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可爱的年兽,借你吉言(散文)

精品 【风恋】可爱的年兽,借你吉言(散文)


作者:梁学伟 秀才,172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79发表时间:2024-03-12 08:16:14

【风恋】可爱的年兽,借你吉言(散文) 对年兽的敬畏,源于幼时听到的一个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
   临近春节,当街上传来噼噼啪啪清脆的鞭炮声时,我总会嚷着闹着要母亲给我买鞭炮。母亲处于保护,不让我燃放鞭炮,便板着脸吓唬我,“别闹腾,再哭,马猴来了,马猴要捉小孩的。”
   母亲说的马猴,就是年兽。相传很早的时候,每年的除夕之夜,年兽就跑到村子里伤害人畜,人们对付它的办法不多,后来就用敲锣,点火,拿沾满猪血的刀来吓唬和驱赶它。于是人们知道了它怕火,怕响,怕红,就演变成了现在的贴春联放鞭炮等方式迎接新年。从传说到民俗的过渡,只因一个面目可憎的年兽。对于母亲的话,我半信半疑,马猴的阴影常常困扰着我。待我长大一些,上了小学,我就怀着好奇而疑惑的心去请教逢年就给村里写春联的教书先生。我常常偏着脑袋问他,“爷爷,马猴真的捉小孩么?”
   爷爷放下浓墨饱蘸的毛笔,抚须笑道:“孩子啊,年兽是兽,既然是兽,伤人害畜是常理之事。可年兽也功不可没啊,在我们这里刚建村的时候,草狼豺豹横行,把整个村子闹得鸡犬不宁,每每临近年关,有只长相如麒麟的独角兽就守在村口,它已饿得饥肠辘辘,看着过往行人从它身边经过,它却从不冒犯,眼睛里满是善意。后来有个屠夫傍晚回家路过,就把肉担上仅有的几块骨头扔给它吃了,独角兽就有了力气,便天天守在村口,如有草狼豺豹进犯,它就用锋牙利爪撕咬攻击,久而久之,村子渐渐安宁。后来这独角怪兽也就成了村里的守护神。看来,年兽也懂得感恩和与人为善啊!”
   较之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我更热衷于教书爷爷口中的年兽,它让我消除了对年兽的恐惧和偏见。在我的意识里,年兽不再面目可憎,祥云眼,雨点眉,火云腮,是一只为人们祈福送瑞的灵异。剪纸的村姑,临近年关,也常剪一对可爱的年兽贴于门窗棂楣,能守岁能赐福,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久而久之,年兽年兽延年益寿的形象已在人们心里落地生根。
   看着老先生端庄秀气如行云流水的一幅幅对联书法,一千种愿望,一千种善念都在他的心里春风化雨,其间所有的风雨雪霜都化为笔锋间闪耀的晴云。他是否也原谅了之前年兽种种的不端不雅大不敬,或者,在他心里有另一只年兽的存在。教书先生几乎承包了村里所有对联的书写,纵有千幅对联,也不带重复的,所有人们感到好奇又对他敬佩有加。老先生一脸的故弄玄虚,笑着对我们说,“我心里有只年兽,心存善念,懂得感恩,它让我咋写就咋写。”对他的话,我们信以为真。是啊,这只年兽不只教他写“五谷丰登”“大地回春”“百年好合”,还教他写“移风易俗气象新,青山人老君行健”,有这么只年兽在他心里卧着,给他点拨,庸人也能变才子,我咬破手指也想。可多年之后,当市场大流量的对联贴上标签兜售时,我似乎能清晰地听到耳畔年兽的指责之声,如今年兽的脚步匆匆,鞭炮声渐次稀落,盛世的黄昏,剪纸上的年兽,发出凄厉的低吼。
   习惯了在城镇过年的我,还是对农村的春节充满向往的。电视里春节晚会的喜庆和窗外烟花的绚烂缠在一块,虚虚实实之中有别样的温暖,偶尔阳台上驻足远望,故乡的山村,恍恍惚惚又在眼前。大年三十晚饭一过,父亲总在门外燃起一堆柴禾,我们围着火堆跳来跳去,母亲让我们烤烤手,暖暖脚,烘烘身子,玉米秸秆和干柴木棒燃起的火暖融融的,它会驱散一冬的寒气,母亲说除夕夜的火是祭天的火,用它煨暖的身子是一年不生病的,人也有精神,日子也会红火。看人间有多美,烟火璀璨,烟花绚烂,很多年前就有人把如此吉祥喜庆的寓意跟这冲天的篝火扯上瓜葛牵上缘分,并美其名曰“照庭”,意思大概就是人间的烟火能照亮天庭,让上天也能感受到世间的温暖和烟火气息。蓝色的夜空中,不时有冲天的花炮在徐俆绽开,片片霓虹盛开炫目的花瓣。女儿在火堆上跳来跳去,在火光的映照里,俨然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天使,她把两只小手拱成喇叭向远处鞭炮炸开的火光里喊着:“可爱的年兽,为我许个愿吧。”
