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游小兴安岭石林(散文)
提起云南石林,知之者甚多,游过者,赞赏有加,未游者心向往之。其实黑龙江省的“驴友”们如果时间紧,不想出省游玩,那么,去小兴安岭石林一游,或许是最便捷最明智的选择。
那年六月,我和同学去伊春看望生病的闺蜜。有一天,天朗气清,微风不燥,阳光正好,闺蜜让她弟弟当导游陪我们去游小兴安岭石林。我们乘大巴至汤旺河,又换乘出租车,半小时后,到达小兴安岭石林。
我们入园最早,景区游人寥寥。正在修路,我们随导游先到足有三层楼高的一座黑灰色石峰旁。石峰顶端,状如大钟,一道裂痕残忍地将石峰拦腰切开,呈上下两部分。整座石峰的正中间,上写:小兴安,下写:岭石林,几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
向石林深处走去,眼前右侧一座石峰,导游指给我们:“”看右上边像什么?”“像猪头!”我们不约而同地喊道。石猪的两只耳朵好大,像是在煽动,鼻孔也是大大的,嘴唇厚厚的,略微撅起,头微微抬着。“哎呀!太像猪八戒了!”我们惊呼,导游说这是“悟能望月” ,我想它大概在思念月中嫦娥吧?八戒呀,八戒!此山久伫立,此情何时休?
“往高处看!”导游指点着,那是“林海观音”,居一群石峰之最高处,需仰视。从正面看,她身著长袍,一掌托在胸前,慈眉善目,端庄。从左右两侧观赏,身姿体态又各呈特色,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总是神色安详、凝重。旁边的游人双手合十,拍照。我也想:观世音菩萨居高临下,照拂一切,护佑景区,保护这里树长绿,花长红,草长嫩,人平安,景常美。
说小兴安岭奇石林立,毫不夸张。你看,光秃秃的石头上,居然长出一颗孤零零的小树,稀疏的枝叶在风中摇曳。对面又是一块巨石,上面一只大青蛙,鼓起大眼睛紧紧盯着小树,好像随时会扑过去。那跃跃欲试的样子,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此景是“金蟾戏树”。
我们来到一个地势开阔处,想稍稍休息,没有等我坐下,同学喊了一嗓子,我抬头一看,啊,对面半壁石山的中部 “龙凤呈祥”四个大字赫然入目。右面是石龙头,龙口大开,龙牙依稀可辨,其势虎虎生威,龙头上是浓浓的绿叶,夹杂着稀稀碎碎的小白花;左侧是凤头,凤嘴微闭,栩栩如生。切题:龙凤呈祥。
走在石林之间,奇石迭现,金龟昂首,鹦鹉学舌,大象蜷鼻,一线天……似人,似物,如禽,如兽,举目成趣,美不胜收。
原来小兴安岭是花岗岩地貌,历久年深,受风雨剥蚀,石质变酥变脆,裂痕屡见,才分割成一块块巨石,一座座山峰。感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 藏奇纳秀妙不可言的石林景观,让游人怡情悦目。
小兴安岭石林不仅石奇,也以林木见秀。一棵茂盛的白桦树与一棵浓翠的松树相依相偎,缠缠绵绵,白树干与黑树干对比鲜明,活似穿白衣的少女与穿黑衣的小伙,相挽相扶,两树昂首向天,好似向苍天宣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此之谓“情侣树”。在另一棵老树离地面不足一米的树干上,长着一个包块,酷似一只小棕熊,它的小嘴稍尖 ,两只眼睛清晰可见,左爪在上,右爪在下,紧紧地抓住树干向上爬 ,唯恐摔落下来。这一景是“棕熊上树”,这名字极为贴切。“这树上的小棕熊,其实是树长肿瘤了。”游人中有人这样解释。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新鲜!有道理吧?“是肿瘤也该是良性的,因为树没有枯萎,还健康地活着。”我补充说。
石林中的树高高低低,参差错落,蜷曲的,纤长的,柔弱的,苍劲古朴的,随势生长,各显奇态。
走到群峰最高处,竟然有一处宽阔的石平台,脚下是悬崖,对面群峰上的树,莽莽苍苍,绿无际涯。头上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此刻,人站在高处望远,不由你不心胸爽朗,不由你不心潮激荡,于是,我们放声长啸:“林海,我来了——”喊声在石林中回荡,“林海,我来了——”这种感觉真爽!我游过多处名山,如张家山、泰山、衡山……更见过茂密的森林,可是,直到此时,我才忽然明白了林海的真意。我到过云南石林,为之折腰,但没有如此浩渺,壮阔的林海。小时候就会唱:“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英雄的鄂伦春……”心想:兴安岭,我从歌声里走进你的怀抱,我看到你了,你也看到我了吧?相看两不厌,只有小兴安。乾隆曾在灵隐寺廊柱上留下:”吩咐庭前柏,记予四度过。”我也吩咐小兴安,记我曾来过。走啦,走啦!同伴喊我,我们恋恋不舍地挥别林海,“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的歌声又在脑海中萦绕。
小兴安岭石林中,花也绚丽,遗憾的是,我们错过了金达莱盛开的时节。现在小白花,黄花,藕荷色的花,在万绿丛中闪烁,同样秀色可掬。这里的青苔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青苔的周边全被小而均匀的绿叶镶上了边,好像女孩漂亮衣服上的流苏。峥嵘奇特的石峰,姿态各异的树,色彩缤纷的花,与绿茵茵的青苔相映成趣。令游人心舒意爽,流连忘返。
小兴安岭石林是北国小兴安岭一颗璀璨的钻石,开发较晚,虽不如云南石林声名远播,但登高望远,林海松涛,漫步景区,石柱参差,剑峰罗列,是北国风光无限的一处胜景,值得一游。它是风景名胜中的一支“绩优股”。如果你游此处石林,会尽兴而归。离开时,你一定会竖起大拇指,高兴地说:不虚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