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既往】栽葱的故事(散文)
一
现在,即使在南方,到了冬天,超市、菜市场都有北方的大葱。每次看到大葱,就想起小时候,我家那一年栽大葱的事情。
小时候,只有过年才有肉吃。因为贫穷,买的肉太少,得有配菜,才可以把有限的肉做得多一点,吃的时间长一点。当然,配菜也可以让肉的味道更鲜美一些。记忆中,那时最美味的菜肴,当然是辣子肉。辣子肉夹馒头,是许多人的至爱。
辣子肉,主要配菜就是大葱。所以,过年时的大葱,则是必备的年货之一。
过年,买上一捆大葱,一直可以吃到正月十五之后。年过完了,各自忙碌,一切都恢复正常,大葱也没有了。可是,有一年,大葱特别贵,平常一斤一两毛的大葱,竟然卖到一块多。那一年,父母让三姐赶集,买过年的大葱。三姐太小不懂,买回来一捆大葱,外面看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打开一看,里面竟然包的是一团冰冻的、混合着泥土的破葱叶!
这种冰冻的破葱叶,是那些奸诈狡猾的卖葱人,为了增加份量,有意捆绑在中间的。一捆葱,能吃的就只有外表一层的十来根,父母生气,责骂三姐不会买葱,没有仔细检查;三姐很委屈,哭了一阵,她那里知道人心不古,为了赚钱竟如此黑心,如此掺假!
二
第二年春天,父母就计划着要多栽些葱。平常年间,家里蔬菜的种植,总共有一分土地。就这一分菜地,大概有一半种辣椒,还有一两行大葱、两三蔓南瓜、几棵豆角,或许还有西葫芦等,总之都是耐旱的蔬菜。因为分田到户,家里土地多了,可以自己决定种什么。父母早早培育了葱苗,耕田,平整土地,都准备好了。到了栽葱的时候,全家总动员。
首先,深挖葱壕。葱壕要挖六七寸深,这是力气活。一点一点地深挖,父母累的腰酸背痛,我们也是气喘吁吁。拿铁锹的手,很快就磨出了血泡,痛的钻心。用手帕包上,继续挖着。
葱壕挖好了,开始栽葱。细细嫩嫩的葱苗,得小心翼翼地拿,慢慢地分开。春天少雨,栽葱要浇水。借了拉水的架子车,一边栽,一边用水瓢浇水。我那时小,栽葱是细致的活,父母不放心,就让我拿着水瓢浇水。从田头拉水车里接到水,端着水瓢,按父母说的办法浇到刚栽好的小葱上。如果只跑几趟,倒还好办,可是一浇水就是一大晌,也是累得筋疲力尽。
此后,每过十天半个月,只要葱苗稍微长高一点,就要给葱苗下面培一次土。培土时,拿着锄头,将两边垄上的土拨下来一点,堆在葱根处。堆土的时候,要特别仔细,不能堆得太多,不能超过葱苗的分叉处;也不可以太少,太少的话,大葱就长不高,葱白就长不长,大葱产量和质量都要受到影响。
起初几次培土还比较轻松,因为只是将垄上的土向低处拨,只要细心把握好培土的量就可以了。渐渐地,土垄就平了,再要给葱培土,就要从旁边挖土了,向高处堆。随着葱苗渐渐长大,原先处在葱壕里的葱苗,已经变成了土垄上的大葱了。
夏天雨水多,过不了几天,大葱就长高一点,葱白长出来了,又要给大葱培土了。垄上大葱边的壕沟,因为不断地挖土,已经变得更深了。这时,再要给大葱培土,就越来越辛苦了,速度也越来越慢。每次培土,全家都要去,从早到晚,挖壕沟培土,辛苦三五天才能培一轮土。过不了几天,葱白又长出来了,又得去培土了……
那一年,为了这将近一亩的大葱,全家人不知道付出了多少时间,多少辛劳,多少汗水,
三
入秋以后,给大葱培土的任务更艰巨了,我们全家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万幸的是,有一位热心的邻居,带了他的两个儿子过来帮忙了。也许是父母央求了人家,也许是父亲从前帮他家盖过房子,农村人讲究以工换工,你帮我盖房子,我帮你筑墙;你帮我做衣服,我帮你耕田……
看着人家父子三人给大葱培土,才知道什么叫农村干活的把式,才知道干农活需要技巧,但更需要身强力壮有力气。我们全家人培土的速度,竟然赶不上人家的二分之一。原先要培三五天的土,有了人家帮忙,竟然不到两天就结束了。母亲感慨地说:“种庄稼,还是需要壮劳力!”
