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见闻】最爱羊角葱(散文)
从承德回到天津,发现年前买的两棵大葱,直挺挺地已经长成了硬邦邦的羊角葱。中午烙了单层饼,切了葱丝放了甜面酱卷在里面。咬了一口,一股久违的味道,立马充斥我的味蕾……
羊角葱可以说是我的最爱,还记得第一次吃羊角葱是在老婶家。那年姥姥病了,母亲把我和哥领到东北三岔河老婶家。刚一进屋,就看见房间地上摆放了好几盆栽种的羊角葱。那几盆羊角葱长势良好,葱白挺立,葱叶像羊角一样翠绿。老婶的儿子东东和我年龄差不多大,他告诉我说,这几盆羊角葱是他妈做大饭包用的。
老婶师专毕业后教了五年书,由于村里年轻人相继离开村庄,只剩下一些孤寡老人。学校也不再开了,老婶也失业了。那一年,老叔不幸出了车祸,老婶和爷爷一副担架把他抬到承德医院治疗。为了老叔的治疗费,母亲和老婶开始在家做水煮瓜子生意,沿街叫卖,挣了一些钱为老叔交了住院费治疗费。老叔痊愈后回东北,老婶就开始做起了水煮瓜子生意。那时街市上没有做这种生意的,就老婶独一份,再加上老婶人能受累。所以生意越做越好。村里住的多是孤寡老人,都生活贫困,看见老婶发财了,都很羡慕。老婶是个热心肠善良的人,为了帮他们致富,就把水煮瓜子手艺传授给了他们,他们学会后家家户户都开始煮瓜子烘干,然后去街市上卖。人卖多了,老婶的生意就不好做了。老婶就不再和他们抢生意,自己就琢磨做起了大饭包生意。
老婶做的大饭包实惠好吃,里面夹的食料多,必不可少的就是羊角葱。我曾问过她,“为啥饭包里不加普通的葱叶呀?”
老婶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葱叶老的夹里面吃着皮条,塞牙,嫩的还没葱味。只有羊角葱切丝才吃着微辣有甜香味,而且吃着还有葱味。老婶做的大饭包里面有二米饭、花生碎、土豆丝,、豆芽菜、生菜叶,还有香菜叶再配上羊角葱,东北大酱实诚得一裹要多香有多香。那是我第一次吃羊角葱也是第一次吃大饭包,我吃了一个又吃第二个。本已经吃饱了,但我还想吃第三个时,老婶的儿子东东喊了我一嗓子:“一个饭包三块钱呢,你都已经吃了六块钱了!”
在他的喊叫下我不好意思再吃,但我也真的吃不下去了。老婶做的大饭包个大实惠,其实吃第二个就已经很撑了。
老婶的那几盆羊角葱长势良好,郁郁葱葱的。每天吃饭前老婶都会用剪子剪一些硬邦邦的绿葱叶,然后切丝放在小碟里,沾东北大酱,这么吃即使不吃菜我也能吃一大碗二米干饭。本来在承德家里我从不敢吃葱蘸酱的,但到了老婶家却偏偏喜欢吃上了葱蘸酱,或许源于喜欢吃羊角葱吧。
邻居张爷爷和张奶奶也喜欢吃羊角葱,但不知为啥他就栽种不好,每次栽了满满一大盆,浇水晒阳光天天看着,也不见长不说还细细的不挺拔。老婶去了他家,说他们种的太密了,还浇水太勤了,老婶说葱都挤在一个盆里,吸收不了一些土的养分,再浇水多,苗肯定就会营养不良,烂根子了呀。老婶给它们分成两盆,然后又给加了土。并告诉张爷爷一定不要多浇水,羊角葱不喜水,一个礼拜浇一次或两个礼拜浇一次水就行了。在老婶的帮助下,张爷爷家的羊角葱也越长越好。
没事的时候,我和哥爱跑着去张爷爷玩。张爷爷木匠活做得好,会用木头雕刻出许多小动物。张爷爷据说家是安徽农村的,他年轻时是个走街串巷的木匠,后来和村里的任家闺女结婚做了上门女婿。他有一个儿子一个闺女,闺女长大后远嫁外乡,儿子结婚后也和他分家单过,去城里打工了,平时也很少回来。
