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云水】摊煎饼,补天地(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云水】摊煎饼,补天地(散文)


作者:淡淡的云彩 进士,10908.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04发表时间:2024-03-24 15:24:32

过完元宵节,年味随之散去,一切回归正常。不过,在我们老家,还流传着一种习俗, 每到农历二十那天,家家户户都要摊煎饼,补天地,虽然比不上过年那般热闹红火,但世代传承,生生不息。
   在我的印象中,奶奶记性特别好,尤其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如数家珍,牢记于心。我就很纳闷,奶奶不识字,又不会看黄历,怎么就能知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哪天过什么节?好奇心驱使,我去问奶奶,她笑着说,老祖宗传下来的节日每年都过啊,都过了大半辈子,还能记不住?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
   传统节日总是离不开舌尖上的美食,元宵节一过,我就天天盼着补天地那天赶快到来。正月二十那天,天光还没大亮,奶奶就起床了,我也跟着起来。因为奶奶昨晚说了,今天要摊煎饼。补天补地,一年一次,我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奶奶梳洗完毕,先要“填仓”,顾名思义,就是粮食填满大小谷仓。奶奶走进灶房,将装草木灰的笼提到院子里,用一把大勺勾灰画出几个大小不等的圆圈,代表粮仓。她一边画,一边将小麦、大豆、玉米、花生等五种农作物种子分别放进圆圈,寓意粮入仓。奶奶说,这预示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填仓完毕,奶奶随后开启摊煎饼模式。她将两碗面粉倒进一个盆里,又给面粉撒点盐,打了两个鸡蛋。接着她用左手端起水瓢给盆里缓缓加水,右手拿起筷子飞速转圈,面粉打着漩儿。奶奶不慌不忙,动作娴熟,如行云流水,看得我心里直痒痒。我也想试试。奶奶笑着将筷子递给我:“慢点搅,小心面糊溅到脸上。”我模仿奶奶的样子,握紧筷子,使出吃奶的劲,但动作迟缓,搅动很吃力。
   奶奶说我年龄太小,力气不够,等我长大就能像她一样。正月气温低,要想做出柔软筋道的煎饼,面糊需要饧一个小时。我按照奶奶的吩咐,从储物间拿来几颗土豆和两根胡萝卜,它们和煎饼放在一起是绝配,我和弟弟最喜欢吃。“当当当”的切菜声犹如春天一支欢快的乐曲飘荡在农家小院,就连家里那只可爱的小白猫似乎也被吸引,一路小跑,冲进了厨房。
   太阳升起,温暖的阳光照射西边厨房的窗户上,也映照出奶奶忙碌的身影。爷爷不紧不慢扯着风箱,奶奶站在灶台前,舀一勺面糊,只听“滋啦”一声,面糊沿着锅底画了一个圈。奶奶顺手拿起锅铲,将面糊涂抹均匀,圆圆的煎饼模样就呈现在眼前。爷爷用麦秸烧火,火候拿捏恰到好处,再加上奶奶的高超厨艺,出锅的煎饼散发出淡淡的麦香味,很是诱人。
   我很想吃一块,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和蔼地说:“今天是正月二十,敬过女娲娘娘,补了天地,我们才能享受煎饼的美味。”
   “天不是好好的嘛,太阳当空照,地面也没听谁说有窟窿啊!”我很是不解。
   “净说傻话,等天和地真有了窟窿再去补,就晚了。”奶奶笑着看了我一眼。
   “这就叫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爷爷呵呵笑了。随后他咳嗽了两声,清了清嗓子,给我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
   据说上古时候,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战败,怒火攻心,一头撞倒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洪水泛滥。女娲不忍生灵涂炭,于是在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才得以安居。”女娲娘娘补天的日子正好是正月二十,所以,这一天被人们称为“天穿日”或“补天节”。人们用摊煎饼来效仿女娲娘娘补天地,感谢她的大恩大德。
  