“壮劳力”,当然指的是男孩子!而我们家,前面四个女孩子,这些需要依靠体力的农活,女孩子当然不如男孩子。多年以后,办公室一位同事跟我开玩笑说:“你要是生活在生产队年代,得饿肚子吧?”真的不能想象,假如是农业时代的大集体劳动,我还不知道能不能吃饱肚子呢!
等到天气渐冷,葱叶慢慢变黄,葱梢渐渐干枯的时候,挖葱的时候就到了。此时,大葱旁边的土壕,已经将近一尺深了。由此可以看出大葱成长的过程,是需要人们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流下多少辛苦的汗水!特别是最后两三次培土,简直就是技巧加力量的辛苦活,不断挖掘土壕,将挖出来的土堆到大葱上去,土质疏松,不断向下掉,用铁锨把土铲上去,还得拍一拍,以保证堆上去的土不会掉下来。
看着长势喜人的大葱,父母心里乐开了花,盘算着将这些大葱卖掉,今年明年的日子就好过了。别说像去年一斤大葱能卖上九毛一块,即便是能卖到往年的正常价钱,对我们家来说,也是一笔“巨款”。这样想着,觉得大半年的辛苦也值得了!
到了快要挖葱的日子,才知道今年栽大葱的人太多了,别说卖两三毛,一两毛钱都没有人要。那一段日子,父亲成天皱着眉头,母亲唉声叹气,说我们总是运气不好。好不容易辛苦一场,今年的大葱却不值钱了!
就是这样没有人买的大葱,却还有人趁着半夜偷了一点。其他邻居看见了,气愤不过,跑来告诉父母,是某某人半夜偷挖我们家的葱。那人还说,偷葱贼偷了不少,自己吃不完,还拿到集市上去卖。母亲听了,怒火攻心,一气之下跑到那家人的门前,大声骂了一会儿那家缺德的偷葱贼。而那偷葱贼,也许变成了聋子,没有听到;也许觉得自己理亏,终究没有接茬,也没有敢走出家门。
挖葱的时候,全家人已经没有当初栽葱时的希望和喜悦了。只想着怎样能把这么多的大葱卖出去,尽量能少亏一点。后来,经过多方联系,终于有人愿意买,一斤才九分钱!就是这样,母亲还唠叨着,大葱卖得晚,重量变轻了,重量少了很多,总感觉吃了很大的亏。
这就是我家栽种大葱的经过。起初充满希望,全家人齐心协力,辛辛苦苦的栽种、培土,谁知到头来还是没有多少收入!后来,学到叶圣陶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写中国江南一群农民忍痛亏本粜米,在丰年反而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谷贱伤农”,对于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我是有深刻体会的,因为这和我家栽葱的事情太相像了!
四
栽葱的好处,当然不是完全没有。那一年过年时,我家辣子肉放的葱比往年多!甚至正月都过完了,家里还有没吃完的大葱。春天到了,冬天收藏的大葱,长出了新叶,刚发出的新叶形似羊角,变成了“羊角葱”!冬天里能吃的葱白,已经变得又老又硬,不能吃了。新长出的羊角葱,嫩嫩的,黄黄的,放在油钓里和鸡蛋一起煎一下,或者煮面条时将它剁碎,添在锅里,饭菜的颜色立马就漂亮了许多,香气四溢,格外鲜甜,这也是往年吃不到的美味。
“燕堂淡薄无歌舞,鲑菜清贫只韭葱”;“野饭盈盘厌葱韭,春风半道解狐貂”。从黄庭坚描写葱韭的诗句来看,大葱和韭菜都是穷人的菜食,有钱人不喜欢吃的。这很正常,小时候确实贫穷,即便是大葱,也不是想吃就有的。现在,人们将大葱作为一种佐料用来烹饪,倒是创造出不少美食。如广东人喜欢吃的生煎包,就是在砂锅底下铺一些切碎的大葱,倒一点花生油,将肉包子放在大葱上面,盖上锅盖,放到火上用小火煎十分钟,然后再闷一会儿。打开锅盖,煎成金黄喷香的生煎包就做好了。此外还有葱爆羊肉、葱烧海参,这都是大葱的招牌菜了。还有家常菜大葱爆豆腐、大葱炒鸡蛋等。估计吃大葱较多的还是山东人,煎饼卷大葱,辛香辣伴着甜酱的味道……
也许是小时候的食物吃习惯了,现在看到大葱,偶尔买上两根,和西红柿鸡蛋一起炒,依然是香气四溢,格外鲜甜。偶尔想起来了,买点大肉,切一点大葱,加上辣椒粉、花椒粉,在锅里隔水蒸,过一会儿,一碗鲜美喷香的辣子肉就出锅了。把它夹在馒头里,仿佛又回到了儿时过年的快乐日子!
作于2024年2月17日,2024年3月1日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