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既往】走进观音寺(散文)

精品 【东篱∙既往】走进观音寺(散文)


作者:琳达如菊 举人,413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64发表时间:2024-03-29 07:59:12


   在去往古渔村的路上,一处特别的景致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座宛若皇宫一样气势恢宏的建筑,一排排琉璃瓦,在阳光下流光溢彩,熠熠生辉,飞檐翘角上,还蹲着七八只栩栩如生的神兽,正向我眨着神秘玄幻的灵光,我顿时就恍然入梦了,不知自己究竟身在何处?这明明是异国他乡,怎么会有如同故宫紫禁城一样辉煌的建筑?
   为了一探究竟,决定改变行程计划,去看看这座“宫殿”到底住着何方神圣?
   走近后,门牌上的“国际佛教观音寺”七个红色大字,撞入我的眼帘。蓦然醒悟,原来这是一座观音寺。真没想到,在列治文这个繁华的市区,还隐藏着这么一座壮观的寺院。
   进入大门,发现这里别有洞天。有假山、石桥、亭榭、荷花池、花草树木等,犹如踏入了一座中国古典的园林。但高高矗立的一座座佛像雕塑,显而易见地凸显出寺院的风貌。这座观音寺,因为融合了中国古典的园林艺术和古典的建筑艺术,少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多了几分雅致的神韵。
   时值萧瑟的冬季,在别处,满目荒凉,而这里,却是芳草青青,松柏翠翠,池水盈盈,让人心旷神怡。
   在一片翠色欲滴的草坪中央,矗立着一块玲珑秀逸的墨石,镌刻着四个隽永的大字:“入清净地”,于清幽雅静中,氤氲着一种悠悠的禅韵,这样宁静祥和的圣境,会让人忘记心中所有的烦恼和忧愁,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境,清澈无尘,宁静淡远,一切都归于沉静。
  
   二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在寺院建筑群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座观音菩萨的雕塑,菩萨慈眉善目,微微颔首,头戴宝冠,手持净瓶,脚踏莲花,仪态端庄。
   观音菩萨,在佛教中,是“西方三圣”之一,拥有无量的智慧和法力。这种无量的法力,在《西游记》中有淋漓尽致的演绎,比如,观音菩萨能将人参果树起死回生,而她手中的那个小小的净瓶,竟然能装下一片海的水量,令人惊叹,足见其无量的法力。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扶危济困,救人于苦难,在民间,深受人们尊崇。俗语说:“家家弥勒佛,户户观世音。”我家里就有一座瓷质的观世音雕塑,一次逛夜市的时候看到,很喜欢,就请回到了家里,我虽然不是虔诚的佛教徒,但对观音菩萨,心里还是充满了崇敬,我的祖母是吃斋念佛的,每逢初一、十五都吃素,乐于助人,慈善的举止也感染了我。
   所以,当我见到观音菩萨时,感觉特别亲切。我怀着一颗最虔诚的心,向观音菩萨拜了三拜。在菩萨的眼里,众生平等,无论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她都一视同仁,那淡定平和的目光,早已洞彻人间世事,以一颗最慈悲的心,普渡芸芸众生。
   关于观世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有一位来自日本的僧人慧鄂,从五台山求得一尊观音像,准备渡海回日本,当船行驶到南海普陀的时候,海风大作,白浪滔天,汹涌澎湃,卷起的千层浪,宛若一朵朵绽放的莲花,巨大的风浪使得慧鄂难以前行,无奈之下,只好将船停靠在一个小岛上,打坐念经,祈祷风平浪静,但风起浪涌,波涛依旧。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和尚站在他面前,对他说,你把我留在这个小岛上,我就会让你顺利离开。慧鄂猛然惊醒,他意识到,这是观音菩萨的指点。于是将这座观音像留在岛上,岛上有居民捐献土地,供奉观音,这个地方就叫做“不肯去观音院”,这个小岛就是普陀山,后来普陀山成为了观音菩萨的道场,名扬海内外。千百年来,无数的信徒纷至沓来,来到普陀山顶礼膜拜,寻找他们心目中的观音菩萨。