   二
   正当我津津有味地沉浸在爷爷讲的故事里,就听奶奶喊了一声:“补天地了!”弟弟一听补天地,“嗖”的一声,就像一支离弦的箭,从屋里射了出来。奶奶走出厨房,手里端着一个大盘子,里边放着几张煎饼。她缓步来到开间的供桌前,将盘子放上去,点燃三支香后,又烧了一些纸钱。看着奶奶虔诚恭敬的样子,我和弟弟站在一边都不敢说话。奶奶磕完头,慢慢站起身,将事先准备好的几根红绳,一一系在煎饼上。随后她拿起一张,来到院子里,抡起胳膊,用力一挥,“嗖”的一声,煎饼一下子飞到房顶上。我和弟弟也各自拎着一张煎饼,学着奶奶的样子,使出浑身力气,抛向屋顶。我的那张不偏不倚,刚好落在屋檐边上,而弟弟手里的煎饼在空中转了几下,打到他的头上。我忍不住笑了,奶奶瞪了我一眼。我忽然意识到补天地是很庄重严肃的事,吐了吐舌头,嘴角不再上扬。
   奶奶不忍心打消弟弟的热情,让他去“补地”。弟弟在家里转来转去,最后发现后院菜窖口没有盖严实,中间有一个洞,于是他将煎饼轻轻盖在上边,然后高兴地围着菜窖手舞足蹈,大声喊着:“我终于补好地了!”
   那时在我看来,补天地仪式看来不仅陈旧落后,而且多此一举。奶奶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不能忘本。爷爷接着说:敬畏天与地,新的一年才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顺遂。听了爷爷奶奶的话,我渐渐明白补天地背后的真正意义。
   “为什么奶奶成为补天地的主角,爷爷不参与?”我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问题,因为平时很多重要场合,都是爷爷出头露面。爷爷一听乐了,说:“因为纪念女娲娘娘,所以这个仪式理应由长辈家庭主妇来主持,这大概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家庭主妇祭祀的节日。”
   东晋王嘉所撰《拾遗记》最早记载天穿节:“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置屋上,曰补天穿。”由此可见,东晋已有补天补地的习俗。
   圆圆的煎饼象征着圆圆的补天补地的补丁,其实,用烙好的菜馍也能替代煎饼,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咸阳志》中记载:“正月二十烙菜馍,偏食人家,俗传置于房顶,以补天;按于地,以补地。”
   据说,正月二十摊煎饼,还有一层寓意,就是从这一天起可以烧干锅。因为在此之前,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九是不能烧干锅的,尤其禁忌烙饼,炒豆豆之类。记得有一年正月初十,家里过年蒸的馒头和包子所剩无几。吃完早饭,母亲开始和面,随后将面盆放在热炕中间,来加快发面速度。我忽然想起好长时间没有吃烙饼了,就建议母亲做一次。“万万使不得,二十还没过,是不能烧干锅的。”母亲连连摆摆手,瞬间驳回了我的“无理”要求。
   “这是为什么呀?”我很纳闷,这正月讲究真多。母亲和颜悦色地说:“你想啊,大正月的烧干锅,锅被烧干烧光了,吃啥啊,以后的日子咋过啊?”我瞪大眼睛,有些不解。
   母亲看我吃惊的样子,又补充道:“正月二十是女娲娘娘的补天日,为了效仿女娲补天,人们烧干锅以示炼石,用摊煎饼烙菜盒的形式补天补地。后来人们认为烧干锅代表着无米下锅,烧干锅意味着烧光一年的福气。所以大正月是不能烧干锅的。”母亲的话让我心中豁然开朗。禁忌烧干锅是人们在新年伊始图个吉利,也图个好彩头,期盼新的一年,生活幸福如意。这和补天地所表达的美好愿望毫无二致。
  