   年兽的愿望知多少?今夜的火光,照亮明天的路。待橙红色的火焰慢慢下沉,母亲便在火堆旁燃起纸香,新烧的纸片翻飞漫卷,带着母亲许下的一个个愿望,蝴蝶一样飞在半空,当然也终将带着几柱香的虔诚,和这一年中人间最繁华的夜色融在一块。
   再美的夜色终将落幕,再旺的篝火终会化为灰烬,城市与乡村的距离,也许是一挂鞭炮的长度,也许是一堆篝火的温度,也许是对沿袭千年来民俗虔诚的深度。有烟火璀璨的乡村是一番温暖的景象,而有车水马龙的城镇,亦是一抹亮丽的景色。有时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也是以民风民俗的泯灭为代价的。作家刘醒龙曾说,流传在民间的文化是历史进程的活化石。几乎每一个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都能在乡村的延衍变迁中找到渊源。我宁可渴求每一个故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添枝加叶,也不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一次又一次的对其削繁就简,动摇它生存的根基。
   我们喜欢过年,因为新年里藏着许多的愿望。红红的对联里有吉祥如意的愿望,包着硬币的饺子里有好运相随的愿望,热气腾腾刚出锅的花馍寿桃里有健康长寿的愿望,欢快清脆的鞭炮声里有快乐喜庆的愿望,葡萄美酒的祝福声里有百年好合的愿望,黄香袅袅的岩庙里,有一生平安的愿望……美好的愿望满地都是,而如今,却找不到地方祈求与寄托。
   当春节的年味变得寡淡,街上匆忙的脚步疏落,杂戏团和高翘队的退幕,母亲还像一个虔诚的信徒一样把春节布置得庄重而又有仪式感。排位上的先辈故亲也是至尊的客,天井里的三界神位也是无上的宾,伺守牛舍羊圈的牛王神也是我们惺惺相惜的生灵,天地六合主宾次客都会有人朝拜,上菜敬酒,焚纸燃香,诚心可鉴。对故人和至亲的怀念与追忆,这是最为厚道的缅怀方式了,排位就是亲人的一张脸,三叩六拜,道安问好,也算是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尊崇。一年就这么一次,多些礼仪,多些热闹,逝去的人安心,活着的人开心。
   大年初一,本族的兄弟妯娌们会带上孩子聚在一起挨家拜年,吉祥的话在这天几乎都说尽了。母亲忙活着招待来拜年的叔伯哥嫂,糖果瓜籽葡萄干桂圆大红枣铺满桌子,这还不够,母亲又把自己蒸的年兽糕端上,大伙打趣说:“这是个好东西,年兽年兽延年益寿,又添福气又送吉祥。”我相信母亲的手艺,腊月二十三供灶王爷的糖瓜,供桌上年年占主位的双翅出嘴的蒸鸡,元宵节照亮房间的黄豆面灯,都是母亲拿手的得意之作。如此的心灵手巧,是不是母亲的心里也会卧着一个心有灵犀的年兽,给她指点迷津。而今母亲已去世多年,现在想来年兽也许是她一厢美好愿望的承载和寄托。当然,也是乡村生活的一个印记。
   常年写对联的老先生也走了,走后第一年春联变成挽联,可人一走怎么也挽不回来了,他究竟为人们写了多少春联已无从统计,可年兽的故事从他口里传出却让我烂记于心。福也年兽,祸也年兽。先生年轻时跟人讲年兽故事时遭到迫害,说他善恶不分,因为人们已习惯了年兽面目可憎的反面教化,可年兽于他则是与之心有灵犀的存在。这还不够,他极力反对村民加入基都教会,那是西方陋习对中国人的精神洗礼,应该移风易俗。有人跟他死扛“我心里有个万能的主!”而他反唇相讥,“我心里永远有只善良的年兽!”