   让我欣喜的是,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就有这样的观音菩萨道场。我想,观音菩萨一定会喜欢这里。因为这里和普陀山一样,也是一个靠海的岛屿,风景和普陀山一样秀丽,园林内有杜鹃、玉兰等各种花卉,春天时姹紫嫣红,满园春色,而秋天时,则有如火如霞的枫叶点缀,与苍松翠柏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国际佛教观音寺,是北美地区最大的观音寺。所在的列治文市,是华人比例在世界上最多的城市,大约有55%是华人,街道两侧的商店、饭店等店铺的标牌都是汉字,在街上或者在商店,看到的,大多是华人的面孔,走在列治文市区的街道上,仿佛置身于中国某个城市。而佛教信仰的信徒,主要是华人,因为西人,大多数人信仰基督教。在这个西方国家,基督教堂随处可见,铺天盖地,而佛教堂则屈指可数,寥若晨星。
   今天能在异国他乡见到如此辉煌的观音寺,要感谢两个来自香港的华裔,是他们无私捐献土地和资金,才有了这座寺院的诞生。也要感谢建造这座寺院的建筑艺术大师们,是他们在背后默默付出和努力,才有这座寺院的横空出世。观音寺,不仅为众多华裔修行参禅者提供了一个精神道场,也把中国的园林艺术、建筑艺术、佛教教义在海外传播和发扬光大,具有非凡的意义。
  
   三
   距观音雕塑不远处,是两尊形态优美的大象石雕,纯白的色彩,柔美的线条,精美的图案,吉祥的纹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仿佛一伸手抚摸,它就会动起来,活灵活现,不得不赞叹工艺师精湛的雕刻技艺,真是巧夺天工。
   大象在佛教中,是普贤菩萨的坐骑,是一种神兽。此外,大象在寺庙前,也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如意吉祥,还有庇护一方人风调雨顺,以及聚财纳福、团结凝聚的美好蕴意。
   在寺院建筑群的入口处,蹲着两只威风凛凛的狮子,卷着毛发,瞪着巨眼,张着大口,一只前爪踩着小狮子,另一只前爪踏着绣球,有“雄狮戏绣球,雌狮抚幼狮”之说。记得在北京故宫门前看到两只石狮子,威武霸气,雄壮豪迈。狮子是兽中之王,在中华文化中,是权利、尊严、勇气的象征。而观音寺的这两只狮子,不仅和大象一样,是一种吉祥物,也是智慧、勇气、庇护和力量的象征。
   观音寺这两只狮子,很明显不是石狮子,黑黢黢的,油亮亮的,看起来像黑铁的材质,但又透出淡淡的红褐色的莹亮光泽。我心里暗暗思忖,这么巨大的狮子,全是金属材质,漂洋过海过来,运送过程一定十分艰难和不易。
   我的身旁,有四个人正在忙着搭建一个帐篷,我走过去,问他们这狮子是不是铁质的。一个站在梯子上的中年男子听到我的问话,停下手中的活,回答道:“这可不是铁狮子,是铜狮子,而且还是明朝的铜狮子。”真没想到,这两只铜狮子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还是价值连城的珍贵的文物呢。我接着问,这么沉重的狮子,运送一定很不容易吧。中年男子微笑着说:“是的,是寺院主持观成法师从美国带过来的。”美国?他的话,让我不禁心里一颤,不知有多少中国的文物流落到别国的手中,有多少至今还展览在别国的博物馆里,这是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隐痛。好在有像观成大师这样拥有爱国情怀的人,积极奔走,经过不懈的努力,把属于中国的文物带回来,或回归祖国,或存放在这座传播中国佛教文化的寺院,也是另一种回归,因为对于海外华人来说,看到这对铜狮子,就像看到了祖国。
   我用手轻轻地抚摸狮子,仿佛触摸遥远的历史。不知这对狮子经历过怎样的战火硝烟?又经过怎样的颠沛流离?它们沉默不语,始终保持着威武、倔强、勇气和不屈,我似乎感受到了狮子带给我的勇气和毅力。
