
在推拿中,我经常与推拿师交流,了解他们对穴位、力道和时间的把握,了解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感觉中医不仅仅是治理身体的病痛;还解决人的灵魂深处的问题,比如持之以恒,建立信心,贵在坚持,推拿相当于被动的活动经过等等。甚至在推拿院我了解到宋美龄女士的长寿秘诀里,就有每日的中医推拿。
回家后,我在短视屏上搜了一些有关推拿和养生的讲座,收藏起来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终于在满五个月的时候,亲身体会到了推拿的好处:第一是减肥成功,从140斤减到124斤,足足减少了16斤。这是默默地减下来的,没有特别的措施,只有按时推拿。并且没有肚皮松弛和面部松懈的感觉。只有轻松的感觉。第二是肩周不再疼痛了,原来系围裙都背不过手。将围裙用松紧带连接起来,套头穿。如今可以背手系带子了。第三原来由于颈椎不舒服,什么枕头都不好用,什么乳胶的,荞麦皮的、羽绒棉的,应有尽有,都不舒服。经过五个月推拿,感觉哪一个枕头都舒服好用,当然还能感觉出乳胶的最好用。是啊,感觉灵敏啦!再有就是上推拿床不费力气了,轻而易举的上去了。
冬季的严寒来了,绿色推拿院温暖如春,不影响我们继续推拿。有几天我血压不稳定,李医生给我免费诊脉,他说对了我的病症“脉沉细,心火重,湿气大等”,开了中药,我去药店配药,自己煎服,疗效明显。这期间孙师傅给我进行头部按摩以配合。这些医生和推拿师身上有仁厚的中华传统美在闪光。直接温暖到我心里了。
到2024年2月29日为止,我在绿色推拿院做推拿康复已经整整235天了,基本上是一周三次,开始几个月是每次半小时,后来改为每次一小时。结果是非常明显的,体重减轻,腿脚灵便,走路快了,胳膊和颈椎柔软起来。血压比去年稳定。
通过235天的治疗经历,我感觉要感谢祖国的中医推拿,我这种亚健康状态,不能做手术,不能输液体,不能住院,只有推拿是最好的最适合我的方法。现在我恢复了五年前的活力,每天码字3000——5000字符,读书上百页,出去散步3000——5000步。感觉心情很愉快。我跟儿子说:“妈妈的多巴胺分泌增加了,心情很快乐。需要感谢绿色推拿院,感谢祖国中医,感谢四位推拿师傅。”
儿子说:“妈妈,只要你感觉身体在恢复健康,就坚持下去,不要心疼钱。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魂。”是的,我正在阅读《黄帝内经》,我想从祖国中医学中汲取健康的营养。营养身体,也滋养灵魂!以后会把推拿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每周做几次,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简介:张凤英,副教授,原籍河北阜平人,现为烟台芝罘区人,山东作协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江山文学网站签约作家兼编辑,在中国作家网、起点中文网河北新闻联盟等网站发表小说和散文,出版《月亮湾小说散文集》《静夜思》《张凤英散文集》《飞雪迎春》等书籍。短篇作品主要发表在《奔流》《草原》《荷花淀》《五台山》《河南文学》《时代报告》《参花》《枣花》《河南教育》《胶东文学》《齐鲁晚报》《燕赵都市报》《今晚报》《青年文学家》《家庭生活指南》《当代文学》《前卫文学》等各大媒体。


1、ytwbytj@126.com《烟台晚报》
2、qlwbsuibi@163.com《齐鲁晚报·随笔》
3、jwbfkb@163.com《今晚报·副刊》
4、qlwbxz@163.com《齐鲁晚报·写作》
5、mangyuan6@sina.com《莽原》
6、qilupinglun@sina.com《齐鲁晚报·评论》
7、syrbcghfk2020@163.com《光明日报·副刊》
8、

1、我的大学老师(散文)《青年文学家》2024年第2期上旬刊
2、难忘儿时端午节(散文)《参花》2024年第2期中
5、草原春意浓《当代文学海外版》2024年第1期
6、王秀梅中篇小说读后感《当代文学海外版》2024年第1期
7、王秀梅的中篇小说是现实生活的镜子《西北文艺》2024年第1期
8、托娅的救赎(小说)《苏州文学》2024年第二期
9、母亲纳的千层底《烟台日报》2024年1月23日
13、儿时的惊蛰《烟台晚报》2024年3月5日文学角
14、青春爱情树《齐鲁晚报》2024年3月12日星期二烟台版
15、老唱片里的岁月《烟台散文》春季刊
16、我与绿色推拿院《黄土地文学》第二期
17、我的“凤凰男”妹夫《现代作家》57期
18、体检中心奇遇记《芝罘文艺》2023年冬季刊(今年春季收到)
19、就好这口羊肉《烟台晚报》2024年3月23日星期六
20、修铁路的父亲《烟台晚报》2024年3月20日星期三
21、正能量与负能量《芝罘文艺》夏季刊
22、像姐姐一样的妹妹《苏州文学20》2024年4月刊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