两口子年纪大了,身体不是太好,仅靠张爷爷雕刻的木头小动物卖一些钱。雕刻出的东西张奶奶会给油上漆,都是老婶帮他拿到集上卖。但毕竟是微乎其微的收入呀!所以,老婶和老叔没少接济他们。老两口爱吃老婶做的大饭包,爱吃猪头肉。老婶每次做了大饭包都会给他们两口子送两个。老叔是火车司机,有时跑车回来爱喝两盅,有时他会买一些猪头肉,但每次买回熟食,老叔从不舍得自己吃,都会让老婶切了裹在大饭包里送给张爷爷他们老两口子。如果单给他们送猪头肉他们两口子会不接受,他们知道老婶和老叔家里也不富裕。所以每次老婶都会把切好的猪头肉夹在大饭包里。我和哥看见几回,馋得不行,也想吃,老婶也只是给我俩夹一两片而已。猪头肉夹在大饭包里再加一些羊角葱即使不放啥菜也让我和哥吃得意犹未尽。
老婶每次去街市卖大饭包都会带上两盆自己种的羊角葱,现割的羊角葱切丝才新鲜还不跑味。这是老婶的独打的招牌,所以她的生意做得很好。我跟着老婶去城里几次,老婶骑着三轮车,所有家什放在车上。我坐在车上,身边是那两盆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的羊角葱。到城里后,老婶把车停在一边,立马开火点灶,手不光不停地忙活着,嘴里还会吆喝着:“大饭包,羊角葱独特风味大饭包三元钱一个了!保证让你吃一个还想吃第二个了!”
老婶嗓音委婉,带着教书老师的味道,再加上老婶做的大饭包价钱实惠,还有车上那两盆绿油油挺拔的羊角葱,立马就有人围了过来。老婶的大饭包不光逛街的人爱吃,那些守摊做买卖的人也都跑过来买。一中午功夫,老婶的大饭包就会卖光了,那两盆羊角葱也剩不下多少。卖完大饭包,老婶不着急回家,会领着我拿着张爷爷雕刻的小动物在集上转,挨个店问雕刻木头收购的价钱,直到问到价钱合理满意为止。老婶才会把那些木雕小玩具,小心翼翼掏出来卖给店里。然后收完钱,细心在本子上记下一共多少钱。看见有小商贩卖葱的会买上一大捆,然后拉着我回家。
回到家把车放进院里,顾不得喝上一口水就揣着钱和那个记账的小本本去了张爷爷家,如数把钱给他们二老。有一次,老婶卖完那些雕刻的小玩具,在买葱时,不小心带出一块钱没注意。回到家去张爷爷家送钱,结果发现少了一块钱。张爷爷说:“少一块就少一块吧,就当你的辛苦钱了。”
老婶说:“这可使不得!一码归一码。该多少就应该多少!”老婶急忙从卖大饭包的钱里掏出一块钱给补上。回到家,哥笑老婶:“何必那么认真呀?即使你少给他们一点他们也不会怨你呀?”
老婶却说:“不许瞎说!哪能那样做人呀?人家相信我更不能那样做呀!”
哥说:“老婶这个人可不好!有点像羊角葱,硬邦邦的太过于较真倔强。”
老叔却说:“羊角葱多好呀!虽然有一定的辛辣味,但味道比普通葱要鲜嫩。大饭包没羊角葱能那么好吃吗?反正我喜欢!”
后来老叔还给老婶在家附近新盘了一个店,专门做起了大饭包夹羊角葱生意。有了固定的摊位,老婶再也不用去市里街市上沿街叫卖。由于邻居张爷爷和张奶奶平时也没事干,也会经常过来帮忙。老婶还会根据卖大饭包的收入情况适当的给他俩开支。不光如此,老婶还把张爷爷雕刻的木头小玩具摆放在店里,帮他们出售。
姥姥病好后,我被母亲接回承德。母亲在我的央求下,也栽种了几盆羊角葱。从不让我和哥吃羊角葱蘸酱的母亲慢慢也喜欢吃羊角葱了,也不再禁止我和哥吃羊角葱蘸酱。父亲休息的时候,还经常给我们烙家常饼卷羊角葱。父亲做的饼松软,再卷上羊角葱和酱我们一家人怎么吃都吃不够……
吃着羊角葱,往事不停地在眼前回放着。我急忙找来一个泡沫箱子把家里剩下的葱全部栽种在泡沫箱里,然后浇上了水。期待我最爱的羊角葱能早日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