   身逾不惑之年,异乡的文化广场,在庆新年的路上,锣鼓喧天,鞭炮声响,及近傍晚,彩灯闪烁,开遍枝头,尽显华丽景象。一番热闹之后,掩面沉思,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其实,单纯的敲锣打鼓吹琐呐不是文化,而当其遇到新娘的花轿摇摇闪闪地进村时,便成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礼仪。也许百年后,春节也会成为流传在民间的一个故事,只供人传诵而没人去守护,又或许可爱的年兽也在电光礼炮的轰响中消声匿迹。其实年兽的愿望很简单,守护好每一个旧貌换新颜的村子,守护好每一个盈满烟火气息的春节,正所谓世间烟火暖,四季皆安然。如此安好。
   可爱的年兽,借你吉言吧。
  

共 31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质量上乘的非虚构散文。作者选题源于民间故事,创作视角独到,此文也是对民俗文化的一种传承;说起“年兽”,全国各地较为认同的一种观点是:很久以前,有种怪兽叫“夕”,它在每年的年关都要出来伤人,连保护老百姓的灶王爷也拿它没办法。于是,灶王爷上天请来了一位叫做“年”的神童,神童法力高强,用红绸和放在火中烧得“噼啪”作响的竹竿消灭了夕兽。这一天正好是腊月的最后一天,老百姓为了感谢和纪念“年”在这一天除掉了“夕”,就把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过年”。各地贴春联的目的也是为了驱赶“年兽”的意思。在此文中,因为“年兽”便自然写道和年兽有关的春联和剪纸等民俗文化,如今,手写春联的也越来越少见了,更随着如今的生活节奏感的加强,春节期间的民俗文化也渐行渐远而日趋惨淡,这些,都乡村生活的一个文化印记。同时,在此文中,作者还精心安排了一位先生,从老先生的经历和认知中,让读者了解到年兽如今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善良的品质也已经是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者在文末感叹,可爱的年兽,借你吉言吧。由此,此文思想内涵丰富,值得读者阅读收藏。【编辑:黄土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321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土地        2024-03-12 08:17:14
  祝贺先生加入省作协。
文化苦旅,苦乐兼容。 人品如竹,如竹文风。
2 楼        文友:黄土地        2024-03-12 08:18:51
  先生在江山有3篇(首)文斩获绝品难能可贵,向您学习。
文化苦旅,苦乐兼容。 人品如竹,如竹文风。
3 楼        文友:梁学伟        2024-03-12 11:42:36
  感谢黄土地老师对拙作的美编与盛赞,对年兽年俗的感想与守望,望年兽真心能带来些许好运。祝创作愉快,身体健康。
4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4-03-12 13:56:33
  又见师弟佳作!感谢辛苦创作赐稿支持社团!欢迎并期待师弟更多佳作呈现!恭喜祝贺顺利加入山东省作协,成为省作协会员!向你学习!点赞、鼓掌!
碧潭飘雪
5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4-03-12 13:56:52
  佳作已申报精品。
碧潭飘雪
6 楼        文友:梁学伟        2024-03-12 22:19:07
  谢师姐美评,道声辛苦,问好,诸事皆安。
7 楼        文友:风恋落花的孤独        2024-03-14 00:11:12
  文字历练,作品深厚,用文笔书写,直达灵魂,梁雪伟老师带来的作品盛宴,欣赏并阅读。
用文字慰藉心灵,放飞梦想。
回复7 楼        文友:梁学伟        2024-03-16 00:31:23
  谢风恋兄关注留评。向师兄问好春安,保重身体,创作丰收!
回复7 楼        文友:梁学伟        2024-03-19 06:46:54
  问好风恋兄。谢关注美赞,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愿每一天都顺心顺意,幸福满满。
8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4-03-21 16:03:25
  文章用回忆和讲故事的方法,把年兽这一中华民族几千年节庆民俗文化阐述得深刻而深情。年兽只是一个传说中的物体,可它却承载了无数的寓意,有的人说它是憎恶的怪兽,而有的人则说它是善良温暖的吉祥物。可看,同一事件或物体,在不同人的眼里会是不同的景象与含义。通过回忆的故事,呈现给读者眼前的是吉庆、祥和的寓意,是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与精神寄托,也体现春节这一民间重大节日的隆重与喜庆。而如今城里过春节的景象,除了一些现代化元素和商业气息外,再也找不到过去那种单纯美好的仪式感。通过对比,作者在失落中呼吁:文化需要一代代传承和发扬,否则,终将变成故事,随着时光的久远而消失在历史烟尘中。文章主题立意高远,耐人寻味和思索。也体现了作为文艺者的社会责任感。给作者点赞!给美文点赞!百度学习!
碧潭飘雪
9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4-09-30 20:54:09
  再次拜读学习美文!上一条留言里居然打成了“百度”,特此更正,抱歉!问好师弟及家人国庆节快乐,吉祥安泰!
碧潭飘雪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