   三
   岁月不饶人,奶奶年纪越来越大,行动不便,母亲顺理成章接替奶奶,负责一家人一日三餐,也像奶奶当年一样,每到正月二十都会烙一沓薄而圆的煎饼,模仿女娲娘娘补天地。同时,也给全家人带来一顿色香味俱全的煎饼美食。
   当我长大后,去远方求学。每到正月开学季离开老家,母亲千叮咛万嘱咐,说马上就到正月二十,让我别忘了买煎饼吃。她还说“二十补一补,一年不受苦”,我的学业和生活也会顺顺当当。母亲的叮嘱就像一股暖流,给人莫大的精神安慰和鼓励,带来前行勇气和力量。
   母亲常说,不管生活是苦还是甜,该讲究的习俗必须讲究,这样日子才有滋有味,才有盼头。
   “一枚煎饼补天穿”,传统习俗大多与时令节气、农业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正月二十正值雨水节气,风调雨顺是庄稼丰收的前提和保证,人们用各种形式祈福祝祷。还有惊蛰前后,春雷动,虫惊而出走,危害庄稼,或滋扰生活。二月二这天,我们当地有炒豆子的风俗。“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寓意五谷丰登,平安健康。这些民间习俗和母亲说的出“讲究”如出一辙,就像现在人们说的生活要有仪式感。
   因为有家人的细心呵护,以前不管是上学还是上班,每次回到家里,母亲和奶奶都已将饭菜做好。像摊煎饼、烙饼这种技术含量高的美食,我是一窍不通。成家后,我才慢慢开始学做饭,尤其是摊煎饼,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母亲的精心指点下,经过多次尝试,我终于如愿以偿,做出了美味的煎饼。每到正月二十,我都会摊一沓煎饼,敬天地之威仪,祝万物和谐共生,愿家人们幸福安康。
   现在补天补地仪式不像过去那么繁琐,人们只是象征性的将几张系着红线的煎饼抛向天空,煎饼落地后,被放到墙角,就算补完天地了。无论形式怎样,补天补地这种传统习俗已经厚植人心,代代相传。
   今年是龙年,今天恰逢正月二十,天空下起了雨。春雨如丝,飘飘洒洒,悄无声息滋润着万物。我起了个大早调好面糊,用电饼铛摊了一摞煎饼。简单的补天补地仪式结束后,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着可口的煎饼,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氤氲出一幅团圆和谐的画面,温暖动人。
   时光的脚步永远向前,永不停歇,大浪淘沙,一些陈规陋习逐渐消失岁月的长河中,而补天地的习俗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景,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在人们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不曾改变。
  

共 35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在于自然的抗争中,逐渐认识到自身不过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对于不可抗争的,就寄予美好的愿望,为了五谷丰登仓廪实,顺顺当当好年景,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安排节日祭天地,祈求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本文从小时候写起,爷爷奶奶怀着虔诚的心灵,摊煎饼,补天地,让弟弟和我大呼过瘾,记忆深刻。妈妈和奶奶一样,重视每一个传统节日,把平平淡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盼头。我呢,虽然不再为衣食发愁,也把补天地的节日用心传承下来,每逢正月二十,认真摊煎饼,敬天地之威仪,祝万物之和谐,愿家人幸福安康。节日,在岁岁年年年年岁岁的长河里,一个平常而又不平常的日子,带着所有的美好与祝福,让每一段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攀升,幸福美满。文章用煎饼穿针引线,从奶奶到妈妈,再到自身,摊煎饼的方式逐渐改进,美好的愿望一直都在,传承美好的文字,也传承美好的愿景。感谢云彩赐稿云水禅心,遥祝春安笔健。【编辑:郭秀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324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陶桃        2024-03-25 22:03:43
  传承美好的传统,也传承美好的愿景。祝贺云社佳作摘精,祝文丰春安!
1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3-26 07:25:27
  一早起来就看见陶桃老师的精彩留言,热情关注和不变的支持,敬茶!
   半年多没有写文章,写起来找不到感觉。老师的文笔细腻生动,游记更为出色,向老师学习了。
   祝老师春安笔丰,工作顺心,生活开心。
淡淡的云彩
13 楼        文友:微波        2024-03-26 16:02:08
  老师用生动精美的文章,把传统和现实优美地结合在一起,家庭的温馨和节日的气氛,将我们的心都带去了,咀嚼老师文章里美味的煎饼,让自己也做一回小孩补天补地!
回复1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3-27 06:23:12
  感谢微波老师真挚美好留评,非常感动,给老师敬茶!
   民以食为天,传统节日离不开美食,美食也让我们记住了传统节日。老师的创作热情和精神让人很受鼓舞,向老师学习。
   再次感谢老师支持,祝天天开心,期待更多精彩美文。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