   我对观成法师不禁产生一种敬佩之情,于是问他们,能否见到观成法师?还没等中年人回答,站在我身边的老者,掏出手机说,观成法师每天都在网上弘扬佛法,他一边说,一边查找观成法师的视频,然后播放给我看,从他的表情中,我读出了他对法师的崇敬之意。
   这四个人都是华人,应该都是义工,他们在默默地奉献着,看起来那么淳朴,那么善良,对我又是那么热情,尤其是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骨肉同胞这份真挚而温热的情感,就像温煦的春风,让我感到暖意融融。
  
   四
   寺院对我来说,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以前在国内,曾经多次去拜谒过,但游人如织,香客如云,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总不能尽兴看的仔细。时值冬日,拜佛的人和游客不多,只看到三三两两的人不时从我身边走过,有华裔、有西人、有印度人等,但最多的还是华人居多。我站在十八罗汉的佛像前,看着这些形态各异的雕像,或坐或立,或举臂或擎卷,有的圆睁怪眼,有的慈眉善目,有的神态安详,一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工匠们的精湛雕塑技艺令人赞叹。
   一位中年的华裔女子,手里捧着一束红艳艳的玫瑰,她将玫瑰一枝一枝地分别放在不同的供池中,又从包里掏出几个圆润橙黄的橘子,放在供台上,做完这一切后,双手合十,作揖拜佛,非常虔诚。拜佛是佛门的一种仪式,表达对佛的崇拜之情。
   这个寺院和国内的寺院不同,这里没有香烟袅袅,没有香蜡焰火摇曳,没有纸钱片片飘飞,这里只有鲜花、鲜果和沉香,空气是清新的,视野是开阔的,没有烟雾缭绕,也没有人声鼎沸,安静而祥和。
   站在大肚弥勒佛前,看着笑口常开的佛祖,感受佛祖乐观豁达、慈悲宽容的胸怀,仿佛心中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千手观音金衣裹身,光芒四射,伸出无数双手臂,拥有无上的法力,那一双双手,是扶危救困的手,是济世苍生的手,那一双双眼,是洞察世间疾苦的眼,是充满慈悲和仁爱的眼。
   看到千手观音,我不禁想起了舞蹈千手观音,二十一个聋哑舞蹈演员,身着金光闪闪的服饰,伴随着优美动听的乐曲,在观音菩萨的后面,伸展出无数双手臂,这些手臂所做的每一个动作,是那么和谐,又是那么完美,在春晚的舞台上,为全国的观众献上最精彩最动人心魄的视觉盛宴,舞蹈美到了极致,美的令人震撼。
   这些舞蹈演员,都是生活在无声世界的残疾人,她们却把《千手观音》演绎的如此完美,如此精妙绝伦,如果不是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演练过程,是很难达到如此高妙的境界的。从这些舞蹈演员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向命运抗争的不屈的精神,是一种顽强的意志力,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五
   大雄宝殿,飞檐翘角,气势恢宏,赫赫扬扬,瑰丽壮观,据说是参照故宫紫禁城的建筑设计风格建造的。精湛的建筑工艺和精美的雕刻技巧,完美地呈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建筑艺术。要知道,这是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建造寺院的每一根房梁,每一块砖瓦,都是来自中国,可以想象当年工匠们付出了怎样的辛苦和努力,才建成如此辉煌的寺院。
   拾阶而上,走进殿内,顿觉佛光璀璨,粲然生辉,释迦牟尼佛,端坐中间,一袭金衣,高大雄伟,庄严肃穆,墙壁上悬挂有图案精美的唐卡,有信徒跪在蒲团上虔诚膜拜,表达对佛的信仰和崇敬。
   出了大雄宝殿,右转,来到千佛殿。贴在千佛殿门侧的一张表格,就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了我的目光,在这个漫漶着神秘气息的佛殿,贴着这么一张不协调的纸张,就好像一位绰约曼妙的古典女子,她的手腕上戴的不是温润的玉镯,而是一块时尚的电子表,看起来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缓步走近,“义工菩萨当值表”几个字扑入了我的眼帘,表格中是一些义工的名字,一看这些名字,就知道全是华人,这张表是一个月的值日表。也就是说,在千佛殿内的服务人员,全都是华人义工。
   “吱呀”一声,轻轻推开门,迈进千佛殿,仿佛沐浴在一片金灿灿的佛光中,整个大厅耀眼夺目,一个个小小的金佛像整整齐齐地铺满了墙面,也铺满了大半个空间。我边走边看,除了佛像,还有一些挂牌,从挂牌上所写的名字上看,应该是这些家庭募捐祈愿的牌子,密密麻麻,数不胜数。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坐在柜台后,正低着头,忙着记录或整理什么,无暇抬头看一眼。我看不到她的容颜,只看到她一头的白发,在金光的映衬下,格外显眼,格外动人。
   在她面前的柜台上,有一个捐款箱,我走近,掏出一些零钱投进箱里,她似乎没有注意到我,依然埋头忙着她手里的活。
   我心里在想,像她这个年纪的老者,大多都在家安享晚年,而她却在这里痴守一天,不为钱,也不为利,就那样心甘情愿地奉献,让人不禁感怀。
  
   六
   出了千佛殿,顺着楼梯而下,在一楼斋堂外的走廊,透过玻璃,看到两位身着银灰色衣服的尼姑,一个三十多岁,一个五十多岁,两人均已剃度,正在餐桌上摆放纸巾和筷子,这里提供免费的素餐。看着她们,我不禁感叹,究竟是什么?让她们放下了所有,告别家人,远离红尘,出家为尼,每日晨钟暮鼓,青灯古佛相伴,是否有过后悔?不得而知。
   在走廊的墙上,看到一幅又一幅的照片,还有一段又一段的文字,有中文,有英文。我抬起头,认真读着墙上的文字,了解到,《慈恩缘》于2017年成立,是国际佛教观音寺的全资直属慈善机构,本着扶贫、助学、救急、解难之宗旨,援助中国内地的留守儿童、孤儿、孤寡老人、残疾等贫困家庭。很多有爱心有阅历有学识的义工加入到了组织中,他们不辞劳苦,把无私的关爱传播到中国边远山区的受困家庭,在无私奉献的路上,焕发着生命的光和热,体现了佛教大慈大悲的精神。这些年,《慈恩缘》援助的人数不胜数,也帮助了很多贫困山区的孩子完成读大学的梦想。
   王佳、王巧两姐妹,父亲残疾,哥哥智障,靠母亲一个人打工收入养活全家,入不敷出,姐妹两人由于付不起学费,几近辍学,在《慈善缘》的资助下,双双考上大学。
   李凯的父亲因病医治无效,欠下高昂的医药费,以至于不能及时办理后事,《慈善缘》紧急启动救助医药费和丧葬费,并帮助李凯和妹妹顺利完成学业,他和妹妹最终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故事太多,不能一一列举。我看着这一张张照片,读着这一个个生动而感人的故事,不禁热泪盈眶。
   我想,寺院的主持观成,以及这些默默付出的义工,他们才是一个个活菩萨,心怀慈悲,无私奉献,救苦救难。
   记得在十八罗汉佛像前,贴着这么一张广告,写着:广结善缘,于周一至周五晚7:55分在华侨之声电台广播。观成法师广结善缘,多年来,深受人们欢迎和爱戴,讲授内容意趣盎然,精彩纷呈,包括佛法义理、人生哲学、禅门公案、感应事迹等,为无数人提供心灵良药,开展人生导航,启发智慧。
   从这张广告,我们可以看出,观成法师不仅一直在积极弘扬佛法,让更多信仰佛教的信徒获得教义,而且,还提供心灵的指导,提供灵魂的导航,启发智慧。观成法师,更像是一位开启人生智慧的灵魂导师,他不仅做了很多慈善的事,又把重点放在弘扬佛法的精神启迪上来,令人敬佩和感动。
   世界佛教观音寺,融合了中国古典园林园艺之美、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之美,以及深厚的佛教文化为一体,宛若一幅瑰丽多姿的画卷,给视觉以美感,给心灵以安宁,给精神以启迪,给灵魂以净化和熏陶,不仅是佛教的圣地,也是修行的道场,更是艺术和慈悲的殿堂。
  

共 574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于冬天,参观国际佛教观音寺。看观音雕塑,满身慈悲,遥想观音与普陀山的渊源。观大象石雕,铜狮子,叙及其特点,在佛教的存在象征。作者从义工那里得知铜狮子的沧桑历程,对观成法师心存敬仰。作者一路又看了十八罗汉雕像,大肚弥勒佛。目睹千手观音,联想到舞蹈《千手观音》,赞叹舞蹈者的顽强毅力。作者在大雄宝殿里观释迦牟尼佛。在千手殿发现“义工菩萨当值表”,进殿看金佛闪耀,对默默劳作的老者,心生敬意。遇见尼姑,感叹其境遇。墙上照片《慈恩缘》落入作者眼帘,了解到它的宗旨和受惠于它的人,多少感怀。最后作者看观成法师的讲座,无限敬仰。作者以细腻笔触呈现了一个壮观优美,安静的寺院,且行且思,文辞华美,表达朴实,深切。作者心思细腻,情怀悲悯,视野不仅投向那些佛像,还有和寺院关联的人,佛法的宗旨就是慈悲,这些人无私的奉献精神就是一种最大的慈悲。佛寄寓着人们的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现实中的人从佛的身上汲取滋养和力量,把佛的慈悲赐给世间,有的人就把自己活成了佛,《慈恩缘》和观成法师就是佛一般的伟大存在,惠及无数人。所以寺院的存在有着它的价值和意义,对佛的崇拜,实际上就是对一种美好精神的崇拜,这应该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佳作一篇,盛情推荐!【东篱编辑:简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33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3-30 22:30:12
  我在抖音上真的搜到了“观成法师”说的是粤语,不知道是不是您说法师。佛教让人心灵能够安静,蕴含禅机,如果非要信教,中国人还是信佛教计较好。没想到在遥远的加国还有一座中式建筑的寺院,寺中还有得道高僧和历史文物古迹,为华人安放心灵。佛法无边,愿天下的华人都安康祥宁!
回复1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3-31 00:02:42
  深谢天方老师到访和雅评!天方老师看到视频中的观成法师,就是这个观音寺的主持观成法师,他是香港人,说的是粤语,我看了一集他用国语的讲座,他和其他的法师不同,他更理性。佛教源于印度,但印度人信仰佛教的并不多,大多是中国人信仰佛教,这里的华裔很多是香港人,很多是佛教徒,这座寺院也是他们的精神道场。这座寺院环境幽美,我在抖音上看到秋天观音寺的视频,在火红的枫叶点缀下,真是美如仙境。再次感谢天方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天方老师,给老师敬茶,遥祝春琪,吉祥如意!
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4-01 16:49:34
  写寺庙,很不好写,多少寺庙都是大同小异,写出个性,写出对宗教的理解深度不易,如菊老师笔力不凡。怀才前往内蒙古,连续几日,未能即使阅读留评,见谅。遥握,问候春祺,谨祝编创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2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4-01 22:17:36
  深谢怀才老师到访和精彩的雅评!写寺院,确实不好写,主要是对寺院不熟悉,寺院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而我在寺院所见到的,并不是都和佛教文化有关,但却让我心生感动,于是,用笔记录下那些令我感动的人、物、事,以及风景,遂成此篇文章。再次感谢怀才老师的美评和鼓励!感恩有你!问好怀才老师,给老师敬茶,遥祝幸福快乐,吉祥如意!
共 12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